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侧开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目前全球多式联运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侧开集装箱由于其开门尺寸大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大型仪器及重型散货的装运。
侧开集装箱依据其开门方式的不同主要包括侧开门箱和翼展箱,侧开门箱由于侧门的设置,会对侧壁或角柱产生较大的弯矩,容易发生侧门下挂,翼展箱依靠驱动机构实现箱体侧壁整体展开,展开部分的力矩较大,侧壁本身会产生较大的挠度,操作稳定性低,同时现有的侧开门箱和翼展箱的开启对箱体四周的可作业空间要求较高,不利于提高转运站的吞吐量和货物的转运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开集装箱,具有减少展开空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开集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设有侧门机构,所述侧门机构包括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滑动件,所述滑动件铰接有侧门板,所述箱体还设有将侧门板关闭的闭锁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侧门板使侧门板的宽度方向与箱体的宽度方向一致,然后推动侧门板使侧门板通过滑动件沿导轨滑动,最终使所有侧门板滑动至导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以完全打开集装箱,由于侧门板有多个,侧门板的宽度较小,集装箱打开时对周围空间的占据为侧门板的宽度距离,远小于将侧开门箱展开占据了箱体的长度二分之一的距离,同时也远小于翼展箱展开时占据了箱体的高度的距离,缩小了集装箱展开时所占据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侧门板的上边缘的中间位置与滑动件铰接,所述闭锁件包括沿箱体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的支撑杆,所述侧门板关闭时,支撑杆与每个侧门板的内侧面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侧门板的上边缘的中间位置与滑动件铰接,通过支撑杆与每个侧门板的内侧面抵接时,同时限制了侧门板宽度方向两端朝向箱体转动,进而限制了侧门板的转动,当侧门板关闭时,支撑杆起到锁定侧门板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侧门机构设有沿箱体的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杆,所述导轨固定在伸缩杆远离箱体的端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杆驱动侧门机构远离箱体进而为侧门板转动提供空间,使得侧门板转动时不受箱体内货物的阻碍。
优选的,所述滑动件与侧门板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滑动件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侧门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扭簧的一端与滑动件连接另一端与侧门板连接,在侧门板远离箱体时,侧门板的约束消失,利用扭簧的弹性恢复,驱动侧门板转动,使侧门板的宽度方向与箱体的宽度方向一致,减少人工转动侧门板的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箱体沿宽度方向设有驱动伸缩杆伸出的弹性件,所述伸缩杆上设有与箱体卡接的第一锁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件给予伸缩杆沿箱体宽度方向的驱动力,通过第一锁紧件限制伸缩杆伸出,当打开第一锁紧件时,弹性件将自动驱动伸缩杆伸出,进而驱动导轨远离箱体,进而驱动侧门机构远离箱体,减少人工将侧门机构拉出远离箱体的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设置在伸缩杆上的第一弹簧卡扣以及设置在箱体上供第一弹簧卡扣卡接的第一卡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弹簧卡扣卡接在第一卡孔内,对伸缩杆起到较为稳固的约束,同时只需按压第一弹簧卡扣即可解开第一弹簧卡扣对伸缩杆的约束,操作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导轨上设有拉簧,所述拉簧一端与导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滑动件连接,所述侧门板上设有限制相邻侧门板分离的第二锁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簧连接导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以及侧门板,利用拉簧的弹性回复力驱动侧门板朝向导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滑动,减少人工推动侧门板滑动的劳动强度,通过第二锁紧件锁紧侧门板,给予侧门板约束,限制侧门板向导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滑动。
优选的,所述侧门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边缘设有密封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门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边缘设置密封条,使得侧门板的宽度方向与箱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时,相邻侧门板之间紧密贴合,通过密封条进一步提高侧门板之间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多个侧门板的组合在展开时缩小占据的空间,通过弹力减少人工将侧门机构拉出的劳动强度,通过弹力减少人工推动侧门板的劳动强度,通过闭锁件提高侧面板关闭的稳定性,利用密封条提高箱体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开集装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开集装箱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轨以及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顶板;12、端板;13、侧门机构;131、侧门板;132、密封条;2、伸缩杆;21、凸缘;22、弹性件;23、第一锁紧件;231、第一弹簧卡扣;232、第一卡孔;24、拉簧;25、卡框;3、滑动件;31、滑轮座;32、滑轮;33、固定块;34、扭簧;35、转轴;36、卡环;37、拉绳;4、支撑杆;41、插块;42、第二弹簧卡扣;43、闭锁件;5、导轨; 6、第二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侧开集装箱,参照图1,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位于上端的顶板11、位于底部的底板、位于长度方向上两端的端板12以及分别位于箱体1两侧的侧门机构13。
参照图2,侧门机构13包括两条平行的导轨5以及位于两条导轨5之间的侧门板131,导轨5上滑动连接有滑动件3,侧门板131与滑动件3转动连接,侧门板131共十个且均匀分布在侧门机构13的长度方向上,导轨5的两端还固定连接有与导轨5垂直的伸缩杆2,箱体1内设有沿竖直方向滑动的闭锁件43。
参照图2以及图3,闭锁件43包括滑动连接在箱体1内的支撑杆4,支撑杆4沿箱体1的高度方向滑动,当伸缩杆2完全插入至箱体1内,支撑杆4与侧门板131抵紧,支撑杆4上设有插块41,插块41上设有沿箱体1宽度方向向外伸出的第二弹簧卡扣42,通过第二弹簧卡扣42固定支撑杆4,端板12上开有贯通的供第二弹簧卡扣42卡接的第二卡孔(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二弹簧卡扣42与第二卡孔配合使支撑杆4可拆卸连接在箱体1上。
参照图3以及图4,伸缩杆2插接在箱体1上且沿箱体1的宽度方向伸缩,伸缩杆2位于端板12的高度方向上的两端,伸缩杆2插入端板12的端部上一体连接有凸缘21,端板12连接有与凸缘21配合卡框25,通过卡框25限制凸缘21离开端板进而限制伸缩杆2滑动掉出端板12外,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沿箱体1宽度方向朝外伸出的弹性件22,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2为机械弹簧,其他实施例中可为钢片弹簧、气体弹簧等,弹性件22的端部与伸缩杆2连接,通过弹性件22驱动伸缩杆2伸出,伸缩杆2上还设有第一锁紧件23,第一锁紧件23包括设置在伸缩杆2上的第一弹簧卡扣231,第一锁紧件23还包括位于端板12上与第一弹簧卡扣231配合的第一卡孔232,通过第一锁紧件23限制伸缩杆2伸出,使侧门机构13与箱体1紧贴。
参照图5,滑动件3包括卡接在导轨5的上表面的滑轮32以及与滑轮32转动连接的滑轮座31,侧门板131与滑轮座31转动连接,侧门板131绕自身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转动。
靠近导轨5中心的两个侧门板131上固定连接有相配合的第二锁紧件6,本实施例中第二锁紧件6为锁孔和锁头,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卡扣,锁栓等。
侧门板131的宽度方向两端固定连接有沿侧门板131长度方向铺设的密封条132。
参照图5以及图7,靠近导轨5的中心的两个滑轮座31上设有固定块33,伸缩杆2上固定连接有拉簧24,拉簧24远离伸缩杆2的端部与固定块33连接,通过拉簧24的弹力驱动滑动件3分别朝向伸缩杆2滑动,相对于导轨5的中心位于同一侧的相邻滑轮座31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37,当侧门板131关闭时,拉绳37处于拉紧状态,通过拉绳37将限制相邻侧门板131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5以及图8,侧门板131与滑轮座31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35,转轴35的长度方向上一端与滑轮座31固定连接,转轴35远离滑轮座31的端部插接在侧门板131内,转轴35远离滑轮座31的端部沿转轴35的径向向外延伸设有卡环36。
侧门板131与滑轮座31之间固定连接有轴心线与转轴35的轴心线一致的扭簧34,当侧门板131关闭时,扭簧34处于受力状态,当扭簧34完全释放时,侧门板131打开。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集装箱处于关闭状态时,伸缩杆2处于缩回状态,侧门板131紧贴在箱体1上且与支撑杆4相抵,使侧门机构13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打开集装箱时,按压第一弹簧卡扣231,伸缩杆2受弹性件22的驱动快速伸出,进而驱动侧门机构13伸出,以使侧门板131远离支撑杆4,支撑杆4相抵于侧门板131的限制力消失,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侧门板131翻转打开,然后打开第二锁紧件6,最靠近导轨5中心的两个侧门板131之间的约束力消失,在拉簧24的作用力下,最靠近导轨5中心的两个滑动件3快速向导轨5两端滑动,进而带动位于导轨5的中心的两个侧门板131朝导轨5两端滑动,进而推动所有的侧门板131一起滑动,最终所有侧门板131均位于导轨5两端,然后按压第二弹簧卡扣42,使得支撑杆4失去约束力,进而卸下支撑杆4,最终使得箱体1被完全打开。
使用完毕后,需要再次关闭集装箱时,插上支撑杆4,使支撑杆4复位并通过第二弹簧卡扣42与第二卡孔配合锁紧,拉动最靠近箱体1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两个侧门板131复位,由于相邻的第一滑轮座31上固定连接有拉绳37,通过拉绳37的拉动使所有侧门板131一起复位,然后推动伸缩杆2使伸缩杆2复位,推动的过程中转动侧门板131,使侧门板131的宽度方向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最终侧门板131贴合在箱体1上并与支撑杆4抵紧,最后关上第二锁紧件6,完成关闭集装箱的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