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0648发布日期:2018-07-13 18:0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楼宇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供,电子商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同时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高效、快捷已经成为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代名词,给予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现有的写字楼、商务中心等高层楼宇,聚集了大多数白领阶层,人员密集电梯缺乏问题严重,同时日常的快递、包裹、外卖等需求量旺盛。而现有高端写字楼或商务中心,是不允许快递人员进入办公区或进入楼宇中,使得送货方式普遍采用两种实现:一是在楼宇或写字楼的底层安装智能快递柜,如速递易等设置,送货人员将快递或包裹置于该智能快递柜,由智能快递柜通知收货人前往提取,收货人需要亲自下楼至智能快递柜,因电梯缺乏在上下楼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二是送货人员在楼宇或写字楼的底层,通知收货人前往收取,同理,收货人也需要亲自下楼耗费大量的时间。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自动送货机器人等得以飞速发展,但是现有的自动送货机器人仍然是将货物从分流中心送至楼宇的底层,再通知收货人提取,收货人仍然存在下楼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如何解决物流最后“100米”的送货入户/入层,避免收货人上下楼而浪费宝贵时间的问题,迫在眉睫。

而如何将楼底装盛包裹的装置移送到楼宇立体轨道上,则是解决将包裹运输到楼宇特定位置的基础和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立体楼宇输送/投递包裹的系统中,将装盛包裹的装置输送到立体轨道上的方案,解决装盛装置从水平运动切换到立体运动的结构和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输送装置、载运设备和轨道,所述载运设备用于装盛包裹,所述轨道用于供载运设备在立体方向上移动;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单元和推送单元;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输送单元和所述推送单元;所述载运设备可在所述输送单元上运动;所述轨道在所述推送单元上方,即轨道在推送单元上的投影在推送单元之内;所述载运设备的高度在所述轨道到所述输送单元上表面距离以内;所述推送单元上表面的高度在所述输送单元上表面之下;在需要将所述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单元,将所述载运设备输送到所述轨道正下方;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推送单元沿所述轨道方向活动,以将所述载运设备输送到所述轨道。

进一步的,系统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载运设备接触所述感应装置时,所述载运设备重心与所述推送单元水平中部在同一竖直线上的位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载运设备到达所述轨道正下方的位置,将感应结果输出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感应结果控制所述推送单元升出,以推送所述载运设备到所述轨道上。

进一步的,推送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推送平台和推送杆,还包括与推动杆连接的动力装置一;在需要将所述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时,所述控制器控制与其连接的所述动力装置一以驱动所述推送杆升出,使所述推送平台接触所述载运设备,并带动所述载运设备上升到所述轨道,此时,所述载运设备的重心在所述推送平台之上,因此不存在载运设备掉落的可能。

再进一步,为及时收回推送单元,所述推送单元表面还包括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所述载运设备是否已与推送单元分离,并将感应结果传输给输出端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感应模块的感应结果为所述载运设备已与推送单元分离时,控制所述动力装置一以驱动所述推送杆收回。

进一步的,输送单元为两部分,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推送单元两侧;所述输送单元的两部分之间的介质高度在所述输送单元的高度之下。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靠近所述推送单元端的端部的纵截面为倒三角形或者为其它顶边宽、底边窄,底边投影在顶边投影内的图形。

优选的,为更稳定地将所述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载运设备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推送单元的顶部适配。即在推送单元推送载运设备时,推送单元的顶部卡在所述凹槽内,以此增加推送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载运设备包括动力装置二,所述动力装置二用于驱动所述载运设备在轨道上移动;所述动力装置二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与所述轨道尺寸适配,以保证载运设备在轨道上移动时不会掉落;在需要将所述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时,所述载运设备的动力装置二的开口运动到所述轨道正下方;所述推送单元将所述载运设备输送到所述轨道。

进一步的,上述动力装置二为带转动动力的齿轮和若干辅助轮,所述齿轮和所述辅助轮分别设置在相对于轨道的两侧,即载运设备在轨道上运行时,轨道位于齿轮与辅助轮之间;相对的,所述轨道相对所述齿轮的一侧为齿条。

进一步的,上述输送单元为传送带。

进一步的,上述感应模块为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推送单元的顶面。

进一步的,上述感应装置为压力传感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将载运设备输送从起点输送到立体轨道上;

2.通过感应模块的设定,实现载运设备到轨道上后,推动单元的自动收回;

3.通过载运设备下方凹槽的设定,实现将载运设备稳定地输送到轨道上;

4.通过感应装置的设定,实现载运设备到达轨道下方的判断;

5.通过轨道下端的结构设定,实现载运设备与轨道更准确的对接;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易实现、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另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结构图;

图3是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的实施例;

图4是一个实施例的输送单元结构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结构图;

图6是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的另一实施例;

图7是一个实施例的轨道和载运设备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100-输送装置,101-输送单元,101a-输送单元一,101b-输送单元二,102-推送单元,102a-推送杆,102b-推送平台,102c-推送单元表面,103-动力装置一,104-感应模块,200-轨道,201-轨道端部,202-齿条,300-载运设备,301-凹槽,302-动力装置二,302a-齿轮,302b-辅助轮,400-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和3,本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包括:控制器、输送装置100、载运设备300和轨道200,所述载运设备300用于装盛包裹,所述轨道200用于供载运设备300在立体方向上移动;所述输送装置100包括:输送单元101和推送单元102;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输送单元101和所述推送单元102;所述载运设备300可在所述输送单元101上运动;所述轨道200在所述推送单元102上方;所述载运设备300的高度在所述轨道200到所述输送单元101上表面距离以内;所述推送单元102上表面的高度在所述输送单元101上表面之下;在需要将所述载运设备300输送到轨道20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单元101,将所述载运设备300输送到所述轨道200正下方;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推送单元102沿所述轨道200方向活动,以将所述载运设备300输送到所述轨道200。

系统还包括:感应装置400,所述感应装置400设置于:所述载运设备300接触所述感应装置400时,所述载运设备300重心与所述推送单元102水平中部在同一竖直线上的位置;所述感应装置400用于感应所述载运设备300到达所述轨道200正下方的位置,将感应结果输出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感应结果控制所述推送单元102升出。

在实施例1基础上,参照附图2、6,本实施例二公开了另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

优选的,推送单元102包括相互连接的推送平台102b和推送杆102a,还包括与推动杆连接的动力装置一103;在需要将所述载运设备300输送到轨道20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与其连接的所述动力装置一103以驱动所述推送杆102a升出,使所述推送平台102b接触所述载运设备300,并带动所述载运设备300上升到所述轨道200,此时,所述载运设备300的重心在所述推送平台102b之上,因此不存在载运设备300掉落的可能。

为及时收回推送单元102,所述推送平台102b上表面102c还包括感应模块104,感应模块为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载运设备300已与推送单元102分离,并将感应结果传输给输出端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感应模块104的感应结果为所述载运设备300已与推送单元102分离时,控制所述动力装置一103以驱动所述推送杆102a收回,从而实现推送单元102复位。

优选的,为更稳定地将所述载运设备300输送到轨道200,载运设备300的底部设有凹槽301,所述凹槽301和所述推送单元102的顶部适配。即在推送单元102推送载运设备300时,推送单元102的顶部卡在所述凹槽301内,以此增加推送过程的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载运设备300包括动力装置二302,所述动力装置二302用于驱动所述载运设备300在轨道200上移动;所述动力装置二302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与所述轨道200尺寸适配,以保证载运设备300在轨道200上移动时不会掉落;在需要将所述载运设备300输送到轨道200时,所述载运设备300的动力装置二302的开口运动到所述轨道200正下方;所述推送单元102将所述载运设备300输送到所述轨道200。

参照附图4,本实施例三公开了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的输送单元101的结构:输送单元101为两部分:输送单元一101a和输送单元二101b,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推送单元102两侧;所述输送单元101的两部分之间的介质高度在所述输送单元101的高度之下。

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一101a和输送单元二101b为传送带。

参照附图1、3和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四公开了另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所述轨道200靠近所述推送单元102端的端部201的纵截面为倒三角形或者倒等边梯形。

参照附图1、3和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五公开了另一种用于将载运设备输送到轨道的系统,所述动力装置二302为带转动动力的齿轮302a和若干辅助轮302b,所述齿轮302a和所述辅助轮302b分别设置在相对于轨道200的两侧,所述轨道200相对所述齿轮302a的一侧为齿条2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