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片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9587发布日期:2019-06-15 00:4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装有湿片的湿片包装体。
背景技术
::湿片是在片状的基材中浸渗有药液等液体的物品。湿片例如除了浸渗有液状化妆品的面膜之外,还有湿纸巾、清洁用的湿片等。湿片用于各种的用途。存在多张湿片一片一片单独包装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多张湿片以上下层叠的状态整体包装的情况。关于多张湿片被整体包装的湿片包装体,本申请人已如下述专利文献1、2那样提出方案。下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湿片包装体通过如下步骤来制造。将多张湿片以层叠状态载置于相对较深的第一托盘容器。在多张湿片之上,盖上相对较浅的第二托盘容器。将第一托盘容器、多张湿片以及第二托盘容器上下翻转。将上下翻转后的第一托盘容器、多张湿片、第二托盘容器收容于包装盒或者枕形包装袋中。第一托盘容器呈底部朝上的姿势。在第一托盘容器的底部形成有孔。第一托盘容器的底部的孔从内侧由膜密封。在包装盒或者枕形包装袋的上表面具有取出口。由柔软的膜构成的挡板以能够剥离并且能够再次粘贴的方式粘贴于取出口。在使用时,剥离挡板而使取出口开口。接下来,将膜从取出口取出而去除。此后,从最上层的湿片逐片依次取出而进行使用。湿片包装体在包装盒或者枕形包装袋的内侧具备第一托盘容器,该第一托盘容器具有保形性。因此,在将湿片依次取出时,包装盒或者枕形包装袋不易变形。特别是,即使在湿片的剩余数量变少的状态下,包装盒或者枕形包装袋的形状也会被维持。即使剩余数量变少,也能够将湿片容易地取出。湿片包装体具备内侧的托盘容器、外侧的包装盒或枕形包装袋这种双重包装方式。由于湿片包装体为双重包装方式,因此很难削减成本。为此,本申请人为了实现低成本化,而研究了作为简单的包装方式的结构。具体地说,研究了如图19的(a)所示的结构。该湿片包装体是在具有底面开口部的壳体3中收容多张湿片1,并通过由膜构成的底盖4密封封闭底面开口部的结构。在壳体3的上表面形成有取出口33。在使用时能够打开挡板5而从取出口33顺次取出湿片1。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简单包装容器,因而能够削减成本。然而,在制造时,如图19的(b)所示,壳体3的取出口33位于下侧。因此,浸渗于湿片1中的液体在制造过程中,有可能从取出口33漏出。另外,覆盖取出口33的挡板5的粘合力有可能因液体而逐渐地降低。在制造后,也有可能挡板5自然地打开、或者在壳体3和挡板5之间产生间隙。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29394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41593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不易引起漏液且低成本的湿片包装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湿片包装体具备:多张湿片;包装容器,其用于收容多张所述湿片,该包装容器具有上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用于取出所述湿片的取出口;以及开闭盖,其用于对所述包装容器的所述取出口进行开闭,多张所述湿片以层叠的状态收容于所述包装容器,所述湿片包装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湿片包装体具备内袋,该内袋具有开口部和底部,在所述内袋收容有多张所述湿片,所述内袋以所述开口部在下侧且所述底部在上侧的状态收容于所述包装容器,在开始使用所述湿片包装体时,所述内袋被从所述包装容器的所述取出口拉出而去除。多张湿片未被直接收容于包装容器。多张湿片以收容于内袋的状态收容于包装容器。内袋以底部朝上、开口部朝下的状态收容于包装容器。内袋的底部面向包装容器的取出口。内袋的开口部位于与包装容器的取出口相反的一侧。因此,浸渗于湿片中的液体难以到达取出口。尤其优选的是,所述包装容器具备壳体和底盖,所述壳体具有底面开口部,所述底盖封闭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开口部。由于将底面开口的壳体作为包装容器使用,因此湿片包装体在保形性方面优异。在取出湿片时,湿片包装体的形状不易走样。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湿片。尤其是,即使在湿片的剩余数量变少的状态下,也湿片包装体的形状也被保持。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湿片,另外,还能够维持良好的美感。通过在制造时使壳体呈上下翻转的状态,从而能够将内袋和湿片从壳体的底面开口部容易地装入。尤其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侧面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部具有下端面,所述底盖由膜构成,所述底盖热封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部的所述下端面。若采用该优选结构,则能够低价地制造湿片包装体。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在所述取出口的开口边缘部具备朝向下侧突出的环状突条。在从取出口取出内袋时,内袋不易与壳体的内表面紧贴。因此,能够将内袋从取出口顺畅地取出。另外,在将内袋从壳体取出之后从取出口取出湿片时,也能够顺畅地取出湿片。另外,由于在制造时使壳体上下翻转时,环状突条支持内袋,因此内袋与壳体的内表面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壳体的内表面与内袋紧贴。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内袋是横角撑袋。内袋具有左右一对侧角撑部。因此,易于将湿片以多张层叠的状态收容于内袋,另外,容易取出。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内袋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袋在所述底部具备所述内袋的所述内表面彼此重合而成的突出片,在开始使用所述湿片包装体时,通过捏住所述突出片,能够将所述内袋从所述包装容器的所述取出口拉出。在开始使用时能够将内袋从包装容器的取出口容易地取出而去除。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内袋在所述开口部侧具有端部,所述内袋的所述开口部侧的所述端部在所述湿片的下侧弯折。若内袋的开口部侧的端部朝向内侧弯折,则多张湿片的层叠状态被内袋保持。湿片不易在横向上发生位置偏移或变形。其结果是,能够顺畅地取出湿片。另外,通过内袋的端部被弯折,更进一步地防止了液体流至包装容器与内袋之间。另外,液体更不易到达取出口。湿片浸渗有液体。因此,向湿片的下侧弯折的内袋的端部因湿片中的液体而成为紧贴的状态。被弯折的内袋的端部呈借助位于其上侧的多张湿片的自重而被按压于包装容器的状态。被弯折的内袋的端部呈由湿片和包装容器上下夹入的状态。因此,内袋的端部的弯折状态被维持。例如即使有输送中的振动等,内袋的端部的弯折状态也被维持。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输送中等的湿片的失型以及漏液。尤其优选的是,所述湿片的下侧的部分的中央部未被所述内袋覆盖而露出。能够从取出口容易地取出内袋。发明效果如上所述,由于使底部在上的内袋中收容有湿片,从而能够通过内袋有效地防止开封前的漏液的发生。还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由于内袋在开始使用时从取出口去除,因此在取出湿片时内袋不会成为妨碍。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湿片包装体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所使用的作为包装容器的壳体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所使用的内袋的立体图,(a)示出扁平状态,(b)示出撑开后的状态。图7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9的(a)以及(b)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11的(a)以及(b)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12的(a)以及(b)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工序的俯视图。图13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开始使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取出内袋前的状态。图15是示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开始使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取出内袋的中途的状态。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湿片包装体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图17的(a)以及(b)是示出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18的(a)以及(b)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湿片包装体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图19是示出作为参考例的湿片包装体的剖视图,(a)示出通常状态,(b)示出制造阶段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湿片包装体,参照图1~图15进行说明。将湿片包装体在以下简称为包装体。图1~图3所示的包装体是将多张湿片1整体包装于包装容器的结构。多张湿片1被整体收容于内袋2。多张湿片1以收容于内袋2的状态收容于包装容器。包装容器具备底面开口的壳体3以及将壳体3的底面开口部38封闭的底盖4。在壳体3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取出湿片1的取出33。在壳体3的上表面粘贴有挡板5,该挡板5作为将取出口33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进行封闭的开闭盖。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湿片1>湿片1为面膜、湿纸巾等各种的湿片。尤其是,湿片1优选为面膜。在湿片1为面膜的情况下,尤其优选以逐片折叠的状态包装。湿片1的折叠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湿片1的折叠方式为两折、三折、四折等。湿片1也可以是仅纵向、或者仅横向折叠的形态。湿片1也可以是在纵向和横向这两方分别折叠的形态。尤其是,在湿片1为面膜的情况下,通过设为纵向和横向这两个方向折叠的形态,能够紧凑地收容湿片1,从而能够使包装体小型化。在湿片1为面膜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呈z状折叠的形态。若湿片1呈z状折叠,则通过拿着湿片1的端部而捏起,即可容易使湿片1的整体呈展开的状态而取出。湿片1是在片材基材10中浸渗有液体11的物品。片材基材10例如是纤维片材。片材基材10有代表性的是无纺布。对于该无纺布,可以使用各种材料。无纺布例如由选自由聚烯烃纤维、纤维素纤维、尼龙纤维、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聚丙烯酸纤维、聚乳酸纤维或者聚氨酯纤维构成的组的至少1种纤维构成。可以使用单位面积重量(基重)为20~200g/m2的无纺布。在面膜的情况下,液体11是液状化妆品。化妆品是化妆水、润肤露、化妆液、乳液等液状的化妆品。化妆品可以为水性也可以为油性。化妆品是对皮肤、尤其是面部的皮肤有效的物质。<内袋2>内袋2可以是平袋等各种的袋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袋2是横角撑袋。如图6的(a)所示,横角撑袋具有左右一对侧角撑部20。内袋2的底部21被热封而封闭。内袋2的上部开口。在内袋2的底部21在整个宽度上形成有突出片22。突出片22是使构成内袋2的膜的内表面彼此重合并热封而成的部件。突出片22具有能够用指尖捏住的突出长度。突出片22的突出长度优选为5~15mm。被热封的底密封部23为线状。底密封部23在内袋2的整个宽度上形成。底密封部23位于突出片22的基端部。从突出片22的底密封部23到顶侧的部分是构成内袋2的膜彼此重合的部分但未热封的部分。如图6的(b)所示,撑开后的状态的内袋2在从开口部24侧看去的俯视观察下呈矩形。撑开后的状态的内袋2详细而言呈长方形。底部21的突出片22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方向。内袋2由各种的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袋2是无接缝的无缝的筒状。因此,内袋2由一张的筒状膜构成。例如,将具有一对侧角撑部20的长条状的筒状膜以规定长度切断的同时进行热封,能够形成如图6的(a)那样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内袋2。但是,内袋2也可以由两张膜构成。内袋2可以由前后两张膜和构成侧角撑部20的另外两张膜的共计四张膜构成。构成内袋2的膜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合成树脂膜。构成内袋2的膜尤其优选为聚乙烯膜(pe)。在由聚乙烯膜构成的内袋2的情况下,硬度不会过强且在柔软性方面优异。由聚乙烯膜构成的内袋2容易取出。由聚乙烯膜构成的内袋2在耐化学品性方面优异。内袋2上下反向地收容于壳体3。内袋2以底部21朝向上侧、开口部24朝向下侧的状态收容于壳体3。如后所述,底部21的突出片22面向壳体3的取出口33。底部21的突出片22沿着取出口33的长度方向。底部21的突出片22沿着壳体3的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突出片22朝向突出片22的前后两面中的第一面而倾倒。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如图3那样朝向内侧而弯折。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位于最下层的湿片1的下侧。在图3中,图示为在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与底盖4之间空出间隙。其理由是为了使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的弯折状态容易理解。实际上,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与底盖4抵接。在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作用有多张湿片1的自重。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按压于底盖4。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的折叠方式将在后面叙述。<壳体3>壳体3的形状可以是俯视观察下呈圆形的圆筒状等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在俯视观察下呈矩形。具体地说,壳体3在俯视观察下呈横长的长方形状的盒型。壳体3是底面开口的形状。壳体3具备横长的长方形状的顶面部30、以及从顶面部30的周缘部垂下的侧面部31。在侧面部31的下端部,凸缘部32朝向外侧水平地延伸。凸缘部32在整周上形成。需要说明的是,顶面部30的上表面是壳体3的上表面。顶面部30的上表面是壳体3的外表面。如图5所示,顶面部30并非平坦面。顶面部30的形状是沿着长边方向朝向上侧稍微弯曲的形状。沿着顶面部30的短边方向的形状不弯曲而呈直线状。沿着顶面部30的短边方向的形状是水平的。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另外,有时将顶面部30的短边方向称为前后方向。顶面部30具有用于取出湿片1的取出口33。取出口33在顶面部30的中央部开口。取出口33的形状是任意的。取出口33的形状优选是沿着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较长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出口33的形状是如图4那样的在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较长的轨道形状。在取出口33的开口边缘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环状突条34。环状突条34在取出口33的开口边缘部的整周上形成。环状突条34从顶面部30的外表面侧朝向内表面侧向取出口33的中心侧倾斜而延伸。环状突条34的前端部局部地壁厚。环状突条34的前端面是沿着环状突条34的厚度方向向下弯曲的曲面。另外,在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中的第一端部的附近形成有凹部35。凹部35位于在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的第一端部与取出口33之间。凹部35位于顶面部30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凹部35的形状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5的形状是朝向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的第一端部侧而弯曲的舌片状或者半圆状。凹部35的形状是朝向距取出口33较远一侧弯曲的舌片状或者半圆状。在顶面部30的上表面,在凹部35的靠近取出口33的一侧的端部附近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36。需要说明的是,凸部36和凹部35彼此连续。侧面部31具备与顶面部30的形状对应地四个壁面。侧面部31具备:与顶面部30的一对长边对应的前后一对壁面、以及与顶面部30的一对短边对应的左右一对壁面。可以在侧面部31的内表面形成肋。肋的配置、肋的形状、肋的条数等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面部31的内表面形成有沿纵向延伸的纵肋37。纵肋37从侧面部31的内表面的上端部向下方延伸规定长度。纵肋37的上端部到达顶面部30。纵肋37形成于侧面部31的四个壁面中的左右一对壁面。在左右一对壁面的前后两端部附近分别各形成一根纵肋37,共计四根。需要说明的是,纵肋37的长度也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纵肋37的长度是侧面部3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的1/3~1/2的长度。纵肋37仅形成于侧面部31的内表面中的上部。壳体3优选为合成树脂制。壳体3是射出成形品。在底盖4被热封于壳体3的情况下,构成壳体3的合成树脂是能够与底盖4热封的合成树脂。合成树脂例如是聚丙烯树脂(pp)。需要说明的是,壳体3可以是由合成树脂制的片材进行片材成形而成的片材成形品。片材成形例如真空成形、压空成形、模压成形等。尤其是,在成本方面,优选真空成形。合成树脂片材是各种各样的热可塑性树脂片材。热可塑性树脂片材例如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构成的片材。合成树脂片材优选是壁厚的片材。片材的厚度例如为0.5mm~2.5mm。<底盖4>在本实施方式中,底盖4由合成树脂制的膜构成。膜为单层或者多层均可。膜优选为多层结构。底盖4被热封于壳体3的侧面部31的下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3的侧面部31的下端部形成有凸缘部32。在凸缘部32的下表面热封有底盖4。由于底盖4被热封于壳体3,因此构成底盖4的膜在内表面具有封胶层。构成底盖4的膜优选具有阻气性。作为一例,膜为四层构造。膜从外表面侧依次具备作为基材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作为阻气层的实施了铝蒸镀的pet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膜(opp)、以及作为封胶层的无拉伸聚丙烯膜(cpp)。pet膜的厚度例如为12μm。实施了铝蒸镀的pet膜的厚度例如为12μm。opp膜的厚度例如为50μm。cpp膜的厚度例如为40μm。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基材膜形成花纹、文字等的各种印刷层。<挡板5>挡板5以对壳体3的取出口33进行覆盖的方式粘贴于壳体3的顶面部30。挡板5以能够剥离且能够再次粘贴的方式粘贴于壳体3的顶面部30。挡板5的形状是能够覆盖取出口33的形状即可。挡板5的尺寸比取出口33大。取出口33的形状是沿壳体3的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较长的形状。挡板5的形状与取出口33的形状对应。挡板5的形状是沿壳体3的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较长的形状。挡板5的形状具体地说是长方形。挡板5的长度方向是挡板5的剥离方向。挡板5的长度方向是挡板5的开封方向。挡板5沿着壳体3的顶面部30的长边方向被剥离。挡板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第一端部是剥离开始侧的端部。在挡板5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设有捏持部50。捏持部50的形状例如是半圆状。如图2所示,捏持部50位于壳体3的顶面部30的凹部35的上侧。捏持部50位于凸部36的上侧。如图3所示,由于捏持部50抵接于凸部36,捏持部50朝向捏持部50的前端侧而逐渐地向上方上翘。捏持部50位于凹部35的上侧。然而,捏持部50并未从上方将凹部35的整体覆盖。如图2所示,凹部35局部未被捏持部50覆盖而露出。挡板5的背面具有粘合性。挡板5在挡板5的背面具备具有粘合性的粘合部。挡板5的背面相对于壳体3能够剥离且能够再次粘贴。捏持部50的背面不具有粘合性。捏持部50在捏持部50的背面具备非粘合性的非粘合部。挡板5的背面中的与取出口33对应的部分为非粘合部。在挡板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第二端部侧形成有用于阻止挡板5的剥离的止动用切割线51。止动用切割线51分别形成于挡板5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两个止动用切割线51分别从挡板5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内侧延伸。挡板5为多层构造。挡板5具备基材膜、以及层叠于基材膜的背面的粘合剂层。在基材膜的表面形成有印刷层。基材膜为各种柔软的膜。基材膜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透明的合成树脂膜。基材膜优选为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需要说明的是,基材膜可以是纸、无纺布、合成纸等。粘合剂层能够通过将各种的粘合剂涂敷于基材膜的背面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将粘合剂层形成于基材膜的背面整体。在捏持部50的背面,在粘合剂层上形成紫外线固化型油墨等掩蔽剂。能够将捏持部50的背面设为非粘合部。对于与挡板5的背面中的与取出口33对应的位置也可以同样地设为非粘合部。<制造工序>接下来,对包装体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6的(b)所示,将内袋2撑开为角筒状。将内袋2的底部21朝向下,将内袋2的开口部24朝向上。使内袋2载置于例如台(table)等的载置面。撑开后的内袋2从开口部24侧看去的俯视观察下呈矩形。详细而言,撑开后的内袋2在从开口部24侧看去的俯视观察下呈长方形。由于内袋2是横角撑袋,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内袋2的底部21成为矩形。由于内袋2是横角撑袋,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内袋2的底部21成为长方形。即使内袋2的膜是如pe等那样的薄且硬度弱的膜,也容易维持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的直立状态。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预先将折叠片材基材10上下层叠多张。将被层叠的多张片材基材10装入内袋2。片材基材10的张数优选为10张以上。片材基材10的张数位10~100张。由于内袋2为横角撑袋,因此能够将多张片材基材10整体容易地装入内袋2。在将片材基材10装入内袋2时,片材基材10不易变形。因此,在从取出口33取出湿片1时,能够顺畅地取出湿片1。如图8所示,将上下层叠的多张片材基材10装入到内袋2。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比多张片材基材1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规定长度。如图6的(b)以及图7所示,在将内袋2的底部21设为平坦的状态下,从内袋2的底部21到内袋2的开口部24为止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多张片材基材1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如图6的(b)以及图7所示,在将内袋2的底部21设为平坦的状态下,从内袋2的底部21到内袋2的开口部24为止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是相对于多张片材基材1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而存在富余的尺寸。另一方面,使壳体3上下翻转。使壳体3的底面开口部38朝上。在壳体3的取出口33预先粘贴挡板5。将装入了多张片材基材10的内袋2装入壳体3。壳体3是硬质的合成树脂制而具有保形性。因此,能够使装入内袋2的多张片材基材10容易地收容于壳体3。由于将内袋2从底部21侧装入上下反转的壳体3,因此能够将内袋2顺畅地装入壳体3。内袋2的底部21朝向下。壳体3的顶面部30成为下侧。将装入了多张片材基材10的内袋2装入壳体3时,如图9的(a)所示,内袋2的底部21与壳体3的顶面部30相对。内袋2的底部21由环状突条34支承。因此,内袋2的底部21为从壳体3的顶面部30的内表面上浮的状态,内袋2的底部21不与壳体3的顶面部30的内表面紧贴。壳体3的底面开口部38和内袋2的开口部24均为朝向上方的状态。在收容于壳体3的状态下,上下多张层叠的片材基材10呈比壳体3的凸缘部32向上侧突出规定量的状态。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呈比壳体3的凸缘部32向上侧突出了规定长度的状态。内袋2从壳体3向上方突出规定长度。内袋2从壳体3突出的部分是内袋2相对于壳体3的富余量。该富余量的长度在长边侧例如为20~25mm。富余量的长度在短边侧例如是25~30mm。如图9的(b)所示,将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在壳体3的凸缘部32向下侧折回。使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位于壳体3的侧面部31的外侧。此后,向内袋2装入液体11。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在层叠的片材基材10的上方配置喷嘴60。从喷嘴60朝向片材基材10注出液体11。优选配置多根喷嘴60。优选的是,配置四根或者两根喷嘴60。在图10中图示了配置有四根喷嘴60的情况。在将四根喷嘴60配置于片材基材10的上方的情况下,以沿着壳体3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这两方向分别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喷嘴60。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两根喷嘴60的情况下,例如,优选在壳体3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以沿着壳体3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优选在层叠的片材基材10的上表面注入液体11。优选经由片材基材10而向内袋2注入液体11。在内袋2的外侧存在硬质的壳体3。因此,在向内袋2注入液体11时,多张片材基材10不会失型,从而能够容易地注入液体11。由于将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在壳体3的凸缘部32向下侧折回而使其位于壳体3的侧面部31的外侧,因此在注入液体11时内袋2不会成为妨碍。能够借助内袋2防止液体11附着于作为热封面的壳体3的凸缘部32。例如图11的(a)所示,液体11的量为壳体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的约1/5~1/4左右。如图11的(b)所示,液体11的量为液体11能够浸透多张片材基材10的全体的程度的量。由于在片材基材10与壳体3之间存在有内袋2,因此液体11不会到达壳体3。液体11不会到达壳体3的取出口33。不会因液体11而降低挡板5的粘着力。通过使液体11浸渗于片材基材10,从而完成湿片1。在注入了液体11之后,如图11的(b)中由箭头所示那样,优选从上方按压湿片1。通过该按压工序,液体11遍布多张湿片1的全体。比壳体3的凸缘部32向上方突出规定量的多张湿片1由按压工序压缩。多张湿片1不再从壳体3向上方突出。多张湿片1被完全地收容于壳体3的内侧。被收容的多张湿片1的上表面的高度为壳体3的凸缘部32的下表面的高度以下。将多张湿片1上下压缩而完全地收容于壳体3。在将底盖4热封于凸缘部32时,底盖4的中央部按压于湿片1而不向上方隆起。能够使底盖4可靠地热封于凸缘部32。由于环状突条34从下方支承内袋2,所以湿片1的自重、按压工序的按压力未作用于挡板5。因此,防止了挡板5的剥离。此后,前进到如图12那样的折叠内袋2的工序。内袋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对于多张湿片1的层叠高度存在富余。利用该富余量来折叠内袋2。首先,将向壳体3的凸缘部32的外侧折回的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向上侧提起并使其直立。在该直立状态中,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在俯视观察下呈矩形。具体地说,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呈长方形。将成为直立状态的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向壳体3的内侧弯折大致90度。弯折方式是任意的。举出弯折方式的一例。首先,如图12的(a)所示,将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中的左右一对的短边侧的部分25a分别向内侧弯折并向最下层的湿片1按压。需要说明的是,壳体3在制造阶段是上下颠倒的状态。因此,最下层的湿片1在制造阶段位于最上侧。由于湿片1中浸渗有液体11,因此内袋2贴附于湿片1。因此,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的弯折状态被维持。在图12中,在最下层的湿片1与内袋2紧贴的部分附有多个点而示出。如图12的(a)所示,在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中的左右一对的短边侧的部分25a向内侧弯折的状态下,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的中的短边侧的部分25a彼此相互分开。接下来,如图12的(b)所示,使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中的前后一对的长边侧的部分25b分别向内侧弯折并向最下层的湿片1按压并紧贴。在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的四角的位置处,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的长边侧的部分25b重叠于短边侧的部分25a上。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中的四角的位置以外的部分与最下层的湿片1抵接。能够将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中的四角的位置以外的部分紧贴于湿片1。长边侧的部分25b也在向内侧弯折的状态下彼此分开。上下多张层叠的湿片1的下表面在如图12那样上下翻转的状态下成为上表面。上下多张层叠的湿片1的下表面的中央部未被内袋2覆盖而露出。仅上下多张层叠的湿片1的下表面的中央部未被内袋2覆盖。除了上下多张层叠的湿片1的下表面的中央部之外,上下多张层叠的湿片1的整体被内袋2覆盖。此后,如图13所示,将底盖4热封于壳体3的凸缘部32的下表面。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向内侧弯折着。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与湿片1紧贴。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维持被弯折的状态。在将底盖4热封于壳体3的凸缘部32的下表面时,不会妨碍内袋2。在将底盖4热封于壳体3的凸缘部32的下表面时,密封条不会触及内袋2。在将底盖4热封于壳体3的凸缘部32的下表面时,内袋2不会熔化或破损。将壳体3的底面开口部38由底盖4密封,而完成包装体。在制造出包装体之后,使包装体上下翻转。使包装体成为如图1那样的挡板5位于上侧的通常状态。在所制造的包装体中,上下层叠的多张湿片1被装入内袋2中。在开封前的例如输送中等,湿片1在壳体3内不易发生位置偏移或者失型。尤其是,由于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被弯折,因此湿片1的层叠状态被良好地维持。在通常状态中,内袋2的开口部24处于朝向下的状态。浸渗于湿片1的液体11有可能从内袋2的开口部24向内袋2的外部渗出。假设即使液体11向内袋2的外部渗出,渗出的液体11的量也是很少的。渗出的液体11几乎不会沿着壳体3的侧面部31而上升。因此,液体11不会到达取出口33。挡板5的粘贴状态被可靠地维持。由于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被弯折,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来自内袋2的液体11的渗出。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被弯折的端部25紧贴于最下层的湿片1。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被弯折的端部25借助多张湿片1的自重而按压于底盖4。因此,内袋2的开口部24侧的端部25的弯折状态被维持。<开始使用>在使用包装体时,首先如图14那样的将挡板5从第一端部侧剥离,使取出口33开放。通过捏住挡板5的捏持部50而能够将挡板5从壳体3的顶面部30剥离。在壳体3的顶面部30形成有凹部35。在凹部35的开口边缘部形成有凸部36。由于凸部36,挡板5的捏持部50处于向上方翘起的状态。因此,在剥离挡板5时,能够容易地捏住捏持部50而剥离挡板5。打开挡板5时,内袋2的底部21从取出口33局部地露出,底部21的突出片22也局部地露出。此后,如图15那样从取出口33拉出内袋2。由于内袋2的底部21在上侧,因此能够从底部21容易地拉出内袋2。在内袋2的底部21形成有突出片22。突出片22从取出口33露出。能够用指尖捏住突出片22而容易地拉出内袋2。突出片22向一侧倾倒。将突出片22捏住而提起,同时将突出片22向上方牵拉。从壳体3完全地取出并去除内袋2。从壳体3取出的内袋2可以进行废弃处理。若内袋2由聚乙烯膜构成,则牵拉出内袋2时的阻力较小,从而能够顺畅地将内袋2牵拉出。另外,在将内袋2从壳体3拉出时,能够用第一只手把持壳体3的例如侧面部31,同时用第二只手捏住内袋2而拉出。由于壳体3保形性优异,因此能够在将壳体3牢牢地把持而固定的同时将内袋2容易地拉出。由于在取出口33的开口边缘部形成有向下的环状突条34,因此内袋2与环状突条34的前端面接触并从取出口33拉出。因此能够顺畅地拉出内袋2。由于环状突条34的前端面为向下侧弯曲的曲面,因此在内袋2与环状突条34的前端面之间的滑动阻力较小。由于环状突条34的前端部为壁厚部,因此能够使环状突条34的前端面成为较大的曲面。因此,内袋2与环状突条34的前端面顺畅地滑动。另外,由于环状突条34从壳体3的顶面部30的内表面向下侧突出,因此内袋2不与壳体3的顶面部30的内表面紧贴。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内袋2。另外,由于湿片1的下表面的中央部未被内袋2覆盖而露出,因此与湿片1的下表面整体被内袋2覆盖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拉出内袋2。在拉出内袋2之后,能够从最上层的湿片1起依次逐片从取出口33取出而使用湿片1。由于环状突条34在取出口33的开口边缘部向下突出,因此湿片1不易贴附于壳体3的顶面部30的内表面,从而能够将湿片1顺畅地取出。在取出了湿片1之后,通过将挡板5再次粘贴于壳体3的顶面部30,能够再次密封取出口33。即使湿片1的剩余数量变少,包装体的形状也被壳体3维持。直至最后的湿片1都能够顺畅地取出。包装体的良好的美感也被维持。由于在取出口33的开口边缘部突出设置有朝向下方的环状突条34,湿片1不易与挡板5接触,挡板5的粘合力被维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张片材基材10收容于内袋2,并将收容有该片材基材10的内袋2装入壳体3,此后,向内袋2注入液体11而使液体11浸渗于片材基材10。然而,也可以不在将收容有片材基材10的内袋2装入壳体3的状态下,而是在收容有片材基材10的内袋2装入壳体3之前的状态下向收容有片材基材10的内袋2注入液体11。可以先将液体11装进内袋2中,将片材基材10装入该内袋2中并使其浸渗液体11。也可以在将片材基材10装入内袋2之前预先将液体11浸渗于片材基材10而制成湿片1,并将该湿片1装入内袋2。将湿片1装入内袋2的作业可以在壳体3的外部进行,也可以先将内袋2装入壳体3,再将湿片1装入该内袋2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装容器为具备壳体3和底盖4的结构。然而,包装容器可以是具有柔软性的结构。例如,如图16那样,包装容器也可以为包装袋70。包装袋70的形态是任意的。包装袋70例如为枕形包装。在包装袋70的上表面形成有取出口71。挡板5覆盖该取出口71。在包装容器为包装袋70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7的(a)所示,包装袋70的第一端部开口。包装袋70的开口部72朝向侧方。将装入了多张湿片1的内袋2从侧方装入包装袋70。包装袋70为上下颠倒的状态。挡板5位于下侧。内袋2的底部21位于下侧,内袋2的开口部24位于上侧。将底部21位于下侧而开口部24位于上侧的内袋2装入包装袋70。将装入了多张湿片1的内袋2装入包装袋70。此后,如图17的(b)所示,将包装袋70的开口部72进行热封而密封。此后,使包装袋70上下反转而成为通常状态。若使用包装袋70,则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包装体的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湿片1上下层叠。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湿片1的层叠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然而,湿片1的层叠的方向并不局限于上下方向。如图18那样,湿片1的层叠的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在湿片1以折叠状态收容于内袋2的情况下,湿片1的折痕1a也可以如图18的(a)那样朝向上侧。湿片1的折痕1a也可以如图18的(b)那样朝向下侧。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湿片1的折痕1a也可以朝向横向。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开闭取出口33、71的开闭盖也可以是硬质塑料制的开闭盖。附图标记说明:1湿片1a折痕2内袋3壳体(包装容器)4底盖(包装容器)5挡板(开闭盖)10片材基材11液体20侧角撑部21底部22突出片23底密封部24开口部25端部25a端部的短边侧的部分25b端部的长边侧的部分30顶面部31侧面部32凸缘部33取出口34环状突条35凹部36凸部37纵肋38底面开口部50捏持部51止动用切割线60喷嘴70包装袋(包装体)71取出口72开口部。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