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血液恒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762发布日期:2019-02-12 21:4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血液恒温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携式血液恒温箱。



背景技术:

医生在外面献血和血液采集时需要对血液进行暂时保存和运输,以便保证血液鉴定时,血液不会失去原有的活性和结构。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8199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血液分类恒温箱,包括箱体、箱盖、试管架、箱子内胆、制冷器、试管和内丹隔板,试管放置在试管架内使得箱体在运输时,试管不易横向晃动,但是当箱体侧放置会在运输时上下颠簸时,试管容易上下晃动,从而使得试管会从内胆中脱离或撞击箱盖,使得试管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血液恒温箱,具有试管固定后不易上下晃动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血液恒温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盖合有箱盖,所述箱体内设有试管放置架,所述试管放置架包括固定在箱体内的两个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有多个放置孔,所述放置孔与试管间隙配合;所述试管放置架上方设有用于向下挤压试管并且不妨碍试管放置的固定机构,所述箱体内安装有制冷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试管在放置时穿过两个不同放置板上的放置孔后与箱体底部抵接,然后通过固定机构向下挤压试管,使得试管的上下段受到挤压,从而在箱体上下晃动时,试管不易上下晃动,从而防止试管上下晃动而与其它物体发生来回碰撞的现象,从而使得试管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固定在箱体内壁上的冷气导管,所述冷气导管上设有冷气出气孔,所述箱体外部设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上固定有控制器,所述制冷器与制冷导管连接,所述箱体底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箱体侧壁上固定有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保存温度时,制冷器关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保存温度时,通过控制器开启制冷器,制冷器通过冷气导管向箱体内输送冷气,从而使得箱体内温度下降,通过上述的操作可以使得箱体内的温度恒定在保存温度附近,并且风扇能够加快箱体内空气的流速,使得冷气能够更快的到达箱体内的各个地方,提高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放置板上方并与箱体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有与放置孔大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的让位孔,所述活动板上方设有用于由驱动夹紧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活动板下方设有两条平行的燕尾滑槽,所述燕尾滑槽垂直与箱体的左右侧壁,所述燕尾滑槽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上设有与让位孔大小相对的错位孔,所述挤压板可滑动至错位孔与让位孔位置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放置试管时,先滑动挤压板使得错位孔与让位孔位置一一对应,然后将试管穿过让位孔、错误孔和放置孔直至与下橡胶层抵接实现试管的放置,在试管全部放置完毕后,滑动挤压板使得让位孔被挤压板封闭,然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板和挤压板下移,直至挤压板与试管上端抵接,从而使得试管的上下端受到挤压,使得试管在运输时不易上下晃动,进而防止试管上下晃动与其它物体来回碰撞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活动板上方并与箱体内壁固定的十字架,所述十字架的中部螺纹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活动板上端固定有轴承,所述旋转杆的下端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所述旋转杆上端固定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轮转动旋转杆即可带动活动板和挤压板上下运动,并且旋转杆位于十字架上,使得人们放置试管时受到的影响较小能够平稳的将试管放置到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板上设有推料长孔,所述压板上螺纹连接有推杆,推杆从推料长孔中向上穿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杆来推动挤压板,使得挤压板移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板下方设有上橡胶层,所述箱体内侧的底部设有下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挤压板下移挤压试管时,试管的上下段分别与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接触,而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试管不易挤压受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板、挤压板和放置板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板、挤压板和放置板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使得人们可观察到试管的整体情况,当试管损坏时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孔内嵌有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试管放入放置孔内后会挤压橡胶圈,使得试管位置固定更加牢固并且当试管振动时与橡胶圈接触而不直接与放置板接触,使得试管不易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可左右滑动的挤压板来开启或关闭让位孔,在放置试管时开启让位孔来使得试管能够放置到位,并且挤压板可上下移动,在试管放置到位后,上移挤压板至高于试管上端后关闭让位孔,然后下移挤压板,使得试管的上端受到挤压板的挤压,从而使得试管的上下端受到限制,进而使得试管不易上下晃动,防止试管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凸显本实施例中制冷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箱盖;3、试管放置架;4、固定机构;5、制冷模块;11、下橡胶层;31、放置板;32、放置孔;33、橡胶圈;41、活动板;42、让位孔;43、燕尾滑槽;44、挤压板;45、推料长孔;46、推杆;47、错位孔;48、十字架;49、旋转杆;441、上橡胶层;491、手轮;51、冷气导管;52、制冷器;53、控制器;54、温度传感器;55、风扇;56、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如图1所述,包括箱体1,箱体1上盖合有箱盖2,在箱体1内设有试管放置架3,试管放置架3上方设有固定机构4,在箱体1内安装有制冷模块5。

如图1、图2所示,制冷模块5包括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的冷气导管51,冷气管上设有若干冷气出气孔56,在箱体1外部设有制冷器52,制冷器52上固定有控制器53,制冷器52与制冷导管连接,在箱体1内部的底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54,通过控制器53控制制冷器52的开合,在温度传感器54检测到的温度未降低至保存温度时,制冷器52开启,通过冷气管向箱体1内输送冷气实现箱体1内的制冷,当温度传感器54检测到的温度与保存温度一致时,制冷器52关闭,从而使得箱体1内温度保持恒定,在箱体1内固定有风扇55,风扇55能够加快箱体1内的空气流速,使得冷气能快速扩散到箱体1内,提高制冷效率。

如图1、图3所示,试管放置架3包括固定在箱体1内的两个放置板31,两个放置板31上均设有多个位置向对应的放置孔32,试管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两个不同放置板31上的放置孔32后与箱体1底部抵接,并且放置孔32与试管间隙配合,使得试管不易左右摆动,从而使得试管受到放置板31的限制不易水平晃动,在放置孔32内侧嵌有橡胶圈33,当试管放入放置孔32内后会挤压橡胶圈33,使得试管位置固定更加牢固并且当试管振动时与橡胶圈33接触而不直接与放置板31接触,使得试管不易损坏。

如图1、图3所示,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有在放置板31上方的活动板41,活动板41与箱体1内壁滑动连接,在活动板41上设有多个与放置孔32大小相等且为位置一一对应的让位孔42,在活动板41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的燕尾滑槽43,燕尾滑槽43垂直与箱体1的左右侧壁,在活动板41下方设有挤压板44,挤压板44滑动连接在燕尾滑槽43上,活动板41上设有推料长孔45,在挤压板44上螺纹连接有推杆46,推杆46从推料长孔45中向上穿出。

在挤压板44上设有多个与让位孔42大小相等的错位孔47,当推杆46与推料长孔45的左侧壁抵接时,错位孔47与让位孔42一一对应,当推杆46与推料长孔45的右侧壁抵接时,挤压板44将让位孔42遮挡,在活动板41上方设有与箱体1内部固定的十字架48,十字架48的中部螺纹连接有旋转杆49,旋转杆49的下端与固定在活动板41上端的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在旋转杆49的上端固定有手轮491,通过手轮491转动旋转杆49即可带动活动板41及挤压板44上下移动。

如图1、图3所示,在放置试管时可将推杆46与推料长孔45的左侧壁抵接,使得试管能够依次穿过错位孔47、让位孔42和放置孔32,在试管放置完毕后,通过手轮491转动旋转杆49,使得活动板41与挤压板44一同上移,当挤压板44高于试管上端后,将推杆46移动至与推杆46与推料长孔45的右侧壁抵接,使得让位孔42被遮挡,然后转动旋转杆49使得挤压板44下移,当挤压板44与试管上端抵接后停止转动,此时试管上下两端被挤压板44和箱体1底部夹住,使得试管不易上下晃动,从而使得试管不易与其他物体碰撞而损坏,并且在挤压板44下方设有上橡胶层441,在箱体1内侧的底部设有下橡胶层11,试管上下端分别与上橡胶层441和下橡胶层11接触,使得试管受到挤压时不易受损,并且活动板41、挤压板44和放置板31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在使用时,人们能够观察试管的整体情况,当试管损坏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具体使用过程:在放置试管时,先滑动推杆46使得错位孔47与让位孔42的位置一致,然后将试管穿过让位孔42、错误孔和放置孔32直至与下橡胶层11抵接,在试管放置完毕后,滑动推杆46使得让位空被挤压板44封闭,然后通过手轮491转动旋转杆49,使得活动板41与挤压板44下移,当上橡胶层441与试管上端抵接后,旋转杆49停止转动的,然后关闭上盖进行运输,此时的试管的上下端分别抵接在上橡胶层441和下橡胶层11上,使得试管不易上下晃动,从而防止试管与其它物体来回碰撞而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