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瓶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0828发布日期:2018-12-11 19:48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器瓶提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器瓶提手。



背景技术:

市面上大容量的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容器瓶一般会配套提手结构,例如大容量的矿泉水、饮料等等,设置提手即方便产品的运输也方便消费者使用。然而现有的提手多为直提手,即卡环和提手部在同一平面,这样的结构设计不利于包装运输;并且大多提手的宽度较窄、顶端承力面为V形,消费者使用时会有勒手感。因而本实用新型针对当前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提手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容器瓶提手,优化提手结构,提高使用舒适度及运输便利性。为了实现上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容器瓶提手,包括卡套于容器瓶瓶颈的卡环以及与卡环连接成一体的提手环;提手环呈U形,包括手持部以及由手握部两端延伸形成的两连接臂;两连接臂分别连接卡环两侧;两连接臂呈与手握部连接端向上翘起的弧形状。

优选地,上述容器瓶提手还包括护手片;所述护手片垂直设置于手握部内缘。

优选地,所述护手片呈方便提拉的波浪纹状。

优选地,所述卡环内缘设置有至少2个间隔分布的支撑片。

优选地,所述支撑片底端连接卡环内缘,顶端向卡环内上方延伸。

优选地,所述卡环为圆形卡环。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连接于卡环外缘两侧,两连接处连线经过圆形卡环圆心。

优选地,所述卡环外缘连接一可撕拉环;所述可撕拉环与卡环的连接处设置有一贯通卡环外缘内缘的撕裂槽。

优选地,所述拉环为圆形拉环。

一种容器瓶,包括容器瓶瓶体和上述容器瓶提手;容器瓶提手卡环卡套于容器瓶瓶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提手连接臂设计为弧形,方便使用者提握提手且方便产品运输和摆放;将护手板设置为与提手环垂直,提握时护手板与人手平行,减少了勒手感,增加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1.5L容器瓶提手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1.5L容器瓶提手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1.5L容器瓶提手局部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4.5L容器瓶提手俯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4.5L容器瓶提手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瓶提手,包括卡套于容器瓶瓶颈的卡环以及与卡环连接成一体的提手环。卡环的形状根据具体容器瓶瓶颈的形状而不同,可为圆形也可为其它形状,卡环内缘设置有若干支撑片,用于与容器瓶瓶颈卡合。提手环呈U形,包括手持部以及由手握部两端延伸形成的两连接臂,两连接臂分别连接卡环外缘两侧,两连接臂呈弧形状,与手握部连接端向上翘起。连接部的弧形设计使得提手使用更便捷,并且运输容器瓶时更方便放置容器瓶。提手环上还有护手片结构,护手片为波浪纹的片状结构,垂直设置于手握部内缘。提手环为片条状,片条状的手握部垂直连接于护手片中部。波浪纹与人体手形契合,垂直设置使得提握时与人手平行;护手片这样的位置及形态设计,使得提握时,使用者的手部更舒适。在有些实施例中,卡环上还设置有可撕拉环,可撕拉环与卡环的之间是一贯通卡环外缘内缘的撕裂槽,当需要去除提手结构式,使用者可拉动拉环使撕裂槽裂开,从而打开卡环。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手可应用于1.5L矿泉水瓶,提手包括连接成一体的卡环20和提手环,提手环呈U字形,其中U形底部即提手环的手握部10,手握部两端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连接臂11,连接臂分别连接卡环20。具体地,本实例中卡环20为圆形,其内径为34.5±0.25mm,外径为41±0.5mm,连接臂11与卡环20的两连接处相对,其连接线经过卡环圆心。卡环20内设置6个等距离间隔分布的支撑片21,支撑片21向卡环20的内上方延伸,如图2所示。使用时,支撑片21使得卡环20可以与矿泉水瓶稳固卡合。提手环的连接臂11为弧形状,其与手握部10连接端向上翘起。提手环上还设置有护手片101,具体如图3所示,图3为图2中A圆圈区域的放大图。护手片101为波浪纹片状结构,其波浪纹与人体手形契合;护手片101设置于手握部10内缘,手握部10为片条状,垂直连接于护手片101中部外侧。护手片101垂直设置使得提握时与人手平行,减少使用者的勒手感。在本是实施例中,将手握部加宽为外宽69mm,内宽60mm,增加手指的放置空间,减少挤压感。本应用于1.5L容器瓶的提手为PE材质。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提手应用于4.5L矿泉水瓶,与上述1.5L水瓶的提手近似,本容器瓶提手包括卡环30、连接臂40以及手握部41和护手片401。其中卡环30为圆形,其内径为50.8±0.5mm,外径为61.1±0.7mm,连接臂40与卡环30的外侧连接,连接处相对,其连接线经过卡环30圆心。卡环内设置若干个间隔分布的支撑片31,支撑片31向卡环30的内上方倾斜。提手环的连接臂40为向上翘起的弧形状,其与手握部41连接端向上翘起。提手环上还设置有护手片401,护手片401为波浪纹片状结构,其波浪纹与人体手形契合;护手片401设置于手握部41内缘,手握部41为片条状,垂直连接于护手片401中部外侧。手握部41的外宽为90±1.0mm,较之现有的提手宽度增加,增加宽度减少手部挤压感,提升消费者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容器瓶提手还设置有可撕拉环33,可撕拉环33连接于卡环30上,与卡环30位于同一平面。可撕拉环33与卡环30的之间是一贯通卡环外缘内缘的撕裂槽32,当需要去除提手结构时,使用者可拉动拉环33使撕裂槽32裂开,从而打开卡环30。拉环33为圆形拉环,这样的结构更契合消费者使用习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