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材印花设备防脱轨移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398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材印花设备防脱轨移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材印花设备防脱轨移载车。



背景技术:

增材印花设备,在生产中被用于对半成品布料、衣物、纸张及广告板等物品的印刷,当今社会对印花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工进行印花生产效率及印花质量已不满足需求,且人工印花的用人成本越来越昂贵,在此大背景下,不少企业选择通过引入自动化印花设备进行转型。

在各型增材印花设备中,台板印花机具有可利用现有台板进行简单改装即可使用的特点,改装成本较低,配合移载车可使单台印花机在多个印花台板上使用,降低台板印花机的采购量,节省转型成本,提高印花机的使用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移载车通过地面轨道在多个印花台板的侧面移动,通过光电传感器定位,实现了将台板印花机从一个印花台板运送至另一个台板上的功能,而移载车的结构大部分为简易框架结构,若印花台板的轨道与移载车轨道之间的定位不准确,将造成轨道偏移,或轨道的连接处之间的间距不同,轻则造成移载车转移过程中因为轨道错位产生磕碰,重则出现脱轨事故,造成台板印花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增材印花设备防脱轨移载车,以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当移载车对接产生偏移时,造成印花设备脱轨,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增材印花设备防脱轨移载车,包括车架、行走装置,对接装置、移载轨道和防脱轨装置;

所述行走装置设置在车架上,包括驱动轮、轮轴和电动马达,所述驱动轮通过轮轴连接在车架上,所述电动马达与轮轴传动连接,并带动移载车在地面轨道上沿X轴方向移动,地面轨道设置在多个印花台板的侧面;

所述对接装置包括对接电机、螺杆、对接平台和对接杆,对接电机设置在车架上,并与螺杆传动连接,螺杆带动对接平台朝向印花台板的Y轴方向移动,对接杆中部与对接平台铰接;

所述移载轨道设置在车架上,包括第一移载轨道和第二移载轨道,所述第一移载轨道固定设置在车架上,第二移载轨道的一端套设在第一移载轨道内,另一端与对接杆端部铰接;

所述防脱轨装置包括挡板、复位弹簧、突出部和顶杆,所述挡板竖直设置,挡板上方的中间设有通槽,底部的中间设有顶板,第二移载轨道朝向印花台板的一侧穿过挡板的通槽,并通过复位弹簧与挡板相铰接,突出部设置在第二移载轨道上,并设置在挡板与第一移载轨道之间,一侧与挡板相接触,顶杆设置在印花台板轨道的底部,朝向车架的一侧与顶板相接触,并带动挡板转动。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第二移载轨道朝向印花台板轨道的一侧设置竖直设置的挡板,挡板与第二移载轨道铰接,使得印花台板的轨道与移载车移载轨道对齐时,印花台板底部设置的顶杆与挡板底部的顶板相接触,并通过顶板带动挡板向水平方向转动,使轨道通路连通,得以使印花设备进入移载车,当印花台板轨道未与移载车轨道对齐时,印花台板轨道底部的顶杆无法与挡板底部的顶杆接触,使得在移载车偏离印花台板时,挡板处于竖直状态,印花设备移动至印花台板边缘时,被移载车的挡板阻挡,防止轨道偏离使印花设备脱轨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和顶板的宽度小于第二移载轨道的宽度。

通过将顶杆和顶板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二移载轨道的宽度,减小顶杆与顶板的接触面,当轨道相互对接时出现少许偏移,挡板底部的顶板便无法与顶杆接触,增加轨道对接的精确度,防止轨道有偏移时允许印花设备通过产生磕碰。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朝向印花台板一侧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印花台板轨道的顶杆相适配。

通过在顶板朝向印花台板一侧设置定位凹槽,在顶杆与顶板接触后,定位凹槽与顶杆适配,使得轨道的对接更为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载轨道朝向印花台板的一侧设有导引槽。

通过在第二承载轨道朝向印花台板的一侧设置导引槽,使得印花设备在进入移载车时,可以经过导引槽的对正,便于印花设备的滚轮通过导引槽移动至移载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电机与螺杆之间设有电机减速器。

通过设置电机减速器,降低螺杆的转动速度,使平台的移动速度减慢。

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包括一个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在挡板朝向印花台板的一侧。

通过在挡板朝向印花台板的一侧设置触发开关,触发开关连接报警器,当轨道未对齐时,挡板竖立并阻挡印花设备脱轨,印花设备触碰挡板时,触发开关启动报警器,提醒工作人员转移车轨道未对正,并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脱轨移载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承载轨道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车架;102、报警器;1021、触发开关;

201、行走装置;202、驱动轮;203、轮轴;204、电动马达;

301、对接装置;302、对接电机;303、电机减速器;304、螺杆;

305、对接平台;306、对接杆;

401、移载轨道;402、第一移载轨道;403、第二移载轨道;

4031、导引槽;

501、防脱轨装置;502、挡板;5021、通槽;5022、顶板;

5023、定位凹槽;503、复位弹簧;504、突出部;505、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脱轨移载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报警器102设置在车架101上,行走装置201设置在转移车101下方,行走装置201的驱动轮202通过轮轴203与车架101相连接,电动马达204通过传动皮带与轮轴203传动连接,对接装置301设置在车架101上,对接电机302通过电机减速器303与螺杆304传动连接,螺杆304与对接平台305传动连接,对接杆306的中部与对接平台305相铰接,移载轨道设置在车架101顶面,包括第一移载轨道402和第二移载轨道403,第一移载轨道402固定设置在车架101顶面,第二移载轨道403的一侧套设在第一移载轨道402内,另一侧与对接杆306的两端相铰接,导引槽4031和防脱轨装置501设置在第二移载轨道403朝向印花台板的一侧,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通槽5021设置在挡板502一侧的中间,顶板5022设置在挡板502另一侧的中间,触发开关1021设置在挡板502上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承载轨道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定位凹槽5023设置在顶板5022朝向印花台板的一侧,第二移载轨道403穿过通槽5021并与挡板502相铰接,复位弹簧503设置在铰接处,并分别与第二移载轨道403和挡板502连接,突出部504设置在第一移载轨道402和挡板502之间,一侧与挡板502相接触,顶杆505设置在印花台板轨道的底部,朝向移载车的一侧与顶板5022相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在具体操作时,电动马达通过传动皮带驱动轮轴和驱动轮,使车架在地面轨道上移动,当转移车移动至印花台板侧面时,对接装置的对接电机通过电机减速器减速后,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对接平台向印花台板方向转动,对接平台上的对接杆带动第二移载轨道与印花台板上的轨道对接,若对接准确,印花平台底部的顶杆推动挡板底部的顶板,顶板向水平方向转动,印花设备在导引槽的引导下经过挡板移动至转移车上,当移载车转移时,挡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重新立起,并被突出部限位,保持竖直状态。

若移载车未对准印花平台,顶杆便无法与顶板接触,在印花设备移动至印花台板边缘时,竖立的挡板阻挡印花设备继续移动,印花设备在接触挡板时,触发挡板上的触发开关,触发开关触发报警器工作,提醒工作人员移载车未对齐,工作人员对移载车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