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水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8849发布日期:2018-07-18 00:06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上水瓶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很多人选择在健身房这样的健身场馆中进行健身、锻炼,而在健身的过程中,人会不断的出汗,因此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并且一直需要用到毛巾来擦汗,而大部分的健身房中不具备自动提供饮水和毛巾的设备,不利于健身者的健身体验;现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健身场馆自动化补给系统,因此需要设计其中的自动上水瓶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自动上水瓶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上水瓶机,包含上水瓶机座、回收水瓶机座和上水瓶机构;所述回收水瓶机座上设置有移动机构,以及与移动机构配合的水瓶回收箱;所述上水瓶机构包含转动夹爪、水瓶传送装置和上水瓶装置,转动夹爪与水瓶传送装置的前端配合,上水瓶装置与水瓶传送装置的后端配合;所述上水瓶装置包含水瓶挡架和水瓶输送带,水瓶挡架位于水瓶输送带的上侧,水瓶挡架上设置有推水瓶装置、落瓶滑道和升降挡板;所述升降挡板通过升降驱动部件设置在水瓶挡架上,升降挡板竖直设置,并与水瓶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升降挡板将水瓶挡架和水瓶输送带的一侧分隔为下料侧,推水瓶装置和落瓶滑道均设置在下料侧,落瓶滑道的端部设置有水瓶扶正下落口,水瓶扶正下落口位于水瓶传送装置的后端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上水瓶机座的前端设置有上水瓶识别摄像头,转动夹爪为转动气缸座伸缩夹爪;所述水瓶传送装置通过传送带输送,水瓶传送装置上设置有护栏,护栏在水瓶传送装置的后端封闭,在水瓶传送装置的前端敞口设置。

优选的,所述水瓶挡架上还设置有多个水瓶分隔部件,水瓶分隔部件的设置方向与水瓶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水瓶机,通过转动夹爪、水瓶传送装置和上水瓶装置之间相互配合,可以自动进行上水瓶动作,可用来配合健身房的自动补给系统,实现自动换上新水瓶的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水瓶回收箱将用过的空瓶回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水瓶机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水瓶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水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水瓶机,包含上水瓶机座31、回收水瓶机座33和上水瓶机构;所述回收水瓶机座33上设置有移动机构,以及与移动机构配合的水瓶回收箱34;所述上水瓶机构设置在上水瓶机座31上,上水瓶机座31的前端设置有上水瓶识别摄像头38;所述上水瓶机构包含转动夹爪35、水瓶传送装置36和上水瓶装置,转动夹爪35可以为单头或双头的转动气缸座伸缩夹爪,转动夹爪35与水瓶传送装置36的前端配合,上水瓶装置与水瓶传送装置36的后端配合;所述水瓶传送装置36为传送带装置,水瓶传送装置36上设置有护栏37,护栏37在水瓶传送装置36的后端封闭,在水瓶传送装置36的前端敞口设置;所述上水瓶装置包含水瓶挡架301和水瓶输送带302,水瓶挡架301位于水瓶输送带302的上侧,水瓶挡架301上设置有推水瓶装置303、落瓶滑道304和升降挡板305;所述升降挡板305通过升降驱动部件设置在水瓶挡架301上,升降挡板305竖直设置,并与水瓶输送带302的输送方向垂直,升降挡板305将水瓶挡架301和水瓶输送带302的一侧分隔为下料侧,推水瓶装置303和落瓶滑道304均设置在下料侧,落瓶滑道304的端部设置有水瓶扶正下落口306,水瓶扶正下落口306位于水瓶传送装置36的后端的上方;所述水瓶挡架301上还设置有多个水瓶分隔部件307,水瓶分隔部件307的设置方向与水瓶输送带302的输送方向平行。

自动上水瓶机的工作过程如下,自动上水瓶机的前侧对应有水瓶放置盒,上水瓶识别摄像头38对当前位置上的水瓶放置盒进行拍照识别,判断水瓶放置盒上是否空置,若不是,则不进行上水瓶动作,若水瓶放置盒上空置,则进行一次上水瓶动作;上水瓶动作过程如下,水瓶传送装置36通过与传感器配合,将水瓶传送至水瓶传送装置36的前端,由转动夹爪35将水瓶传送装置36前端的水瓶取至水瓶放置盒上,然后转动夹爪35复位,同时上水瓶装置对水瓶传送装置36进行一次补水瓶动作;补水瓶动作过程如下,升降挡板305升起,水瓶输送带302将一列水瓶送至下料侧后,升降挡板305降下,由推水瓶装置303将这一列水瓶挨个推至落瓶滑道304上,水瓶沿落瓶滑道304的水瓶扶正下落口306竖直地落在水瓶传送装置36的后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