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170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包装袋。



背景技术:

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据有关统计显示,有80%使用后的塑料袋,最终与一般垃圾一样被运至垃圾堆田区处理,仅有百分之七的塑料被回收循环使用。因此,包装袋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现有的包装袋通常是一次性使用,从而使包装袋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给环境的压力也越大。此外,现有包装袋强度有限,容易被刺穿,导致包装的食品泄露或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多次循环利用,提升包装袋强度,降低被刺穿风险的环保包装袋。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保包装袋,包括袋体和开口部,开口部位于袋体上方,袋体顶部设有提手部,袋体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连接,所述内层包括多层替换层,替换层叠加设置,每层替换层一侧设有端头部,端头部位于开口部一侧,端头部包括连接片和握持部,连接片设置在替换层两侧并与握持部连接,多个握持部间隔设置,所述握持部上设有数字标识。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层包括防护层,隔离层和外护层,外护层设置在隔离层外侧,隔离层设置在防护层外侧,防护层与替换层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层与隔离层通过第一粘结层连接,隔离层与外护 层通过第二粘结层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层包括第一层体,第二层体和第三层体,第一至第三层体由内向外依次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层体和第三层体的材料为聚乙烯,第二层体的材料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离层一侧设有金属膜,金属膜位于第一粘结层与隔离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环保包装袋能够多层循环使用,有效降低了包装袋的损耗,减少了包装袋对环境的污染,更具有环保性;此外,能够有效提升包装袋的强度,降低包装袋被刺穿的风险,防止包装袋中的物体泄露,提升了包装袋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保包装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保包装袋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保包装袋的截面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替换层撕掉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替换层撕掉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袋体外层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环保包装袋包括袋体1和开口部2,开口部2位于袋体1上方。袋体1顶部设有提手部11,用户可通过提手部拎起包装袋。袋体1包括外层12和内层13,外层12和内层13连接。所述内层13包括多层替换层131,替换层131叠加设置。每层替换层一侧设有端头部14,端头部14位于开口部一侧。端头部14包括连接片141和握持部142,连接片141设置在替换层131两侧并与握持部142连接,从而使端头部能够与替换层稳固连接。多个握持部间隔设置,所述握持部142上设有数字标识,通过设置数字标识,能够使用户了解目前使用的替换层是第几层。例如,本实施例替换层有四层,替换层由内向外依次标识“一”、“二”、“三”、“四”。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包装袋能够多次使用,每次使用后,只需通过端头部撕掉一层替换层,即可继续使用,直到最后一层替换层被使用,从而减少包装袋损耗,循环使用,提升包装袋的环保性。所述替换层之间可采用黏贴或静电吸附叠加在一起。

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外层12包括防护层3,隔离层4和外护层5,外护层5设置在隔离层4外侧,隔离层4设置在防护层3外侧,防护层3与替换层连接,通过设置防护层,能够降低袋体被刺穿的风险,通过设置隔离层,进一步增强袋体强度,外护层用于印刷图案和字体,所述隔离层和外护层可采用PET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层3与隔离层4通过第一粘结层6连接,隔离层4与外护层5通过第二粘结层7连接。所述防护层3包括第一层体31,第二层体32和第三层体33,第一至第三层体由内向外依次复合。所述第一层体和第三层体的材料为聚乙烯,第二层体的材料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从而使防护层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伸缩性、耐磨性。所述隔离层4一侧设有金属膜8,金属膜8位于第一粘结层6与隔离层4之间。所述金属膜可通过电镀方式形成,材质为铝或者铜。

本实施例的环保包装袋能够多层循环使用,有效降低了包装袋的损耗,减少了包装袋对环境的污染,更具有环保性;此外,能够有效提升包装袋的强度,降低包装袋被刺穿的风险,防止包装袋中的物体泄露,提升了包装袋的耐用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