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筒式全自动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195阅读:1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筒式全自动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筒式全自动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但是现在不论是家用垃圾桶还是大街小巷上摆放的公用垃圾桶,大都还是简易的桶装容器,存在溢出现象,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更换、打包垃圾袋,存在操作繁琐、打包费力以及又脏又臭等问题。

目前有提出一些智能垃圾桶方案,主要是靠感应系统,有人靠近时自动打开垃圾桶盖,能方便投放垃圾,但还是需要人工更换垃圾袋,将装好垃圾的垃圾袋捆扎提走,无法做到全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筒式全自动垃圾桶,能自动投放垃圾袋,垃圾装满自动封装送出,省去人工麻烦,并阻止垃圾没有及时扔掉产生的臭味和引来虫子。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全筒式全自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垃圾袋,内筒,外筒,上盖,升降机,封装切割器和传送带;

所述预制垃圾袋是将塑料袋套装在塑料袋压缩模具上,所述塑料袋是长筒状,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塑料袋压缩模具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塑料袋相匹配,侧面封闭,上下开口,所述塑料袋的开口端向下,反复折叠套入模具外,完全套入后所述塑料袋的封闭端覆盖住所述模具的一个开口端;

垃圾桶与常见垃圾桶相同,由内筒、外筒和上盖组成,所述内筒是上下开口的筒状,筒侧上边缘和下边缘内侧设有红外传感器,底部的边缘设有外扩的外底沿;所述预制垃圾袋的开口端向下套在所述内筒外,所述塑料袋的封闭端同时覆盖在模具和内筒的上方;所述外筒分用于放置内筒,所述外筒的底部位置设有内底沿,与所述内筒的外底沿相配合;所述上盖安装在外筒上边缘;

所述外筒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升降机上;所述外筒底部设有封装切割器,由切刀、加热条和压板组成,所述切刀、加热条组成一个安装块,所述加热条有两条,设置在切刀刀板的对立两面,所述压板设置在切刀和加热条相对立面上;

所述传送带设置在外筒底部,内置有PLC控制芯片、电机和重量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上盖设有齿轮盘、电机以及夹子,所述夹子分布在内筒上边缘外的四周,通过连杆和转轴连接齿轮盘,所述电机沿外筒的内壁垂直安装,上部输出轴连接齿轮盘,所述齿轮盘正转或反转时带动夹子紧靠或离开内筒。

优选的,所述塑料袋套在压缩模具外后,其外侧及上下底边均用外薄膜包紧,使用时撕掉上下底边的薄膜即可。

优选的,所述内筒外底沿上还设有电源接口,所述外筒内底沿上对应内筒的电源接口的位置设置有电源输出口,与电源接口相匹配,所述电源输出口为可伸缩形式。

优选的,所述外筒底部内侧还装有振动器。

优选的,所述红外传感器、振动器、电机、升降机、封装切割器、PLC控制芯片、重量感应器和传送带均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振动器、夹子的电机、升降机、封装切割器、重量感应器和传送带均与PLC控制芯片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配合专用的预制垃圾袋,通过红外感应器结合内筒底的重量感应器检测垃圾是否装满或超重,振动器震动内筒让垃圾袋滑入,传送带将垃圾带出桶外,从而实现垃圾自动封装处理的完全自动化,避免人工判断和操作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垃圾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装满后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中,1-预制垃圾袋、2-内筒、3-外筒、4-上盖、5-升降机、6-封装切割器、7-传送带、11-塑料袋、12-塑料袋压缩模具、121-外薄膜、122-模具内筒、21-红外传感器、22-外底沿、23-电源接口、31-内底沿、32-电源输出口、41-夹子、61-切刀、62-加热条、63-触发器、64-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2、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包括预制垃圾袋1,内筒2,外筒3,上盖4,升降机5,封装切割器6和传送带7。本实施例中,垃圾桶设计成方形,也可设计成圆形,结构和工作原理相通。

所述预制垃圾袋1包括塑料袋11和塑料袋压缩模具12,塑料袋11是长筒状,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塑料袋压缩模具12设有外薄膜121和模具内筒122,均是侧面封闭,上下开口的,模具内筒122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塑料袋相匹配,塑料袋11的开口端向下,套入模具内筒122外侧壁上,直至塑料袋11的底部盖住模具内筒122的上端开口面,塑料袋11长出模具内筒122下开口端的部分再向外翻折,翻转模具12重复前述步骤,直至塑料袋11完全折叠套在模具内筒122外侧面上,然后用外薄膜121包紧套好塑料袋11的模具内筒122的侧壁及底边。套入后塑料袋11的封闭端覆盖在模具内筒122的一个开口端上,塑料袋11折叠封装在模具内筒122的外侧面,模具内筒122的另一个开口端外无覆盖物,外部被外薄膜121包紧,形成预制垃圾袋1,使用时撕开上下两个底边上覆盖的外薄膜121即可。

所述垃圾桶与常见垃圾桶相同,由内筒2、外筒3和上盖4组成,内筒2是上下开口的筒状,筒侧上边缘和下边缘内侧设有红外传感器21,靠近底部的边缘设有外扩的外底沿22,用于保证内筒2放置在外筒3内部时平稳,还可以承接放置预制垃圾袋1。套装好的预制垃圾袋1的开口端向下套在内筒2外,模具内筒122的底面与外底沿22相贴合,此时塑料袋11的封闭端同时覆盖在模具内筒122和内筒2的上方,将塑料袋11的封闭端向内筒2的内部推入,就形成常见套装好垃圾袋的垃圾桶。外底沿22上还设有电源接口23。

外筒3中间用于放置内筒2,外筒3的靠近底部设有内底沿31,与内筒2的外底沿22相配合,用于承载内筒2。内底沿31上对应内筒2的电源接口23的位置设置有电源输出口32,电源输出口32与电源接口23相匹配,用于将电源供应给内筒2内的红外传感器。电源输出口32设计成可伸缩形式为佳。外筒3内侧下部的位置还装有振动器,当垃圾过轻不能自动落下时,振动器震动内筒2使垃圾落下,振动器也与电源相连。

上盖4为垃圾桶盖,安装在外筒3上边缘,设有齿轮盘、电机以及夹子41,夹子41分布在内筒上边缘外的四周,通过连杆和转轴连接齿轮盘,电机沿外筒3的内壁垂直安装,上部输出轴连接齿轮盘,齿轮盘正转或反转时带动夹子41紧靠或离开内筒2。

所述外筒3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升降机5上,垃圾装满时,升降机5带动外筒3及内筒2上升,让垃圾自由落下。外筒3的底部内侧装有封装切割器6,封装切割器6是由切刀61、加热条62和压板64构成,分别安装在相对应的两个侧面,一侧的中间是切刀61,设置在上下两条加热条62之间,另一侧是压板64。装满垃圾的垃圾袋落下,当内筒2下边缘内侧的红外传感器21感应不到垃圾时,封装切割器6从两边同时向中间移动,压板64将垃圾袋压紧靠在加热条62上,使垃圾袋被密封为三段,同时切刀61刀刃向压板64位置挤压将垃圾袋切断,如图2所示,封装切割器6上装有触发器63,切刀61外凸,压板64对应切刀61的位置开有凹槽,切刀61插入压板64的凹槽中将垃圾袋切断,装有垃圾的垃圾袋就被封装,同时形成新的垃圾袋袋底。也可将切刀61设计成从垃圾袋封口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切割方式。也可以设计为加热条62与切刀61固定,压板64可移动的形式。移动的方式可以是导轨连杆机构,也可以是弹簧或者液压、气压等流体推送机构。

传送带7设置在外筒底部,内置有PLC控制芯片、电机和重量感应器,两侧还可设置挡板,可设计成伸缩形式,如图3所示。红外传感器21、振动器、夹子41的电机、升降机5、封装切割器6、重量感应器和传送带7 均与PLC控制芯片相连接,由PLC控制芯片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动作顺序。

红外传感器21、振动器、夹子41的电机、升降机5、封装切割器6、PLC控制芯片、重量感应器和传送带7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工作过程说明:

预制垃圾袋1是由超长垃圾袋将侧面压缩封装后开口朝下插进内筒2外圈,第一次使用时候,需要人工将垃圾袋袋底推入内筒2筒底。然后外筒3的夹子31将垃圾袋长度固定在内筒2顶部外侧。重量感应器测到超重时或者内筒2上边缘内侧的红外传感器21检测到垃圾装满时,升降机5上升,夹子31离开内筒2,垃圾袋自由落至传送带7上,传送带7伸出;垃圾重量太轻时,振动器震动内筒2,当内筒2下边缘内侧的红外感应器21感应不到垃圾时,底部传送带7停止,封装切割器6开始工作,将垃圾袋封装并切割,装有垃圾的垃圾袋就被封装,同时形成新的垃圾袋袋底。传送带7继续工作将封装好的垃圾袋完全送出外筒3后停止工作缩回,升降机5下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