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料彻底的油墨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4232发布日期:2019-02-01 19:19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料彻底的油墨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料彻底的油墨桶。



背景技术:

在油墨生产线中以及印刷的生产线中,经常要用大量的各种颜色的油墨,为了方便生产通常采用大的铁桶盛装油墨,当用完油墨后,或者溶剂蒸发后,油墨水粘度变大,甚至底部会有部分结块,这些结块通常是人工采用铲子等工具一块一块的敲出来,费时费力,还会造成铁桶变形,严重的还会造成铁桶破损,同时油墨桶装满油墨时较重,不便于搬运,由于油墨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会发生结块的现象,所以温度的变化容易导致了油墨粘度不适用于生产的问题,将不能用于染色的油墨倒掉则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料彻底的油墨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倒料彻底的油墨桶,包括油墨桶和油墨桶翻转装置,所述油墨桶放置于油墨桶翻转装置上。所述油墨桶翻转装置包括底板、支架、承托板、液压升降柱、设于液压升降柱顶部两侧的旋转轴、加热装置、连接杆和第一螺孔。所述支架设于底板上两侧,所述承托板与支架铰接,所述液压升降柱设于底板上两端,并通过顶部的旋转轴与承托板转动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在承托板底部,所述连接杆设于承托板两侧,所述第一螺孔设于连接杆上。所述油墨桶上设有第二螺孔、把手和限位孔。所述把手设于油墨桶两侧,所述第二螺孔对称设于油墨桶侧面,所述限位孔设于油墨桶底部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底板一侧设有脚踏板。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设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承托板上设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承托板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限位孔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把手底部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油墨桶放在油墨桶翻转装置上时,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位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加热装置从底部对油墨桶整体进行了加热,使其内的油墨升温达到理想的粘度,避免粘度增大或是沉淀结块的产生。在保证油墨桶能够固定的同时,使桶体能够翻转,实现了将桶内的油墨倾倒更加彻底,不仅降低了油墨的浪费,降低了清洗油墨桶的难度,同时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油墨桶把手上设有凹槽,方便工人提取油墨桶,油墨桶翻转装置底部设有万向轮,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同时底部设有脚踏板,防止倾倒过程中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油墨桶翻转装置主视图。

图3为油墨桶翻转装置侧视图。

图4为油墨桶翻转装置俯视图。

图中:1-油墨桶,2-油墨桶翻转装置,11-第二螺孔,12-把手,13-限位孔,14-凹槽,21-底板,22-支架,23-承托板,24-液压升降柱,25-旋转轴,26-加热装置,27-连接杆,28-第一螺孔,29-脚踏板,30-万向轮,3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倒料彻底的油墨桶,包括油墨桶1和油墨桶翻转装置2,所述油墨桶1放置于油墨桶翻转装置2上。所述油墨桶翻转装置2包括底板21、支架22、承托板23、液压升降柱24、设于液压升降柱24顶部两侧的旋转轴25、加热装置26、连接杆27和第一螺孔28。所述支架22设于底板21上两侧,所述承托板23与支架22铰接,所述液压升降柱24设于底板21上两端,并通过顶部的旋转轴25与承托板23转动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6固定在承托板23底部,所述连接杆27设于承托板23两侧,所述第一螺孔28设于连接杆上。所述油墨桶1上设有第二螺孔11、把手12和限位孔13。所述把手12设于油墨桶1两侧,所述第二螺孔11对称设于油墨桶1侧面,所述限位孔13设于油墨桶1底部中心处。所述底板21一侧设有脚踏板29。所述底板21底部设有万向轮30。所述承托板23上设有限位块31。所述承托板23为圆形。所述限位块31与限位孔13相吻合。所述把手12底部设有凹槽14。所述油墨桶1放在油墨桶翻转装置2上时,第一螺孔28与第二螺孔11位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首先将油墨桶放置在油墨桶翻转装置上,油墨桶翻转装置上的限位块与油墨桶底部的限位孔相吻合,帮助工人将油墨桶卡在油墨桶翻转装置上,防止其发生偏移,油墨桶在油墨桶翻转装置上转动,将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对齐并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完成油墨桶的固定,然后将生产出的油墨注入油墨桶内,油墨桶翻转装置底部的加热装置可以在温度较低时,从油墨桶的底部对油墨桶进行加热,防止油墨由于温度较低而结块,造成油墨的浪费。当油墨需要倾倒出时,无需工人搬运,只通过调节两个液压升降柱的高度即可完成油墨的倾倒,油墨桶把手上设有凹槽,方便工人提取油墨桶,油墨桶翻转装置底部设有万向轮,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同时底部设有脚踏板,防止倾倒过程中发生倾斜。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