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6920发布日期:2018-11-27 23:4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薄膜加工工具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大混凝土在浇筑成型后,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便于混凝土内部晶体的形成,通常的做法是洒水、覆盖薄膜,通常采用的大多数为塑料薄膜。目前,塑料薄膜在生产制造时,大多数采用收卷辊将冷却过后的塑料薄膜收卷起来,以便于入库存放,收卷辊上的塑料薄膜收卷好之后,需要更改另一个收卷辊,然后在继续对塑料薄膜进行收卷,现有的装卸收卷辊较为繁琐,装卸时间较长,影响了塑料薄膜的加工效率,并且塑料薄膜在收卷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塑料薄膜收卷不够整齐,产生褶皱,影响塑料薄膜的质量;同时塑料薄膜在加工的过程中,薄膜的表面难免粘上灰尘,在对薄膜进行收卷时,较大的灰尘颗粒将会对印痕,对薄膜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目前这种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存在如下缺点:

1、设备完成工作时,需要人员将成品拿出,再将纸筒套入,其过程较为繁琐并增大使用者的工作量。

2、当前设备其自动化程度较低,不利于使用者高效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设备完成工作时,需要人员将成品拿出,再将纸筒套入,其过程较为繁琐并增大使用者的工作量以及当前设备其自动化程度较低,不利于使用者高效作业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其结构包括设备主体、主电机、料筒辊、安装板、自动弹出装置、驱动电机、控制面板、传料轴、气动切刀,所述主电机安装于设备主体内中部,所述安装板设于设备主体前表面右侧,所述安装板与设备主体通过螺栓垂直相连接,所述料筒辊设于安装板左侧表面并通过自动弹簧装置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于安装板右侧表面并与料筒辊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镶嵌于设备主体上表面右侧,所述控制面板与设备主体电连接,所述传料轴安装于设备主体前表面中上部,所述传料轴与设备主体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气动切刀设于设备主体上表面内部,所述气动切刀与设备主体电连接,所述自动弹出装置由触动机构、传动连接结构、水平移动机构、拉动机构、中部传动结构、弹出结构、复位推动结构、装置外壳组成,所述所述触动机构设于装置外壳上表面并通过传动连接结构相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设于装置外壳内上部且其下部与拉动机构上部通过你啮合相连接,所述中部传动结构安装于装置外壳内中部且其上部与拉动机构通过拉动相连接,所述装置外壳左侧设有与弹出结构长度相同的开口,所述弹出结构设于中部传动结构左部并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复位推动结构右上部与拉动机构相连接且其左上部与中部传动结构下部通过拉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触动机构由限位筒、配套杆、配动块、限位挡板、限位弹簧、T型杆组成,所述限位筒设于装置外壳上表面中部,所述限位筒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配套杆下部伸入限位筒内部,所述配动块共设有3块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设于配套杆左侧表面,所述配动块与配套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限位挡板呈横向结构并设于配套杆上表面,所述限位挡板与配套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T型杆上部杆伸入限位挡板左下表面内部并通过限位弹簧相连接,所述T型杆上部与传动连接结构通过传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传动连接结构由一号绳索、一号滑轮、二号滑轮、三号滑轮组成,所述一号滑轮设于限位挡板内右壁,所述一号滑轮与限位挡板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二号滑轮设于装置外壳内上壁中部,所述二号滑轮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三号滑轮设于装置外壳内上壁左侧,所述三号滑轮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绳索一端与T型杆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一号滑轮、二号滑轮和三号滑轮与水平移动机构缠绕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水平移动机构由定位框、一号弹簧、限位套板、二号绳索、连接板、二号弹簧、连接块、轨道板、滚轮杆、安装座、直线齿条组成,所述定位框设于装置外壳内上部,所述定位框左右两端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限位套板设于定位框内左侧并通过一号弹簧相连接,所述连接板设于定位框内右侧,所述连接板右表面与定位框通过二号弹簧相连接,所述限位套板与连接板通过二号绳索相连接,所述轨道板设于装置外壳内上壁右侧并位于定位框上方,所述连接块共设有2块,所述轨道板与定位框通过连接块相连接,所述滚轮杆上部套与轨道板相连接且其下部设于连接板上表面左侧,所述滚轮杆下部与连接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安装座设于连接板下表面左侧,所述安装座与连接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直线齿条设于安装座下表面,所述直线齿条与安装座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直线齿条与劳动机构通过啮合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拉动机构由铰链板、弧形齿轮板、三号弹簧、限位板、三号绳索、固定块、四号绳索组成,所述铰链板安装于装置外壳内上部右侧,所述弧形齿轮板设于铰链板上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齿轮板与直线齿条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限位板设于弧形齿轮板左下方并通过三号弹簧相连接,所述固定块设于中部传动结构上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齿轮板左下部与固定块通过三号绳索相连接,所述四号绳索一端与弧形齿轮板右侧缠绕相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复位推动结构缠绕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中部传动结构由工型轨道杆、上活动板、一号铰链座、一号支杆、左铰链板、下活动板、二号铰链座、二号支杆、三号铰链座、三号支杆、右铰链板、四号支杆、四号铰链座、弹簧杆组成,所述工型轨道杆设于装置外壳内中部,所述上活动板安装于工型轨道杆前表面上部,所述上活动板上表面设有固定块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铰链座设于上活动板下表面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左铰链板安装于工型轨道杆前表面中部左侧,所述左铰链板与一号铰链座通过一号支杆相连接,所述左铰链板左侧与弹出结构相连接,所述下活动板安装于工型轨道杆前表面下部,所述二号铰链座设于下活动板上表面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铰链座与左铰链板通过二号支杆相连接,所述三号铰链座设于上活动板下表面右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右铰链板安装于工型轨道杆前表面中部右侧,所述右铰链板与三号铰链座通过三号支杆相连接,所述四号铰链座设于下活动板上表面右侧,所述四号铰链座与下活动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左铰链板与右铰链板通过弹簧杆相连接,所述下活动板下表面与复位推动结构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弹出结构由连接推板、U型固定架、圆形推板组成,所述连接推板设于左铰链板左侧表面,所述连接推板与左铰链板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U型固定架设于连接推板左侧表面,所述U型固定架与连接推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圆形推板安装于装置外壳左侧开设有的开口处,所述圆形推板右侧表面与U型固定架通过电焊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复位推动结构由滑板、挡块、竖直板、一号滑块、四号弹簧、推杆、二号滑块、铰链杆、拉杆、固定连接座组成,所述滑板设于装置外壳内下壁,所述滑板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挡块设于滑板上表面左侧,所述挡块与滑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竖直板设于滑板上表面右侧,所述竖直板与滑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滑块设于竖直板左上部且其下部与滑板通过四号弹簧相连接,所诉一号滑块上部与弧形齿轮板通过四号绳索相连接,所述二号滑块设于滑板上表面,所述二号滑块与一号滑块通过推杆相连接,所述拉杆设于二号滑块上方且其下部通过铰链杆与二号滑块相连接,所述过固定连接座设于下活动板下表面中部并通过。

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使用时设备主体接通电源,在控制面板的操作下使得主电机与驱动电机进入作业状态,并根据需复卷的半径以此来调节触动机构的高度,当复卷到调节的高度时,则使得T型杆向上压缩,限位套板受到来自传动连接结构的放绳力,同时的通过二号绳索在连接板与二号弹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连接板在移动过程中并带动直线齿条同步向右移动,弧形齿轮板受到上方直线齿条的向右作用与其通过啮合做顺时针转动,弧形齿轮板左端通过三号绳索、固定块相连接的上活动板则在其拉动下开始向上移动,并弧形齿轮板的另一端通过四号绳索不再对一号滑块有向上的拉力,一号滑块同时也在四号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通过推杆推动二号滑块向左移动,固定连接座则在拉杆的作用下随其向下移动,进而使得下活动板向下移动,中部传动结构上下两端同时受到向两边伸张的作用力,则通过一号支杆与二号支杆带动左铰链板向左移动,而另一边的右铰链板则在三号支杆与四号支杆的相互作用下向右移动,使得弹簧杆处于伸张状态,连接推板与左铰链板相连接并在其作用下随其向左移动,同时的推动圆形推板将复卷完毕的纸筒推出,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将待复卷的纸筒套入;相反的,当设备不再复卷保护膜时,T型杆无受到向上的压力,并同时的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弹出,同时的,通过一号绳索拉动限位套板向左移动,进而限位套板同时在也一号弹簧的向左弹力下带动其向左移动,并利用二号绳索拉动连接板向左移动,二号弹簧在连接板的拉动下随其向左移动,连接板下部设有的直线齿条也随其向左移动,而弧形齿轮板同时在直线齿条与三号弹簧的相互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并通过限位板进行定位,上活动板不在受到上部三号绳索与固定块的拉力,同时的弧形齿轮板另一端的四号绳索再对一号滑块则起到了向上的拉力,四号弹簧同时的一号滑块的向上拉力下处于伸张状态,并设于一号滑块一端的推杆则随其并拉动二号滑块向右移动,固定连接座受到拉杆的向上推力,下活动板在固定连接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也同时在弹簧杆的作用下带动、左铰链板与右铰链板向两边靠拢,而圆形推板则在左铰链板的作用下随着连接推板向右移动,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通过设有的自动弹出装置,根据需复卷的半径向上拉动触动机构,使得设备复卷完毕后自动自动弹出装置并将成品弹出,方便操作者快速的套入待复卷纸筒,提高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同时的强化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弹出装置的结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弹出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放大图一。

图5为图3中局部放大图二。

图6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弹出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设备主体-1、主电机-2、料筒辊-3、安装板-4、自动弹出装置-5、驱动电机-6、控制面板-7、传料轴-8、气动切刀-9、触动机构-50、传动连接结构-51、水平移动机构-52、拉动机构-53、中部传动结构-54、弹出结构-55、复位推动结构-56、装置外壳-57、限位筒-501、配套杆-502、配动块-503、限位挡板-504、限位弹簧-505、T型杆-506、一号绳索-510、一号滑轮-511、二号滑轮-512、三号滑轮-513、定位框-520、一号弹簧-521、限位套板-522、二号绳索-523、连接板-524、二号弹簧-525、连接块-526、轨道板-527、滚轮杆-528、安装座-529、直线齿条-5210、铰链板-530、弧形齿轮板-531、三号弹簧-532、限位板-533、三号绳索-534、固定块-535、四号绳索-536、工型轨道杆-540、上活动板-541、一号铰链座-542、一号支杆-543、左铰链板-544、下活动板-545、二号铰链座-546、二号支杆-547、三号铰链座-548、三号支杆-549、右铰链板-5410、四号支杆-5411、四号铰链座-5412、弹簧杆-5413、连接推板-550、U型固定架-551、圆形推板-552、滑板-560、挡块-561、竖直板-562、一号滑块-563、四号弹簧-564、推杆-565、二号滑块-566、铰链杆-567、拉杆-568、固定连接座-56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其结构包括设备主体1、主电机2、料筒辊3、安装板4、自动弹出装置5、驱动电机6、控制面板7、传料轴8、气动切刀9,所述主电机2安装于设备主体1内中部,所述安装板4设于设备主体1前表面右侧,所述安装板4与设备主体1通过螺栓垂直相连接,所述料筒辊3设于安装板4左侧表面并通过自动弹簧装置5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设于安装板4右侧表面并与料筒辊3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镶嵌于设备主体1上表面右侧,所述控制面板7与设备主体1电连接,所述传料轴8安装于设备主体1前表面中上部,所述传料轴8与设备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气动切刀9设于设备主体1上表面内部,所述气动切刀9与设备主体1电连接,所述自动弹出装置5由触动机构50、传动连接结构51、水平移动机构52、拉动机构53、中部传动结构54、弹出结构55、复位推动结构56、装置外壳57组成,所述所述触动机构50设于装置外壳5上表面并通过传动连接结构51相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机构52设于装置外壳57内上部且其下部与拉动机构53上部通过你啮合相连接,所述中部传动结构54安装于装置外壳57内中部且其上部与拉动机构53通过拉动相连接,所述装置外壳57左侧设有与弹出结构55长度相同的开口,所述弹出结构55设于中部传动结构54左部并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复位推动结构56右上部与拉动机构53相连接且其左上部与中部传动结构54下部通过拉动相连接,所述触动机构50由限位筒501、配套杆502、配动块503、限位挡板504、限位弹簧505、T型杆506组成,所述限位筒501设于装置外壳57上表面中部,所述限位筒501与装置外壳57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配套杆502下部伸入限位筒501内部,所述配动块503共设有3块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设于配套杆502左侧表面,所述配动块503与配套杆50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限位挡板504呈横向结构并设于配套杆502上表面,所述限位挡板504与配套杆50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T型杆506上部杆伸入限位挡板504左下表面内部并通过限位弹簧505相连接,所述T型杆506上部与传动连接结构51通过传动相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结构51由一号绳索510、一号滑轮511、二号滑轮512、三号滑轮513组成,所述一号滑轮511设于限位挡板504内右壁,所述一号滑轮511与限位挡板504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二号滑轮512设于装置外壳57内上壁中部,所述二号滑轮512与装置外壳57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三号滑轮513设于装置外壳57内上壁左侧,所述三号滑轮513与装置外壳57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绳索510一端与T型杆506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一号滑轮511、二号滑轮512和三号滑轮513与水平移动机构52缠绕相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机构52由定位框520、一号弹簧521、限位套板522、二号绳索523、连接板524、二号弹簧525、连接块526、轨道板527、滚轮杆528、安装座529、直线齿条5210组成,所述定位框520设于装置外壳57内上部,所述定位框520左右两端与装置外壳57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限位套板522设于定位框520内左侧并通过一号弹簧521相连接,所述连接板524设于定位框520内右侧,所述连接板524右表面与定位框520通过二号弹簧525相连接,所述限位套板522与连接板524通过二号绳索523相连接,所述轨道板527设于装置外壳57内上壁右侧并位于定位框520上方,所述连接块526共设有2块,所述轨道板527与定位框520通过连接块526相连接,所述滚轮杆528上部套与轨道板527相连接且其下部设于连接板524上表面左侧,所述滚轮杆528下部与连接板524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安装座529设于连接板524下表面左侧,所述安装座529与连接板524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直线齿条5210设于安装座529下表面,所述直线齿条5210与安装座529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直线齿条5210与劳动机构54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拉动机构53由铰链板530、弧形齿轮板531、三号弹簧532、限位板533、三号绳索534、固定块535、四号绳索536组成,所述铰链板530安装于装置外壳57内上部右侧,所述弧形齿轮板531设于铰链板530上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齿轮板531与直线齿条5210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限位板533设于弧形齿轮板531左下方并通过三号弹簧532相连接,所述固定块535设于中部传动结构54上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齿轮板531左下部与固定块535通过三号绳索534相连接,所述四号绳索536一端与弧形齿轮板531右侧缠绕相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复位推动结构56缠绕相连接,所述中部传动结构54由工型轨道杆540、上活动板541、一号铰链座542、一号支杆543、左铰链板544、下活动板545、二号铰链座546、二号支杆547、三号铰链座548、三号支杆549、右铰链板5410、四号支杆5411、四号铰链座5412、弹簧杆5413组成,所述工型轨道杆540设于装置外壳57内中部,所述上活动板541安装于工型轨道杆540前表面上部,所述上活动板541上表面设有固定块535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铰链座542设于上活动板541下表面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左铰链板544安装于工型轨道杆540前表面中部左侧,所述左铰链板544与一号铰链座542通过一号支杆543相连接,所述左铰链板544左侧与弹出结构55相连接,所述下活动板545安装于工型轨道杆540前表面下部,所述二号铰链座546设于下活动板545上表面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铰链座546与左铰链板544通过二号支杆547相连接,所述三号铰链座548设于上活动板541下表面右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右铰链板5410安装于工型轨道杆540前表面中部右侧,所述右铰链板5410与三号铰链座548通过三号支杆549相连接,所述四号铰链座5412设于下活动板545上表面右侧,所述四号铰链座5412与下活动板54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左铰链板544与右铰链板5410通过弹簧杆5413相连接,所述下活动板545下表面与复位推动结构56相连接,所述弹出结构55由连接推板550、U型固定架551、圆形推板552组成,所述连接推板550设于左铰链板544左侧表面,所述连接推板550与左铰链板544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U型固定架551设于连接推板550左侧表面,所述U型固定架551与连接推板55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圆形推板552安装于装置外壳57左侧开设有的开口处,所述圆形推板552右侧表面与U型固定架55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复位推动结构56由滑板560、挡块561、竖直板562、一号滑块563、四号弹簧564、推杆565、二号滑块566、铰链杆567、拉杆568、固定连接座569组成,所述滑板560设于装置外壳57内下壁,所述滑板560与装置外壳57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挡块561设于滑板560上表面左侧,所述挡块561与滑板56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竖直板562设于滑板560上表面右侧,所述竖直板562与滑板56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滑块563设于竖直板562左上部且其下部与滑板560通过四号弹簧564相连接,所诉一号滑块563上部与弧形齿轮板531通过四号绳索536相连接,所述二号滑块566设于滑板560上表面,所述二号滑块566与一号滑块563通过推杆565相连接,所述拉杆568设于二号滑块566上方且其下部通过铰链杆567与二号滑块566相连接,所述过固定连接座569设于下活动板545下表面中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拉杆568上部与固定连接座569通过铰链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建筑保护膜的加工设备,其工作原理为:使用时设备主体1接通电源,在控制面板7的操作下使得主电机2与驱动电机6进入作业状态,并根据需复卷的半径以此来调节触动机构50的高度,当复卷到调节的高度时,则使得T型杆506向上压缩,限位套板522受到来自传动连接结构51的放绳力,同时的通过二号绳索523在连接板524与二号弹簧525的作用下向右移动,连接板524在移动过程中并带动直线齿条5210同步向右移动,弧形齿轮板531受到上方直线齿条5210的向右作用与其通过啮合做顺时针转动,弧形齿轮板531左端通过三号绳索534、固定块535相连接的上活动板541则在其拉动下开始向上移动,并弧形齿轮板531的另一端通过四号绳索536不再对一号滑块563有向上的拉力,一号滑块563同时也在四号弹簧56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通过推杆565推动二号滑块566向左移动,固定连接座569则在拉杆568的作用下随其向下移动,进而使得下活动板545向下移动,中部传动结构54上下两端同时受到向两边伸张的作用力,则通过一号支杆543与二号支杆547带动左铰链板544向左移动,而另一边的右铰链板5410则在三号支杆549与四号支杆5411的相互作用下向右移动,使得弹簧杆5413处于伸张状态,连接推板550与左铰链板544相连接并在其作用下随其向左移动,同时的推动圆形推板552将复卷完毕的纸筒推出,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将待复卷的纸筒套入;相反的,当设备不再复卷保护膜时,T型杆506无受到向上的压力,并同时的在限位弹簧505的作用下向下弹出,同时的,通过一号绳索510拉动限位套板522向左移动,进而限位套板522同时在也一号弹簧521的向左弹力下带动其向左移动,并利用二号绳索523拉动连接板524向左移动,二号弹簧525在连接板524的拉动下随其向左移动,连接板524下部设有的直线齿条5210也随其向左移动,而弧形齿轮板531同时在直线齿条5210与三号弹簧532的相互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并通过限位板533进行定位,上活动板541不在受到上部三号绳索534与固定块535的拉力,同时的弧形齿轮板531另一端的四号绳索536再对一号滑块563则起到了向上的拉力,四号弹簧564同时的一号滑块563的向上拉力下处于伸张状态,并设于一号滑块563一端的推杆565则随其并拉动二号滑块566向右移动,固定连接座569受到拉杆568的向上推力,下活动板545在固定连接座569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活动板541与下活动板545也同时在弹簧杆5413的作用下带动、左铰链板544与右铰链板5410向两边靠拢,而圆形推板552则在左铰链板544的作用下随着连接推板550向右移动,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设备完成工作时,需要人员将成品拿出,再将纸筒套入,其过程较为繁琐并增大使用者的工作量以及当前设备其自动化程度较低,不利于使用者高效作业,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的自动弹出装置,根据需复卷的半径向上拉动触动机构,使得设备复卷完毕后自动自动弹出装置并将成品弹出,方便操作者快速的套入待复卷纸筒,提高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同时的强化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