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滚动导靴地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500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厅门和/或轿门组件结构,尤其是一种位于厅门和/或轿门下方对厅门和/或轿门进行导向和限位的导靴地坎。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在轿厢到达厅门位置时,电梯门系统会控制厅门和轿门打开,在人员出入完成以后,在控制厅门和轿门进行关闭,在厅门和轿门的开合过程中,为了对厅门和轿门进行导向和限位并进行支撑,一般在厅门和轿门的底部设有滑轮,并在对应的底面设有地坎。现有的地坎一般是在地坎上设置一条或多条沿开关门方向延伸的凹槽,在开关门过程中滑轮在凹槽中沿凹槽进行滑动,通过该凹槽对滑轮进行导向和限位。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时,由于地坎的凹槽暴露于地表,使用后会在凹槽中落入大量的污垢,难于清理,影响底面的观感;更为重要的是,在人员或者货物进入的过程中,会带入大量的泥土砂石,或者经过拖车或其他重物的碾压,凹槽会产生一定的形变,这些情况都会令滑轮在凹槽中的滑动受到阻碍,影响厅门和轿门正常运行,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厅门或轿门不能正常打开造成人员被困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够保证表面的清洁、又能够避免对厅门和轿门的开启造成阻碍的电梯滚动导靴地坎。

该地坎包括一沿厅门或轿门的开合方向延伸的型材,所述的型材包括位于表面的水平面,所述的水平面的一侧边缘向斜下方延伸一滚动导靴配合面,所述的滚动导靴配合面的末端边缘设有一向斜上方延伸的滚动导靴限位面; 所述的滚动导靴配合面上设有一滚动导靴,所述的滚动导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厅门和/或轿门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的滚动导靴配合面由水平面的一侧边缘向内侧的斜下方延伸,滚动导靴配合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的滚动导靴限位面与滚动导靴配合面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滚动导靴限位面的高度小于滚动导靴的边缘到转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一平行于厅门或轿门的底部侧面的垂直安装面,所述的垂直安装面的底部沿平行于滚动导靴配合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出一过度平面,在过度平面的末端沿平行于滚动导靴限位面的方向延伸一滚动导靴安装面,所述的滚动导靴的转轴安装于滚动导靴安装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过度平面与滚动导靴安装面垂直。

优选地,所述的垂直安装面与厅门或轿门的底部侧面之间设有垫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滚动导靴地坎中露出于地表的水平面为光洁平面,消除了容纳污垢和杂物的空间,使地坎表面更加清洁,提高观感,并避免了杂物对厅门和轿门正常开闭的影响;同时在水平面下方通过斜面与滚动导靴的配合实现支撑和限位,使厅门和轿门的开合动作更加平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梯滚动导靴地坎包括一沿厅门a或轿门b的开合方向延伸的型材1,所述的型材1包括位于表面的水平面11,所述的水平面11的一侧边缘向斜下方延伸一滚动导靴配合面12,所述的滚动导靴配 合面12的末端边缘设有一向斜上方延伸的滚动导靴限位面13;所述的滚动导靴配合面12上设有一滚动导靴2,所述的滚动导靴2通过连接件3连接在厅门和/或轿门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地坎结构可以同时应用在厅门a和轿门b底部,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择一的使用在厅门或者轿门底部,在同时应用在厅门和轿门底部时,如图所示,厅门a和轿门b上的导靴结构相对的设置。

为了减小本滚动导靴地坎所占用的宽度,缩小安装所占用的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滚动导靴配合面12由水平面11的一侧边缘向内侧的斜下方延伸,滚动导靴配合面12与水平面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滚动导靴配合面12由水平面11弯折后位于水平面11的下方,不占用地坎进出门方向的宽度。

另外,为了使滚动导靴限位面既起到限位的目的,又不影响滚动导靴的正常滚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滚动导靴限位面13与滚动导靴配合面12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滚动导靴限位面13的高度小于滚动导靴2的边缘到转轴21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件3包括一平行于厅门或轿门的底部侧面的垂直安装面31,所述的垂直安装面31的底部沿平行于滚动导靴配合面12的方向弯折延伸出一过度平面32,在过度平面32的末端沿平行于滚动导靴限位面13的方向延伸一滚动导靴安装面33,所述的滚动导靴2的转轴21安装于滚动导靴安装面33上。连接件3的各个面与型材的各个面相适应,可以有效地缩小部件之间的间隙,缩小整个装置安装所占用的空间。

为了保证滚动导靴2在滚动导靴配合面12的顺畅地滚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过度平面32与滚动导靴安装面33垂直。

由于地坎的宽度一般大于厅门或轿门的厚度,而厅门或轿门与地坎一般呈中心线对齐,为了弥补厅门或轿门的侧面与地坎侧面之间的距离所带来的部件配合精度,所述的垂直安装面与厅门或轿门的底部侧面之间设有垫块4。设置垫块4是弥补部件配合间隙的一种方式,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将垂直安装 面31设置为具有两个平行平面的Z形弯折结构,通过两个平行面的高度差来弥补部件配合间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