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2549发布日期:2018-11-02 20:2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排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管机。



背景技术:

目前管状物的排管方式通常为手工排管和上下振动式排管两种方式。手工排管方式存在操作人员配置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缺点。上下振动式排管主要存在的缺点有:结构复杂,零件精度要求高,制作成本较高;而且上下振动由于空间狭小,不便于故障排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横向排管且排管效率高的自动排管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排管机,包括底板、拉板、气缸、PLC和电磁阀,所述底板上设有由互相平行的多个第一通槽构成的第一通槽组,所述拉板上设有与第一通槽组相同的第二通槽组,所述拉板的第二通槽组与底板的第一通槽组平行设置,所述气缸与底板上与第一通槽的长边相对的一端固定且气缸的推杆朝向第一通槽组,所述拉板的一端与气缸的推杆连接,所述PLC通过电磁阀与气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料斗,所述料斗的下端开口位于第一通槽组的上方,所述料斗由相对的两块倾斜板和分别垂直于两块倾斜版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组成,所述第一立板分别与两块倾斜板可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两块倾斜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轮廓均呈等腰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的上端开口的口径大于料斗下端开口的口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第一通槽组下方的编码模,所述编码模为一平板,所述平板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通槽平行的多个凹槽。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的深度为第一通槽的宽度的两倍。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通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上与第一通槽相垂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底板上与第一通槽相垂直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卡槽,所述底板上与第一通槽相垂直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管状物置于拉板的上方,PLC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带动拉板相对底板运动,管状物首先落入第二通槽组,当第二通槽组的通槽运动至第一通槽的正上方时,管状物从第二通槽组落入第一通槽组后相邻的两个管状物按照一定的间距排列于管状物的容器内完成排管,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管机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管状物的横向排列,且一次能够对多个管状物进行排列,排管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管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管机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侧板;2、底板;3、拉板;4、气缸;5、第二立板;6、第一立板;7、编码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上下设置且相同的第一通槽组和第二通槽组的相对运动使第一通槽组与第二通槽组反复错位与重合,一次性将多个管状物定时定量地装入第一通槽组实现管状物的横向排列。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排管机,包括底板2、拉板3、气缸4、PLC和电磁阀,所述底板2上设有由互相平行的多个第一通槽构成的第一通槽组,所述拉板3上设有与第一通槽组相同的第二通槽组,所述拉板3的第二通槽组与底板2的第一通槽组平行设置,所述气缸4与底板2上与第一通槽的长边相对的一端固定且气缸4的推杆朝向第一通槽组,所述拉板3的一端与气缸4的推杆连接,所述PLC通过电磁阀与气缸4连接。

使用时,将管状物平行于第二通槽组的通槽堆叠于拉板3的上表面,第二通槽组的通槽正上方的管状物落入第二通槽组,PLC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4带动拉板3相对底板2运动,当第二通槽组的通槽运动至第一通槽的正上方时,管状物从第二通槽组落入第一通槽组后相邻的两个管状物按照一定的间距排列于管状物的容器内完成排管。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下设置且相同的第一通槽组和第二通槽组的相对运动使第一通槽组与第二通槽组反复错位与重合,一次性将多个管状物定时定量地装入第一通槽组实现管状物的横向排列,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管状物的横向排列,且一次能够对多个管状物进行排列,排管效率高。

进一步的,还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料斗,所述料斗的下端开口位于第一通槽组的上方,所述料斗由相对的两块倾斜板和分别垂直于两块倾斜版的第一立板6和第二立板5组成,所述第一立板6分别与两块倾斜板可滑动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倾斜板使料斗内的管状物能够自动落出料斗的下端开口,第一立板6与两块倾斜板可滑动连接,通过调整第一立板6和第二立板5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管状物的长度,提升自动排管机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两块倾斜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立板6和第二立板5的轮廓均呈等腰梯形。

从上述描述可知,两块倾斜板对称设置且第一立板6和第二立板5的轮廓均呈等腰梯形,能够提高料斗排管和落管的均匀性,提升自动排管机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的上端开口的口径大于料斗下端开口的口径。

从上述描述可知,料斗的上端开口的口径大于料斗下端开口的口径,便于管状物的取放。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第一通槽组下方的编码模7,所述编码模7为一平板,所述平板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通槽平行的多个凹槽。

从上述描述可知,管状物落出第一通槽组后落入编码模7的凹槽,提升管状物排管后的稳定性,防止排管完成后的管状物滚动。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从上述描述可知,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使编码模7经过第一通槽组下方一次便能够装载两倍于第一通槽数量的管状物,提高自动排管机的排管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的深度为第一通槽的宽度的两倍。

从上述描述可知,将第一通槽的深度设置为第一通槽的宽度的两倍,使第一通槽组和第二通槽组的单个通槽一次能够容纳两个管状物,进一步提高自动排管机的排管效率。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通槽的宽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通槽的宽度,能够保证控制第一通槽组与第二通槽组的错位使管状物停留于第二通槽组,防止卡管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2上与第一通槽相垂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动排管机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1的顶部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靠近第一侧板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底板2上与第一通槽相垂直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卡槽,所述底板2上与第一通槽相垂直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卡槽。

从上述描述可知,装载管状物的容器能够从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之间经过第一通槽组的下方,提升自动排管机的适用性。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自动排管机,包括底板2、拉板3、气缸4、PLC和电磁阀,所述底板2上设有由互相平行的五个第一通槽构成的第一通槽组,所述第二通槽的宽度与待排管的管状物的直径相适配,所述拉板3上设有与第一通槽组相同的第二通槽组,所述拉板3的第二通槽组与底板2的第一通槽组平行设置,所述气缸4与底板2上与第一通槽的长边相对的一端固定且气缸4的推杆朝向第一通槽组,所述拉板3的一端与气缸4的推杆连接,所述PLC通过电磁阀与气缸4连接,所述自动排管机还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料斗,所述料斗的上端开口的口径大于料斗下端开口的口径,所述料斗的下端开口位于第一通槽组的上方,所述料斗由相对的两块倾斜板和分别垂直于两块倾斜版的第一立板6和第二立板5组成,所述第一立板6分别与两块倾斜板可滑动连接,两块倾斜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立板6和第二立板5的轮廓均呈等腰梯形,所述自动排管机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1的顶部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靠近第一侧板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底板2上与第一通槽相垂直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卡槽,所述底板2上与第一通槽相垂直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自动排管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还包括位于第一通槽组下方的编码模7,所述第一通槽的深度为第一通槽的宽度的两倍,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通槽的宽度,所述编码模7为一平板,所述平板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通槽平行的多个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使用时,操作人员根据管状物的长度调整好第一立板6与第二立板5之间的距离后,将管状物平行于第一通槽放入料斗,编码模7从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之间进入第一通槽组的下方直至编码模7的凹槽位于第一通槽的正下方,此时PLC控制电磁阀使气缸4伸出,并快速往复拉动拉板3三次,使拉板3第二通槽组与底板2的第一通槽组形成通孔,料斗内的管状物通过拉板3的振动,由于重力作用下落至底板2及编码模7,拉板3被拉动三次后,气缸4缩回,使拉板3的第二通槽组与底板2的第一通槽组又处于错位状态,使第二通槽组内的管状物与第一通槽组内的管状物分开,同时第一通槽组内的管状物下落至编码模7的凹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排管机,通过上下设置且相同的第一通槽组和第二通槽组的相对运动使第一通槽组与第二通槽组反复错位与重合,一次性将多个管状物定时定量地装入第一通槽组实现管状物的横向排列,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管状物的横向排列,且一次能够对多个管状物进行排列,排管效率高,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使编码模7经过第一通槽组下方一次便能够装载两倍于第一通槽数量的管状物,提高自动排管机的排管效率,将第一通槽的深度设置为第一通槽的宽度的两倍,使第一通槽组和第二通槽组的单个通槽一次能够容纳两个管状物,进一步提高自动排管机的排管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