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的消防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8017发布日期:2018-09-29 03:48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梯监控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消防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具有轿厢的电梯,其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电梯监控装置通常用于采集安装在电梯吊舱顶部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分析电梯当前的运行状态,但是在电梯越来越普遍的现在,有时会出现突发的意外火灾时,传统的电梯一般不具有隔温防火的功能,且在火灾发生时,电梯内的氧气消耗较快,容易危害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电梯的消防监控系统,结构简单,能够为用户提供氧气的同时,还可以防火降温,提高了用户乘坐电梯的安全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电梯的消防监控系统,包括:电梯本体,所述电梯本体由上顶板、下底板、左厢板和右厢板组成,所述下底板内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出口处设置有水泵,所述上顶板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设置有开合门,所述开合门与所述上顶板扣合,所述上顶板的底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上设置有压力开关;供氧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制氧机本体、进气管、排气管和多个氧气面罩,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设置有细菌过滤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连接于所述制氧机本体的输入端,所述制氧机本体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每个所述氧气面罩均连接于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防火装置,设置在所述左厢板和所述右厢板内,包括真空隔热层、通水管道、外防火板和内防火板,所述外防火板和所述内防火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真空隔热层的两侧,所述通水管道铺设在所述内防火板的内壁上,所述通水管道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水泵,所述通水管道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喷头;开关按钮,设置在所述电梯本体内,连接于所述喷头和所述供氧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喷头上设置的压力开关,便于用户通过开关开启喷头,进行降温;进气管的进气端设置的细菌过滤器确保了供给至用户的氧气得到有效的净化;排气管的出气端连接于多个氧气面罩,使得能够精确的将氧气同时供给至多个用户,提高供氧的效率;左厢板和右厢板内的防火装置包括真空隔热层、通水管道、外防火板和内防火板,有效增强了电梯本体的防火降温能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氧含量检测仪,设置在所述左侧壁上,用于检测所述电梯本体内当前的氧气含量;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左侧壁上,连接于所述氧气检测仪,用于显示当前的氧气含量;警报器,连接于所述开关按钮,用于在接收到开关按钮的触发时发出警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氧含量检测仪能够精确的检测当前电梯本体内的氧气含量,连接于显示装置,防止了用户未能及时察觉到氧气含量的微量变化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警报器连接于开关按钮,便于救援人员及时发现电梯本体内部用户的求救信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开关按钮包括降温按钮和呼吸按钮,所述降温按钮连接于所述喷头,用于触发所述压力开关开启,所述呼吸按钮连接于所述供氧装置,用于触发所述供氧装置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关按钮分别连接于喷头和供氧装置,便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有效的救援,防止了资源的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顶板的底面还设置有应急装置,所述应急装置包括应急灯泡和可充电池,所述可充电池连接于所述警报器和所述应急灯泡。

在该技术方案中,应急装置包括应急灯泡和可充电池,应急灯泡能够在电梯内部照明烧毁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紧急照明,便于稳定用户的情绪;可充电池连接于警报器,便于用户在电梯本体内部供电失效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发出求救信号,提高了用户的被救概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所述氧气面罩上均连接于牵引绳的一端,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合门。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氧气面罩通过牵引绳连接于开合门,使得存放方便的同时,便于用户在打开开合门的时候,氧气面罩在牵引绳的带动下直接掉落出安装腔供用户使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提高了电梯本体的防火性能,还能够在遇到突发火灾时,进行洒水降温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氧气供给,提高自救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电梯的消防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电梯的消防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电梯的消防监控系统,包括:电梯本体,所述电梯本体由上顶板101、下底板102、左厢板103和右厢板104组成,所述下底板102内设置有储水箱105,所述储水箱105的出口处设置有水泵106,所述上顶板101内设置有安装腔107,所述安装腔107设置有开合门108,所述开合门108与所述上顶板101扣合,所述上顶板101的底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喷头109,所述喷头109上设置有压力开关(图中未示出);供氧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07内,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制氧机本体110、进气管111、排气管112和多个氧气面罩113,所述进气管111的进气端设置有细菌过滤器,所述进气管111的出气端连接于所述制氧机本体110的输入端,所述制氧机本体110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排气管112的进气口,每个所述氧气面罩113均连接于所述排气管112的出气口;防火装置,设置在所述左厢板103和所述右厢板104内,包括真空隔热层114、通水管道115、外防火板116和内防火板117,所述外防火板116和所述内防火板117分别设置在所述真空隔热层114的两侧,所述通水管道115铺设在所述内防火板117的内壁上,所述通水管道115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水泵106,所述通水管道115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喷头109;开关按钮118,设置在所述电梯本体内,连接于所述喷头109和所述供氧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喷头109上设置的压力开关,便于用户通过开关开启喷头109,进行降温;进气管111的进气端设置的细菌过滤器确保了供给至用户的氧气得到有效的净化;排气管112的出气端连接于多个氧气面罩113,使得能够精确的将氧气同时供给至多个用户,提高供氧的效率;左厢板103和右厢板104内的防火装置包括真空隔热层114、通水管道115、外防火板116和内防火板117,有效增强了电梯本体的防火降温能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氧含量检测仪119,设置在所述左侧壁上,用于检测所述电梯本体内当前的氧气含量;显示装置120,设置在所述左侧壁上,连接于所述氧气检测仪,用于显示当前的氧气含量;警报器121,连接于所述开关按钮118,用于在接收到开关按钮118的触发时发出警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氧含量检测仪119能够精确的检测当前电梯本体内的氧气含量,连接于显示装置120,防止了用户未能及时察觉到氧气含量的微量变化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警报器121连接于开关按钮118,便于救援人员及时发现电梯本体内部用户的求救信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开关按钮118包括降温按钮和呼吸按钮,所述降温按钮连接于所述喷头109,用于触发所述压力开关开启,所述呼吸按钮连接于所述供氧装置,用于触发所述供氧装置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关按钮118分别连接于喷头109和供氧装置,便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有效的救援,防止了资源的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顶板101的底面还设置有应急装置,所述应急装置包括应急灯泡122和可充电池123,所述可充电池123连接于所述警报器121和所述应急灯泡122。

在该技术方案中,应急装置包括应急灯泡122和可充电池123,应急灯泡122能够在电梯内部照明烧毁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紧急照明,便于稳定用户的情绪;可充电池123连接于警报器121,便于用户在电梯本体内部供电失效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发出求救信号,提高了用户的被救概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所述氧气面罩113上均连接于牵引绳124的一端,所述牵引绳12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合门108。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氧气面罩113通过牵引绳124连接于开合门108,使得存放方便的同时,便于用户在打开开合门108的时候,氧气面罩113在牵引绳124的带动下直接掉落出安装腔107供用户使用。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在遇到突发的火灾灾难,当电梯还能正常运行时,电梯本体设置的防火装置能够维护位于电梯内的用户安全到达最近楼层,提高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当电梯不能正常运行时,电梯本体内设置的防火装置实时进行防火保护的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开关按钮开启喷头,进行洒水工作,实现电梯本体内部的降温,还可以打开开合门,通过开关按钮开启供氧装置,将氧气面罩扣合在脸上,延长电梯本体内被困用户的待救援的有效时间。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电梯的消防监控系统,提高了电梯本体的防火性能,还能够在遇到突发火灾时,进行洒水降温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氧气供给,提高自救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