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开顶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7593发布日期:2018-11-16 23:57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硬开顶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开顶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现代物流业中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根据运输场合以及运输物品的不同,集装箱能够开启的部分可位于顶部、侧部或端部,而集装箱的顶部可开启的通常称之为开顶集装箱,开顶集装箱由于其顶部可开启部分所用材质的差异又可分为硬开顶集装箱和软开顶集装箱。

硬开顶集装箱设置有可拆卸顶盖。在装载货物以及卸载货物期间,可以从硬开顶集装箱的顶部取下顶盖。当已经取下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时,能够容易且顺畅地将货物装载到硬开顶集装箱中以及从硬开顶集装箱中卸载货物。

顶盖的上表面通常设置有提升环,以允许顶盖被吊具吊起。例如WO2008/107626公开了一种在顶盖的上方设置有提升环的硬开顶集装箱,例如叉车的叉齿可以插入到该提升环中,并且可以从硬开顶集装箱的箱体上将顶盖吊走。提升环通常可以转动并能够放置在顶盖上,从而在运输期间不会占据硬开顶集装箱高度方向的空间。但是,在使用叉车提起顶盖之前,必须手动地将该提升环转动到大致竖直位置,以方便叉车的叉齿插入到该提升环中。因此,当需要取下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时,需要工作人员爬至箱顶手工操作该提升环,这不但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同时也会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US5193700、JP2002234539和WO2009/198459等专利中所公开的硬开顶集装箱,也可以使用起重机提起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但是使用起重机特别费力且缓慢。此外,在此情况下,也需要工作人员爬至顶盖的上方工作,例如需要工作人员将起重机的起重索紧固到顶盖的顶部的提升环上。

CN201220632953.6公开了一种硬开顶集装箱及顶盖吊具,其结构较复杂、容易损坏,且需要专用吊具才能将顶盖开启或者关闭。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硬开顶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硬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顶盖和锁紧机构。所述箱体具有顶部开口。所述顶盖可开启地覆盖所述顶部开口。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锁紧机构在锁紧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顶盖,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锁紧机构将所述顶盖锁紧至所述箱体,所述锁紧机构具有叉举部,所述叉举部构造为能够被吊具吊起,以使得所述锁紧机构向所述打开位置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硬开顶集装箱,通过在顶盖上设置锁紧机构,当顶盖放置在箱体上时,锁紧机构能够将顶盖自动地锁紧至箱体,以保证硬开顶集装箱的密封性能,且当锁紧机构的叉举部被吊具吊起时可以将锁紧机构打开,能够快速地实现顶盖的解锁与起吊操作,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且顺畅地从箱体上吊起顶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不需要工作人员爬至硬开顶集装箱的顶部,使得操作过程安全可靠,同时操作过程中无需专用吊具,普通叉车或者类似的操作工具即可。

可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还锁钩部和转轴,所述叉举部与所述锁钩部连接,所述锁钩部经由所述转轴与所述顶盖可枢转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叉举部经由所述转轴与所述锁钩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轴沿所述硬开顶集装箱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叉举部构造为门形结构,所述叉举部包括平行于所述转轴的第一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梁的两端并与所述转轴垂直连接的第二梁。

可选地,所述叉举部构造为起吊环,所述起吊环与所述锁钩部可旋转地连接,所述起吊环相对于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硬开顶集装箱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锁钩部能够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将所述顶盖锁接至所述箱体。

可选地,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向所述锁钩部施加朝向所述锁紧位置的偏置力。

可选地,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叉举部和所述锁钩部,使得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叉举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吊具为叉车的叉齿或者吊钩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的一个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锁紧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锁紧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锁紧机构与配合部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的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操作过程一,其中吊具为叉车的叉齿,且锁紧机构处于锁紧位置;

图7为图1中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操作过程二,其中吊具为叉车的叉齿,且锁紧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8为图1中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操作过程三,其中吊具为叉车的叉齿,且锁紧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9为图1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操作过程,其中吊具为吊钩,且锁紧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的一个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锁紧机构的一个主视示意图,其中叉举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图12为图10中的锁紧机构的另一个主视示意图,其中叉举部已转动至竖直方向;

图13为图12中的锁紧机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0中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操作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吊具为叉车的叉齿,且锁紧机构处于锁紧位置,叉举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图15为图10中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操作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其中吊具为叉车的叉齿,且锁紧机构处于锁紧位置,叉举部已转动至竖直方向;

图16为图10中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操作过程的再一示意图,其中吊具为叉车的叉齿,且锁紧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以及

图17图10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操作过程,其中吊具为吊钩,且锁紧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100。

硬开顶集装箱100包括箱体140和顶盖150。箱体140通常构造为具有顶部开口141的长方体结构。图1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箱体140的部分结构,例如仅示意性地示出了箱体140的上半部分结构。顶盖150可开启地覆盖顶部开口141。也就是说,顶盖150可以设置在箱体140的上方,以将顶部开口141完全覆盖,从而能够防止硬开顶集装箱100内部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掉落,同时也能够防止灰尘或者雨水进入硬开顶集装箱100的内部。

硬开顶集装箱100还包括锁紧机构160。锁紧机构160设置在顶盖150上。锁紧机构160能够在锁紧位置(参照图1)和打开位置(参照图7)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顶盖150,在锁紧位置锁紧机构160能够将顶盖150锁紧至箱体140。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锁紧机构160,这两个锁紧机构160沿硬开顶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顶盖150的两侧。当然,根据需要这两个锁紧机构160也可以沿硬开顶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顶盖150的两端。当顶盖150放置在箱体140上时,锁紧机构160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顶盖150自动地锁紧至箱体140。可以理解,虽然图1中仅示出了两个锁紧机构16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顶盖150上设置四个或者任意合适数量的锁紧机构160,以能够方便对顶盖150的起吊操作。

继续参照图1,锁紧机构160包括叉举部161,叉举部161构造为能够被吊具吊起,以使得锁紧机构160向打开位置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吊具可以为叉车的叉齿10或者吊钩20。叉举部161可以为具有叉举空间的结构,使得叉车的叉齿10或者吊钩20能够插入至该叉举空间中,同时吊具能够对锁紧机构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锁紧机构160从锁紧位置旋转至打开位置,从而能够将顶盖150与箱体140脱离,以将顶盖150从箱体140的上方吊起。

锁紧机构160还可以包括锁钩部162和转轴163。叉举部161可以与锁钩部162连接,锁钩部162经由转轴163与顶盖150可枢转地连接。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当锁紧机构160位于锁紧位置时,锁钩部162可以构造为从转轴163沿着硬开顶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的弧形板状结构,以方便锁钩部162与设置在箱体140上的配合部142配合,使得顶盖150能够锁接至箱体140,这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叉举部161连接至锁钩部162并相对于锁钩部162位于硬开顶集装箱100的内侧。由此,锁钩部162和叉举部161可以同时绕转轴163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连接至顶盖150。

如图2和图3所示,叉举部161可以经由转轴163与锁钩部162连接。具体地,叉举部161和锁钩部162可以分别连接至转轴163,并且叉举部161和锁钩部162可以位于转轴163的两侧,使得叉举部161相对于转轴163位于更靠近硬开顶集装箱100中心的一侧,锁钩部162相对于转轴163位于更远离硬开顶集装箱100中心的一侧。

如图1所示,转轴163可以沿硬开顶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当然,当锁紧机构160沿硬开顶集装箱的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顶盖150的两端时,转轴163可以沿硬开顶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需要,转轴163还可以沿与硬开顶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成任何合适的角度设置。

如图4所示,叉举部161可以构造为门形结构。叉举部161可以包括平行于转轴163的第一梁161a以及设置在第一梁161a的两端并与转轴163垂直连接的第二梁161b。由此,在第一梁161a、第二梁161b以及转轴163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能够供叉车的叉齿10或者吊钩20插入的叉举空间。第一梁161a和第二梁161b可以为一体,也可以焊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叉举部161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根据需要叉举部161还可以为半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环形结构。

如图1所示,箱体140上还设置有配合部142,锁钩部162能够与配合部142配合,以将顶盖150锁接至箱体140。具体地,配合部142可以与锁紧机构160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在箱体140的顶部两侧,且向上凸出于顶盖150。如图4和图5所示,配合部142可以大致构造为门形结构,以使得锁钩部162能够伸入到配合部142中并能够抵靠配合部142,以将顶盖150锁接至箱体140。

可选地,锁紧机构16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转轴163上的复位装置164,复位装置164向锁钩部162施加朝向锁紧位置的偏置力。具体地,复位装置164可以为扭簧。由此,通过设置复位装置164使得锁紧机构160能够实现自动锁接至箱体的配合部142,以进一步地实现将顶盖150自动地锁接至箱体14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复位装置164不限于扭簧,根据需要,复位装置164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弹簧或者弹性构件。

以下以吊具为叉车的叉齿10为例结合图6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硬开顶集装箱100的顶盖150的起吊的过程。

如图6所示,顶盖150通过锁紧机构160锁紧至箱体140,锁钩部162抵靠至配合部142,此时锁紧机构160位于锁紧位置。叉车的叉齿10从硬开顶集装箱100的外侧插入位于硬开顶集装箱100一侧的锁紧机构160的叉举部161中并朝向位于硬开顶集装箱100的另一侧的锁紧机构160的方向移动。

如图7所示,叉车的叉齿10插入至位于硬开顶集装箱100的另一侧的锁紧机构160的叉举部161中并可以向外伸出一段距离,叉车的叉齿10能够对锁紧机构160施加作用力,例如叉车的叉齿10可以向上移动使得叉举部161能够绕转轴163的中心线旋转至大致竖直方向。由此,锁钩部162随着叉举部161一起旋转,当旋转至大致竖直方向时,锁钩部162能够与配合部142完全脱离,此时锁紧机构160位于打开位置。

如图8所示,当锁紧机构160位于打开位置时,叉车的叉齿10可以继续向上移动以将顶盖150从箱体140的上方吊起。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硬开顶集装箱100也可以通过吊钩20插入至锁紧机构160的叉举部161中,从而使锁紧机构160从锁紧位置旋转至打开位置,以将顶盖150从箱体140的上方吊起。

第二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图10至图17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200进行描述。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200具有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同或者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将不再进行赘述。在此,仅对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锁紧机构260同样地设置在顶盖250上,并且能够在锁紧位置(参照图10)和打开位置(参照图16)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顶盖250,在锁紧位置锁紧机构260能够将顶盖250锁紧至箱体240。锁紧机构260同样地可以沿硬开顶集装箱20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顶盖250的两侧。当然,根据需要锁紧机构260也可以沿硬开顶集装箱2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顶盖250的两端。当顶盖250放置在箱体240上时,锁紧机构260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顶盖250自动地锁紧至箱体240。

锁紧机构260同样地包括叉举部、锁钩部262和转轴263。叉举部与锁钩部262连接,锁钩部262经由转轴263与顶盖250可枢转地连接。具体地,锁钩部262在顶盖250的顶部通过转轴263连接在顶盖250上,且锁钩部262能够绕转轴263的中心线旋转,锁钩部262的底部能够与设置在箱体240上的配合部配合,使得顶盖250能够锁接至箱体240,这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叉举部可以设置在锁钩部262的顶部,以方便与吊具配合,且在吊具将叉举部向上移动时,叉举部能够对锁钩部26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

如图11至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叉举部可以构造为起吊环261(叉举部的一个示例)。起吊环261与锁钩部262可旋转地连接,起吊环261相对于转轴263位于硬开顶集装箱200的外侧。具体地,起吊环261可以为具有叉举空间的环形结构,使得叉车的叉齿10或者吊钩20能够插入至该叉举空间中。起吊环261的底部265可以为呈圆柱状,起吊环261可以通过其底部265与锁钩部262可旋转地连接。起吊环261的底部265可以设置在锁钩部262的顶部并相对于转轴263位于硬开顶集装箱200的外侧。由此,当吊具对起吊环261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时,锁钩部262能够绕转轴263的中心线转动,使得锁钩部262的底部能够相对于箱体240向外侧移动。

返回参照图10,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合部可以为箱体240的顶侧梁242。锁钩部262的底部可以构造为沿朝向箱体240的内侧凸出的结构,以用于与箱体240的顶侧梁242配合,使得锁钩部262能够锁接至箱体240,进而将顶盖250锁接至箱体240。

复位装置264设置在转轴263上,且能够向锁钩部262能施加朝向锁紧位置的偏置力。复位装置264可以为扭簧。可以理解,复位装置264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弹簧或者弹性构件。

锁紧机构260还包括弹性件266,弹性件266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起吊环261和锁钩部262,使得在锁紧位置的起吊环261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具体地,弹性件266可以为弹簧。当锁紧机构260位于锁紧位置时,弹性件266可以对起吊环261施加向下拉伸的作用力,使得起吊环261不会保持在竖直位置,以减小起吊环261在硬开顶集装箱200高度方向所占的空间。

以下以吊具为叉车的叉齿10为例结合图14至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硬开顶集装箱200的顶盖250的起吊的过程。

如图14所示,顶盖250通过锁紧机构260锁紧至箱体240,锁钩部262锁接至配合部即顶侧梁242,此时锁紧机构260位于锁紧位置。叉车的叉齿10从硬开顶集装箱200的外侧插入位于硬开顶集装箱200一侧的锁紧机构260的起吊环261中并朝向位于硬开顶集装箱200的另一侧的锁紧机构160的方向移动。

如图15所示,叉车的叉齿10插入至位于硬开顶集装箱200的另一侧的锁紧机构260的起吊环261中并可以向外伸出一段距离,叉车的叉齿10能够对锁紧机构260施加作用力,例如叉车的叉齿10可以向上移动使得起吊环261能够绕其底部265的中心线旋转至大致竖直方向。

如图16所示,当继续向上移动起吊环261时,起吊环261可以对锁钩部26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锁钩部262能够绕转轴263转动,从而可以解除锁钩部262与配合部即顶侧梁242的配合,此时锁紧机构260位于打开位置。当锁紧机构260位于打开位置时,叉车的叉齿10可以继续向上移动以将顶盖250从箱体240的上方吊起。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硬开顶集装箱200也可以通过吊钩20插入至锁紧机构260的起吊环261中,从而使锁紧机构260从锁紧位置旋转至打开位置,以将顶盖250从箱体240的上方吊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硬开顶集装箱,通过在顶盖上设置锁紧机构,当顶盖放置在箱体上时,锁紧机构能够将顶盖自动地锁紧至箱体,以保证硬开顶集装箱的密封性能,且当锁紧机构的叉举部被吊具吊起时可以将锁紧机构打开,能够快速地实现顶盖的解锁与起吊操作,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且顺畅地从箱体上吊起顶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不需要工作人员爬至硬开顶集装箱的顶部,使得操作过程安全可靠,同时操作过程中无需专用吊具,普通叉车或者类似的操作工具即可。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