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双面自动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5102发布日期:2018-07-24 21:03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片双面自动贴标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机械行业的兴起及飞速发展,在加工过程中,对生产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生产过程中,其通常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对镜片进行双面贴标,而现有技术中的贴标双面贴标的效率不高,例如申请号为20142016796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面自动贴标机,在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垂直气缸和旋转电机,在所述旋转电机上设有夹手,通过利用夹手夹紧电路板,旋转电机能带动电路板实现自动翻转,避免了人工翻转电路板的过程,但是通过旋转电机旋转电路板导致生产周期被拉长,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配置旋转电机和夹爪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申请号为201020622639.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定位双面贴标机,公开了左贴标机构和右贴标机构,但是两者仍然需要依次分别进行贴标,影响了生产效率。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镜片双面自动贴标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镜片双面自动贴标机包括上料机构和与上料机构连接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设置有的上标签传输机构,所述上标签传输机构设置有上标签传输导板,所述传送带下方设置有下标签传输机构,所述下标签传输机构设置有下标签传输导板,所述上标签传输导板和传送带夹角为锐角,所述上标签传输导板和下标签传输导板相对于传送带对称,当镜片通过传送带滑动至上标签传输导板和下标签传输导板汇合处时,上标签传输机构通过上标签传输导板对镜片上表面贴标,同时下标签传输机构通过下标签传输导板对镜片下表面贴标。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镜片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螺柱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传送带靠近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一端设置有隔挡轮,所述隔挡轮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介于一个镜片的厚度和两个镜片的厚度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隔挡轮一端与设置有用于调节隔挡轮的高度的高度调节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传送带上方设置有对镜片限速的限速轮,所述限速轮与高度调节器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标签传输机构和下标签传输机构靠近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镜片有无的测物传感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标签传输机构设置有用于检测上贴标带标签有无的上侧标传感器,所述下标签传输机构设置有用于检测下贴标带标签有无的下侧标传感器。

进一步的是:上标签传输机构一端设置有用于对下标签传输机构已贴标后的贴标带收集的下收卷机构,下标签传输机构一端设置有用于对上标签传输机构已贴标后的贴标带收集的上收卷机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传送带上方设置有用于压合已贴标镜片标签的压合机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传送带远离上料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收贴标镜片的收料输送带,所述收料输送带远离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收料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镜片双面同时贴标,提高贴标效率;可依据不同大小的镜片调节上料机构,提高机器的适用性;分离镜片,防止发生叠片的情况;根据镜片厚度的不同调节隔挡轮高度,提高机器的适用性;对镜片限速使得相邻镜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便于后续贴标;测物传感器检测到镜片立即贴标,保证贴标的精准性;侧标传感器检测贴标带是否有标签,防止对镜片贴标时发生遗漏贴标的情况;对贴好标签的空白贴标带进行收集;对已贴标签的镜片压合标签,进一步固定标签;对已贴标签的镜片收集且防止其掉落,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镜片双面自动贴标机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上料机构1、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螺柱13、传送带2、主传送带21、上标签传输机构3、上标签传输导板311、上侧标传感器31、上收卷机构32、上放卷机构33、下标签传输机构4、下标签传输导板411、下侧标传感器41、下收卷机构42、下放卷机构43、测物传感器5、压合机构6、收料输送带7、收料挡板8、隔挡轮9、限速轮91、高度调节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镜片双面自动贴标机包括上料机构1和与上料机构1连接的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上方设置有的上标签传输机构3,所述上标签传输机构3设置有上标签传输导板311,所述传送带2下方设置有下标签传输机构4,所述下标签传输机构4设置有下标签传输导板411,所述上标签传输导板311和传送带2夹角为锐角,所述上标签传输导板311和下标签传输导板411相对于传送带2对称。为了便于贴标,靠近上标签传输导板311和下标签传输导板411处的传送带2相对于上料机构1处的传送带2向内侧偏移,也就是图1中主传送带21相对于上料机构1处的传送带2向内侧偏移,以便于镜片需要贴标的一侧的上下表面都露在外面,便于对镜片上下表面同时贴标。当镜片通过传送带2滑动至上标签传输导板311和下标签传输导板411汇合处时,上放卷机构33卷出贴标带,经过导轮并通过上标签传输导板311对镜片上表面贴标,同时下放卷机构43卷出贴标带,经过导轮并通过下标签传输导板411对镜片下表面贴标。为了防止贴标时,标签头部翻转,可以设置在上标签传输导板311贴标处上方设置有挡板,在下标签传输导板411下方设置有挡板。镜片的上下表面同时进行贴标,提高提高贴标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上料机构1包括用于夹持镜片的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所述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通过螺柱13连接。第一夹板11固定于机台,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远离传送带2的一端向外延伸,所述延伸部分通过螺柱13连接,通过调节螺柱13来调节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之间的距离,便于放置不同长度的镜片,提高机器的适用性。

如图1所示,所述传送带2靠近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的一端设置有隔挡轮9,所述隔挡轮9与传送带2之间的距离介于一个镜片的厚度和两个镜片的厚度之间。传送带2驱动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之间的镜片滑动,防止镜片发生叠片,设置隔挡轮9分离镜片,使得一次只滑动出一个镜片。

如图1所示,所述隔挡轮9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隔挡轮9的高度的高度调节器10。不同规格的镜片除了存在长度不同的情况,也有厚度不同的情况,根据镜片厚度的不同调节高度调节器10的高度以此来调节隔挡轮9高度,提高机器的适用性。高度调节器10的高度可以通过螺柱调节。

如图1所示,所述传送带2上方设置有对镜片限速的限速轮91,所述限速轮91与高度调节器10螺柱连接。调节隔挡轮9的高度的同时也可调节限速轮91的高度。镜片经过传送带2上标签传输导板311和下标签传输导板411汇合处时,为了便于贴标,靠近上标签传输机构3和下标签传输机构4处的传送带2相对于上料机构1处的传送带2向内侧偏移,也就是主传送带21相对于上料机构1处的传送带2向内侧偏移,以便于镜片需要贴标的一侧的上下表面都露在外面,便于上标签传输机构3和下标签传输机构4同时贴标。限速轮91对镜片限速,确保镜片落至主传送带21时,镜片之间保持间距。镜片需要贴标的一侧的上下表面都露在外面,防止镜片发生掉落,主传送带21靠近镜片设置有上下夹板以便于固定镜片不需要贴标的一端,上夹板与镜片保持间隙不影响镜片在主传送带21滑动。

如图1所示,所述上标签传输机构3和下标签传输机构4靠近主传送带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镜片的测物传感器5。测物传感器5为光电传感器,测物传感器5固定于上夹板,测物传感器5检测到镜片,上标签传输机构3和下标签传输机构4立即对镜片进行贴标。为了对上标签传输机构3和下标签传输机构4精准控制,提高贴标的精度,可以设置两个测物传感器5,分别检测镜片,对上标签传输机构3和下标签传输机构4分别进行驱动。

如图1所示,所述上标签传输机构3设置有用于检测上贴标带标签有无的上侧标传感器31,所述下标签传输机构4设置有用于检测下贴标带标签有无的下侧标传感器41。上侧标传感器31和下侧标传感器41分别检测上下贴标带上的标签有无,防止对镜片贴标时发生遗漏贴标的情况。

如图1所示,上标签传输机构3一端设置有用于对下标签传输机构4已贴标后的贴标带收集的下收卷机构42,下标签传输机构4一端设置有用于对上标签传输机构3已贴标后的贴标带收集的上收卷机构32,对贴好标签的空白贴标带进行收集。上标签传输机构3靠近主传送带21设置有上标签传输导板311,下标签传输机构3靠近主传送带21设置有下标签传输导板411,上标签传输机构3的空白贴标带经过上标签传输导板311滑动至下标签传输导板411,通过上收卷机构32的上卷筒滚动收集。下标签传输机构4空白贴标带经过下标签传输导板411滑动至上标签传输导板311,通过下收卷机构42的下卷筒滚动收集。

如图1所示,所述传送带2上方设置有用于压合已贴标镜片的压合机构6。对镜片的上下表面贴标后,通过主传送带21将镜片传送至压合机构6下方,压合机构6下方的压合传送带相对于主传送带21向外侧偏移,以便于镜片完全落在压合传送带内。压合机构6可以是压合滚轮,所述压合滚轮挤压镜片确保标签贴合。可以设置两个压合滚轮,分别从镜片的两端对标签进行挤压固定,进一步固定标签。也可以设置压板下压镜片。

如图1所示,所述传送带2远离上料机构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收贴标镜片的收料输送带7,所述收料输送带7远离传送带2的一端设置有收料挡板8。压合传送带一端设置有收料输送带7,收料输送带7低于压合机构6处的传送带便于镜片滑落。对已贴标签的镜片收集,收料挡板8防止其掉落,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组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