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碎屑装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9976发布日期:2018-12-11 19:4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秸秆碎屑装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碎屑装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再加工是实现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的重要方法,实现了节本增效、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对于秸秆的处理而言,以往的秸秆焚烧,使其回归大田的处理方式既费工费时、污染环境,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火灾,因此目前普遍采用对秸秆进行二次加工,使其具有新的用途。在秸秆进行二次加工之前,需要对秸秆进行粉碎,目前,粉碎后的秸秆通常直接排放在现场地面上,然后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将地面散落的秸秆碎屑收集后装入袋中,操作十分繁琐,并且效率低下,浪费大量人力,并且秸秆粉碎后直接排放在现场地面,容易造成粉尘飞扬,污染环境,还会损害现场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秸秆碎屑装袋机,该装袋机能够实现秸秆粉碎后的自动装袋,操作简单、装袋效率高,并有效避免秸秆粉尘造成的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秸秆碎屑装袋机,包括竖直的进料桶和水平的出料筒,出料筒呈圆筒形,在出料筒一端设有密封板,所述进料桶底端与出料筒靠近密封板一端相连通,进料桶顶部设有密封罩,进料桶侧壁设有秸秆进料管,所述密封板远离出料筒的一侧设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穿过密封板水平置于出料筒内,在转轴外固定有呈周期排列的螺旋输送叶片,所述出料筒远离密封板一端的外壁套设有一个环形套,环形套内部设有空腔,在环形套上设有一个充气嘴,充气嘴一端与空腔连通,另一端与一根充气管相连,所述充气管与气泵相连,所述电机和气泵与一个控制器相连,电机和气泵通过控制器实现自身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中,经粉碎后的秸秆碎屑直接通过秸秆进料管进入进料桶内,在重力作用下秸秆坠入出料筒靠近密封板的一侧,进入出料筒的秸秆碎屑在转轴和螺旋输送叶片的作用下,向远离密封板的一侧移动,出料筒外部套设的环形套用于安装包装袋,装袋时,将秸秆包装袋的开口套设在环形套外部,控制器控制气泵向环形套内部空腔充气,膨胀后的环形套使秸秆包装袋稳定连接在出料筒外部,然后螺旋输送叶片将秸秆碎屑推送至秸秆包装袋内,当秸秆包装袋即将装满时,气泵将环形套内的气体抽出,环形套萎缩,便于将秸秆包装袋从出料筒上取下并更换,操作简单方便,操作者只需将秸秆包装袋套设在环形套上即可,通过环形套固定后即可向秸秆包装袋填充秸秆碎屑,在秸秆碎屑装袋过程中无需操作者手扶包装袋,省时省力,相比于传统的手工装袋而言,效率更高,并且有效避免秸秆碎屑暴露于外部空气中而导致的粉尘污染。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环形套上设置带阀门的排气管。

所述出料筒和电机设置于一个支撑座上,支撑座下方设有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一侧还设有一个安装台,安装台顶面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设置于出料筒远离密封板一端的下方,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

使用时,将秸秆包装袋开口端连接在环形套外周,秸秆包装袋底部放置于重量传感器上,重量传感器用于监测进入秸秆包装袋内秸秆的重量,当秸秆重量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关闭,气泵抽气,便于秸秆包装袋的取下和更换,操作更加方便准确。

所述充气嘴水平设置,且充气嘴设置于环形套靠近密封板的一侧。避免充气嘴和充气管影响秸秆包装袋的安装。

所述螺旋输送叶片直径略小于出料筒内径。

所述秸秆进料管与一个秸秆粉碎机出料口相连通。

所述密封罩为透气纺织面料。透气纺织面料能够避免秸秆碎屑和粉尘向上飞扬,同时平衡内外气压,促进秸秆碎屑装袋的顺利进行。

所述进料桶侧壁上设有带轴承的轴承座,轴承中央穿设一根传动轴,传动轴置于进料桶内的部分均匀连接有数个垂直于传动轴的混料杆。

所述传动轴置于配料桶外部的一端套设有齿轮一,所述电机与密封板间的转轴上套设有齿轮二,齿轮一设置于齿轮二的正上方,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间通过传动链条相连。

所述齿轮一的直径大于齿轮二的直径。产生转速比,使齿轮一的转速低于齿轮二。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带动转轴旋转时,在齿轮一、齿轮二和链条作用下,传动轴开始旋转,并带动内部的配料杆旋转,由于秸秆进料管设置于进料桶的侧壁,因此秸秆碎屑从进料桶侧壁进入后容易偏向秸秆进料管一侧向下坠落或沉积,旋转的配料杆能够使从其上方坠落的秸秆碎屑均匀分布于进料桶内,进而使秸秆碎屑均匀掉落在出料筒内,避免秸秆碎屑聚集在出料筒一侧而不利于螺旋输送叶片对秸秆的传送。

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置于出料筒中部。有利于秸秆碎屑在出料筒出口处堆积并逐步压紧,提高秸秆碎屑装袋的紧实度和装袋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秸秆碎屑装袋机,经粉碎后的秸秆碎屑直接通过秸秆进料管进入进料桶内,在重力作用下秸秆坠入出料筒靠近密封板的一侧,进入出料筒的秸秆碎屑在转轴和螺旋输送叶片的作用下,向远离密封板的一侧移动,出料筒外部套设的环形套用于安装包装袋,装袋时,将秸秆包装袋的开口套设在环形套外部,控制器控制气泵向环形套内部空腔充气,膨胀后的环形套使秸秆包装袋稳定连接在出料筒外部,然后螺旋输送叶片将秸秆碎屑推送至秸秆包装袋内,当秸秆包装袋即将装满时,气泵将环形套内的气体抽出,环形套萎缩,便于将秸秆包装袋从出料筒上取下并更换,操作简单方便,操作者只需将秸秆包装袋套设在环形套上即可,通过环形套固定后即可向秸秆包装袋填充秸秆碎屑,在秸秆碎屑装袋过程中无需操作者手扶包装袋,省时省力,相比于传统的手工装袋而言,效率更高,并且有效避免秸秆碎屑暴露于外部空气中而导致的粉尘污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进料桶,11-密封罩,12-秸秆进料管,13-轴承座,2-出料筒,21-密封板,3-电机,31-转轴,32-螺旋输送叶片,33-齿轮二,4-环形套,41-充气嘴,42-充气管,43-气泵,5-控制器,6-支撑架,61-支撑座,62-安装台,63-重量传感器,7-秸秆粉碎机,8-传动轴,81-混料杆,82-齿轮一,9-传动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秸秆碎屑装袋机,包括竖直的进料桶1和水平的出料筒2,出料筒2呈圆筒形,在出料筒2一端设有密封板21,所述进料桶1底端与出料筒2靠近密封板21一端相连通,进料桶1顶部设有密封罩11,进料桶1侧壁设有秸秆进料管12,所述密封板21远离出料筒2的一侧设有电机3,电机3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1,转轴31穿过密封板21水平置于出料筒2内,在转轴31外固定有呈周期排列的螺旋输送叶片32,所述出料筒2远离密封板21一端的外壁套设有一个环形套4,环形套4内部设有空腔,在环形套4上设有一个充气嘴41,充气嘴41一端与空腔连通,另一端与一根充气管42相连,所述充气管42与气泵43相连,所述电机3和气泵43与一个控制器5相连,电机3和气泵43通过控制器5实现自身开启或关闭。

所述出料筒2和电机3设置于一个支撑座61上,支撑座61下方设有支撑架6。

所述支撑架6一侧还设有一个安装台62,安装台62顶面设有重量传感器63,所述重量传感器63设置于出料筒2远离密封板21一端的下方,所述重量传感器63与控制器5相连。

所述充气嘴41水平设置,且充气嘴41设置于环形套4靠近密封板21的一侧。

所述螺旋输送叶片32直径略小于出料筒2内径。

所述秸秆进料管12与一个秸秆粉碎机7出料口相连通。

所述密封罩11为透气纺织面料。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秸秆碎屑装袋机,包括竖直的进料桶1和水平的出料筒2,出料筒2呈圆筒形,在出料筒2一端设有密封板21,所述进料桶1底端与出料筒2靠近密封板21一端相连通,进料桶1顶部设有密封罩11,进料桶1侧壁设有秸秆进料管12,所述密封板21远离出料筒2的一侧设有电机3,电机3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1,转轴31穿过密封板21水平置于出料筒2内,在转轴31外固定有呈周期排列的螺旋输送叶片32,所述出料筒2远离密封板21一端的外壁套设有一个环形套4,环形套4内部设有空腔,在环形套4上设有一个充气嘴41,充气嘴41一端与空腔连通,另一端与一根充气管42相连,所述充气管42与气泵43相连,所述电机3和气泵43与一个控制器5相连,电机3和气泵43通过控制器5实现自身开启或关闭。

所述出料筒2和电机3设置于一个支撑座61上,支撑座61下方设有支撑架6。

所述支撑架6一侧还设有一个安装台62,安装台62顶面设有重量传感器63,所述重量传感器63设置于出料筒2远离密封板21一端的下方,所述重量传感器63与控制器5相连。

所述充气嘴41水平设置,且充气嘴41设置于环形套4靠近密封板21的一侧。

所述螺旋输送叶片32直径略小于出料筒2内径。

所述秸秆进料管12与一个秸秆粉碎机7出料口相连通。

所述密封罩11为透气纺织面料。

所述进料桶1侧壁上设有带轴承的轴承座13,轴承中央穿设一根传动轴8,传动轴8置于进料桶1内的部分均匀连接有数个垂直于传动轴8的混料杆81。

所述传动轴8置于配料桶1外部的一端套设有齿轮一82,所述电机3与密封板21间的转轴31上套设有齿轮二33,齿轮一82设置于齿轮二33的正上方,所述齿轮一82与齿轮二33间通过传动链条9相连。

所述齿轮一82的直径大于齿轮二的直径33。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