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9863发布日期:2019-04-20 03:5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电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电的使用是十分的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地铺设电缆,来让更多的地方有足够的电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铺设电缆时,都会选择比较容易缠绕和释放电缆的装置来辅助铺设电缆,但是一般的缠绕装置不方便用户进行移动,而且不方便用户根据未使用电缆的情况来限制电缆出现松动等其他情况,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的缠绕装置不方便用户进行移动,而且不方便用户根据未使用电缆的情况来限制电缆出现松动等其他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包括支撑板、推把和缠绕盘,所述支撑板上贯穿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内侧均贯穿有连接柱,所述第二轴承贯穿在圆盘上,且圆盘设置在支撑板内侧,所述推把固定在连接柱左右两端,所述缠绕盘左右两端均固定在圆盘上,且缠绕盘设置在圆盘内侧,同时圆盘边缘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空槽,且空槽内侧设置有活动块,所述圆盘内侧面上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内侧面开设有滑槽,同时固定板前后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滑槽内侧设置有螺纹筒,且螺纹筒内侧设置有螺栓,同时螺栓贯穿第一圆孔,所述螺纹筒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设置在第二挡板左侧,同时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挡板上侧面固定有固定柱,且固定柱贯穿第二圆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通过第一轴承与支撑板之间为转动连接,且第一轴承设置有2组,同时2组第一轴承关于缠绕盘中心点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通过空槽与支撑板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活动块中心点与与凹槽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等间距设置在圆盘上,且固定板的长度大于第一挡板的长度,同时第一挡板的长度等于第二挡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孔设置有8组,且8组第一圆孔等间距开设在固定板上,同时8组第一圆孔均关于固定板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长度之和大于缠绕盘的长度,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设置有4组,同时4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关于缠绕盘中心点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移动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

(1)空槽、活动块和凹槽的设置,可以让用户轻松的通过按压空槽内侧的活动块将圆盘上的凹槽卡住,从而避免圆盘在支撑板内的转动,影响用户移动该缠绕装置;

(2)螺纹筒和螺栓的设置,可以让用户轻松的转动螺栓,将螺栓卡在螺纹筒中,从而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固定;

(3)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设置,可以让用户根据电缆的使用情况利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电缆末端限制在缠绕盘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避免电缆出现松动;

(4)第一轴承、连接柱和第二轴承的设置,可以让连接柱分别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转动,便于用户推动连接在连接柱上的推把来移动该缠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与圆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第一轴承,3、连接柱,4、圆盘,5、第二轴承,6、推把,7、缠绕盘,8、空槽,9、活动块,10、凹槽,11、固定板,12、滑槽,13、第一圆孔,14、螺纹筒,15、螺栓,16、第一挡板,17、第二挡板,18、固定柱,19、第二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包括支撑板1、第一轴承2、连接柱3、圆盘4、第二轴承5、推把6、缠绕盘7、空槽8、活动块9、凹槽10、固定板11、滑槽12、第一圆孔13、螺纹筒14、螺栓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固定柱18和第二圆孔19,支撑板1上贯穿有第一轴承2,且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5内侧均贯穿有连接柱3,第二轴承5贯穿在圆盘4上,且圆盘4设置在支撑板1内侧,推把6固定在连接柱3左右两端,缠绕盘7左右两端均固定在圆盘4上,且缠绕盘7设置在圆盘4内侧,同时圆盘4边缘上开设有凹槽10,支撑板1上开设有空槽8,且空槽8内侧设置有活动块9,圆盘4内侧面上固定有固定板11,且固定板11内侧面开设有滑槽12,同时固定板11前后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圆孔13,滑槽12内侧设置有螺纹筒14,且螺纹筒14内侧设置有螺栓15,同时螺栓15贯穿第一圆孔13,螺纹筒14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挡板16和第二挡板17,且第一挡板16设置在第二挡板17左侧,同时第一挡板16上开设有第二圆孔19,第二挡板17上侧面固定有固定柱18,且固定柱18贯穿第二圆孔19。

本例的连接柱3通过第一轴承2与支撑板1之间为转动连接,且第一轴承2设置有2组,同时2组第一轴承2关于缠绕盘7中心点对称设置,可以让用户轻松的推动推把6来移动该缠绕装置。

活动块9通过空槽8与支撑板1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活动块9中心点与与凹槽10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可以让用户利用活动块9卡在凹槽10内从而将圆盘4进行固定,避免用户在移动该缠绕装置时,圆盘4在支撑板1之间转动,从而影响用户移动该缠绕装置。

固定板11等间距设置在圆盘4上,且固定板11的长度大于第一挡板16的长度,同时第一挡板16的长度等于第二挡板17的长度,可以让固定板11上的第一挡板16与第二挡板17在不同的位置将电缆进行限位固定,防止电缆在缠绕盘7上出现松动。

第一圆孔13设置有8组,且8组第一圆孔13等间距开设在固定板11上,同时8组第一圆孔13均关于固定板11中轴线对称设置,可以让用户根据电缆的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第一圆孔13,并通过螺纹筒14和螺栓15将第一挡板16与第二挡板17固定住。

第一挡板16与第二挡板17的长度之和大于缠绕盘7的长度,且第一挡板16与第二挡板17均设置有4组,同时4组第一挡板16与第二挡板17均关于缠绕盘7中心点对称设置,可以让第一挡板16与第二挡板17将缠绕好的电缆固定在缠绕盘7上,防止电缆在缠绕盘7上出现松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移动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时,首先用户通过第二轴承5转动圆盘4,而圆盘4就会带动缠绕盘7转动,之后用户就可以将电缆缠绕在缠绕盘7上,并不断地转动圆盘4缠绕电缆,当用户缠绕完电缆之后,用户就可以按照所缠绕电缆的厚度,分别将第一挡板16和第二挡板17从固定板11上掀开,然后将螺纹筒14在滑槽12中滑动,确定好螺纹筒14的位置之后,用户就可以将第一挡板16上的固定柱18扣在第二挡板17上的第二圆孔19,接着将螺栓15插进螺纹筒14并转动拧紧,通过第一挡板16和第二挡板17将缠绕好的电缆从四面卡紧,即可利用第一挡板16和第二挡板17阻挡电缆的末端出现松动,接着用户就可以将活动块9从空槽8中向支撑板1内侧挤压至将活动块9卡在凹槽10中,即可将圆盘4固定住,之后用户就可以推动推把6通过第一轴承2的转动来移动该缠绕装置,以上就是该便于移动的耐火电缆缠绕装置的使用方法,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