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仓储柜及集装箱堆高仓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7385发布日期:2018-09-14 23:31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场站以及集装箱中转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仓储柜及集装箱堆高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港口码头集装箱场站,现有的针对集装箱仓储、存放,提取交付转运业务,通常采取的操作方法是:对客户周转进场的集装箱,通过使用吊装机械,按照排列顺序堆高存放,提柜交付时,只能从第一排的顶层集装箱吊起装运,这种操作模式仅仅使用于统一客户,统一箱型,统一批量的集装箱堆存,随着市场变化,港口码头集装箱场站出现了集装箱客户繁多,箱型各异,集装箱进出场要求时间各有不同的状况,采用现有传统的集装箱堆存操作模式,在应对各客户提柜转运时,场站往往是将堆在上层或堵在前面的多个集装箱吊起移走,才能吊装提取到客户所需要的集装箱,这种重复性翻箱倒柜操作,既浪费了时间又加大了吊装机械的操作成本,而且还涉及到操作安全问题。目前,在本领域还缺乏较好的便捷高效的集装箱堆存仓储操作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港口场站现有集装箱堆存操作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仓储柜及集装箱堆高仓储系统,以提高对集装箱堆存仓储的安全及操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集装箱仓储柜,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框架、连接两个支撑框架顶部的顶部前横梁和顶部后横梁、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框架底部的底部前横梁和底部后横梁,所述顶部前横梁和所述底部前横梁之间形成一个开口,以供集装箱存入或取出。

一种集装箱堆高仓储系统,包括堆高的至少两层所述的集装箱仓储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集装箱仓储柜存放集装箱时,集装箱的取放是沿着集装箱仓储柜的宽度方向进行的,当将集装箱仓储柜堆高成集装箱堆高仓储系统时,取放任一集装箱都操作便捷安全流畅,在集装箱的交付周转环节可减少吊装机械,翻箱倒柜重复性操作,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仓储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仓储柜一支撑框架所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仓储柜存放集装箱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堆高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堆高仓系统中的移动输送平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装箱仓储柜401,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框架1108、连接两个支撑框架顶部的顶部前横梁 1101和顶部后横梁1102、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框架底部的底部前横梁1107和底部后横梁1106,顶部前横梁1101和底部前横梁1107之间形成一个开口,以供集装箱存入或取出。

使用时,通过使用集装箱叉车或者正面吊,将集装箱吊起平行存放于集装箱仓储柜内,使得存入及提取任何一层的集装箱灵活快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集装箱仓储柜401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脚1110,定位脚1110设置在底部前横梁1107上,并沿着集装箱仓储柜的宽度方向向外伸出;定位脚1110向外伸出的长度(即定位脚向外伸出的远端端部距底部前横梁1107 外表面的距离)至少为200mm;定位脚1110可向上折叠地与底部前横梁1107 连接。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在底部前横梁1107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定位脚1110。使用集装箱正面堆高机械将集装箱存入集装箱仓储柜时,当被存入的集装箱外表面与定位脚对齐时,即可落吊将集装箱放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支撑框架1108的下部还分别设有伸缩稳固装置402,伸缩稳固装置402可沿着集装箱仓储柜的宽度方向单向或双向伸缩,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每个伸缩稳固装置402包括外套构件202、伸缩节203、固定手柄205 和平衡稳固调整丝杆204,外套构件202与支撑框架1108连接固定,伸缩节203 分别插入外套构件202内,固定手柄205连接在外套构件202的两端,平衡稳固调整丝杆204设在伸缩节203的端部。当集装箱仓储柜设置在地面时,根据需要可将伸缩稳固装置的伸缩节单向或者双向拉出,起到与地面平衡稳固安全的作用。根据需要,可以优选伸缩节单向拉伸的最大长度为80c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顶部前横梁1101上还设有起吊高度限位装置1114。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在顶部前横梁1101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起吊高度限位装置1114,起吊高度限位装置1114可以采用光距传感器或者柔性条状垂直物体设置高度,当集装箱被吊起升高接近起吊高度限位装置时,起吊高度限位装置1114可以发出提示信息,如风鸣声,此时,吊装机械停止升高,可向后移动,将存放于集装箱仓储柜内的集装箱提出。

在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每个支撑框架可以由四根钢材柱子围成,顶部前横梁1101、顶部后横梁1102、底部前横梁1107和底部后横梁1106都可以采用钢材,集装箱仓储柜是一个长方体结构,其中一个面(如前面)具有开口供集装箱存入或取出,其他几个面(如顶部前横梁和顶部后横梁构成的顶面、底部前横梁和底部后横梁构成的底面、顶部后横梁和底部后横梁构成的背面以及两个支撑框架所在的两侧面)可以为框架结构,也可以为全封闭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梁1103a,其两端分别连接顶部前横梁1101和顶部后横梁1102;还包括若干第二支撑梁1103b,其两端分别连接底部前横梁1007和底部后横梁1106;还包括若干第三支撑梁1103c,其两端分别连接顶部后横梁1102和底部后横梁1106。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支撑梁1103a 沿集装箱仓储柜40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梁1103b也是沿着集装箱仓储柜40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支撑梁1103c是沿着集装箱仓储柜40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设置的支撑梁可以增强集装箱仓储柜的牢固性,可以采用钢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每个支撑框架1108,在支撑框架1108的外边缘还设有至少两个连接锁扣1111和至少两个连接锁扣孔1113。设置的连接锁扣1111和连接锁扣孔1113用于当集装箱仓储柜堆叠成多层时,起到上下层之间的连接互锁作用,使得上层和下层集装箱仓储柜连接成为一体,安全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每个支撑框架1108,在支撑框架1108的顶部还设有至少两个吊装孔1112,如图1的示例中,在每个支撑框架1108上各设两个吊装孔1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集装箱仓储柜的底部还可以设有能感测集装箱的物流信息传感器1115,用于集装箱存放时间和位置的信息等的采集传送,例如,物流信息传感器1115可以设置在底部的第二支撑梁1103b上,也可以设置的底部前横梁1107上。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堆高仓储系统,包括堆高的至少两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集装箱仓储柜,每一层集装箱仓储柜401内各用于放置一集装箱404,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三层集装箱仓储柜放四个集装箱(最高一个集装箱置于最高一层集装箱仓储柜顶部即可)。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承载堆高的集装箱仓储柜401的移动输送平台403;移动输送平台403包括台板302、位于台板302下方与台板302 连接的底盘304、位于底盘下方的至少四个平台移动轮305、以及控制移动输送平台移动的动力控制机构307和传动机构306。例如,动力控制机构可以悬挂安装在底盘304的下部,动力控制机构307可以包括电子控制系统、电动机及变速装置等(图中均未示出),变速装置通过链条与传动机构306(例如可以是设置在平台移动轮305内的传动轴)连接传动。可以设置为远程遥控动力控制机构 307使其驱动传动机构306带动平台移动轮移动,将集装箱仓储柜或其堆高的组合柜移动到特定位置。

移动输送平台403设置在地面上或者轨道上,使用时,可将集装箱仓储柜 401在移动输送平台上进行堆高组合,堆高至少2层或者多层,通过使用集装箱叉车或者正面吊,将集装箱吊起平行存放于集装箱仓储柜内,使得存入及提取任何一层的集装箱灵活快捷,当堆高时,通过移动输送平台的配合,可以将堆高层整体移动,并根据需要任意选取各层的集装箱。

其中,平台移动轮305可以是轨道轮或者橡胶轮胎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输送平台的台板302上还设置有至少四个锁轴301,相应地,最下层的集装箱仓储柜的底部还设有至少四个与移动输送平台的锁轴 301连接锁紧的锁孔(图中未示出),通过锁轴301和锁孔的配合(例如可以在锁轴301的下部设置反转手柄303,通过反转手柄303的转动使得锁轴301和锁孔锁紧。如集装箱仓储柜底部的锁孔与锁轴301对入后,可以将反转手柄303 转动90度,使得锁孔与锁轴301锁紧),可以将集装箱仓储柜牢固设置在移动输送平台上,便于整体移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