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减震安全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9320发布日期:2018-07-18 00:1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重减震安全电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梯是高层建筑物中最基本的运输工具之一,但是,现在的电梯安全保护措施较低,一旦遇到坠落事故便会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对于直梯而言更是如此,给乘客带来人身伤害,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电梯普遍在电梯轿厢的底部安装加装一些减震缓冲装置,仍然效果不明显,保证不了乘客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减震安全电梯,具备多重减震,减震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常见的电梯底端只设置了单重减震设备,实用性不高无法保证安全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多重减震,减震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重减震安全电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缓冲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套接有上下分布的金属板Ⅰ、金属板Ⅱ和金属板Ⅱ,所述缓冲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三个减震装置Ⅰ和两个减震装置Ⅱ,且减震装置Ⅱ位于减震装置Ⅰ的侧面,所述减震装置Ⅰ、减震装置Ⅱ的一端均与金属板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板Ⅰ与金属板Ⅱ之间放置有气囊,所述金属板Ⅱ的顶部与金属板Ⅲ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且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活动安装有空气弹簧,所述金属板Ⅲ的顶部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沙粒,所述壳体的顶部与橡胶垫活动套接,所述橡胶垫固定安装在轿厢的底部,所述轿厢的侧面活动安装有门,所述轿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上活动套接有连接柱,所述轿厢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附加板,且附加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装置,且缓冲装置的一端与轿厢的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连接块Ⅰ,所述连接块Ⅰ的顶端与金属板Ⅰ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Ⅰ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连接块Ⅱ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块Ⅱ的底端与缓冲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Ⅰ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端与缓冲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顶端固定安装有套杆,且套杆上活动套接有被动块,所述被动块的一端与金属板Ⅰ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套杆和被动块上活动套接有弹簧Ⅰ。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贴板,所述贴板固定安装在附加板的内壁上,所述贴板的侧面通过伸缩杆与吸盘的侧面传动连接,且伸缩杆上活动套接有弹簧Ⅱ。

优选的,所述附加板的数量有三个,且三个附加板分别分布在轿厢的背面和两侧,且附加板(18)的宽度和高度与轿厢(14)的相等。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宽度大于轿厢和附加板的总宽度,且附加板与壳体的内壁平行且不接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减震安全电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多重减震安全电梯,通过沙粒的设置,可以起到对轿厢的缓冲,然后通过空气弹簧的设置又起到一次缓冲的作用,减小了轿厢下降的冲击力,气囊的设置,吸收从空气弹簧传递下来的冲击能量,提高了缓冲力度,减震装置Ⅰ和减震装置Ⅱ通过配合减震,然后将冲击力传递缓冲板进行多次减震,通过多重缓冲的方式,对轿厢下降进行缓冲减震,减少人员伤亡度,提高了安全性。

2、该多重减震安全电梯,通过轿厢三处侧面缓冲装置的设置,对电梯下坠后,轿厢与井道壁发生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减震,减小人员伤亡,增大了电梯的安全性,提高了多重减震安全电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减震装置Ⅰ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减震装置Ⅱ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缓冲板、3金属板Ⅰ、4金属板Ⅱ、5金属板Ⅲ、6减震装置Ⅰ、7减震装置Ⅱ、8气囊、9下固定板、10上固定板、11空气弹簧、12沙粒、13橡胶垫、14轿厢、15门、16固定杆、17连接柱、18附加板、19缓冲装置、61固定块、62套杆、63被动块、64弹簧Ⅰ、71连接块Ⅰ、72压簧、73连接块Ⅱ、191贴板、192伸缩杆、193吸盘、194弹簧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多重减震安全电梯,包括壳体1,壳体1的宽度大于轿厢14和附加板18的总宽度,且附加板18与壳体1的内壁平行且不接触,保证了轿厢14下坠时,可以完全落入壳体1内,增大了撞击面积,提高了缓冲效果,增强了电梯的安全性,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缓冲板2,壳体1的内部固定套接有上下分布的金属板Ⅰ3、金属板Ⅱ4和金属板Ⅲ5,缓冲板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三个减震装置Ⅰ6、减震装置Ⅰ6包括固定块61,固定块61的底端与缓冲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块61顶端固定安装有套杆62,且套杆62上活动套接有被动块63,被动块63的一端与金属板Ⅰ3的底端固定连接,套杆62和被动块63上活动套接有弹簧Ⅰ64,对从金属板Ⅰ3传递来的冲击力通过弹簧Ⅰ64进行缓冲减震,提高了缓冲效果,降低了下坠带来的冲击力,提高了安全性,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和两个减震装置Ⅱ7,减震装置7包括连接块Ⅰ71,连接块Ⅰ71的顶端与金属板Ⅰ3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块Ⅰ7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簧72,压簧72的一端与连接块Ⅱ73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块Ⅱ73的底端与缓冲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将来自金属板Ⅰ3的冲击力利用压簧72进行缓冲减震,减震装置7与减震装置Ⅰ6交替减震提高了减震效果,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且减震装置Ⅱ7位于减震装置Ⅰ6的侧面,减震装置Ⅰ6、减震装置Ⅱ7的一端均与金属板Ⅰ3的底部固定连接,金属板Ⅰ3与金属板Ⅱ4之间放置有气囊8,金属板Ⅱ4的顶部与金属板Ⅲ5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下固定板9与上固定板10,且上固定板10与下固定板9之间活动安装有空气弹簧11,金属板Ⅲ5的顶部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沙粒12,壳体1的顶部与橡胶垫13活动套接,橡胶垫13固定安装在轿厢14的底部,轿厢14的侧面活动安装有门15,轿厢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6,且固定杆16上活动套接有连接柱17,轿厢14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附加板18,附加板18的数量有三个,且三个附加板18分别分布在轿厢14的背面和两侧,且附加板18的宽度和高度与轿厢14的相等,三个附加板18的设置对轿厢14进行固定保护,提高了轿厢14内乘客的安全性,增大了安全电梯的实用性,且附加板1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装置19,缓冲装置19包括贴板191,贴板191固定安装在附加板18的内壁上,贴板191的侧面通过伸缩杆192与吸盘193的侧面传动连接,且伸缩杆192上活动套接有弹簧Ⅱ194,对电梯下坠后,轿厢14与井道壁发生碰撞后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减震,减小乘客承受来自侧面的冲击力,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且缓冲装置19的一端与轿厢14的外壁固定连接。

工作时,当电梯轿厢14顶部连接柱处的缆绳断裂后,电梯轿厢14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降,然后落到沙粒12中,沙粒12对轿厢14进行缓冲,沙粒12受到的冲击力缓冲之后通过金属板Ⅲ5传递给空气弹簧11进行二次缓冲,空气弹簧11将缓冲之后的能量传递通过金属板Ⅱ4传递给气囊8进行吸收,气囊8将吸收后的冲击力通过金属板Ⅰ3传递给减震装置Ⅰ6和减震装置Ⅱ7进行减震,减震装置Ⅰ6和减震装置Ⅱ7将减震吸收后的能量传递给缓冲板2,实现多重缓冲减震,当电梯轿厢14坠落后,通过电梯轿厢14三处侧面上安装的附加板18里面的缓冲装置19对电梯轿厢14与井道壁发生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减震,通过对电梯轿厢14多重缓冲减震来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该多重减震安全电梯,通过沙粒12的设置,可以起到对轿厢14的缓冲,然后通过空气弹簧11的设置又起到一次缓冲的作用,减小了轿厢14下降的冲击力,气囊8的设置,吸收从空气弹簧11传递下来的冲击能量,提高了缓冲力度,减震装置Ⅰ6和减震装置Ⅱ7通过配合减震,然后将冲击力传递缓冲板2进行多次减震,通过多重缓冲的方式,对轿厢14下降进行缓冲减震,减少人员伤亡度,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轿厢14背面和两侧缓冲装置19的设置,对电梯下坠后,轿厢14与井道壁发生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减震,减小人员伤亡,增大了电梯的安全性,提高了多重减震安全电梯的实用性;解决了常见的电梯底端只设置了单重减震设备,实用性不高无法保证安全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