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烟灰腔的车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6486发布日期:2019-04-09 22:3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烟灰腔的车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用品技术领域,涉及到车载垃圾桶,具体涉及到一种带烟灰腔的车载垃圾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几乎成了人们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为了保证车内的环境清洁,市面上存在了车载垃圾箱。

现有的烟灰缸或者带烟灰缸的垃圾桶,一般都会放置少许的水或者颗粒状的石头来及时熄灭烟头,通过用水来熄灭烟头的方式具有以下缺陷:抖落的烟灰与水混合后沉积在烟灰缸底部,形成的污垢较难清理,尤其是烟头中的焦油在内壁上形成黑黄色的烟渍更加难以清洗;通过石头颗粒来熄灭烟头具有以下弊端,每次清理烟头都需要更换新的碎石颗粒。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带烟灰腔的车载垃圾桶,以解决背景技术的全部问题或者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烟灰腔的车载垃圾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左端通过连接铰链连接固定在承载板上;所述承载板的中部开有烟灰腔,承载板的下表面通过立柱焊接固定在主箱体上;主箱体的底部外壁上左右对称的安装有转动铰链,转动铰链的下方固定吸盘;转动铰链的外侧设有卡腔;吸盘之间设有吸附磁铁;吸附磁铁镶嵌在主箱体的底部外壁中;主箱体的前部壁上通过门板铰链固定有取放清理门板;取放清理门板的一侧安装锁扣。

优选的,所述烟灰腔的上方设有第一活性炭层,第一活性炭层镶嵌固定在盖板的内壁中。

优选的,所述烟灰腔包括第一腔室、第二盖板、第二腔室和提升轴,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有隔板,第一腔室与第二盖板铰接连接,第二盖板与第一腔室之间通过提升轴连接,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的隔板上设有窗口,窗口上设有过滤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窗口;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底面为倾斜的结构;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具有加厚的隔板;所述烟灰腔还包括第三盖板,第二腔室与第三盖板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烟灰腔包括第一腔室、第二盖板、第二腔室、下压凸缘和弹簧,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有隔板,第一腔室与第二盖板铰接连接,第二盖板的下边缘具有与其一体成型的下压凸缘,在第二盖板盖合时,下压凸缘与第一腔室边缘对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的隔板上设有窗口,窗口上设有过滤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窗口,窗口上设有过滤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窗口;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底面为倾斜的结构;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具有加厚的隔板;所述烟灰腔还包括第三盖板,第二腔室与第三盖板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与烟灰腔的内侧壁设有具有竖直方向导向作用的滑槽,滑槽内设有滚珠或者滚针。

优选的,所述主箱体的底部内壁上焊接两块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设有导向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焊接固定有第二活性炭层。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1)设置有自动灭烟的烟灰缸,比传统的用水熄灭的方式方便清理,不存在尼古丁焦油难以清洗的问题;(2)比用碎石熄灭的方式跟加具有资源可重复利用效率,更加便利;(3)烟头扔进烟灰缸时,就被及时熄灭,不会存在烟头继续燃烧,危害别人的身体健康;(4)提升轴或者弹簧凸缘结构可以实现自动提升,过滤细沙功能,用户使用方便;(5)设置有适应车辆的固定底座结构,方便将垃圾桶固定在车内。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车载垃圾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车载垃圾桶主箱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车载垃圾桶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车载垃圾桶烟灰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的车载垃圾桶烟灰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盖板,2-第一活性炭层,3-烟灰腔,4-承载板,5-连接铰链,6-立柱,7-电磁铁,8-主箱体,9-第二活性炭层,10-导向块,11-隔板,12-转动铰链,13-卡腔,14-吸盘, 15-吸附磁铁,16-伸缩密封板,17-永磁铁,18-固定板,19-连接弹簧,20-光电感应发生器, 21-光电感应接收器,22-门板铰链,23-取放清理门板,24-标语板,25-锁扣,26-第一腔室, 27-第二腔室,28-第二盖板,29-提升轴,30-第三盖板,31-下压凸缘,3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垃圾桶,包括第一盖板1,第一盖板1的左端通过连接铰链5连接固定在承载板4上,使其能在承载板4上打开和关闭;承载板4的中部开有烟灰腔3;所述烟灰腔3在第一盖板1开启时,供使用者灭烟使用;烟灰腔3 的上方设有第一活性炭层2;所述第一活性炭层2镶嵌固定在第一盖板1的内壁中,用来吸收烟气;承载板4的下表面通过立柱6焊接固定在主箱体8的壁上。

主箱体8的横截面呈长方形,由铝制合金制成,减轻装置的质量,让其能放置在车厢内。

主箱体8的底部外壁上左右对称的安装有转动铰链12;转动铰链12的下方固定吸盘14;吸盘14可以将箱体吸附在车厢内,让其固定;转动铰链12的外侧设有卡腔13;卡腔13可以在吸盘14向外转动时将其卡住固定;吸盘14之间设有吸附磁铁15;吸附磁铁15镶嵌在主箱体8的底部外壁中,在不方便使用吸盘14时能吸附在车厢内;主箱体8的前部壁上通过门板铰链22固定有取放清理门板23;取放清理门板23的右端安装锁扣25;锁扣25开启时,取放清理门板23打开,将箱体内部的垃圾清理出来;取放清理门板23的表面设有标语板24;所述标语板24上可以附上装置的各项使用信息,方便使用。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车载垃圾桶顶部的烟灰腔3的结构示意图,其它结构同具体实施例一,所述烟灰腔3具体包括第一腔室26、第二腔室27、第二盖板28、提升轴29和第三盖板30。烟灰腔3包括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第一腔室26用于用户向烟灰腔3内投入烟头,第二腔室27用于盛放细小颗粒的沙粒,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 之间设有隔板,第一腔室26与第二盖板28铰接连接,第二腔室27与第三盖板30铰接连接。第二盖板28与第一腔室26之间通过提升轴29连接,提升轴29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盖板28的中间侧边位置,或者靠近自由端的一端,第一腔室26与烟灰腔3的内侧壁设有具有竖直方向导向作用的滑槽(图中未画出),并设有减小摩擦的滚珠或者滚针,因此,在打开第二盖板 28时,通过提升轴29的作用,将第一腔室26向上提起。

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之间设置的隔板上设有窗口,窗口上设有过滤网。图中可见,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窗口。

第一腔室26的底部为倾斜的结构,并且底部具有加厚的底板,加厚的底板可以防止提升第一腔室26的时候,第二腔室27内的细沙流入到第一腔室26与烟灰腔3之间的夹缝。

具体使用时,打开第二盖板28,与第二盖板28和第一腔室26均连接的提升轴29使第一腔室26上升,第一腔室26内的细沙通过右侧的窗口流入到第二腔室27,将烟头扔到第一腔室26,然后放下第二盖板28,第一腔室26下降,这时,右侧第二腔室27内的细沙进入到左侧的第一腔室26,熄灭烟头。需要清理时,再次提升第一腔室26,通过隔板上的滤网过滤掉细沙,将烟头清理掉,细沙可以继续使用。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的车载垃圾桶顶部的烟灰腔3的结构示意图,下部分车载垃圾桶的结构同具体实施例一,所述烟灰腔3具体包括第一腔室26、第二腔室27、第二盖板28、第三盖板30、下压凸缘31和弹簧32。烟灰腔3包括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 27,第一腔室26用于用户向烟灰腔3内投入烟头,第二腔室27用于盛放细小颗粒的沙粒,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之间设有隔板,第一腔室26与第二盖板28铰接连接,第二腔室 27与第三盖板30铰接连接。第一腔室26与烟灰腔3的内侧壁设有具有竖直方向导向作用的滑槽(图中未画出),并设有减小摩擦的滚珠或者滚针,第二盖板28的边缘具有与其一体成型的下压凸缘31,第二盖板28盖合时,下压凸缘31接触第一腔室26的边缘,使第一腔室 26向下运动,第一腔室26的底部具有弹簧32,因此,在打开第二盖板28时,通过弹簧32 的作用,将第一腔室26向上提起。在盖合第二盖板28时,在下压凸缘31作用下,使第一腔室26向下运动。

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之间设置的隔板上设有窗口,窗口上设有过滤网。图中可见,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窗口。

第一腔室26的底部为倾斜的结构,并且底部具有加厚的底板,加厚的底板可以防止提升第一腔室26的时候,第二腔室27内的细沙流入到第一腔室26与烟灰腔3之间的夹缝。

具体使用时,打开第二盖板28,在弹簧32作用下第一腔室26上升,第一腔室26内的细沙通过右侧的窗口流入到第二腔室27,将烟头扔到第一腔室26,然后盖合第二盖板28,第一腔室26下降,这时在下压凸缘31作用下第一腔室26向下运动,右侧第二腔室27内的细沙进入到左侧的第一腔室26,熄灭烟头。需要清理时,再次提升第一腔室26,通过隔板上的滤网过滤掉细沙,将烟头清理掉,细沙可以继续使用。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