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267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收集装置,属于钢筋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

直条钢筋在被拉直机拉直后需要经过切割机切割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收集,现多为人工进行收集捆扎,但钢筋重量大,靠人工收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收集装置,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钢筋收集装置,它包括切割机构、传送机构和收集捆扎机构,切割机构的断料口下方设置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的落料口下方设置收集捆扎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的传送带表面设置有数个凹槽,所述收集捆扎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对称设置有转轴,弧形夹臂铰接在转轴上,弧形夹臂一端伸入到底座内,底座内底部设置有推臂气缸,推臂气缸与弧形夹臂连接,弧形夹臂中心设置有放丝槽。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机构的两边设置有推料支架,推料支架上固定有推料气缸,推料气缸上连接推料板,可以将支出凹槽外的钢筋推回到凹槽内,避免钢筋在传送过程中掉落。

优选的,所述推料支架对称设置在传送机构的两边。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机构与收集捆扎机构之间设置有滑道,对钢筋从传送机构掉落到收集捆扎机构内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捆扎机构可根据钢筋长度和捆扎要求设置至少2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捆扎机构的底座上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可对捆扎的钢筋进行自动称重,提高了钢筋捆扎的自动化程度。

工作时,收集捆扎机构的推臂气缸首先处于伸出状态,放丝槽内放置有捆丝,钢筋经切割机构切断后落入到传送带上的凹槽内,推料气缸伸出将支出凹槽外的钢筋推回到凹槽内,钢筋经传送机构落入到收集捆扎机构内,当收集捆扎机构内的钢筋达到称重传感器设置的重量后,称重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推臂气缸收回,弧形夹臂抱紧钢筋,捆丝用专用绞丝盘拧紧后,即完成了钢筋的捆扎,推臂气缸伸出,弧形夹臂松口,捆扎好的钢筋经天车等起吊机械运走,开始下一轮钢筋的捆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的对钢筋进行切断、收集、捆扎,提高了钢筋收集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切割机构,2-传送机构,3-收集捆扎机构,4-滑道,5-钢筋,6-捆丝;

21-凹槽,22-推料支架,23-推料气缸,24-推料板;

31-底座,32-转轴,33-弧形夹臂,34-推臂气缸,35-放丝槽,36-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收集装置,它包括切割机构1、传送机构2和收集捆扎机构3,切割机构1的断料口下方设置传送机构2,传送机构2 的落料口下方设置收集捆扎机构3,所述传送机构2的传送带表面设置有数个凹槽 21,所述收集捆扎机构3包括底座31,底座上对称设置有转轴32,弧形夹臂33铰接在转轴32上,弧形夹臂33一端伸入到底座31内,底座31内底部设置有推臂气缸34,推臂气缸34与弧形夹臂33连接,弧形夹臂33中心设置有放丝槽35。

传送机构2的两边对称设置有推料支架22,推料支架22上固定有推料气缸23,推料气缸23上连接推料板24,将支出凹槽21外的钢筋5推回到凹槽内,避免钢筋 5在传送过程中掉落。

在传送机构2与收集捆扎机构3之间设置有滑道4,对钢筋从传送机构掉落到收集捆扎机构内起到缓冲作用。

收集捆扎机构3可根据钢筋长度和捆扎要求设置对应的数量。

所述收集捆扎机构的底座31上设置有称重传感器36,可对捆扎的钢筋进行自动称重,提高了钢筋捆扎的自动化程度。

工作时,收集捆扎机构3的推臂气缸34首先处于伸出状态,放丝槽35内放置有捆丝6,钢筋5经切割机构1切断后落入到传送带上的凹槽21内,推料气缸23 伸出经推料板24将支出凹槽外的钢筋5推回到凹槽21内,钢筋5经传送机构传送落入到收集捆扎机构3内,当收集捆扎机构3内的钢筋达到称重传感器36设置的重量后,称重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推臂气缸34收回,弧形夹臂33抱紧钢筋,捆丝 6用专用绞丝盘拧紧后,即完成了钢筋5的捆扎,推臂气缸34伸出,弧形夹臂33 松口,捆扎好的钢筋经天车等起吊机械运走,开始下一轮钢筋的捆扎。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