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钞箱运输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464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钞箱运输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钞箱运输包。



背景技术:

现在银行的离行式自助网点几乎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庞大的自助机网点的加钞和清机任务十分繁重,银行大多将此类业务外包给如金盾之类的第三方公司来进行管理。

在进行加钞和清机时,一般将钞箱放置于运输包内,输送至指定的工作中心后,再进行加钞和清机操作。考虑到易操作性、整机的小型化等等因素,ATM厂商不可能将钞箱做得十分厚重和庞大,即便这样一个钞箱也有近10斤的重量,钞箱装满后约能装在30万现金,再加上现金及厚重的运输包,一共将近20斤的重量,这样使钞箱的顶角部分及导钞口处的塑胶导向齿很容易损坏,每年因为钞箱的破损浪费了大量资金。

现有技术中的钞箱运输包在运输包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直接与钞箱接触,长期使用容易磨损,且缓冲层在使用多次后容易被钞箱压坏,导致缓冲性能下降,影响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避免钞箱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钞箱运输包。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钞箱运输包,包括:

运输包本体,所述运输包本体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夹层,所述运输包本体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夹层;

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容置于所述第一夹层内,每个所述第二夹层内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气囊。

其中,所述第一气囊的顶面设置有凹陷区;当钞箱放置于所述运输包本体内时,所述钞箱底部的导向齿容置于所述凹陷区内。

其中,所述凹陷区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导向齿凸出所述钞箱表面的高度。

其中,所述运输包本体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一夹层连通,所述第一气囊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夹层内;所述运输包本体设置有第二夹层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每个所述第二气囊由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第二夹层内。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通过搭扣、拉链或按扣封闭。

其中,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由高强度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气囊的厚度为1.5cm-1.8cm,所述第二气囊的厚度为0.8cm-1.0cm。

其中,所述运输包本体的一个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包盖,所述包盖的端部通过搭扣或拉链与所述运输包本体连接。

其中,所述运输包本体还设置有拎包把手,所述拎包把手的两端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二夹层内,并与所述第二夹层的内壁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均设置有隐形充气孔。

其中,所述运输包本体由帆布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钞箱运输包,包括运输包本体、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运输包本体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夹层,所述运输包本体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一气囊容置于所述第一夹层内,每个所述第二夹层内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气囊。通过设置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可以减小钞箱的颠簸,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防止钞箱在运输过程中颠簸或磕碰损坏,保证了钞箱的运输安全,避免钞箱损坏;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使用后如果气压不足可以直接充气即可,保证在多次使用后缓冲性能可靠;并且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容置在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内,避免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与钞箱或外物直接接触,防止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磨损破坏,提高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钞箱运输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运输包本体:11、第一夹层;12、第二夹层;13、第一开口;14、第二开口;15、包盖;16、拎包把手;

21、第一气囊;211、凹陷区;22、第二气囊;23、隐形充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钞箱运输包,包括运输包本体1、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运输包本体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夹层11,第一气囊21容置于第一夹层11内;运输包本体1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夹层12,每个第二夹层12内均设置有第二气囊22。通过设置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可以减小钞箱的颠簸,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防止钞箱在运输过程中颠簸或磕碰损坏,保证了钞箱的运输安全,避免钞箱损坏;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使用后如果气压不足可以直接充气即可,保证在多次使用后缓冲性能可靠;并且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容置在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内,避免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与钞箱或外物直接接触,防止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磨损破坏,提高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使用寿命。

具体而言,运输包本体1的一个侧壁的上端还可以向外延伸形成包盖15,包盖15的端部通过搭扣或拉链与运输包本体1连接。将装满纸钞的钞箱放入运输包本体1后,将包盖15与运输包本体1连接,将钞箱完全容置于钞箱运输包内,两个或多个设置的第二气囊22可以避免钞箱的侧壁或顶角在运输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碰撞,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的抗变形能力较好,可以避免将冲击力直接传递至钞箱,有较好的抗大强度冲击的效果,从而保证钞箱的运输安全。第二气囊22也可以设置四个,有效保护钞箱运输包的四个侧壁,每个第二夹层12可以与第一夹层11相通,也可以不相同,具体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此处不作限制。

第一气囊21的顶面还可以设置有凹陷区211,当钞箱放置于运输包本体1内时,此时钞箱底部的导钞口处的导向齿容置于凹陷区211内,不会抵接在钞箱运输包的底部,可以防止塑胶的导向齿抵接在钞箱运输包的底部被压坏或运输过程中颠簸磕碰损害;第一气囊21也会减小钞箱的颠簸,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保证了钞箱的运输安全。为进一步避免钞箱导向齿损坏,凹陷区211的深度最好不小于导向齿凸出钞箱表面的高度,使导向齿在运输的过程中不承受压力,从而避免导向齿损坏。

本实施例中每个气囊都设置有隐形充气孔23,第一气囊21的隐形充气孔23可以设置在第一气囊21的侧壁上,第二气囊22的隐形充气孔23可以设置在第二气囊22的上端的侧壁上,避免隐形充气孔23在运输的过程中因摩擦或颠簸漏气,影响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的保护效果。

为方便放置和更换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独立设置,运输包本体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开口13,开口与第一夹层11连通,第一气囊21由开口进入第一夹层11内;运输包本体1设置有第二夹层12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14,每个第二气囊22由对应的第二开口14进入第二夹层12内。当某个气囊破坏时,可以单独更换对应的气囊,可以减小维修成本。第一开口13可以位于运输包本体1的底面的一侧,第二开口14可以位于运输包本体1的侧壁的上端,方便装入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在装入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后,为避免第一气囊21或第二气囊22由夹层中窜出,第一开口13和每个第二开口14都可以通过搭扣、拉链或按扣封闭。

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可以由高强度塑胶材料制成,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和抗压能力,可以充入较多的气体,在大强度的冲击下变形小,以防止对钞箱的冲击,避免钞箱破坏。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中充入气体的气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兼顾缓冲性能和变形量;运输包本体1可以由帆布制成,帆布是一种较粗厚的棉织物或麻织物,质地坚牢、耐磨、紧密厚实,承重能力好。考虑到钞箱运输包承载的重量,第一气囊21的厚度以1.5cm-1.8cm为宜,第二气囊22的厚度以0.8cm-1.0cm为宜,由于第一气囊21始终承受较大的重量,因此相对第二气囊22加厚了第一气囊21的厚度;为确保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可以方便取出和插入,第一夹层11的上下宽度以1.7cm-2.0cm为宜,第二夹层12的左右宽度以1.0cm-1.2cm为宜,具体选取得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钞箱运输包还包括拎包把手16,便于运输。拎包把手16的两端可以伸入对应的第二夹层12内,并与第二夹层12的内壁固定,避免工作人员在拎着拎包把手16时,拎包把手16挤压第二气囊22导致第二气囊22损坏或使用寿命降低。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