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扭开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7250发布日期:2018-11-02 23:5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扭开盖。



背景技术:

扭开盖(罐盖或瓶盖),又称防伪盖,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开启后可以重新盖回去的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扭开盖通常包括盖顶、盖壁以及粘接在盖顶内侧的密封垫,在盖壁下侧设有通过架桥与盖壁连接的防盗环,通过套入容器口部并在盖顶施加一定压力,使密封垫与罐口接触并有一定的压缩量,通过盖壁与容器口部上的螺纹配合,保证盖能很好的安装在容器口部并实现密封。通常,我们把上面这种具有防盗环及架桥的扭开盖也叫防盗盖,它能使扭开盖在被打开后架桥断裂而无法复原到原状,起到防盗作用。但是,现实过程中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由于容器口部成型不可能完全一致,防盗环卷封时无法特别贴合容器的凸环,导致扭开盖在开启时会先转动一定角度,防盗环与扭开盖一起先往上移动一小端距离后,防盗环才会被凸环卡住,继续转动扭开盖其架桥才开始断裂;尤其是金属容器,其容器口颈部用于限制防盗环上移的凸环其横截面只能成型成圆弧状结构,因此防盗环卷封时无法与其紧密贴合,一般在扭开盖开启时会先转动一定角度,这样就存在一个安全隐患,即在某些情况下扭开盖转动时,在架桥还没断裂前密封垫的压缩量已解除,此时密封性已经破坏但扭开盖的外观完好无损,这样就失去了扭开盖的防盗功能或者在不知不觉中使产品变质,这样可能对产品生产企业造成严重的信誉影响。公开日为2017年8月29日,公开号为CN107098056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防漏瓶盖,包括有瓶盖外侧壁,还设置有:瓶口接合凹槽,用于与瓶口进行接合;瓶盖内侧止流壁,用于从内测压紧瓶口,防止侧漏;瓶盖延展面与瓶盖内侧止流壁相连,可以牵引瓶盖内侧止流壁脱离瓶口;拨动开关与瓶盖延展面相连,可以拉动瓶盖延展面;瓶盖压缩面与拨动开关相连,用于为拨动开关提供回复力,使瓶盖延展面回复到原来位置;液体流出口是位于瓶盖延展面下侧,在瓶盖外侧壁上的开口,用于瓶盖内侧止流壁脱离瓶口时液体流出。该瓶盖采用杠杆结构,实现单手操作,自动防漏,适用于频繁使用的瓶装液体容器封口,不适用于具有防盗功能的容器封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扭开盖容易出现防盗功能缺失或者在不知不觉中使产品变质、对产品生产企业造成严重信誉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漏扭开盖,具有结构简单,防盗密封性好且开启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具体方案是,一种防漏扭开盖,用于容器口部的防漏密封,所述扭开盖包括盖顶及由该盖顶的外缘向下延伸构成的圆筒状盖壁,所述盖顶的下表面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外周部向下一体延伸有用于与容器口内壁抵接的内密封环及与容器口外壁抵接的外密封环,内密封环与外密封环之间构成开口向下的密封槽,内密封环的外侧面下部凸设有过盈环,靠近盖顶的盖壁上形成有上小下大的环状锥形壁,所述的锥形壁的上段紧贴外密封环构成外密封环挤压部,锥形壁的顶角为28至45度,锥形壁的下部沿锥形壁周向设有多个向内冲切的内压释放口。本实用新型的扭开盖在密封垫的外周的容器口配合部设有内外两个密封环,两个密封环之间构成用于套入容器口部的密封槽,这样当容器口部进入密封槽后,外密封环的内侧面(即密封槽的外侧槽壁)紧贴容器口的外壁形成外密封,内密封环的外侧面(即密封槽的内侧槽壁)紧贴容器口的内壁形成内密封,而密封槽的槽底紧贴容器的口沿部构成上密封,这样,扭开盖就对容器进行了很好的密封;而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内密封环的外侧面下部凸设有过盈环,过盈环是一个在内密封环的外侧面上凸起的环带结构,过盈环在内密封环的外侧面紧贴容器口的内壁时可以起到强化密封的作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靠近盖顶的盖壁上形成有上小下大的环状锥形壁,即扭开盖的上段为上小下大结构,该段盖壁的横截面呈倾斜状,通过锥形壁挤压外密封环构成挤压部,使得外密封环受到挤压部挤压后其内侧面紧贴容器口的外壁,这样就确保了外密封环对容器口的密封,解决了传统工艺中通过盖顶及单侧(内侧)密封环压紧容器口的形式密封性能差的问题,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部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因此扭开盖开启时扭开盖容易从容器口处脱出,避免了传统工艺中通过盖顶及双侧(内、外侧)密封环压紧容器口的形式在开启时由于双侧产生的摩擦力较大会导致扭开盖开启困难的问题,在确保密封的前提下方便了扭开盖的开启。顶角是盖顶两侧锥形壁之间的夹角,顶角过小,外密封环对容器口的侧向挤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的扭开盖的开启力过大;顶角过大,则外密封环对容器口的压力过小,虽然开启容易,但密封性能较差。内压释放口用于在容器内压力过大时将容器内的气体或液体及时释放,避免容器内压力过大导致扭开盖直接飞出而造成严重后果。

作为优选,盖壁的下部设有防盗环,防盗环上侧沿盖壁的周向设有若干个长条状的切口,所述切口贯穿所述的盖壁,相邻切口之间的盖壁构成架桥,过盈环与密封槽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扭开盖开启架桥断裂时盖顶的轴向移动距离。由于过盈环与密封槽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扭开盖开启架桥断裂时盖顶的轴向移动距离,即在扭开盖转动开启的初期,当扭开盖在轴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但架桥未断裂时,过盈环始终紧贴容器口的内壁,确保架桥未断裂前内密封环与容器口的内壁之间的密封,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容器的密封性已经破坏而扭开盖的外观却完好无损、使容器的防盗功能缺少或者在不知不觉中使产品变质、从而对产品生产企业造成严重信誉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扭开盖的泄漏角大于架桥的断裂角,这里的泄漏角是指扭开盖转动开启至容器内物质开始从密封处外泄时扭开盖的旋转角度,架桥的断裂角指扭开盖转动开启至架桥断裂时扭开盖的旋转角度,即架桥断裂前容器内物质不会从密封处外泄,确保了在架桥完整的状态下扭开盖与容器之间良好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内密封环的横截面高度大于外密封环的横截面高度,内密封环的横截面宽度大于外密封环的横截面宽度,内密封环的内侧面与密封垫下表面(即靠近内密封环处未向下延伸的密封垫底面)之间通过抗压弧面过渡连接,所述抗压弧面的半径是内密封环横截面高度(即内密封环下端与密封垫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0.7至1.3倍。在内密封环的内侧面与密封垫下表面之间设置抗压弧面可以显著提高内密封环的抗压能力,强化过盈环对容器口内壁的密封作用。

作为优选,密封槽的槽底上靠近内密封环的一侧设有沿密封槽延伸的减压槽,所述减压槽的开口宽度是密封槽槽底宽度的10%至25%,减压槽的深度是密封槽槽底宽度的15%至30%。减压槽的作用是适当降低内密封环进入容器口的阻力,避免由于过盈环及抗压弧面的存在造成防漏扭开盖封盖容器口时阻力过大,容器的口沿部过度挤压密封垫而在过盈环处引起皱褶,对容器的密封性能造成严重的损害。虽然减小抗压弧面也可以降低防漏扭开盖封盖容器口时的阻力,但对过盈环的密封性能影响较大,而设置减压槽可以将这种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又避免过盈环处出现皱褶,是理想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减压槽的横截面大小对密封性能有较大影响,减压槽过大,不但影响容器口沿部顶端的密封,而且还会降低过盈环的密封性能,因此需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作为优选,减压槽横截面的中心线与密封槽横截面的中心线相互平行,减压槽的内侧槽壁与密封槽槽底处的内侧槽壁在同一圆柱面上(即减压槽的内侧槽壁由密封槽靠近槽底处的内侧槽壁延伸构成)。

作为优选,内密封环的外侧面下端设有导向弧形边,所述导向弧形边的上沿与过盈环的下沿连接。导向弧形边在扭开盖与容器口配合时起到导向作用。

作为优选,盖壁的下部设有两条凸环,两条凸环之间构成环形凹槽,切口及相邻切口之间的架桥设置在环形凹槽的槽底处。将切口及相邻切口之间的架桥设置在环形凹槽的槽底处,这样转动扭开盖时切口及架桥均处在凹陷处而不会与手掌接触,避免架桥断裂后的尖刺伤及手掌。

作为优选,架桥上设有刻槽,所述的刻槽沿盖壁外周的周向设置,刻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切口的宽度,所述架桥上的刻槽为一条,所述刻槽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刻槽的直角边与切口的上侧边平齐,所述刻槽的深度为所述盖壁厚度的40%至60%,槽口宽度是刻槽的深度的0.8至1.5倍。刻槽是采用切削方式除去一部分盖壁材料形成的,与通过挤压等形成的压槽结构不同,刻槽的存在一方面使得架桥的壁厚局部变薄且结构强度减小,另一方面扭开盖开启时刻槽处的应力集中,因此可以大大减小扭开盖的开启力,方便开启的目的。而刻槽的直角边与切口的上侧边平齐,这样转动扭开盖架桥断裂后的尖刺大都集中在防盗环上,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架桥断裂后的尖刺伤及手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扭开盖容易出现防盗功能缺失或者在不知不觉中使产品变质、对产品生产企业造成严重信誉影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扭开盖具有结构简单,防盗密封性好且开启方便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一种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另一种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架桥处的一种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 盖顶,2.盖壁,3.防盗环,4.切口,5.架桥,6.密封垫,7. 容器口,8. 内密封环,9.外密封环,10.密封槽,11.过盈环,12.锥形壁,13.挤压部,14.减压槽,15.抗压弧面,16.导向弧形边,17.内压释放口,18.凸环,19.环形凹槽,20.刻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防漏扭开盖,用于容器口的防漏密封,所述扭开盖包括盖顶1及由该盖顶的外缘向下延伸构成的圆筒状盖壁2,盖壁的下部设有防盗环3,防盗环上侧沿盖壁的周向设有若干个长条状的切口4,所述切口贯穿所述的盖壁,相邻切口之间的盖壁构成架桥5,本实施例盖壁的下部设有两条凸环18,两条凸环之间构成环形凹槽19(见图5),所述切口及相邻切口之间的架桥设置在环形凹槽的槽底处。盖顶的下表面设有密封垫6,所述密封垫的外周部向下一体延伸有用于与容器口7内壁抵接的内密封环8及与容器口外壁抵接的外密封环9,内密封环的横截面高度大于外密封环的横截面高度,内密封环的横截面宽度大于外密封环的横截面宽度,内密封环的内侧面与密封垫下表面(即靠近内密封环处未向下延伸的密封垫底平面)之间通过抗压弧面15过渡连接,所述抗压弧面的半径是内密封环横截面高度(即内密封环下端与密封垫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0.7倍。内密封环与外密封环之间构成开口向下的密封槽10(内密封环的外侧面上部构成密封槽的内侧壁,外密封环的内侧面构成密封槽的外侧壁),密封槽的槽底上靠近内密封环的一侧设有沿密封槽延伸的减压槽14,所述减压槽的开口宽度是密封槽槽底宽度的10%,减压槽的深度是密封槽槽底宽度的15%。所述减压槽横截面的中心线与密封槽横截面的中心线相互平行,减压槽的内侧槽壁与密封槽槽底处的内侧槽壁在同一圆柱面上(即减压槽的内侧槽壁由密封槽靠近槽底处的内侧槽壁延伸构成)。内密封环的外侧面下部凸设有过盈环11(见图1虚线左侧部分,与密封垫一体),过盈环下方的内密封环外侧面下端设有导向弧形边16,所述导向弧形边的上沿与过盈环的下沿连接。防漏扭开盖封盖容器口时,所述外密封环的内侧面紧贴容器口的外壁,内密封环的外侧面紧贴容器口的内壁,密封槽的槽底紧贴容器的口沿部,过盈环与密封槽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扭开盖开启架桥断裂时盖顶的轴向移动距离(即扭开盖的泄漏角大于架桥的断裂角)。

靠近盖顶的盖壁上形成有上小下大的环状锥形壁12,锥形壁的顶角为28度,锥形壁的下部沿锥形壁周向设有多个向内冲切的内压释放口17,所述的锥形壁的上段紧贴外密封环构成外密封环挤压部13,所述防漏扭开盖封盖容器口时,由于外密封环受到盖壁变形形成的锥形壁挤压部挤压,因此外密封环对容器口外壁的压强大于内密封环对容器口内壁的压强。

实施例2

实施例2防漏扭开盖的架桥上设有刻槽20(见图5),所述的刻槽沿盖壁外周的周向设置,刻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切口的宽度,所述架桥上的刻槽为一条,所述刻槽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刻槽的直角边与切口的上侧边平齐,所述刻槽的深度为所述盖壁厚度的50%,槽口宽度是刻槽的深度的1.2倍。本实施例减压槽的开口宽度是密封槽槽底宽度的25%,减压槽的深度是密封槽槽底宽度的30%,抗压弧面的半径是内密封环横截面高度的1.3倍,锥形壁的顶角为45度,其余和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扭开盖在密封垫的外周的容器口配合部设有内外两个密封环,两个密封环之间构成用于套入容器口部的密封槽,这样当容器口部进入密封槽后,外密封环的内侧面紧贴容器口的外壁形成外密封,内密封环的外侧面紧贴容器口的内壁形成内密封,而密封槽的槽底紧贴容器的口沿部构成上密封(见图3,图中的重叠部分为实际配合时密封垫的压缩部分),这样,扭开盖就对容器进行了很好的密封;而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内密封环的外侧面下部凸设有过盈环,过盈环是一个在内密封环的外侧面上凸起的环带结构,过盈环在内密封环的外侧面紧贴容器口的内壁时可以起到强化密封的作用,由于过盈环与密封槽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扭开盖开启架桥断裂时盖顶的轴向移动距离,即在扭开盖转动开启的初期,当扭开盖在轴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但架桥未断裂时,过盈环始终紧贴容器口的内壁(见图4,图4显示的状态为容器的泄漏临界状态),确保架桥未断裂前内密封环与容器口的内壁之间的密封,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容器的密封性已经破坏而扭开盖的外观却完好无损、使容器的防盗功能缺少或者在不知不觉中使产品变质、从而对产品生产企业造成严重信誉影响的问题。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数据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例,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因此这些本实用新型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