口罩耳带自动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2180阅读:3619来源:国知局
口罩耳带自动折叠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打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口罩耳带自动折叠机。



背景技术:

口罩主要由口罩主体和耳带组成,生产过程中口罩被传送带传送至熔合机构处,带体熔接在口罩本体上形成耳带,随后进行整理打包。

目前,公布号为CN1059846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口罩打包机,它包括机架、电动机,所述机架顶部设有由电动机驱动的输送带,该输送带的首端位于口罩片传送带末端正下方,输送带上设有多个推板,两个相邻推板之间的空位构成一个口罩片叠放区。当红外探头检测到从输送带下落的口罩片叠放到一定高度后,主动链轮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自动向前推行一个口罩片叠放区长度,以便操作人员取用,随后另一口罩片叠放区自动跟进,进入口罩片传送带末端正下方,以便收集口罩片叠放。

这种自动口罩打包机虽然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口罩耳带呈自然展开状态,为了节约包装空间,避免耳带相互缠绕,需要折叠口罩耳带,使其平整地依附在口罩本体上。传统的折叠耳带操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罩耳带自动折叠机,能够自动折叠口罩耳带,提高打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口罩耳带自动折叠机,包括传送待折叠口罩的输送带、支撑输送带的机架,所述输送带上连续整齐地平铺有耳带自然下垂的口罩,还包括设于输送带上且与输送带形成通道供口罩本体竖向限位的第一限位件、将自然下垂的耳带吹至口罩上方的下吹风机、将竖向的耳带翻转至口罩本体的上方的上吹风机、避免已翻转耳带回复的第二限位件,所述下吹风机位于输送带下方,所述上吹风机位于输送带两侧且高于输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带上的口罩被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通过下吹风机和上吹风机配合将耳带吹至折叠状态,所述第二限位件夹持固定已折叠耳带,从而实现自动折叠耳带,提高了打包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吹风机设有两排向外侧上方吹风的下吹风口,所述下吹风口对称于输送带中轴线,所述上吹风机分别设有一排向输送带一侧水平吹风的上吹风口,所述下吹风机和所述上吹风机依次间歇吹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下吹风机首先开启吹风,将自然下垂的耳带吹至口罩上方后停止吹风,同时两个上吹风机启动向输送带一侧水平吹风,将位于口罩上方的耳带吹至对折贴合于口罩本体。通过下吹风机和上吹风机交替吹风,避免了两股气流形成固定方向的合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与输送带形成通道的第一限位带和搭设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限位带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限位带位于所述输送带中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带被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压住口罩本体,避免其被下吹风机吹起。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带两侧用于避免已折叠耳带翻转的第二限位带和搭设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限位带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限位带起始端位于所述上吹风机下游,所述第二限位带与所述第一限位带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已折叠的口罩被第二限位件压住,防止被风吹乱。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用于压整已折叠口罩的压轮和支撑压轮的第三支撑架,所述压轮随输送带同步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轮将已折叠的口罩压整齐平,方便后续打包工作。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两台输送待抓取口罩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放置待抓取口罩的升降台和驱动升降台升降的液压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台上放置有堆叠整齐的待折叠口罩,液压气缸驱动升降台上升,供滑动装置抓取。

进一步设置:还设有将待折叠口罩从所述升降台运送至所述输送带的机械手和驱动机械手往返升降台和输送带的往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械手在往复装置的驱动下往返升降台和输送带进行作业。

进一步设置:所述往复装置包括驱动机械手往返输送带与升降台之间的十字线性模组,所述十字线性模组通过设于地面上的第四支架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十字线性模组能够沿着滑轨从和输送带一端到两个升降台一端做往返运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械手包括两个用于吸取待折叠口罩的吸取件和连接固定吸取件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固定至十字线性模组上随其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十字线性模组带动机械臂带动所述吸取件从输送带一端到升降台一端做往返运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吸取件包括吸附口罩的吸附盘、驱动吸附盘吸附的抽气泵和连接吸附盘与抽气泵的通气管,所述吸附盘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两个吸附盘分别位于机械臂的两端且间距等于升降台和输送带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气泵启动,外部气体通过气孔进入通气管,吸附盘内形成负压,口罩被吸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口罩耳带自动折叠机实现了高效率地自动折叠耳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口罩耳带自动折叠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机械手和往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主体结构上视图。

图中,1、输送带;2、机架;3、升降装置;3a、升降台;3b、液压气缸;4、机械手;4a、机械臂;5、往复装置;5a、十字线性模组;5b、第四支架;6、吸取件;6a、吸附盘;6a1、气孔;6b、抽气泵;6c、通气管;7、第一限位件;7a、第一限位带;7b、第一支撑架;8、下吹风机;8a、下吹风口;9、上吹风机;9a、上吹风口;10、第二限位件;10a、第二限位带;10b、第二支撑架;11、压轮;12、第三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口罩耳带自动折叠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传送待折叠口罩的输送带1、支撑输送带1的机架2,还包括两台输送待抓取口罩的升降装置3,升降装置3包括放置待抓取口罩的升降台3a和驱动升降台3a升降的液压气缸3b。还设有将待折叠口罩从所述升降台3a运送至输送带1的机械手4和驱动机械手4往返升降台3a和输送带1的往复装置5。往复装置5包括驱动机械手4往返输送带1与升降台3a之间的十字线性模组5a,十字线性模组5a通过设于地面上的第四支架5b固定。机械手4包括在两个用于吸取待折叠口罩的吸取件6和连接固定吸取件6的机械臂4a,所述机械臂4a固定至十字线性模组5a上随其运动。吸取件6包括吸附口罩的吸附盘6a、驱动吸附盘6a吸附的抽气泵6b和连接吸附盘6a与抽气泵6b的通气管6c,吸附盘6a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6a1,两个吸附盘6a分别位于机械臂4a的两端且间距等于升降台3a和输送带1间距。

本实施例中,待折叠的口罩堆叠在升降台3a上,液压气缸3b驱动升降台3a上升至与一侧吸附盘6a接触时停止上升,相应的抽气气泵开始抽气,吸附盘6a内形成负压,口罩被吸附盘6a吸附。十字线性模组5a带动机械手4在滑轨内滑动至吸附口罩的一侧吸附盘6a移动到输送带1正上方,此时这一侧的吸气泵停止吸气,吸附的口罩被放下下落至输送带1上;与此同时,另一侧的吸气泵移动至另一侧的升降台3a上,相应的抽气泵6b开始抽气。两个抽气泵6b分别单独驱动。然后升降台3a继续上升一个如此往复。

如图3和图4所示,机架2上还设有与输送带1配合夹持口罩本体的第一限位件7、将自然下垂的耳带吹至口罩上方的下吹风机8、两个将耳带吹至贴合口罩本体的上吹风机9,下吹风机8位于输送带1下方,上吹风机9位于输送带1两侧且高于输送带1。下吹风机8设有两排向外侧上方吹风的下吹风口8a,下吹风口8a对称于输送带1中轴线,上吹风机9分别设有一排向输送带1一侧水平吹风的上吹风口9a,下吹风口8a和上吹风口9a间歇交替吹风。第一限位件7包括压住口罩本体的第一限位带7a和搭设在机架2上用于固定第一限位带7a的第一支撑架7b,第一限位带7a与输送带1中轴线上。

吸附盘6a将待折叠口罩释放到输送带1上,此时口罩耳带呈自然下垂状态,输送带1运送待折叠口罩至第一限位带7a,第一限位带7a配合输送待夹持住口罩本体。随后两排下吹风口8a开始吹气,口罩本体被第一限位带7a固定,自然下垂状态的耳带被吹至口罩本体上方。此时下吹风口8a停止吹气,上吹风口9a开始向输送带1一侧水平吹气,将上扬的耳带吹至对折贴合于口罩本体上。通过下吹风机8和上吹风机9交替吹风,避免了两股气流形成固定方向的合力。

如图4所示,机架2上还设有两条夹持固定已折叠耳带的第二限位件10,第二限位件10包括分别位于第一限位带7a两侧用于压住已折叠耳带的第二限位带10a和搭设在机架2上用于固定第二限位带10a的第二支撑架10b,第二限位带10a起始端位于上吹风机9下游,第二限位带10a且与第一限位带7a平行设置。还包括用于压整已折叠口罩的压轮11和支撑压轮11的第三支撑架12,压轮11随输送带1同步转动。

已折叠的口罩被输送待运送至第二限位带10a,第二限位待遇输送带1配合夹持固定已折叠耳带,防止被风吹乱。随后口罩被运送至压轮11下方,压轮11随输送带1同步滚动,将已折叠的口罩压整齐平,方便后续打包工作。本实施例中,压轮11优化设计为三个,可以达到更好地压整齐平的效果。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