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顶升式移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4068发布日期:2019-02-12 21:52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凸轮顶升式移载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输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凸轮顶升式移载机。



背景技术:

在多种生产加工场合,尤其如物流中心,需要使用移载机以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区分,目前多使用与主输送线传输方向垂直的移载机配合顶升机的组合方式,移载机位于主输送线的下方,当需要区分物品时,移载机内部顶升机构将移载机构顶升至其输送工作面高于主输送线的输送工作面,随后移载机构工作,从而实现物品的区分或转输送。

现有的技术方案,多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实现顶升效果,如中国专利CN201420259651.8公开的一种新型顶升平移输送机,包括设在下部架体上的顶升机构以及设在上部架体上的输送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由气缸、铰链、铰座及拉杆构成,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皮带机以及滚筒,所述气缸两端伸缩杆均连接有拉杆,拉杆连接有铰座,所述铰座上均设有铰链,铰链上设有上部架体,所述上部架体相对设有两列滚筒,上部架体一端外侧设有第一输送机,另一端外侧设有第二输送机,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带动滚筒滚动。上述结构实现了同步顶升、提高了上部移载机的稳定顶升,然而曲柄连杆机构的顶升方式存在着顶升动力能耗大、水平方向上易发生较大的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开发一种凸轮顶升式移载机,顶升和移载两个动作都是通过电机带动凸轮转动来实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凸轮顶升式移载机,包括:

下架体;以及

多个辊轴,其并列设置在所述下架体上,所述辊轴两端可旋转设置在所述下架体顶部;

多个凸轮,其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辊轴上且能够跟随所述辊轴旋转;

多个同步轮,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辊轴上;

多个第一皮带,其分别连接相邻所述辊轴上的所述同步轮,使相邻的所述同步轮能够共同旋转;

从动轮,其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辊轴一端;

动力机构,其输出端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从动轮旋转,进而带动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的所述辊轴旋转。

优选的是,还包括:

主动轮,其与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二皮带,其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上架体,其设置在所述下架体顶部;

多个第一辊筒,其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架体上,所述第一辊筒两端可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架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辊筒与所述辊轴垂直;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的间隙内;当所述凸轮静止时,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一辊筒上表面下方,当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凸轮能够间歇性从所述第一辊筒的间隙内向上伸出位于所述第一辊筒上表面上方。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二上架体,其与所述第一上架体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上架体垂直;

多个第二辊筒,其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架体上,所述第二辊筒两端可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架体上;

其中,所述第二辊筒与所述第一辊轴垂直。

优选的是,还包括:

重力传感器,其设置在初始输送位置的所述第一辊筒上,用于检测物品重量;

红外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架体上,用于检测物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转速传感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转速;

激光测距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架体的轴向两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上架体轴向两端分别与物品相对侧面的距离;

控制器,其与所述重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动力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重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动力机构为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轮顶升式移载机的顶升和移载两个动作都是通过电机带动凸轮转动来实现的;整个设备只需要一个电机作为动力源,这样就大大简化了整机的结构,同时也就简化了驱动控制卡的程序设计。

(2)对于企业,结构的简化降低了生产加工难度,同时提高了装配速度和装配质量;对于客户,凸轮顶升式顶升移载机整机零部件数量少,所使用外购件和标准件归一。大大降低了维护和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轮顶升式移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轮顶升式移载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轮顶升式移载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轮顶升式移载机与主输送线和垂直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轮顶升式移载机与主输送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再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凸轮顶升式移载机,包括:下架体100;以及多个辊轴110,其并列设置在所述下架体100上,所述辊轴110两端通过轴承座可旋转设置在所述下架体100顶部;多个凸轮120,其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辊轴110上且能够跟随所述辊轴110旋转;第一同步轮130,其分别固定设置在位于外侧的所述辊轴110上(即两边最外侧的辊轴上);第二同步轮140,其分别固定设置在位于内侧的所述辊轴(即位于两边最外侧辊轴之间的辊轴)110中部两端;第一皮带150,其分别错位连接相邻所述辊轴110上对应位置的第二同步轮140以及第一同步轮130和第二同步轮140,用于驱动所述辊轴共同旋转;从动轮160,其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辊轴110一端,用于驱动与其连接的所述辊轴110旋转;动力机构170,其输出端与所述从动轮16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从动轮160旋转,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170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直流减速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在所述下架体100上,所述下架体100上还设置有风扇400,用于为所述移载机降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主动轮180,其与所述动力机构17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皮带190,其连接所述主动轮180和所述从动轮1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第一上架体200,其设置在所述下架体100顶部;多个第一辊筒210,其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架体200上,所述第一辊筒210两端通过轴承座可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架体200上;其中,所述第一辊筒210与所述辊轴110垂直;所述凸轮120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210的间隙内;当所述凸轮120静止时,所述凸轮120位于所述第一辊筒210上表面下方,当所述凸轮120旋转时,所述凸轮120能够间歇性从所述第一辊筒210的间隙内向上伸出位于所述第一辊筒210上表面上方,所述第一上架体200和第一辊筒210形成主输送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第二上架体300,其与所述第一上架体200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上架体200垂直;多个第二辊筒310,其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架体300上,所述第二辊筒310两端通过轴承座可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架体300上;其中,所述第二辊筒310与所述第一辊筒210垂直;所述凸轮120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辊筒310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上架体300和第二辊筒310形成垂直输送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重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初始输送位置的所述第一辊筒210上,用于检测物品重量;红外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架体200上,用于检测物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转速传感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210和第二辊筒310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辊筒210和第二辊筒310的转速;激光测距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架体200的轴向两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上架体200轴向两端分别与物品相对侧面的距离;控制器,其与所述重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动力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重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动力机构170工作。

工作原理:

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旋转,物品在第一辊筒的旋转下沿所述第一上架体轴向方向运输(在主输送线上输送),当控制器确定物品运输到凸轮上方时,控制器控制动力机构带动主动轮旋转,使得从动轮旋转,驱动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的辊轴旋转,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以及第一皮带的作用下,使得所有辊轴共同旋转,凸轮跟随辊轴一起旋转,将物品顶起,使物品脱离第一辊筒,凸轮继续旋转,将物品垂直分流到第二辊筒上,所述物品在第二辊筒的旋转下沿所述第二上架体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辊筒运输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垂直输送线)运输。物品完成垂直分流后,所述凸轮继续转动,当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一辊筒上表面下方时,所述凸轮停止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轮顶升式移载机的顶升和移载两个动作都是通过电机带动凸轮转动来实现的;整个设备只需要一个电机作为动力源,这样就大大简化了整机的结构,同时也就简化了驱动控制卡的程序设计。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