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结构的塑料卷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306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新型结构的塑料卷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用于盘放电子元件载带的塑料卷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 电子元件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经常使用到载带便于电子元件的运输以及便于将电子元件自动安装到电路板的表面。而为了使载带能够有序的摆放,则需要将载带盘绕于卷轴上。所述卷轴的结构一般包括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卷取部以及沿横向方向平行设置在所述卷取部两端的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所述卷轴采用塑料注塑而成。

发明人从事塑料卷轴这种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已经将近30年,在这30来年的经营生涯中,在保证塑料卷轴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不断地降低所述卷轴的重量是我们不断努力改进的方向。八十年代生产的直径为178mm的标准卷轴产品的单重一般在50克以上,由于用材量大为此也比较容易保证其结构强度。由于早期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即回收成本比较低,塑料卷轴一般可以回收反复利用,但近十多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塑料卷轴使用企业例如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已经逐渐放弃回收利用而是将卷轴作为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在此市场变化中不断降低卷轴的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不仅成为塑料卷轴使用市场的硬性需求而且也是卷轴生产供应企业之间竞争的必杀技。本发明人主持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塑料卷轴产品,从15年前的30多克再不断地降到25克、22克、20克、18克、15克,可以说每2到3克左右重量的降低都花费了至少3年时间做实验,而且每次都必须花费至少500万元左右的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保证必须的结构强度及保证不能变形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或者说供应价格,除了采用自动化或智能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能外,另外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降低塑料卷轴产品本身的耗材量或者说重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我们前期开发的卷轴产品中,采用比较优质的塑料材料从而减薄卷取部及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厚度进而减轻卷轴的重量,现有材料基本上已经到了极限值;再一种方案是降低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壁厚从而降低卷轴产品本身的耗材量或者说重量,但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壁厚也不可能无限制地降低,降低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壁厚就意味着结构强度降低、容易变形以及注塑模具的制造难度大大加强、生产效能也会随之降低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为此,为了降低重量,在所述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上进一步设置减重窗口就成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向,即还可以进一步对卷轴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使之不仅具有较好的制造效能,而且制造出的成品不易变形和开裂。为此,进一步改进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机械结构从而进一步减重,也是发明人多年来不断努力的方案。例如就如何改进卷轴的结构从而降低卷轴的重量,本发明人前期已经申请了几个专利技术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1320854385.9、201520019454.3的实用新型专利,但利用这些方案制造产品时,当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壁厚接近0.5毫米(直径为178mm的标准塑料卷轴产品),并通过在它们上面开设多个窗口或加大窗口面积的方式以减重时,其单件重量少于20克之后,就会出现生产效能明显降低、不容易脱模,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就会出现容易变形和断裂等各种问题,特别是第二圆片部在生产使用中卷绕载带或释放载带时,需要被多次掰弯从而非常容易折断。在不断的试验中发现,壁厚减薄与减重窗口的面积大小、减重窗口的数量及其分布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矛盾。

为此,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壁厚δ介于0.48毫米到0.54毫米之间的超薄产品,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塑料卷轴,包括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卷取部以及沿横向方向平行设置在所述卷取部两端的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所述第一圆片部上和所述第二圆片部上分别布置有2个以上的窗口即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凸出筋,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二凸出筋,所述第二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

其中,在所述圆片部上设置所述窗口是为了减轻重量,在所述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设置所述凸出筋是为了提高窗口周围甚至整个圆片部的结构强度。根据现有技术给出的基本常识,设置加强筋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结构强度,但在薄壁类产品的注塑成型中,并不是加强筋的宽度越宽越好,越窄就越差,相反加强筋越宽不仅耗材量提升,而且直接导致注塑件变形或冷缩不均而出现冷缩断裂痕而容易断裂,宽度窄的加强筋相反能够进一步改善注塑熔体在模具内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了所述第二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二圆片部的厚度、在所述第二圆片部增加窗口数量,增加第二圆片部耐折弯的桡性,而且也能在注塑成型时让第一圆片部与第二圆片部具有基本相同的注塑流速和凝固成型时间,从而提高了制造效能,产品不易出现冷缩变形和断裂,对于直径为178mm的标准卷轴产品其单重也能大大相对地降低3到5克左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是第一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的1.8到2.5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圆片部上布置有窗口面积一大一小的二组窗口,即一组为大窗口,另一组为小窗口,每组窗口包含有至少2个窗口,所述大窗口与所述小窗口交替布置,所述大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布置所述第二凸出筋。这样仅仅通过在所述大窗口的周边设置所述第二凸出筋,让所述第二凸出筋去弥补因窗口大而导致的机械强度降低的因素又不会容易出现冷缩不均的问题,能在注塑时让所述第二圆片部具有比较一致、平稳的注塑均匀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小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没有布置凸出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小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也布置有第三凸出筋,所述第二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三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圆片部上布置有2~4个所述第一窗口,全部所述第一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布置所述第一凸出筋;在所述第二圆片部上布置有4~8个所述第二窗口,全部所述第二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布置所述第二凸出筋。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可以应用到卷轴产品上。

附图说明

图1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视示意图图;

图2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塑料卷轴产品后视示意图;

图3 是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 是图3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主视示意图;

图6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第三种实施方案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型结构的塑料卷轴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新型塑料卷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塑料卷取部1以及沿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卷取部两端的第一圆片部2和第二圆片部3,所述第一圆片部2和第二圆片部3之间大致平行布置,所述第一圆片部2和第二圆片部3的直径都为178mm左右,属于标准外径尺寸的卷轴产品;所述第一圆片部2的壁厚δ介于0.5毫米到0.54毫米之间,所述第二圆片部3的壁厚δ介于0.48毫米到0.50毫米之间。

在所述第一圆片部2上布置有2个窗口即第一窗口21,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还可以布置3个或4个所述第一窗口21,几个所述第一窗口21大致对称地布置;在所述第二圆片部3上布置有8个窗口即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包括有2组窗口即一组大窗口和一组小窗口,一组大窗口包括有对称布置的4个窗口31,一组小窗口包括有对称布置的4个窗口33,窗口31与窗口33交替布置。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圆片部3上仅仅布置4个大窗口31。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窗口21的周边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凸出筋22,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窗口(31、33)的周边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二凸出筋32,所述第二凸出筋3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W2大于第一凸出筋2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W2。具体地说,所述第二凸出筋3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W2是所述第一凸出筋2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W1的1.8到2.5倍。

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圆片部2上布置的全部所述第一窗口21的周边外侧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凸出筋22,所述第一凸出筋2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W1设置在0.7毫米到1.0毫米之间。当然在所述第一圆片部2上布置的所述第一窗口21大于等于4个时,可以仅在具有对称性布置管辖的二个或三个所述第一窗口21的周边外侧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凸出筋22。所述第一窗口21的外侧位置,如图3所示,是指所述第一凸出筋22向左侧凸出而不是向右侧凸出。这样通过所述第一凸出筋22不仅能够提高所述第一窗口21周边的结构强度,而且也能提高所述第一圆片部2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

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二圆片部3上布置的一组大窗口31的周边外侧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凸出筋32,在一组小窗口33的周边外侧位置上没有设置凸出筋;所述第二凸出筋3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W2设置在1.26毫米到2.5毫米之间。所述第二窗口的外侧位置,如图3所示,是指所述第二凸出筋32向右侧凸出而不是向左侧凸出。这样通过所述第二凸出筋32不仅能够提高所述第二窗口的大窗口31周边的结构强度,而且也能提高所述第二圆片部3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二凸出筋3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W2大于所述第一凸出筋2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W1,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二圆片部3的厚度、在所述第二圆片部3增加窗口数量,而且也能在注塑成型时让第一圆片部2与第二圆片部3具有基本相同的注塑流速和凝固成型时间,从而提高了制造效能,对于直径为178mm的标准卷轴产品其单重也能大大降低3到5克左右。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在一组小窗口33的周边外侧位置上设置第三凸出筋34,所述第三凸出筋34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设置在0.7到1.4毫米之间。即所述第三凸出筋34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凸出筋31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但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凸出筋2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W1。

另外,所述第二圆片部3上所布置一组为大窗口也可以是2个、3个、5个或6个,而一组小窗口也可以是2个、3个、5个或6个。所述大窗口31或小窗口33,仅仅是定义窗口面积的相对大小,而不是绝对大小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