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2491发布日期:2019-02-11 00:03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



背景技术:

振动盘是一种自动组装或自动加工机械的辅助送料设备。它能把各种产品有序地排列出来,配合自动组装设备将产品各个部位组装起来成为完整的一个产品,或者配合自动加工机械完成对工件的加工,振动盘料斗下面有个脉冲电磁铁,可以使料斗作垂直方向振动,由倾斜的弹簧片带动料斗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料斗内零件,由于受到这种振动而沿螺旋轨道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轨道的筛选或者姿态变化,零件能够按照组装或者加工的要求呈统一状态自动进入组装或者加工位置。 其工作目的是通过振动将无序工件自动有序定向排列整齐、准确地输送到下道工序。

然而,在采用振动盘对中部开有贯穿槽的正方体工件进行排序时,由于工件结构的特殊性,无法让工件都处于贯穿槽竖直的状态,在对工件进行下一步工序前,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将工件摆放至所需的方向上,浪费了较多的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其能够自动实现正方体的工件的摆放,使工件中的贯穿槽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包括振动盘底座,所述振动盘底座上倒有工件,所述工件呈正方体且所述工件上贯穿开有圆柱形的贯穿槽,所述振动盘底座外周上设有传输轨道,所述振动盘底座绕垂直轴做扭摆运动,将倒入振动盘底座上的工件沿着传输轨道向上传输,所述传输轨道上方连有送料轨道,所述送料轨道宽度逐渐缩小,所述送料轨道上方连有筛分段,所述筛分段下开有底槽,所述底槽下摆动设有一排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的间距与贴合后相邻工件的重心间距相等,所述顶出杆向上顶出后穿过贯穿槽处于竖直状态的工件,同时,所述顶出杆向上顶出后将贯穿槽未处于竖直状态的工件向振动盘底座处顶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内侧向外一次设有振动盘底座、传输轨道、送料轨道及筛分段,工件倒入振动盘底座后,由内而外移动,在进入筛分段后,穿过筛分段下的底槽伸出有顶出杆,顶出杆向上转动顶出,如果工件贯穿槽处于竖直状态,则顶出杆会穿过贯穿槽,不影响工件的位置,如果贯穿槽不处于竖直的状态,顶出杆则会将工件向上顶起,并顶至振动盘底座上,完成对工件的筛分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杆的下端连有摆杆,所述摆杆在电机驱动下做周期性的往复摆动,所述摆杆的自由端上还连有转轴,多根摆杆均匀的固定于转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出杆的下端连有摆杆,通过电机驱动的摆杆带动顶出杆做顶出运动,使顶出杆能够做往复运动,同时,多根摆杆均匀的固定于转轴上,因此,通过转轴对多根摆杆的固定,能够确保多根顶出杆可同步的进行顶出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摆杆与转轴固定的一端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转轴上,所述滑块侧边还转动设有抵紧杆,转动所述抵紧杆后即可对滑块的位置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摆杆上安装滑块并通过滑块与转轴的滑移对滑块的位置进行调整,在工件的尺寸发生变化后即可通过调整滑块的位置对相邻的摆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保证摆杆对工件的适配;滑块位置移动后,可通过抵紧杆对滑块的位置进行固定,即对顶出杆的位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及穿过转轴的滑块的截面均为相互配合的多边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轴及滑块的截面设为多边形结构而不是圆形的,因此,在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确保转轴不会与滑块发生相对位移,确保多根顶出杆翻转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部设有对相邻的滑块的距离进行测定的刻度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轴上设有刻度尺,其能够对相邻的滑块的位置进行测定,在调整滑块的位置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保证位置调整后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筛分段的出料端设有转门,所述转门内侧设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连有PLC模块,所述PLC模块还连有摆杆触发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门上设有触发开关,因此,在工件碰撞触发开关后再将顶出杆顶出,从而可对顶出杆翻出的时机进行选择,保证顶出杆每次顶出运动都能够准确的实现对筛分段内的工件的筛分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筛分段的出料端连有送料器,所述送料器接触转门的一侧设有容置转门的沉槽,所述转门以底边为轴转动,所述转门转动后贴合收纳于沉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筛分段上设置沉槽,其能够对翻转后的转门进行收纳,不影响工件继续向前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设置筛分段并在筛分段内设置顶出杆实现对工件的筛分,取代人工筛分排序的工作,解放了劳动力;

2、在筛分段与送料器之间设置转门,并在转门上布置触发开关,通过触发开关实现对顶出杆的移动,可保证顶出杆每次顶出时与上部的工件均处于相互对应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角;

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中顶出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振动盘底座;2、传输轨道;3、送料轨道;4、筛分段;41、底槽;42、转门;421、触发开关;43、顶出杆;44、摆杆;45、转轴;451、刻度尺;46、滑块;461、抵紧杆;5、送料器;51、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自动排列正方体工件的振动盘,参照图1,包括振动盘底座1,振动盘底座1在电机驱动下做扭摆运动,将倒在振动盘底座1上的工件向外周移动;在振动盘底座1的外周上设有传输轨道2,同时,在传输轨道2外还设有送料轨道3,工件在振动盘底座1的振动下进入传输轨道2,并沿着传输轨道2向上移动,之后进入送料轨道3中,送料轨道3的截面宽度逐渐减小,使工件只能排成一排沿着送料轨道3向前输送;送料轨道3的上端连有筛分段4,筛分段4可实现对进入筛分段4中的工件进行筛选,将贯穿槽不是处于竖直状态的工件踢出,并将贯穿槽处于竖直状态的工件继续向前输送,直至进入筛分段4后连接的送料器5上,由送料器5最后实现工件向下一个工序的传输工作。

参照图1,筛分段4的下端沿工件的传输方向设有底槽41,底槽41下设有弧形的顶出杆43,顶出杆43下端连有摆杆44,摆杆44在电机驱动下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因此,顶出杆43在摆杆44的驱动下也做周期性的顶出运动,向上顶出后,如果工件的贯穿槽处于竖直状态,则顶出杆43穿过贯穿槽,工件位置不变,如果工件的贯穿槽不处于竖直的状态,则工件会在顶出杆43的顶出作用下离开筛分段4并掉入振动盘底座1上,从而实现对工件的筛分,保证进入送料器5中的均为贯穿槽竖直的工件。

参照图1及图3,为同时实现对整个筛分段4中多个工件的筛分工作,顶出杆43设有多根,且相邻顶出杆4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工件中心的距离相等,在摆杆44远离顶出杆43的一端上设有滑块46,穿过多个滑块46设有转轴45,因此,与转轴45连接的整排的顶出杆43同步转动,可实现对进入筛分段4中的工件的筛分工作;为避免摆杆44与转轴45发生相对移动,将转轴45及对应的滑块46截面设为多边形的,本实施例中,转轴45及滑块46的截面为正方形。

参照图3,为确保对不同规格的工件有更好的适配,可移动滑块46的位置,调整相邻滑块46之间的距离,从而对相邻顶出杆4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在滑块46距离调整结束后,将位于滑块46侧边的抵紧杆461向抵紧转轴45的一侧转动,使抵紧杆461抵紧于转轴45上,即可实现顶出杆43移动后位置的固定,保证顶出杆43顶出过程中的稳定;为确保移动滑块46后能迅速的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处,沿着转轴45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尺451,其能够在滑块46移动时提供参考,保证滑块46移动位置的准确。

参照图2,为保证顶出杆43每次向上顶出后,工件都正好处于顶出杆43的正上方,在筛分段4与送料器5接触的一侧设有向下翻转的转门42,转门42上靠近筛分段4的一侧设有触发开关421,同时,触发开关421连有PLC模块(图中未画出),PLC模块连有摆杆44触发模块,当工件向前输送,并接触触发开关421后,向PLC模块发送指令,随后PLC模块向摆杆44触发模块发出指令,摆杆44向上摆动,完成一个周期的摆动后,顶出杆43回位至先前的状态,PLC模块向触发开关421发出指令,转门42打开,工件可从转门42处向送料器5输送,完成对筛分好的工件的排出后,转门42关闭,继续进行下一轮的筛分工作。

参照图1,为避免转门42打开后对工件的传输造成影响,在送料器5接触转门42的一侧设有容置转门42的沉槽51,转门42向下翻转后可收纳于沉槽51中,工件从转门42的上部向前推行,通过沉槽51的设置,不对工件的传输造成影响。

工作原理:

将工件倒入振动盘底座1中,工件在振动后沿着传输轨道2、送料轨道3向上输送,直至将整排的工件传输至筛分段4中,在筛分段4内靠近转门42一侧的工件接触触发开关421后,顶出杆43即可向上顶起,对工件进行筛分,若工件的贯穿槽处于竖直状态,顶出杆43可穿过贯穿槽,工件位置不发生变化,若工件的贯穿槽不处于竖直的状态,顶出杆43可将工件向上顶出,完成对不符合要求的工件的筛分剔除;在顶出杆43完成筛分工作后,转门42打开,工件即可向前移动,并进入送料器5中,完成对筛分后的工件的输送,通过测定工件的移动速度确定转门42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之后再将转门42关闭,直至下一批工件移动至转门42位置对转门42进行触发。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