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系统入口货架挂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2332发布日期:2018-09-18 22:5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在输送系统入口处的用于挂接货架而把货架运送到输送系统上的挂接杆。



背景技术:

输送系统用于对货物进行远距离传输,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中,通常需要应用到输送系统。现有的这种输送系统中设置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通过货架把货物输送到相应的位置处。货架可以为类似于衣架的结构,也可以是吊篮。为便于实现货物远距离的传输,输送系统需要架高设置。在输送系统的进货端处设置有挂接装置,货物与货架结合在一起后,把货架挂接在挂接装置上,挂接装置把货架提升到输送系统上,被链式的传送机构推动前行,通过一些变轨机构而把货架输送到所欲到达的区域。由于货物所欲到达的区域不一定会按规律布置,有的区域货架需要多次曲折才能到达,这些货架在输送系统中需要多次变轨,有时还需要在相互独立的机构之间实现转移。货架在变轨和机构间转移时,极易造成掉落,因此,需要在这些位置处设置稳定装置。货架主要是由本体和挂钩联接在一起而构成的,稳定装置需要针对挂钩在输送系统上的挂接方向而进行设置,这就要求货架在挂接到输送系统上时具有方向要求,否则稳定装置反而会导致货架的掉落。另外,在输送系统上设置的其它一些动作机构和支撑结构对挂钩在输送系统上的挂接方向也具有要求。而现有输送系统的挂接结构上并没有明显设置方向标识,更没有设置相应的限定结构来对货架的挂接进行限向,这需要专人来实现对货物的挂接。但这种输送系统应用在超市货物输送上时,由于货物种类庞杂,工作人员较多,在高峰期的工作量大,经常会出现货架挂反的现象,从而给货物的传送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送系统货架入口挂接杆,能够把货架按正确的挂接方向挂接到挂接杆上,便于货架在输送系统上不会因挂反而出现掉落现象。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输送系统入口货架挂接杆,固定在升降机构上,外端处设置有挂接口,所述货架包括联接在一起的挂钩和本体,挂钩包括连为一体的钩部和直杆部,钩部上具有钩口,其特征在于,挂接杆的一侧为挂接侧;在挂接杆上挂接口位置处,挂接侧部分的高度和挂接杆的宽度均小于钩部的内径,挂接杆另一侧部分的高度大于挂接侧部分的高度,钩部内的挂接处与本体顶部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挂接杆另一侧部分的高度。

所述的挂接侧,即是货架自该侧挂接到挂接杆上,而货架是不允许自另一侧被挂接到挂接杆上的。所述的“钩部内的挂接处”是指钩部挂接到挂接杆上后,挂接杆与钩部顶部内相接触的位置。挂接处与本体顶部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挂接杆另一侧部分的高度,换言之,即是实现货架的正向挂接后,挂接杆的另一侧部分可以容纳在钩部与本体之间的间隔内。

进一步地,挂接杆的横截面呈冂形,挂接杆的挂接侧与另一侧之间中空。

进一步地,挂接杆为分体式结构,挂接杆的挂接侧部分和另一侧部分均为板状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杆部联接在本体的中部位置处,本体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向着背离挂钩的方向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挂接杆上挂接侧部分的高度要小于另一侧的高度,至少从外形尺寸上给货架挂接者以提示,使得货架自正确的一侧被挂接到挂接杆上。而挂接杆另一侧部分的高度与货架上相应位置处的尺寸关系,使得在实际的应用上,货架不能够自挂接杆的另一侧被挂接到挂接杆上,从而能够保证进入到输送系统中的货架的挂接方向均处于正确的状态上,从而不会因货架挂反而出现掉落的现象。货架在输送系统上的行进稳定性好,使得货物在被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好,输送系统的工作运行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货架的结构图。

图2是自挂接杆挂接侧对货架进行挂接的示意图。

图3是货架以正确方向挂接在挂接杆上的示意图。

图4是自挂接杆另一侧一种挂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自挂接杆另一侧另一种挂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挂接杆的立体图。

图7是货架以正确方向挂接在挂接杆上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挂接杆设置在输送系统的入口处,用于挂接货架,而把货架送入到输送系统上,通过输送系统而把货架输送到目标位置处。货架作为一个载运件,用于挂接货物,输送系统实际上是借助于货架而把货物运送到相应位置处。

挂接杆3本身固定在升降机构上,这种升降机构一般是闭环式的驱动链条,驱动链条包绕在竖直设置的立杆的外周上。挂接杆3的内端固定在驱动链条上,挂接杆3的外端处设置有挂接口33,货架挂接到挂接口33位置处。挂接杆3在低处接受货架的挂接,而被升降机构提升到高处,货架在高处自挂接杆3上进入到输送系统上。

图中显示,货架跟现有的衣架结构相类似,货架包括联接在一起的挂钩2和本体1。挂钩2是由金属条制成的,包括连为一体的钩部22和直杆部21,直杆部21联接在本体1上,钩部22上具有钩口。挂接杆3的一侧为挂接侧,自该挂接侧而把货架挂接到挂接杆3上,货架挂接到挂接杆3上后,钩部22位于挂接口33位置处。在挂接杆3上挂接口33位置处,挂接侧部分的高度和挂接杆3的宽度均小于钩部22的内径,挂接杆3另一侧部分的高度大于挂接侧部分的高度。钩部22内的挂接处与本体1顶部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挂接杆3另一侧部分的高度,图1中的横线23表示挂接处,该横线23的长度等于挂接杆3在挂接口33处的宽度,横线23与本体1顶部之间的距离为L;而所述的略大于,在钩部22挂接在挂接杆3上后,挂接杆3另一侧部分的下端靠近货架本体1的顶部,它们之间的间隔一般不会超过1cm。货架自挂接侧挂接到挂接杆3上后,挂接杆3完全容纳在钩部22与本体1顶部之间的间隔内。

挂接杆3的横截面呈冂形,挂接杆3的挂接侧与另一侧之间中空,在货架挂接到挂接杆3上后,挂钩2上的直杆部21位于该中空位置处,能够很好地适应挂接杆3两侧部分尺寸不一致的情况。实际上,挂接杆3为分体式结构,挂接杆3的挂接侧部分和另一侧部分均为一板状的侧板31,这两块侧板31通过中间隔板32联接固定在一起,而形成挂接杆3。

所述的直杆部21联接在本体1的中部位置处,本体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向着背离挂钩2的方向倾斜,通过这种倾斜化的设置,使得货架能够更好地适应挂接杆两侧部分尺寸有差异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