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7795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施工现场,通常会需要搬运大型钢管,而现有的比较常用的方式一般是利用叉车或人工进行搬运,使用叉车搬运施工成本较高,叉车操作难度较大,易受现场环境的限制,移动不便;完全以人工之力搬运钢管,人力消耗量大,施工效率低,施工危险性高,操作不便,这就给相关的施工程序造成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约人力、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大型钢管的叉车搬运成本高,操作不便;人工搬运效率低,施工危险性高,人力消耗量大,操作不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轮子、把手和顶升系统,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门形框架,门形框架开口朝下、竖直设置,包括横杆和设置在横杆两端的立杆;所述支撑框架底部设置有轮子;所述顶升系统包括固定柱、活动杆、千斤顶和铁链,固定柱垂直设置在横杆上,固定柱顶端与活动杆的固定端铰接;所述铁链一端与固定柱顶端连接,另一端绕过底部待移动的大型钢管后与活动杆的活动端连接;所述千斤顶位于横杆与活动杆之间,底端设置在横杆上,顶端顶撑在活动杆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固轮框架和斜撑杆,所述固轮框架对称设置在门形框架两侧,与立杆焊接固定,每个固轮框架底部设置一个轮子;所述斜撑杆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在门形框架内侧,斜撑杆两端分别与横杆中部和立杆焊接固定,斜撑杆与横杆的夹角为40-60°。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把手设置在斜撑杆与立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的活动端开设有通孔,位于横杆的正上方,固定柱顶端设置有固定环,铁链一端与固定环连接,另一端绕过底部待移动的大型钢管后向上穿过通孔后以销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与固定柱中轴线的水平间距为活动杆长度的1/3-1/2。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为由不锈钢板围合而成的矩形框架,所述限位框架的底部与横杆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固系统,所述加固系统包括水平加固梁、螺杆和固定爪,所述水平加固梁垂直于横杆设置,水平加固梁中轴线的中点与横杆中轴线的中点重合;所述螺杆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在水平加固梁两端,所述螺杆位于水平加固梁下方、垂直设置,一端与水平加固梁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爪。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爪包括固定水平板和固定斜板,所述固定水平板为矩形钢板,长度不小于30cm,固定水平板的长度方向与横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固定斜板的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在固定水平板的两个短边边沿,固定斜板位于固定水平板下方,一端与固定水平板的短边边沿焊接固定,固定斜板与固定水平板的夹角为145°。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为5#槽钢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和活动杆均为10#槽钢。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移动灵活方便,不易受场地和现场施工环境的限制,便于操作;本实用新型应用装置本身可以将大型钢管抬离地面,并可轻松移动,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加固系统,将大型钢管抬离地面后,可有效避免钢管晃动,提高移动过程中整个移动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

1-门形框架;11-横杆;12-立杆;2-固轮框架;3-轮子;4-把手;5-斜撑杆;61-固定柱;611-固定环;62-活动杆;63-千斤顶;631-限位框架;64-铁链;71-水平加固梁;72-螺杆;73-固定爪;731-固定水平板;732-固定斜板;8-大型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轮子3、把手4、顶升系统和加固系统。

支撑框架采用5#槽钢焊接而成,包括门形框架1、固轮框架2和斜撑杆5,门形框架1开口朝下、竖直设置,包括横杆11和设置在横杆11两端的立杆12;固轮框架2对称设置在门形框架1两侧,与立杆12焊接固定,每个固轮框架2底部设置一个轮子3;斜撑杆5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在门形框架1内侧,斜撑杆5两端分别与横杆11中部和立杆12焊接固定,斜撑杆5与横杆11的夹角为40-60°,两斜撑杆5与立杆12之间分别设置有把手4。

顶升系统包括固定柱61、活动杆62、千斤顶63和铁链64,固定柱61垂直设置在横杆11的一端,固定柱61底端与横杆11焊接固定,固定柱61顶端与活动杆62的固定端铰接,活动杆62的活动端开设有通孔,位于横杆11的正上方;固定柱61顶端设置有固定环611,铁链64一端与固定环611连接,另一端绕过底部待移动的大型钢管8后向上穿过横杆11后与活动杆62的活动端连接,铁链64一端穿过活动杆62活动端的通孔后以销钉固定;固定柱61和活动杆62均为10#槽钢;千斤顶63位于横杆11与活动杆62之间,底端设置在横杆11上,顶端顶撑在活动杆62下表面,千斤顶63与固定柱61中轴线的水平间距为活动杆62长度的1/3-1/2,千斤顶63底部设置有限位框架631,限位框架631为由不锈钢板围合而成的矩形框架,底部与横杆11焊接固定。

加固系统包括水平加固梁71、螺杆72和固定爪73,水平加固梁71垂直于横杆11设置,水平加固梁71中轴线的中点与横杆11中轴线的中点重合,水平加固梁71两端对称设置有螺杆72,螺杆72位于水平加固梁71下方、垂直设置,一端与水平加固梁71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爪73,固定爪73包括固定水平板731和固定斜板732,固定水平板731为矩形钢板,长度不小于30cm,固定水平板731的长度方向与横杆1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固定水平板731的短边边沿、对称设置有固定斜板732,固定斜板732位于固定水平板731下方,一端与固定水平板731的短边边沿焊接固定,固定斜板732与固定水平板731的夹角为145°。

本实用新型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将大型钢管的移动装置移动至大型钢管存放地,将铁链64绕过大型钢管8的底部,向上依次穿过横杆11上的预留孔洞和活动杆62上的通孔,采用销钉固定铁链64,然后利用千斤顶63将活动杆62顶起,通过铁链64带动大型钢管8上升离开地面,顶升至钢管卡入固定爪73内,然后推动把手4,将大型钢管8移动至施工场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