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装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9183发布日期:2018-09-05 00:2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装式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就是装放垃圾的地方,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

垃圾桶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垃圾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脚踏开启。

现实生活中,市场上的垃圾桶多种多样,区别之处大多是外形上的美化,材质上的改良以及装饰上的特色。日常中,垃圾桶成为家庭生活里必不可少的必需品。社会公共区域,也配置垃圾桶收纳城市道路垃圾。垃圾桶给我们带来里极大的方便。然而,快节奏的生活使上班族渐渐缺少处理垃圾的时间,每次清理桶内的垃圾都要套垃圾袋也成了工作紧张的上班族一件头疼麻烦的事。因此,需要有一种新型垃圾桶被设计,无需每天更换垃圾袋,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们套袋处理垃圾的时间,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能套若干层垃圾袋,从而不必每次倒垃圾都要套垃圾袋的便装式垃圾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装式垃圾桶,其中:包括底座、若干个结构相同的节筒以及上环座,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圆形的底座槽,节筒由环形的上节体和环形的下节体组成,上节体下端与下节体上端固定连接,上节体的内径与下节体的外径相等,底座槽的直径与下节体的外径相等,节筒之间上下叠设,位于上部的节筒能通过下节体插入位于其下部的节筒的上节体中,实现节筒之间的固定,位于最下部的节筒的下节体插入底座槽中固定,上环座为环形结构,能直接卡在位于最上部的节筒的上节体上端面上,每个节筒上均套有一个垃圾袋,垃圾袋的上端位于节筒的上节体上端外,下部位于节筒的内环内,最上部的节筒上的垃圾袋上部被上环座挤压固定,其余垃圾袋上部被挤压在相应的节筒之间,所有垃圾袋的底端均位于底座槽中。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垃圾袋的上端设置有一圈凸起环,垃圾袋被固定时,凸起环位于相应的节筒的上节体上端之外,凸起环具有一定厚度,使得凸起环无法穿过节筒与节筒之间以及节筒与上环座之间的连接间隙。

上述的上节体和下节体为一体件,上节体与下节体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上述的上节体和下节体之间通过过渡环过渡连接,过渡环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

上述的上节体上端向外延伸一圈提起环,提起环用于方便使用者将节筒提起。

上述的底座、节筒以及上环座均由不锈钢材料制作。

上述的上环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圈固定槽,节筒的上节体的上端正好能卡入固定槽中,使上环座与节筒相固定。

上述的固定槽内壁贴附摩擦层。

该新型便装式垃圾桶,节筒层层堆叠组成该垃圾桶主体,垃圾袋分别依次贴合于各节筒内壁上,底盘固定在垃圾桶的底部,起到稳定桶身的作用,上环座固在垃圾桶顶部开口处固定上端节筒内的垃圾袋。每个节筒为圆柱状两端敞开式筒,上下两桶可相互嵌合。并通过嵌合处固定垃圾袋,下层的袋子依次相套,并缩在桶内。整个垃圾桶采用套节式设计,各部分方便拆装,第一层垃圾袋装满后,取下顶部套筒,丢掉垃圾袋,将用过的第一层节筒放置底部,安装在底座上,成为最底层的节筒,保持垃圾桶总桶高不变,原第二层变为第一层继续使用,每一层节筒的垃圾袋均用过之后,再统一套上新的垃圾袋,减少套袋时间,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垃圾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环座的仰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底座1、底座槽11、节筒2、上节体21、下节体22、过渡环23、提起环24、上环座3、固定槽31、垃圾袋4、凸起环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装式垃圾桶,其中:包括底座1、若干个结构相同的节筒2以及上环座3,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圆形的底座槽11,节筒2由环形的上节体21和环形的下节体22组成,上节体21下端与下节体22上端固定连接,上节体21的内径与下节体22的外径相等,底座槽11的直径与下节体22的外径相等,节筒2之间上下叠设,位于上部的节筒2能通过下节体22插入位于其下部的节筒2的上节体21中,实现节筒2之间的固定,位于最下部的节筒2的下节体22插入底座槽11中固定,上环座3为环形结构,能直接卡在位于最上部的节筒2的上节体21上端面上,每个节筒2上均套有一个垃圾袋4,垃圾袋4的上端位于节筒2的上节体21上端外,下部位于节筒2的内环内,最上部的节筒2上的垃圾袋4上部被上环座3挤压固定,其余垃圾袋4上部被挤压在相应的节筒2之间,所有垃圾袋4的底端均位于底座槽11中。

实施例中,垃圾袋4的上端设置有一圈凸起环41,垃圾袋4被固定时,凸起环41位于相应的节筒2的上节体21上端之外,凸起环41具有一定厚度,使得凸起环41无法穿过节筒2与节筒2之间以及节筒2与上环座3之间的连接间隙。

实施例中,上节体21和下节体22为一体件,上节体21与下节体2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实施例中,上节体21和下节体22之间通过过渡环23过渡连接,过渡环23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

实施例中,上节体21上端向外延伸一圈提起环24,提起环24用于方便使用者将节筒2提起。

实施例中,底座1、节筒2以及上环座3均由不锈钢材料制作。

实施例中,上环座3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圈固定槽31,节筒2的上节体21的上端正好能卡入固定槽31中,使上环座3与节筒2相固定。

实施例中,固定槽31内壁贴附摩擦层。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时,将在每一层的节筒2上均套垃圾袋,垃圾袋的上缘伸到节筒2上端外部,最下的节筒2插到底座槽11中,其余节筒2依次嵌合,上一个节筒2安装在下一个节筒2上时,会对垃圾袋4产生向下的摩擦,垃圾袋4上的凸起环41卡在两个节筒2之间,保证垃圾袋4不会从节筒2上脱落。所有节筒2安装好后,将上环座3盖在第一层节筒2上。当第一层的垃圾袋4装满后,取下第一层节筒2,丢掉第一层节筒2的垃圾袋4,将用过的第一层节筒2放置到底部,保持垃圾桶总桶高不变,由此,原来的第二层节筒2变为第一层继续使用,依次过后再重新套袋,如此循环反复。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