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4278发布日期:2018-07-27 19:5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折叠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指的是用于装载产品的盒子。在日常生活中,包装盒的种类和形式繁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包装盒存在一下问题:用于盒体存在装载的空间,在搬运过程中所占的空间多,空间利用率低;在长时间使用时,其衔接处容易松散,导致包装盒散架损坏;为了保证包装盒的稳固,会设置多处插接板,导致结构复杂,而且制造材料多,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包装盒,达到结构简单稳固、制造材料少、生产成本低的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包装盒,包括纸板,所述纸板上设有多条折痕,多条折痕将纸板分成一底板区、两对称的第一侧板区和两对称的第二侧板区,相邻的第一侧板区和第二侧板区之间延伸有翼区;每一所述第一侧板区的外侧延伸有用于压紧固定翼区的锁紧区,所述锁紧区的两侧均设有卡区,每一所述第二侧板区的外侧延伸有内折区,所述内折区的两侧均设有卡位;所述内折区与第二侧板区按折痕折叠后形成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区和锁紧区按折痕折叠后包覆翼区并形成第一侧板;所述卡区折叠形成卡板,卡板与卡位配合锁扣,形成盒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区与第一侧板区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折痕,所述底板区与第二侧板区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折痕,所述翼区与第一侧板区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折痕,所述翼区与第二侧板区的连接处设有第四折痕,所述内折区与第二侧板区的连接处设有第五折痕,所述锁紧区与第一侧板区的连接处设有第六折痕,所述卡区与锁紧区的连接处设有第七折痕。

进一步的,所述翼区设有弯折痕。

进一步的,所述翼区的自由端开设有弧形切口。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区的外侧延伸设有提取区,所述提取区折叠后形成提取板。

进一步的,所述提取区与锁紧区的连接处设有内折痕。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呈内弧形,所述卡板的形状呈外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长度比为1:1.2-2.8。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形状呈长方体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折区与第二侧板区通过胶水粘贴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折叠形成盒体,便于装载产品,能够通过拆卸形成纸板,便于搬运时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卡位和卡区配合锁扣,使得包装盒的结构简单稳固、制造材料少、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折区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纸板折叠或者拆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纸板;11-底板区;12-第一侧板区;13-第二侧板区;14-翼区;141-弯折痕;15-锁紧区;151-卡区;16-内折区;161-卡位;17-提取区;171-内折痕;2-盒体;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卡板;24-提取板;31-第一折痕;32-第二折痕;33-第三折痕;34-第四折痕;35-第五折痕;36-第六折痕;37-第七折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一种折叠包装盒,包括纸板1,所述纸板1上设有多条折痕,多条折痕将纸板1分成一底板区11,两对称的第一侧板区12和两对称的第二侧板区13,相邻的第一侧板区12和第二侧板区13之间延伸有翼区14;

每一所述第一侧板区12的外侧延伸有用于压紧固定翼区14的锁紧区15,所述锁紧区15的两侧均设有卡区151,每一所述第二侧板区13的外侧延伸有内折区16,所述内折区16的两侧均设有卡位161;

所述内折区16与第二侧板区13按折痕折叠后形成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区12和锁紧区15按折痕折叠后包覆翼区14并形成第一侧板21;所述卡区151折叠形成卡板23,卡板23与卡位161配合锁扣,形成盒体2。具体地,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运输的时候,可以将本实用新型设置为纸板1的状态,提高搬运时的空间利用率。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折叠将纸板1转换为盒体2的状态,用于装载产品,达到结构简单稳固的作用。

在盒体2的状态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板23和卡位161配合锁扣,配合第一侧板区12和锁紧区15包覆翼区14,用于防止翼区14松散,以及用于避免盒体2在长时间使用时出现散架的情况发生;另外,相比于现有的设置多个插接板进行插接固定,所述卡板23和卡位161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材料少,生产成本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区11与第一侧板区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折痕31,所述底板区11与第二侧板区1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折痕32,所述翼区14与第一侧板区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折痕33,所述翼区14与第二侧板区13的连接处设有第四折痕34,所述内折区16与第二侧板区13的连接处设有第五折痕35,所述锁紧区15与第一侧板区12的连接处设有第六折痕36,所述卡区151与锁紧区15的连接处设有第七折痕37。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折痕31、第二折痕32、第三折痕33、第四折痕34、第五折痕35和第六折痕36便于提示折叠的具体位置,避免因为折叠错位而导致盒体2变形。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翼区14设有弯折痕141。所述弯折痕141用于使得翼区14向盒体2内弯折,提高翼区14与第一侧板区12以及锁紧区15和贴合程度,提高结构的稳固程度。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翼区14的自由端开设有弧形切口。这样减少翼区14因为多次折叠而导致磨损,同时减少扎手的情况发生。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区15的外侧延伸有提取区17,所述提取区17折叠后形成提取板24。所述提取板24用于提高第一侧板21的稳固程度;另外当需要将盒体2拆卸形成纸板1时,所述提取板24便于将锁紧区15拉起,方便拆卸。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取区17与锁紧区15的连接处设有内折痕171。所述内折痕171便于提示折叠的具体位置,避免因为折叠错位而导致提取板24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位161呈内弧形,所述卡板23的形状呈外弧形。这样减少卡板23因为多次折叠而导致磨损,同时减少扎手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的尺寸比例为1:1.2-2.8,这样的尺寸比例能够保证包装盒装载产品的体积,方便使用。

请参阅图4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2的形状呈长方体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折区16与第二侧板区13通过胶水粘贴固定。这样能够使得第二侧板22的结构稳固,保证卡位161的位置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