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缓冲气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7049发布日期:2018-12-18 21:1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形缓冲气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气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形缓冲气袋。



背景技术:

目前,在货物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碰撞损坏,经常会用到泡沫塑料、海绵或气泡膜等作为物品的防震措施。然而在货物之间仍存在空隙没有填充,因此在运输中还是会前后移动,包装箱内的物品仍容易发生碰撞而造成物品损坏。

此外,现有的防震填充物需要占用较大的仓储空间,仓储成本高,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环形缓冲气袋,其能够有效吸取货物摇晃过程中的动能,从而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保护货物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形缓冲气袋,由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腔体和第二缓冲腔体构成,所述第一缓冲腔体包括第一前端气腔、第一储气腔和第一连接气腔;所述第一前端气腔与所述第一储气腔的一端单向连通,所述第一储气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气腔单向连通;所述第二缓冲腔体包括第二前端气腔、第二储气腔和第二连接气腔;所述第二储气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端气腔单向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气腔与所述第二储气腔的另一端单向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气腔和第二连接气腔之间通过一折叠软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前端气腔的外侧设有一进气阀。

进一步,所述第二前端气腔的外侧设有一放气阀。

进一步,所述第一储气腔和第二储气腔都由若干个独立气腔并列设置构成。

进一步,所述独立气腔之间通过单向软管单向连通。

进一步,所述单向软管包括进气管腔、内管腔和外管腔;所述内管腔置于所述外管腔内,且与所述进气管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外管腔置于相邻的所述独立气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占用体积较小,成本低且将其套在货物上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向软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A1-第一前端气腔、A2-第二前端气腔、B1-第一储气腔、B2-第二储气腔、C1-第一连接气腔、C2-第二连接气腔、D1-进气阀、D2-放气阀、3-折叠软管;B11-独立气腔、B12-进气管腔、B13-内管腔、B14-外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环形缓冲气袋,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腔体和第二缓冲腔体,且第一缓冲腔体和第二缓冲腔体之间通过折叠软管3连接,进而构成一个环形结构的缓冲气袋。

具体的讲,第一缓冲腔体包括第一前端气腔A1、第一储气腔B1和第一连接气腔C1;第二缓冲腔体包括第二前端气腔A2、第二储气腔B2和第二连接气腔C2;其中,第一连接气腔C1和第二连接气腔C2通过折叠软管3连接。

第一前端气腔A1与第一储气腔B1的一端单向连通,第一储气腔B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气腔C1单向连通;第二储气腔B2的一端与第二前端气腔A2单向连通,第二连接气腔C2与第二储气腔B2的另一端单向连通。

第一前端气腔A1的外侧设有一进气阀D1。第二前端气腔A2的外侧设有一放气阀D2。

第一储气腔B1和第二储气腔B2都由若干个独立气腔B11并列设置构成。且独立气腔B11之间通过单向软管单向连通。

单向软管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单向软管包括进气管腔B12、内管腔B13和外管腔B14;内管腔B13置于外管腔B14内,且与进气管腔B12连通。外管腔B14置于相邻的独立气腔B11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从进气阀D1处开始充气,气体逐步冲入缓冲腔体内,当腔体充满后,将该环形缓冲气袋套在货物上,货物与货物之间的环形缓冲气袋交错布置,这样可以有效减小货物之间的缝隙,且还能够提高缓冲保护效果。由于该气袋内的独立气腔之间为单向连通,当部分独立气腔被划破后,整体依然还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方案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方案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方案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方案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方案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方案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方案范围内。本方案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