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动充气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616发布日期:2018-12-07 22:33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户外自动充气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户外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户外自动充气垃圾桶。



背景技术:

在外出旅游、野外会餐、临时展会等场合,人们往往需要用垃圾桶来盛装垃圾,由于现有垃圾桶多为硬质材料、固定形状,不仅占用空间,同时也不便于携带,为此人们多采用垃圾袋进行替代,但是垃圾袋容量较小盛装垃圾少,且易刮破。虽然人们也采用充气式的垃圾桶,但是多需要人工充气,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充气式的垃圾桶内壁在盛装垃圾过程中容易被尖锐的物体刮破,从而容易导致充气桶漏气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无需人工充气、可有效防止被垃圾刮破的户外自动充气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户外自动充气垃圾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双层桶体和上盖,所述双层桶体分为内层和外层,在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一密封气室,所述上盖通过拉链盖合在双层桶体的顶部,在双层桶体的外壁上设有排气阀,还包括底板、微型反应装置和防刮层,所述双层桶体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微型反应装置固定在双层桶体底部的密封气室内;在底板上设有通向微型反应装置方向的通孔,且微型反应装置固定在通孔上方;在通孔内设有用来刺破微型反应装置的刺破装置,且刺破装置将通孔间隔成内外两部分;所述防刮层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圆柱型桶体,防刮层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带与双层桶体内壁固定连接,且防刮层的直径加上连接带的长度不小于双层桶体充气后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微型反应装置包括一个液态储存气囊和一个粉末储存盒,所述粉末储存盒为顶部开口的盒体,在粉末储存盒的开口处覆盖设有过滤网,液态储存气囊固定在粉末储存盒中,所述粉末储存盒内储存的粉末为NaHCO3粉末,所述液态储存气囊内储存的液体为CH3COOH。

优选地,所述刺破装置与通孔侧壁为螺纹连接,刺破装置包括旋钮盖和刺针,所述旋钮盖的内表面固定有垂直于旋钮盖的刺针,所旋钮盖与通孔内壁为螺纹连接,且旋钮盖的厚度加上刺针的高度小于通孔的深度。

优选地,在双层桶体的外壁上对称设有手提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刺破微型反应装置使液态储存气囊与粉末储存盒内的物质相接触,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来实现对密封气室进行充气,避免了人工充气的麻烦;

2、在双层桶体内设置防刮层,通过防刮层与双层桶体内壁的间隔设置,可有效避免因垃圾的尖锐部将双层桶体的内壁刮破,导致充气垃圾桶泄气问题的发生;

3、在垃圾桶顶部设置顶盖,通过拉链形式使上盖与双层桶体的顶部连接,可有效缓解因使用后垃圾过多而导致溢出现象的发生,干净环保。

4、本实用新型具有携带便捷、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旋钮盖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双层桶体、11密封气室、2上盖、21拉链、3液态储存气囊、4粉末储存盒、41过滤网、5手提扣、6排气阀、7底板、71通孔、81旋钮盖、811旋钮、82密封垫、83刺针、9防刮层、10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户外自动充气垃圾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双层桶体1,所述双层桶体1分为内层和外层,在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一密封气室11,在双层桶体1的外壁上设有排气阀6,用于将密封气室11内的气体排出。为了防止双层桶体1内的垃圾过多导致外溢,污染环境,在双层桶体1的顶部通过拉链21连接有一可开合的上盖2。在双层桶体1底部的密封气室11内设有微型反应装置,所述微型反应装置通过粘合剂(例如胶水)粘在密封气室11的底壁上,通过微型反应装置产生的气体为密封气室11提供气体。所述微型反应装置包括一个液态储存气囊3和一个粉末储存盒4,所述粉末储存盒4为顶部开口的盒体,在粉末储存盒4的开口处覆盖设有过滤网41,所述过滤网41可以选用网孔直径小于粉末直径的纱布或其他同类产品,液态储存气囊3通过粘合剂固定在粉末储存盒4中,所述液态储存气囊3用来存放CH3COOH(醋酸),所述粉末储存盒4用来存放NaHCO3(碳酸氢钠)粉末,液态储存气囊3选用天然乳胶材质,粉末储存盒4选用可降解纸张,由于CH3COOH(醋酸)和NaHCO3(碳酸氢钠)粉末均为弱酸、弱碱、无腐蚀性,而且中和反应产生的气体CO2(二氧化碳)也很安全,且CH3COOH(醋酸)和NaHCO3(碳酸氢钠)粉末产生气体的体积略小于密封气室11的体积,可有效防止密封气室11因过渡膨胀而导致爆破情况的发生。液态储存气囊3和粉末储存盒4中存放的物质也可以选用中和后能够产生安全气体的其他物质。

在双层桶体1的底部设有底板7,双层桶体1的底部通过热压的方式全部固定在底板7上。在底板7上设有通向微型反应装置方向的通孔71,且液态储存气囊3位于通孔71的正上方。在通孔71内设有用来刺破微型反应装置的刺破装置,刺破装置将通孔71间隔成内外两部分,本实施例采用的刺破装置与通孔71侧壁为螺纹连接,刺破装置包括旋钮盖81和刺针83,如图3所示,在旋钮盖81的外表面设有旋钮811,旋钮盖81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垂直于旋钮盖81的刺针83,所旋钮盖81与通孔71内壁为螺纹连接,且旋钮盖81的厚度加上刺针83的高度小于通孔71的深度,即当不使用刺破装置时,刺针83位于通孔71内;当需要刺针83刺破微型反应装置时,通过旋转旋钮盖81使刺针83向微型反应装置的方向运动,进而刺破微型反应装置。为了增强密封性,在旋钮盖81的内表面上还可以设有密封垫82。

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垃圾的尖刺部将双层桶体1的内壁刮破而导致漏气,在双层桶体1内设有防刮层9,所述防刮层9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圆柱型桶体,防刮层9通过纵向对称设置的多个连接带10与双层桶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带10与防刮层9和双层桶体1的内壁均是通过热压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采用其他类似方式实现。防刮层9的深度小于双层桶体1内部的深度,且防刮层9的直径加上连接带10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双层桶体1充气后的内径均可,使防刮层9与双层桶体1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就可以有效避免刮破产生的漏气现象。

为方便双层桶体1的携带或移动问题,在双层桶体1的外壁上对称设有手提扣5。本实施例所提及的柔性材料均为PVC材料。

使用前,密封气室11处于真空状态,排气阀6处于关闭状态;

使用时,打开上盖2,一只手顶住双层桶体1的内底,另一只手旋转旋钮盖81上的旋钮811,使旋钮盖81带动刺针83向微型反应装置方向运动,刺针会依次刺破微型反应装置中的粉末储存盒4和液态储存气囊3,刺破微型反应装置后,微型反应装置内的CH3COOH(醋酸)和NaHCO3(碳酸氢钠)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所产生的气体CO2(二氧化碳)从粉末储存盒4顶部的过滤网41流出,将密封气室11充满,使双层桶体1保持竖直状态;充气后,防刮层9被连接带10拉开,即完成充气过程;

使用完毕后,将上盖2的拉链闭合,然后打开排气阀6,待密封气室11内的气体排空后,双层桶体1整体压缩,减小了垃圾后期运输过程中的空间占用,同时垃圾也不会外溢污染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