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杆周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658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杆周转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周转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稳定杆周转架。



背景技术:

汽车稳定杆,从生产初期到成品存储,多用到周转架。传统的周转架,仅为一个箱体,将稳定杆堆叠在其内,运输过程中,稳定杆之间相互碰撞,导致其表面的喷漆掉落。其次,又因为稳定杆为异形杆件,堆叠在箱体内,其异形结构导致存储量有限,且取放稳定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稳定杆在传统的周转架内相互碰撞且取放不便的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定杆周转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稳定杆周转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四根立柱;所述四根立柱的连线形成矩形结构;相邻两根立柱的相对面自下向上均设有多个固定件;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两根立柱上的固定件上;上下两层的横杆相互垂直;稳定杆搁置在所述横杆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在立柱上固定的挂钩;所述立柱上的两组固定件错位布置。

优选的,每组所述固定件的外端通过限位杆连接,上下两个固定件以及限位杆、立柱之间形成闭环,横杆固定在闭环内。

优选的,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将相邻两根稳定杆分割开的分隔柱。

优选的,所述横杆和分隔柱的表面均套设有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为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同一根立柱上错位布置的挂钩,实现层叠的横杆上下垂直,将稳定杆搁置在横杆上,实现稳定杆上下层相对独立,每一层的稳定杆都并由分隔柱分割,每根稳定杆都是相对独立的,在保护层的保护下,即使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因为发生碰撞而顺上稳定杆表面的喷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杆周转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稳定杆周转架,包括底座1,底座1一般为一正方形的钢架,以及固定在底座1上的四根立柱2。四根立柱2的连线形成矩形结构。立柱2一般可采用方钢或角钢制得。相邻两根立柱2的相对面自下向上均设有多个挂钩21;横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两根立柱2上的挂钩21上;上下两层的横杆3相互垂直;稳定杆搁置在横杆3上。

每根立柱2上的两组挂钩21错位布置,以实现上下层稳定杆不发生碰撞。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横杆3跳动从挂钩21中滑脱,所以在每组挂钩21的外端通过限位杆4连接,上下两个挂钩21以及限位杆4、立柱2之间形成闭环,横杆3固定在闭环内。

当然,每根横杆3上都会同时放置多根稳定杆,为了避免稳定杆之间相互碰撞,本实用新型还在横杆3上设置有将相邻两根稳定杆分割开的分隔柱31,且横杆3和分隔柱31的表面均套设有橡胶保护层。橡胶保护层即为橡胶皮缠绕在分隔柱31和横杆3的表面。

当然,最下一层挂钩21的高度,要满足稳定杆放置在横杆3上时,其最低端不受限。相邻两侧挂钩的高度差满足稳定杆放置上去后,上下层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具体放置稳定杆时,从下往上依次放置,即先将第一层(最底层)的横杆穿在第一层挂钩内固定,然后将稳定杆放置在横杆上。然后再将第二层的横杆垂直于第一层的横杆穿在第二层挂钩上,并将稳定杆放置在第二层横杆上,以此类推,直至放到最高层。拿取稳定杆的顺序与放置的顺序恰好相反,即由上而下,逐层拿取,每拿走一层稳定杆后,将相应的横杆抽走,以便于拿取下一层稳定杆,以此类推,直至拿走最后一层稳定杆。即使仅拿走部分稳定杆,剩余稳定杆在该周转架内,也是稳定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