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起重机用半偏轨箱形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1220发布日期:2018-12-07 22:49阅读:1274来源:国知局
桥式起重机用半偏轨箱形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式起重机用半偏轨箱形梁。



背景技术:

当前桥式起重机箱形梁在采用半偏轨结构时,主要被限制在起重量125吨以下,起重量超过125吨的桥式起重机,均采用全偏轨箱形梁,全偏轨箱形梁为降低上翼缘板与主腹板之间的挤压应力,需加厚主腹板或采用T型钢,若采用加厚主腹板方法时,需保证上翼缘板与主腹板之间焊缝的焊接质量(焊透性),尽管如此,轮压通过轨道作用在焊缝上,焊缝受到高的挤压应力,焊缝的疲劳强度较低,尤其对工作级别高(M7和M8)的起重机,该处焊缝的疲劳强度控制了箱形梁的截面尺寸,若想提高箱形梁的承载能力,只有继续加大箱形梁的截面尺寸,经济性变差。再者,主腹板从上至下全部采用相同厚度,而它所受到的弯曲应力远离中性层近似线性增加,即中部小两边大,材料分布与其受到的弯曲应力分布不匹配,主腹板中部材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材料的利用率,即使箱形梁采用T型钢时,尽管使焊缝下移、远离了轮压作用区,但箱形梁的四条纵向焊缝变成了五条,增加了焊接工作量。

对于中轨箱形梁和半偏轨箱形梁,大横向肋板和小横向肋板有支撑轨道的作用,它们与上翼缘板连接是采用双面连续焊缝焊接,但随着起重量增大时,作用到轨道上的小车轮压也增大,致使作用到大横向肋板和小横向肋板的载荷增大,大、小横向肋板与上翼缘板之间的焊缝所受的应力也增大,故此限制了中轨和半偏轨箱形梁的应用范围。

还有,现在大吨位全偏轨箱形梁,其端部常常采用大弯板结构型式,将厚钢板折弯成大弯板需要大型油压机或大型卷板机,对设备依赖性强,且箱形梁端部截面没有变化,等强度理念没有体现,降低了材料利用率,而本发明提出箱形梁的端部采用带斜稍变截面的型式,制造方法简单、材料节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式起重机用半偏轨箱形梁,解决了半轨箱形梁受起重量的限制问题,起重量超过125吨的桥式起重机主梁仍可采用半偏轨箱形梁,同时提出了箱形梁端部采用制造简单的变截面结构型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桥式起重机用半偏轨箱形梁,包括横向肋板、加强板,横向肋板上部的两个侧面分别固定有加强板,加强板的上边沿与横向肋板的上边沿紧密接触,加强板其余边沿与横向肋板固定连接,加强板的上表面与横向肋板的上表面被整体加工成一个光滑平面。

最优的,还包括轨道、上翼缘板,轨道设置在上翼缘板上部且距离一侧腹板75~145毫米,轨道沿上翼缘板长轴方向设置,横向肋板设置在上翼缘板下部,在加强板上表面与横向肋上表面所构成的整个平面中,只有加强板上端与横向肋板上端重合的平面与上翼缘板是紧密接触,其余平面与上翼缘板是固定连接。

最优的,所述加强板是半圆形,半圆形加强板设置在轨道的正下方,即半圆形加强板的对称轴与轨道的对称轴重合。

最优的,还包括下翼缘板、腹板、纵向肋、法兰板,上翼缘板的两端设置有腹板,且两腹板下端之间设置下翼缘板,所述下翼缘板包括中部下翼缘板和端部斜稍下翼缘板,倾斜设置的端部斜稍下翼缘板一端与水平设置的法兰板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中部下翼缘板固定连接,法兰板水平高度高于中部下翼缘板,法兰板所在平面与端部斜稍下翼缘板所在平面的夹角是25~30°,上翼缘板、下翼缘板、法兰板、腹板围成箱形梁,纵向肋和横向肋板设置在箱形梁内部。

最优的,还包括斜稍肋板,斜稍肋板包括斜稍肋板A和斜稍肋板B,斜稍肋板A和斜稍肋板B分别固定设置在端部斜稍下翼缘板的两端,斜稍肋板A固定设置在端部斜稍下翼缘板与法兰板的连接处,且斜稍肋板A所在平面与法兰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45°,斜稍肋板A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腹板固定连接;斜稍肋板B固定设置在端部斜稍下翼缘板与中部下翼缘板的连接处,斜稍肋板B所在平面与端部斜稍下翼缘板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斜稍肋板B所在平面与中部下翼缘板所在平面的夹角,斜稍肋板B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腹板固定连接。

最优的,还包括三角肋板,三角肋板的底边垂直固定在法兰板上,且三角肋板的竖边与端部横向肋板垂直固定连接。

最优的,所述横向肋板包括小横向肋板、大横向肋板和端部横向肋板,垂直固定在上翼缘板上的横向肋板沿上翼缘板长轴方向相互平行的布置,上翼缘板与法兰板之间设置端部横向肋板,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设置小横向肋板和大横向肋板,两个大横向肋板之间设置有2~4个小横向肋板,大横向肋板的面积大于小横向肋板的面积,大横向肋板高度小于其所在位置箱形梁截面高度,即大横向肋板与下翼缘板空开50毫米,横向肋板两个侧边与腹板固定连接。

最优的,所述纵向肋共有2~12个,纵向肋对称布置在两腹板内侧,且其长度与对应位置腹板的长度相匹配,纵向肋采用不等边角钢,不等边角钢的长边固定在腹板上,短边平行于腹板。

最优的,所述大横向肋板包括板体、肋槽、贯穿孔、贯穿孔镶边板、凹陷角A和凹陷角B,整块板为板体,板体中部开设一贯穿孔,贯穿孔的四个角为圆弧角,贯穿孔镶边板围成的形状与贯穿孔形状相匹配,且贯穿孔镶边板垂直与板体且与板体固定连接,板体位于贯穿孔镶边板的中间;板体上端的两个角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角,即凹陷角A;大横向肋板的板体对应位置设置有与纵向肋相匹配的肋槽,肋槽的四个角中,下侧与腹板接触的角为直角,剩下的三个角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角,即凹陷角B;所述小横向肋板包括主体、凹陷角C,主体上端的两个角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角,即凹陷角C;还包括堵头板,所述端部横向肋板中部设置一个圆贯穿孔,端部横向肋板垂直于法兰板并与其固定连接,堵头板为一圆形板,且直径大于端部横向肋板的圆孔直径30毫米,位于上翼缘板两端的两个端部横向肋板的圆贯穿孔由堵头板封闭。

最优的,还包括轨道压板,轨道压板对称布置在轨道两侧的上翼缘板上,并位于横向肋板正上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桥式起重机用半偏轨箱形梁,主要是通过在轨道底部一定范围内加厚横向肋板的厚度,并磨平后与上翼缘板顶紧且不再焊接,翼缘板与横向肋板之间的挤压应力大小可通过变化加强板的厚度来实现,由此扩大桥式起重机半偏轨箱形梁的使用范围,使其适用所有起重量,同时将法兰板与端部斜稍下翼缘板焊接成折线形,实现箱形梁端部截面渐变,以此替代压制成形的大弯板结构,该制造方法简单且变截面箱形梁经济。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式起重机用半偏轨箱形梁的局部视图。

附图2:附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附图3:附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附图4:附图1中Ⅰ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5:附图1中Ⅱ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6:附图1中Ⅲ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7:附图2中的大横向肋板与加强板构成的组焊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附图7中D-D面的剖视图。

附图9:附图3中的小横向肋板与加强板构成的组焊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附图1中C-C面的剖视图。

图中:横向肋板10、小横向肋板11、主体111、凹陷角C112、大横向肋板12、板体121、肋槽122、贯穿孔123、凹陷角A124、凹陷角B125、贯穿孔镶边板126、端部横向肋板13、加强板20、轨道30、上翼缘板40、下翼缘板50、中部下翼缘板51、端部斜稍下翼缘板52、腹板60、纵向肋70、轨道压板80、斜稍肋板90、法兰板100、三角肋板110、堵头板12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桥式起重机用半偏轨箱形梁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桥式起重机用半偏轨箱形梁,包括横向肋板10、加强板20、轨道30、上翼缘板40、下翼缘板50、腹板60、纵向肋70、轨道压板80、斜稍肋板90、法兰板100、三角肋板110、堵头板120。横向肋板10包括小横向肋板11、大横向肋板12和端部横向肋板13,下翼缘板50包括中部下翼缘板51和端部斜稍下翼缘板52。

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上翼缘板40的两端设置有腹板60,且两腹板60下端之间设置下翼缘板50,上翼缘板40、下翼缘板50、法兰板100、腹板60相互固定连接并围成一个箱形梁,纵向肋70和横向肋板10设置在箱形梁内部,轨道30设置在上翼缘板40上部且偏离一侧腹板60的距离是75~145毫米,轨道30沿上翼缘板40长轴方向设置,横向肋板10设置在上翼缘板40下部。

参照附图4所示,横向肋板10上部的两个侧面分别固定有加强板20,加强板20与横向肋板10相平行,加强板20上边缘与横向肋板10的上边沿紧密接触,其余边沿与横向肋板10固定连接,加强板20的形状是半圆形,它由直线端和弧线端围成,加强板20的直线端表面与横向肋板10的上表面被整体加工成一个光滑平面,在该平面中,仅横向肋板10与加强板20的直线段重合的平面与上翼缘板40是紧密接触,其余平面与上翼缘板40是固定连接,半圆形加强板20设置在轨道30的正下方,即半圆形加强板20的对称轴与轨道30的对称轴重合。

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5、附图6所示,倾斜设置的端部斜稍下翼缘板52一端与水平设置的法兰板10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中部下翼缘板51固定连接,法兰板100水平高度高于中部下翼缘板51,法兰板100所在平面与端部斜稍下翼缘板52所在平面的夹角是25~30°,斜稍肋板90包括斜稍肋板A和斜稍肋板B,且分别固定设置在端部斜稍下翼缘板52的两端,斜稍肋板A固定设置在端部斜稍下翼缘板52与法兰板100的连接处,且斜稍肋板A所在平面与法兰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45°,斜稍肋板A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腹板60固定连接;斜稍肋板B固定设置在端部斜稍下翼缘板52与中部下翼缘板51的连接处,斜稍肋板B所在平面与端部斜稍下翼缘板52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斜稍肋板B所在平面与中部下翼缘板51所在平面的夹角,斜稍肋板B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腹板60固定连接。三角肋板110的底边垂直固定在法兰板100上,且三角肋板110的竖边与端部横向肋板13垂直固定连接。

参照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垂直固定在上翼缘板40上的横向肋板10沿上翼缘板40长轴方向相互平行的布置,上翼缘板40与法兰板100之间设置端部横向肋板13,上翼缘板40与下翼缘板50之间设置小横向肋板11和大横向肋板12,两个大横向肋板12之间设置有2~4个小横向肋板11,大横向肋板12的面积大于小横向肋板11的面积,大横向肋板12高度小于其所在位置箱形梁截面高度,即大横向肋板12与下翼缘板50空开50毫米,横向肋板10两个侧边与腹板60固定连接,所述纵向肋70共有2~12个,纵向肋70对称布置在两腹板60内侧,且其长度与对应位置腹板60的长度相匹配,纵向肋70采用不等边角钢,不等边角钢的长边固定在腹板60上,短边平行于腹板60。

参照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大横向肋板12包括板体121、肋槽122、贯穿孔123、凹陷角A124、凹陷角B125、贯穿孔镶边板126,整块板为板体121,板体121中部开设一贯穿孔123,贯穿孔123的四个角为圆弧角,贯穿孔镶边板126围成的形状与贯穿孔123形状相匹配,且贯穿孔镶边板126垂直与板体121且与板体121固定连接,板体121位于贯穿孔镶边板126的中间;板体121上端的两个角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角,即凹陷角A124;板体121对应位置设置有与纵向肋70相匹配的肋槽122,肋槽122的四个角中,下侧与腹板60接触的角为直角,剩下的三个角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角,即凹陷角B125。

参照附图9所示,所述小横向肋板11包括主体111、凹陷角C112,主体111上端的两个角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角,即凹陷角C112。

参照附图10、附图1所示,所述端部横向肋板13中部设有一圆孔,端部横向肋板13垂直于法兰板100并与其固定连接;还包括堵头板120,堵头板120为一圆形板,且直径大于端部横向肋板13的圆孔直径30毫米,堵头板120置于最外端的端部横向肋板13的圆孔外侧并与端部横向肋板13螺栓连接。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还包括轨道压板80,轨道压板80对称布置在轨道30两侧的上翼缘板40上,并位于横向肋板10正上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