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的曳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8998发布日期:2018-09-08 00:5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梯,特别涉及一种有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的曳引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使用量不断提升,服务于汽车的电梯广泛应用于生活小区、停车场、4S店、汽车修理厂、各类卖场、商务会所等场所。汽车电梯是一种解决汽车垂直运输问题的特殊载货电梯,现在市场上有2个种类汽车梯,一种是液压式汽车电梯,目前此种汽车电梯安装量相对较少;另一种是直接采用曳引式载货电梯来搭载汽车,其并不是专门为汽车设计的,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很大一部分曳引式汽车电梯为此类电梯。

液压汽车电梯使用的液体之间分子间隙明显高于固体,因此液压汽车电梯在停层时明显感觉到上下晃动,舒适感差;液压油在寒冷的北方会发生凝固现象;液压汽车电梯行程更依赖于液压缸的行程,并且速度往往只能达到0.3m/s的速度,只能使用于低层建筑,同时液压汽车电梯具有价格贵、安装要求高、维修难度大等缺点。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计出一款速度较快而运行又相对稳定的汽车电梯以适应市面上大部分非商用汽车搭乘的电梯,因此汽车电梯的曳引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及曳引性能均是提高汽车电梯曳引速度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的曳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设置在机房地面上方的由两根对称设置的工字钢组成的承重横梁,以及水平设置在机房地面上面并与所述承重横梁垂直的由槽钢组成的对重横梁;

所述承重横梁上固定设置有曳引比为4:1的曳引机及由所述曳引机驱动的曳引轮;

所述承重横梁上还设置有两个轿顶导向轮、夹绳器及轿顶吊绳板;

所述对重横梁上设置有对重导向轮及对重吊绳板;

曳引绳一端通过轿顶绳头连接至所述轿顶吊绳板,另一端通过对重绳头连接至所述对重吊绳板;

所述曳引绳由所述轿顶吊绳板起依次绕过轿顶轮、两个轿顶导向轮、轿顶轮、曳引轮、对重轮、对重导向轮及对重轮并止于所述对重吊绳板。

其中,所述对重导向轮对应设置有对重导向轮罩。

其中,安装有所述对重轮的对重架中间垂直设置有两根竖梁,两根所述竖梁之间以及所述竖梁与对重架之间设置有三竖排对重块;所述对重架的两侧上下端均设置有对重导靴,两个所述对重轮设置在所述对重架的上梁中部,所述对重架下梁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缓冲垫座。

其中,所述对重轮对应设置有对重轮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

①机房根据受力分析,承重横梁采用合适的工字钢组成,对重横梁采用合适的槽钢组成,对重架及轿架上方分别采用两个对重轮及轿顶轮并采用U型螺栓固定,机房中使用两个轿顶导向轮及一个对重导向轮并采用U 型螺栓固定;曳引机配合方形螺母板焊接于工字钢组成的承重横梁上,吊绳板根据现场实际位置焊接在承重横梁上,现场焊接有助于现场进行位置的微调,并确定采用4:1曳引比最合适以满足额定载重5000kg,速度 0.5m/s;

②大吨位的电梯由于自身及额定载重量比较大,需要很大重量的对重去平衡轿厢;同宽度的对重架在设计时即要考虑重量又要考虑安装方便性;常规使用的对重架为双排对重块,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解决了对重块搬运、安装的安全及方便,但平均每块100-120kg的重量,即使2人搬运还是非常考验安装人员的体力,放入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安装复合对重块时上层对重块有可能将下层的压碎,对整个电梯运行造成影响;经过测算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对重架采用3排式,每块对重块平均重量在60-70kg左右,可以由2位安装人员轻松搬运;本实用新型的对重架为了遮挡对重块滑出,相比于常规双排方式的对重架增加竖梁的数量,同样增加了对重架的受力极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曳引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曳引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曳引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曳引绳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对重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承重横梁 11.曳引机 12.曳引轮

13.轿顶导向轮 14.夹绳器 15.轿顶吊绳板

20.对重横梁 21.对重导向轮 22.对重导向轮罩

23.对重吊绳板 30.轿厢 31.轿顶轮

32.轿顶绳头 40.对重架 41.对重轮

42.对重绳头 43.对重轮罩 44.竖梁

45.对重块 46.对重导靴 47.缓冲垫座

50.机房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房曳引式汽车电梯的曳引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房地面50上方的由两根对称设置的工字钢组成的承重横梁10,以及水平设置在机房地50上面并与承重横梁10垂直的由槽钢组成的对重横梁20;承重横梁10上固定设置有曳引比为4:1的曳引机11及由曳引机11驱动的曳引轮12;承重横梁10上还设置有两个轿顶导向轮13、夹绳器14及轿顶吊绳板15;对重横梁20上设置有对重导向轮21及对重吊绳板23,对重导向轮21对应设置有对重导向轮罩22;对应夹绳器14的曳引绳一端通过轿顶绳头32连接至轿顶吊绳板15,另一端通过对重绳头 42连接至对重吊绳板23;曳引绳由轿顶吊绳板15起依次绕过轿厢30的一个轿顶轮31、连续两个轿顶导向轮13、轿厢30的另一个轿顶轮31、曳引轮12、对重架40的一个对重轮41、对重导向轮21及对重架40的另一个对重轮41并终于对重吊绳板23,对重轮41对应设置有对重轮罩43。

参考图5,安装有对重轮41的对重架40中间垂直设置有两根竖梁44,两根竖梁之间以及竖梁44与对重架40之间设置有三竖排对重块45;对重架40的两侧上下端均设置有对重导靴46,两个对重轮41设置在对重架40 的上梁中部,对重架40下梁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缓冲垫座47。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为:

①机房根据受力分析,承重横梁10采用合适的工字钢组成,对重横梁 20采用合适的槽钢组成,对重架40及轿架上方分别采用两个对重轮41及轿顶轮31并采用U型螺栓固定,机房中使用两个轿顶导向轮13及一个对重导向轮21并采用U型螺栓固定;曳引机11配合方形螺母板焊接于工字钢组成的承重横梁10上,吊绳板根据现场实际位置焊接在承重横梁10上,现场焊接有助于现场进行位置的微调,并确定采用4:1曳引比最合适以满足额定载重5000kg,速度0.5m/s;

②大吨位的电梯由于自身及额定载重量比较大,需要很大重量的对重去平衡轿厢;同宽度的对重架40在设计时即要考虑重量又要考虑安装方便性;常规使用的对重架40为双排对重块45,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解决了对重块45搬运、安装的安全及方便,但平均每块100-120kg的重量,即使 2人搬运还是非常考验安装人员的体力,放入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安装复合对重块45时上层对重块45有可能将下层的压碎,对整个电梯运行造成影响;经过测算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对重架40采用3排式,每块对重块45平均重量在60-70kg左右,可以由2位安装人员轻松搬运;本实用新型的对重架40为了遮挡对重块45滑出,相比于常规双排方式的对重架40 增加竖梁44的数量,同样增加了对重架40的受力极限。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