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锲地物起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9024发布日期:2019-11-20 01:5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锲地物起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过程中的野营房地线或其它装置固定物的起拔作业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锲地物起拔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野外作业中,为了固定一些临时设备设施,需要向地下锲入固定物,然后用拉绳或其它物品将其和需要固定的主体物件连接固定,如将一件物体绑定到锲入地下的另一个物体上,这个承当固定作用的器件就是锲入物。同时,用电设备由于绝缘性能不好或使用环境潮湿,会导致其外壳带有一定静电,严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出现可在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上面连接一根电线,将电线的另一端接到锲入地下一定深度的金属棒上,如铁棒、铜棒等,一旦用电器发生漏电时接地线会把静电带入到大地释放掉,这种锲入棒也是锲地物,而常常把这种锲入物称为地线。用于限制游离或移动物体的运动,而将其绑定到锲入地下一定深度的物件也可称为锲入物或锲地物。

在油气勘探中,野营房是野外施工作业队伍必不可少的生活、住宿设施。野营房采用了人性化设计,结构合理,坚固耐用,灵活方便,设施配备齐全高档,抗震防风。野营房内,夏季空调降温、冬季电暖气供热,在电路设计上采用安全电路,设置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及接地线,以充分保证居住者人身安全。同时,为了固定连接其它设施如综合录井增压防爆风机的风道、线缆等,也用到锲地物。

在用电安全防护上,普遍采用了野营房体接地方式。但是,锲地物的起拔却是影响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的一项因素,因为还没有一种可行的装置来进行相关操作。

在油气勘探现场,作为用电设施,除了住宿野营房外,还有像钻井液循环罐、内燃机、发电机、钻井液试验房、地质师操作房及录井仪器房等,这些房体在现场就位后,通电前,都必须保证地线等锲地物连接可靠,符合安全标准。常用的地线是一根长度为1米的金属导体,材质上有铁、铜制等。地线的埋设深度必须大于0.5米,有的情况下要求不少于0.8米,到了施工结束需要搬迁作业时,要将这样长度的锲地物从地下起拔出来继续为下次使用。同时,为了临时固定一些物件时也需要在其周围锲入锲地物,而当需要移位或拆除时也要将其锲地物拔起,以备再次应用。将这些锲地物起拔时,常规的操作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需要人硬拔,这也只能是针对较小或埋入较浅的锲地物;二是将锲地物周围的土或其它堆积压实物一点点的深挖移除,然后起拔;三是左右周边晃动,或用其它工具敲击锲地物,使其松动,然后靠人的力量挺腰起拔。上述这些对锲地物的起拔方式都存在着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直接靠人力挺腰起拔,严重地危害到人员的职业健康保护,易造成腰肌劳损;

②采用深挖移除的方式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当周围的压实物固结后,很难将锲地物移除,不得已只能放弃,这样就造成了物料浪费,也不利于交叉作业安全;

③左右周边晃动,或用其它工具敲击锲地物,使其松动,这种方式针对于坚硬的锲地物可行,但是也会造成锲地物的损伤,而对于松软锲地物则是不可行的;同时,最后还要靠人的腰肌力量起拔,最终导致了不健康的因素;

④方法不科学必然导致较低的劳作效率,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劳动积极性;

⑤操作不规范,影响到了设备设施的重复再利用,提升了作业成本;

⑥生产作业中的低老坏现象没有得到根除。

所以,油气勘探现场亟需一种能够对锲地物进行有效起拔的工具。

经过检索,很多公开技术的起拔机构均不能解决以上所有技术问题,没有发现跟本申请类似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锲地物起拔装置,在现场施工操作和日常生活应用中能够充分消除其上述多种不利因素,实现了锲地物的科学高效起拔,有力地保护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节省了人工成本,保障了施工作业效率。该装置安全可靠,方便装备,应用面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锲地物起拔装置,包括起拔体,还包括底盘、活动支撑机构、旋转机构,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包括相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的左支撑机构和右支撑机构,所述左支撑机构或右支撑机构包括撑柱、座碗、座杯,撑柱底部连接座杯,座杯置于座碗中,座碗固定在底盘上,所述旋转机构套在撑柱上,所述起拔体包括左拔体和右拔体,左拔体和右拔体中部均设置内六方卡环,其中左拔体的内六方卡环卡套在左支撑机构的撑柱上的旋转机构上,其中右拔体的内六方卡环卡套在右支撑机构的撑柱上的旋转机构上。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盘、外六方转盘、下盘,所述上盘和下盘固定式套装在撑柱外壁,外六方转盘位于上盘和下盘之间,所述外六方转盘上表面和上盘下表面开设相对应的环形上滚道,上滚道内安装上滚珠,所述外六方转盘下表面和下盘上表面开设相对应的环形下滚道,下滚道内安装下滚珠,所述内六方卡环卡套在外六方转盘外,在外六方转盘底部设置有用来挡住内六方卡环下落的挡盘。

所述座碗内开设半圆形内腔,所述座杯外形为半圆形,且座杯外形吻合于座碗内的半圆形内腔。

所述左拔体前端、右拔体前端同时设置相对应的弧形卡钳,所述左拔体后端、左拔体后端同时设置相对应的握把,其中左拔体的弧形卡钳内侧面开设纵向纹路,右拔体的弧形卡钳内侧面开设横向纹路,所述左拔体的弧形卡钳后端、左拔体的握把前端均与左拔体的内六方卡环连接,所述右拔体的弧形卡钳后端、右拔体的握把前端均与右拔体的内六方卡环连接。

所述底盘的前端设置凹进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不再需要靠人力挺腰起拔,保护了人员的职业健康,不易造成腰肌劳损;

起拔装置的结构采用径向和轴向配合的方式,无需用深挖移除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周围的压实物固结后,也能依靠轴向和径向的力量配合轻松地将锲地物移除;

锲地物起拔装置对于软硬锲地物通用,不会破坏锲地物的本体结构,节约了物料成本;旋转机构能使起拔体轻松的开合,活动支撑机构能够前后摇摆,随时调整角度,随时控制被拔起物能够沿着原来的钉入孔向向外拔出,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一样,强力拔弯,暴力拔出,所以能保证拔出物的原状。

起拔方法科学,提升了劳作效率,维持了作业人员的劳动积极性;

操作规范,不影响设备设施的重复再利用,降低了作业成本;

有力地消除了生产作业中的低老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锲地物起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动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3为旋转机构示意图。

图中:底盘1,座碗2,座杯3,凹进边4,撑柱5,上盘6,外六方转盘7,下盘8,挡盘9,弧形卡钳10,内六方卡环11,握把12,上滚珠13,下滚珠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锲地物起拔装置,包括起拔体,还包括底盘1、活动支撑机构、旋转机构,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包括相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的左支撑机构和右支撑机构,所述左支撑机构或右支撑机构包括撑柱5、座碗2、座杯3,撑柱底部连接座杯,座杯置于座碗中,座碗固定在底盘1上,所述旋转机构套在撑柱5上,所述起拔体包括左拔体和右拔体,左拔体和右拔体中部均设置内六方卡环11,其中左拔体的内六方卡环卡套在左支撑机构的撑柱上的旋转机构上,其中右拔体的内六方卡环卡套在右支撑机构的撑柱上的旋转机构上。所述座碗内开设半圆形内腔,所述座杯外形为半圆形,且座杯外形吻合于座碗内的半圆形内腔。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盘6、外六方转盘7、下盘8,所述上盘和下盘固定式套装在撑柱外壁,外六方转盘位于上盘和下盘之间,所述外六方转盘上表面和上盘下表面开设相对应的环形上滚道,上滚道内安装上滚珠13,所述外六方转盘下表面和下盘上表面开设相对应的环形下滚道,下滚道内安装下滚珠14,所述内六方卡环卡套在外六方转盘外,在外六方转盘底部设置有用来挡住内六方卡环下落的挡盘9。

所述左拔体前端、右拔体前端同时设置相对应的弧形卡钳10,所述左拔体后端、左拔体后端同时设置相对应的握把12,其中左拔体的弧形卡钳内侧面开设纵向纹路,右拔体的弧形卡钳内侧面开设横向纹路,所述左拔体的弧形卡钳后端、左拔体的握把前端均与左拔体的内六方卡环连接,所述右拔体的弧形卡钳后端、右拔体的握把前端均与右拔体的内六方卡环连接。

所述底盘的前端设置凹进边4。在俯视状态下,要露出弧形卡钳的位置。

锲地物起拔装置整体为优质碳钢制。主要包括底盘、活动支撑机构、旋转机构和起拔体组成:

1.底盘。底盘是扶正基础,底盘为方形,长500mm×宽500mm×20mm,底盘的前方为凹进边,渐进中间弧度为15°,这样可以使底盘靠近锲地物,便于起拔稳固。底盘居中位置设置两个座碗,平行焊接在底盘上,座碗的外边距底盘边缘100mm。

2.活动支撑机构。座碗,座碗为长方体,长150mm×宽60mm×高100mm,座碗内蚀刻挖出半圆形空心内腔,半径80mm×宽52mm,座碗用于坐落座杯。座杯是半圆形实心体,半径80mm×厚40mm,整体坐落在座碗中,可在座碗中前后滚动,但左右不晃动。在座杯顶面居中位置焊接撑柱。撑柱,撑柱为管体,整体高600mm×外径40mm×壁厚5mm,撑柱和座杯连接在座碗中前后运动,在撑柱的上部位为组合盘体。

3.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由下盘、挡盘、外六方转盘和上盘组成,上盘和下盘为圆形,转盘外形为六方形,挡盘是转盘下部六个边的等边延长,延长20mm×厚10mm,为在转盘底部的焊接边。上盘、外六方转盘、和下盘均为中间掏空的柱体,转盘的柱体外形车成六方形。①上盘。上盘中孔直径40mm×高40mm×外径60mm。上盘底面居中刻圆形滚珠槽,槽深6mm×槽宽7mm,用于为滚珠转动提供空间,上盘顶面和撑柱顶面齐平无缝焊接;②外六方转盘。转盘中孔直径40mm×高60mm×六方对角外径80mm。转盘顶面和底面居中刻圆形滚珠槽,槽深6mm×槽宽7mm,用于为滚珠转动提供空间;③下盘。下盘中孔直径40mm×高40mm×外径60mm。下盘顶面居中刻圆形滚珠槽,槽深6mm×槽宽7mm,用于为滚珠转动提供空间。上盘、转盘和下盘的滚珠槽中放入滚珠后压合在一起,下盘底面和撑柱齐平无缝焊接起来。这样,转盘转动,上盘和下盘不转动。

4.起拔体。起拔体由弧形卡钳、内六方卡环和握把组成,两套,对称结构。①弧形卡钳。弧形卡钳为长方体,内合弧度为5°,长200mm×宽40mm×厚30mm,一个卡钳的前半部设计平行波纹,用于起拔时增加摩擦力,另一个卡钳的前半部设计纵向波纹,两者非对称的增加起拔摩擦力。卡钳的后部居中焊接在内六方卡环上;②内六方卡环。卡环为六方形,对角外径80mm×高40mm×壁厚10mm,卡落在六方转盘外。弧形卡盘的对面焊接握把;③握把。握把为管状,全长800mm×外径50mm×壁厚5mm,握把的后面100mm处设计为弯曲形,弯度10°。

根据以上设计,起拔锲地物时,将底盘的凹进边靠近放置到锲地物,在座碗中插入撑柱,这样撑柱就坐落在座碗中,将两个起拔体的内六方卡环套入到外六方转盘上。起拔体随着转盘的转动而转动,可轴向转动,操作者在下压用力时外撑起拔体,则前部的弧形卡钳卡紧锲地物,下压起拔;起拔一段长度后,收合起拔体,弧形卡钳张开,此时抬起握把,撑柱前倾保持上下定位,如此反复即可轻易地将锲地物起拔而出。

本发明不再需要靠人力挺腰起拔,保护了人员的职业健康,不易造成腰肌劳损;起拔装置的结构采用径向和轴向配合的方式,无需用深挖移除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周围的压实物固结后,也能依靠轴向和径向的力量配合轻松地将锲地物移除;锲地物起拔装置对于软硬锲地物通用,不会破坏锲地物的本体结构,节约了物料成本;旋转机构能使起拔体轻松的开合,活动支撑机构能够前后摇摆,随时调整角度,随时控制被拔起物能够沿着原来的钉入孔向向外拔出,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一样,强力拔弯,暴力拔出,所以能保证拔出物的原状。起拔方法科学,提升了劳作效率,维持了作业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操作规范,不影响设备设施的重复再利用,降低了作业成本;有力地消除了生产作业中的低老坏现象。

该装置在全程操作中避免了过渡劳作,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现场作业安全性,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锲地物起拔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过程中的野营房地线或其它装置固定物的起拔作业中,是勘探现场安全保护工作的重要装置,该装置也可广泛应用在其它相关施工作业领域,包括临时搭建结构的锲地固定物的起拔,是一种方便灵活而高效的实用工具。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指示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