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0303发布日期:2018-11-28 00:0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检修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检修工具传递绳是输电高空检修作业必不可少的工具。每次检修作业中,输电线路工需要徒手攀爬高度30米-150米不等的杆塔,在攀爬的过程中无法过度负重。一般的做法是,高空作业人员携带一枚定滑轮,连接好传递绳,再将定滑轮带到塔顶挂好,再由地勤人员通过传递绳配合滑轮组向上传递较重的工器具。

输电检修传递绳为直径1-2厘米,首尾相连的尼龙材质绳索,其长度数十米乃至百米不等,输电部工具房通常配备多套绳索,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杆塔。如此长的绳索的展开和收纳都非常困难和繁琐,平常成捆存放在工具房。检修作业时搬到现场,成捆的绳子过于凌乱,经常打结、纠缠在一起,光是将其完全展开就耗时0.5-1h,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检修效率。输电线路工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环环相套式的人工收线方式,在展开时需要找到上一次收线的尾端,再一环一环地解开。这种方法仍较为繁琐,耗时长,且无法避免不时出现的打结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输电线路工收卷和搬运传递绳的绕线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装置,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传递绳进行收卷,并且搬运时折叠支撑座可以展开,不占用过多的空间,便于输电线路工的搬运,有效的提高检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线装置,包括绕线轮、支架组件和折叠支撑座,其中:

所述绕线轮与所述支架组件转动连接;

所述折叠支撑座设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底部,所述折叠支撑座具有折叠工位和展开工位,当所述折叠支撑座处于折叠工位时能够对所述支架组件进行支撑,当所述折叠支撑座处于展开工位时取消对所述支架组件的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支撑座包括左折叠支座、右折叠支座和连接组件,所述左折叠支座和所述右折叠支座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当所述折叠支撑座处于折叠工位时,所述连接组件取消所述左折叠支座和所述右折叠支座的连接,所述左折叠支座和所述右折叠支座均折叠呈三角形结构;

当所述折叠支撑座处于展开工位时,所述左折叠支座和所述右折叠支座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绕线轮连接的摇臂,所述摇臂用于输电线路工握持,以通过所述摇臂带动所述绕线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左伸缩杆、右伸缩杆和用于连接所述左伸缩杆和所述右伸缩杆的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上设有用于引导传递绳缠绕至所述绕线轮上的引导臂,所述引导臂上具有用于所述传递绳穿过的引导孔。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臂可相对于所述横梁转动,还可沿着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横梁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轮上设有至少一个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上设有用于所述横梁穿过的开口,当所述横梁进入所述开口时,所述锁止件锁定所述绕线轮与所述支架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轮上设有用于勾住传递绳端部的绳索挂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当需要缠绕传递绳时,先将折叠支撑座处于折叠工位,以对支架组件进行支撑,再将传递绳缠绕在绕线轮上,随后转动绕线轮,传递绳逐渐缠绕到绕线轮上,直至传递绳的末端也缠绕到绕线轮上;当缠绕完毕需要搬运时,将折叠支撑座处于展开工位,取消对支架组件的支撑。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传递绳进行收卷,并且能够避免缠绕后传递绳过于凌乱,经常打结、纠缠在一起的现象。根据输电线路工的需要折叠支撑座可以在折叠工位和展开工位之间进行切换,收卷时能够对支架组件进行支撑,搬运时也可以将其展开,不占用过多的空间,便于输电线路工的搬运,有效的提高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折叠支座和右折叠支座折叠时绕线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折叠支座和右折叠支座展开时绕线装置的仰视图。

图标:1-绕线轮;2-支架组件;21-左伸缩杆;22-右伸缩杆;23-横梁;3-折叠支撑座;31-左折叠支座;32-右折叠支座;33-连接组件;4-摇臂;5-引导臂;6-锁止件;7-绳索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折叠支座和右折叠支座折叠时绕线装置的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折叠支座和右折叠支座展开时绕线装置的仰视图。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绕线轮1、支架组件2和折叠支撑座3,其中:

绕线轮1与支架组件2转动连接;

折叠支撑座3设于支架组件2的底部,折叠支撑座3具有折叠工位和展开工位,当折叠支撑座3处于折叠工位时能够对支架组件2进行支撑,当折叠支撑座3处于展开工位时取消对支架组件2的支撑。

当需要缠绕传递绳时,先将折叠支撑座3处于折叠工位,以对支架组件2进行支撑,再将传递绳缠绕在绕线轮1上,随后转动绕线轮1,传递绳逐渐缠绕到绕线轮1上,直至传递绳的末端也缠绕到绕线轮1上;当缠绕完毕需要搬运时,将折叠支撑座3处于展开工位,取消对支架组件2的支撑。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传递绳进行收卷,并且能够避免缠绕后传递绳过于凌乱,经常打结、纠缠在一起的现象。根据输电线路工的需要折叠支撑座3可以在折叠工位和展开工位之间进行切换,收卷时能够对支架组件2进行支撑,搬运时也可以将其展开,不占用过多的空间,便于输电线路工的搬运,有效的提高检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折叠支撑座3包括左折叠支座31、右折叠支座32和连接组件33,左折叠支座31和右折叠支座32通过连接组件33可拆卸连接;当折叠支撑座3处于折叠工位时,连接组件33取消左折叠支座31和右折叠支座32的连接,左折叠支座31和右折叠支座32均折叠呈三角形结构,左折叠支座31和右折叠支座32共同对支架组件2进行支撑;当折叠支撑座3处于展开工位时,左折叠支座31和右折叠支座32通过连接组件33连接,此时,左折叠支座31和右折叠支座32均展开。左折叠支座31和右折叠支座32均折叠呈三角形结构能够更稳定的对支架组件2进行支撑,防止上述绕线装置收卷传递绳时发生倾覆。上述折叠支撑座3的设置方便输电线路工的操作,在折叠工位和展开工位之间进行切换时更加的容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支架组件2的结构更加的牢固,支架组件2包括左伸缩杆21、右伸缩杆22和用于连接左伸缩杆21和右伸缩杆22的横梁23。绕线轮1的两端分别与左伸缩杆21和右伸缩杆22转动连接,横梁23设于绕线轮1的上方。其中,左伸缩杆21和右伸缩杆22能够共同对绕线轮1进行支撑,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中,左伸缩杆21可以包括第一杆体和插装于所述第一杆体内的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内和第二杆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沿着第一杆体的延伸方向第一杆体上设有多个用于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沿着第二杆体的延伸方向第二杆体上设有多个用于螺栓穿过的第二通孔。输电线路工可以将螺栓穿过任意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调节左伸缩杆21的高度。左伸缩杆21也可以通过液压缸或气压缸机构来实现自身高度的调节。右伸缩杆22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左伸缩杆21的具体结构相同,为了节省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左折叠支座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折叠杆组和第二折叠杆组。第一折叠杆组包括第一折杆和第二折杆,第一折杆的两端分别与左伸缩杆21的底部和第二折杆枢接;第二折叠杆组包括第三折杆和第四折杆,第三折杆的两端分别与左伸缩杆21的底部和第四折杆枢接。如图3所示,当需要缠绕传递绳或者将绕线轮1上的传递绳展开时,折叠支撑座处于折叠工位,此时转动第一折杆和第三折杆,使得第一折杆和第三折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横梁23的延伸方向,且第一折杆和第三折杆呈一字型结构,再向外转动第二折杆和第四折杆,使得第二折杆和第四折杆的末端相抵,此时,第一折杆、第二折杆、第三折杆和第四折杆折叠呈三角形状,能够稳定的对左伸缩杆21进行支撑,输电线路工可以使用双脚踩住第二折杆和第四折杆的末端,使得上述绕线装置使用时更加的稳定;当需要对上述绕线装置进行搬运时,折叠支撑座处于展开工位,如图4所示,可以将第一折叠杆组和第二折叠杆组展开呈一字型结构,第一折叠杆组、第二折叠杆组和右折叠支座32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上述设置保证上述绕线装置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的同时,还便于上述绕线装置的搬运,并且由于左折叠支座31和右折叠支座32展开后设于绕线轮1的下部,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绳索从下部脱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右折叠支座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折叠杆组和第四折叠杆组。第三折叠杆组包括第五折杆和第六折杆,第五折杆的两端分别与右伸缩杆22的底部和第六折杆枢接;第四折叠杆组包括第七折杆和第八折杆,第七折杆的两端分别与右伸缩杆22的底部和第八折杆枢接。如图3所示,当需要缠绕传递绳或者将绕线轮1上的传递绳展开时,折叠支撑座处于折叠工位,此时转动第五折杆和第七折杆,使得第五折杆和第七折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横梁23的延伸方向,且第五折杆和第七折杆呈一字型结构,再向外转动第六折杆和第八折杆,使得第六折杆和第八折杆的末端相抵,此时,第五折杆、第六折杆、第七折杆和第八折杆折叠呈三角形状,能够稳定的对右伸缩杆22进行支撑,输电线路工可以使用双脚踩住第六折杆和第八折杆的末端,使得上述绕线装置使用时更加的稳定;当需要对上述绕线装置进行搬运时,折叠支撑座处于展开工位,如图4所示,可以将第三折叠杆组和第四折叠杆组展开呈一字型结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折叠杆组与第三折叠杆组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二折叠杆组和第四折叠杆组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上述设置保证上述绕线装置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的同时,还便于上述绕线装置移动,并且由于左折叠支座31和右折叠支座32展开后设于绕线轮1的下部,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绳索从下部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实现将第一折叠杆组与第三折叠杆组进行可拆卸连接的结构都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第一连接组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可以包括设于第二折杆末端的第一卡扣和设于第六折杆末端的第一卡槽;第一连接组件还可以包括可插装于第二折杆末端和第六折杆末端的螺栓。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实现将第二折叠杆组与第四折叠杆组进行可拆卸连接的结构都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第二连接组件,例如:第二连接组件可以包括设于第八折杆末端的第二卡扣和设于第四折杆末端的第二卡槽;第二连接组件还可以包括可插装于第八折杆末端和第四折杆末端的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输电线路工使用上述绕线装置收卷传递绳,支架组件2上设有与绕线轮1连接的摇臂4,摇臂4用于输电线路工握持,以通过摇臂4带动绕线轮1转动。摇臂4与绕线轮1固定连接且可相对于支架组件2转动。在使用时,输电线路工手摇摇臂4,摇臂4带动绕线轮1转动,从而将传递绳缠绕到绕线轮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横梁23上上设有用于引导传递绳缠绕至绕线轮1上的引导臂5,引导臂5上具有用于传递绳穿过的引导孔。使用时,传递绳通过引导孔后再缠绕在绕线轮1上,使得传递绳能够更紧密的缠绕在绕线轮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引导臂5能够更好的对传递绳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臂5可相对于横梁23转动,还可沿着横梁23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横梁23移动。在使用上述绕线装置收卷传递绳时,输电线路工可以不断的移动引导臂5,避免传递绳仅缠绕在绕线轮1的部分位置上,使得传递绳在绕线轮1上分布的更加的均匀,便于携带。当缠绕完毕后,可以转动引导臂5,使得引导臂5贴紧缠绕好的传递绳,减小上述绕线装置搬运时占用的空间。

其中,如图1所示,引导臂5包括与支架组件2连接的延伸臂和设于延伸臂末端的引导件。为了使得搬运时,引导臂5能够更紧密的贴紧绕好的传递绳,延伸臂呈弧形弯曲。引导件具有引导孔,引导件呈环形结构,具体可以呈圆环形、三角环形、框形,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绕线轮1上设有至少一个锁止件6,锁止件6上设有用于横梁23穿过的开口,当横梁23进入开口时,锁止件6锁定绕线轮1与支架组件2之间的相对位置。当需要缠绕传递绳或者将绕线轮1上的传递绳展开时,可以通过左伸缩杆21和右伸缩杆22将横梁23抬高,使得横梁23不进入环形轮体上的开口,输电线路工转动摇臂4,绕线轮1能够随之转动;当需要对上述绕线轮1进行搬运时,可以通过左伸缩杆21和右伸缩杆22降低横梁23的高度,使得横梁23进入环形轮体上的开口,当输电线路工转动摇臂4时,由于横梁23卡入环形轮体内,当绕线轮1以及其上的锁止件6开始转动时,横梁23会阻止锁止件6进一步动作,从而阻止绕线轮1转动。

为了使得传递绳能够更稳定的缠绕在绕线轮1上,绕线轮1上设有两个用于与横梁23配合的锁止件6。两个锁止件6分别设于绕线轮1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输电线路工的操作,锁止件6包括套设在绕线轮1外部的环形轮体,环形轮体上具有开口,环形轮体与绕线轮1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当需要缠绕传递绳或者将绕线轮1上的传递绳展开时,可以通过伸缩架将横梁23抬高,使得横梁23不进入环形轮体上的开口,绕线轮1能够相对于伸缩架转动;当需要对上述绕线轮1进行搬运时,可以通过伸缩架降低横梁23的高度,使得横梁23进入环形轮体上的开口,由于横梁23卡入环形轮体内,当绕线轮1以及其上的锁止件6开始转动时,横梁23会阻止锁止件6进一步动作,从而阻止绕线轮1转动。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传递绳的缠绕,绕线轮1上设有用于勾住传递绳端部的绳索挂钩7,绳索挂钩7可以用于勾住传递绳的首端和末端。当缠绕时,可以先将传递绳的首端挂在绳索挂钩7上,以对传递绳的首端进行固定,方便进行接下来的缠绕过程。在缠绕完毕后,也可以将传递绳的末端挂在绳索挂钩7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输电线路工寻找传递绳的端部,绳索挂钩7设于绕线轮1靠近支架组件2的端部。具体地,绳索挂钩7可以设于绕线轮1上靠近左支架一侧的端部,也可以设于绕线轮1上靠近右支架一侧的端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