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球阀组装循环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7830发布日期:2019-04-30 18:4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自动球阀组装循环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自动球阀组装循环线。



背景技术:

球阀(ball valve),其启闭件为球体,基本调节原理是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耐磨等优点,其广泛地应用在石化、化工、造纸、纺织、水利、电力、钢铁等行业。

工业化的球阀生产使用球阀自动组装机来实现,包括可移动的工作台,工作台上等间距分布的槽装载阀体,侧面设有阀体上料装置、O形圈装入装置、阀杆装入装置、阀球装入装置等,多工位协同工作,节拍一致,节省人工。自动化的球阀组装生产线已经渐渐普及,取代人工的低效率、低精度装配方式。

然而,目前的球阀自动组装设备仍具有组装效率不高、精度欠缺,有时候需要再次校正。其结构多为环形组装流水线,在节省空间的同时也有操作机构更加复杂的劣势。

本实用新型开发一种高效、直线流水线的自动球阀组装循环线,以为球阀自动组装流水线技术领域注入新的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开发一种直线流水线的、装入高效、操作简便的自动球阀组装循环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球阀组装循环线,包括阀体流水线和设置于阀体流水线两侧、沿着阀体流水线行进方向即X方向依次分布的5个移送机构,所述5个移送机构依次为,第一密封圈进料机构、插销进料机构、第二密封圈进料机构、钢珠进料机构、弹簧进料机构,以及依次设置于阀体流水线上方、5个移送机构一侧的5个装配机构,所述5个装配机构依次为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插销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钢珠装配机构、弹簧装配机构,阀体流水线末端设置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移载机构、测量头、移送机构;

所述5个移送机构均至少包括设置于机构机架上的三色灯、振动盘和连接振动盘出口的进料槽,所述进料槽末端对准阀体流水线上方,所述5个装配机构均至少包括设置于装配机架上的YZ移动机构和被YZ移动机构带动沿Y、Z方向运动的装配头,所述装配头向下对准进料槽出口一侧,所述钢珠装配机构还在YZ移动机构后方包括钢珠压入机构,所述5个移送机构和5个装配机构往阀体中从下至上安装第一密封圈、插销、第二密封圈、钢珠和弹簧,并最终由出料机构移载、测量后出料;所述机构机架内置有控制器,所述振动盘、三色灯、YZ移动机构、装配头、钢珠压入机构、移载机构、测量头、移送机构由控制器控制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流水线包括设置于输送支架上的驱动电机、链轮、链板输送带,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轮旋转从而带动链板输送带行进,链板输送带上的每块链板中间开有可配合阀体的配合槽。

进一步,所述5个移送机构设置于阀体流水线的两侧,其中第一密封圈进料机构、第二密封圈进料机构、弹簧进料机构设置于链板输送带一侧,插销进料机构、钢珠进料机构设置于链板输送带另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装配机架设置于阀体流水线侧、上设置有装配台,所述YZ移动机构包括Y气缸、Y支架、Z气缸,所述Y气缸为双向气缸,Y气缸的活塞杆安装于装配台上、缸体连接Y支架,Y支架延伸向X方向、连接Z气缸的缸体,Z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连接装配头。

进一步,所述装配头在5个移送机构中依次为真空吸头、夹头、真空吸头、夹头、夹头,所述真空吸头为真空吸盘,所述夹头为气动夹爪。

更进一步,所述钢珠压入机构包括压入支架、顶压气缸、顶压头,所述压入支架设置于阀体流水线侧、上设置有顶压台,顶压台固定顶压气缸的缸体,顶压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连接顶压头。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移载支架、出料支架、测量支架,所述移载支架设置于输送支架上、上具有载板,所述移载机构包括Y移载气缸、Z移载气缸、移载夹爪,所述Y移载气缸为双向气缸,Y移载气缸的活塞杆设置于载板、缸体沿Y向移动并向下连接Z移载气缸的缸体,Z移载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连接移载夹爪;所述出料支架设置于阀体流水线的弹簧进料机构的异侧,出料支架上在阀体流水线近侧设置测量支架,出料支架上端连接移送机构,所述测量支架上端设置可配合阀体的测量槽,测量槽下设置测量头,所述移送机构包括均为双向气缸的一级Y气缸、二级Y气缸、转接架、移送夹爪,所述一级Y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出料支架上端、缸体向上连接二级Y气缸的活塞杆,二级Y气缸的缸体一侧连接转接架,转接架向下连接移送夹爪,移送夹爪位于测量槽附近。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机构指向清晰、零件装入高效。模块化的5个移送机构和5个装配机构,操作简便,动作流畅,彼此之间的操作距离缩短,高效装配提供了条件;直线形式的阀体流水线定位准确,装配操作精准高效;阀体流水线的X向流动和YZ移动机构的YZ操作装配高效,而钢珠压入机构的顶压避免了钢珠在阀体内部卡住的现象;出料机构的移载和双重Y向移送节省了空间,提高了移送的流畅性,实现装配完毕后移载、测量、移送的一体化。本实用新型的X流水线和YZ装配的结构易于控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移载和移送与流水线衔接自然,总体上效率和精度更高,还可以根据不同球阀情况改进成不同装配机构组合,灵活性强,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阀体流水线、各个进料机构和移送机构、出料机构的主要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密封圈进料机构和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整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的详细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是插销进料机构和插销装配机构整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插销装配机构的详细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密封圈进料机构和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整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的详细装配结构示意图,图9是钢珠进料机构和钢珠装配机构整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钢珠装配机构的前部分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1是钢珠装配机构的钢珠压入机构部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2是弹簧进料机构和弹簧装配机构整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弹簧装配机构的详细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4是出料机构的一个角度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出料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流水线,10-输送支架,11-驱动电机,12-链轮,13-链板输送带,130-链板,131-配合槽,20-第一密封圈进料机构,30-插销进料机构,40-第二密封圈进料机构,50-钢珠进料机构,60-弹簧进料机构,2-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3-插销装配机构,4-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5-钢珠装配机构,6-弹簧装配机构;

100-机构机架,101-三色灯,102-振动盘,103-进料槽,200-装配机架,201-装配台,21-YZ移动机构,211-Y气缸,212-Y支架213-Z气缸,214-Y滑轨,22-装配头,221-真空吸头,222-夹头,51-钢珠压入机构,510-压入支架,511-顶压台,512-顶压气缸,513-顶压头;

7-出料机构,71-移载机构,711-Y移载气缸,712-Z移载气缸713-移载夹爪,72-测量头,73-移送机构,731-一级Y气缸,732-二级Y气缸,733-转接架,734-移送夹爪,74-移载支架,741-载板,75-出料支架,76-测量支架,761-测量槽;

8-阀体,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如图1~15,自动球阀组装循环线,用于在阀体8内组装入各部件,包括阀体流水线1和设置于阀体流水线1两侧、沿着阀体流水线1行进方向即X方向依次分布的5个移送机构,Y方向为垂直X的方向,Z方向为竖直向,所述5个移送机构依次为,第一密封圈进料机构20、插销进料机构30、第二密封圈进料机构40、钢珠进料机构50、弹簧进料机构60,以及依次设置于阀体流水线1上方、5个移送机构一侧的5个装配机构,所述5个装配机构依次为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2、插销装配机构3、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4、钢珠装配机构5、弹簧装配机构6,阀体流水线1末端设置出料机构7;

其中,所述阀体流水线1包括设置于输送支架10上的驱动电机11、链轮12、链板输送带13,驱动电机1通过驱动链轮12旋转从而带动链板输送带13行进,链板输送带13上的每块链板130中间开有可配合阀体的配合槽131;其中所述5个移送机构设置于阀体流水线的两侧,其中第一密封圈进料机构20、第二密封圈进料机构40、弹簧进料机构60设置于链板输送带13一侧,插销进料机构30、钢珠进料机构50设置于链板输送带13另一侧;

所述5个移送机构均至少包括设置于机构机架100上的三色灯101、振动盘102和连接振动盘102出口的进料槽103,所述进料槽103末端对准阀体流水线1上方,所述5个装配机构均至少包括设置于装配机架200上的YZ移动机构21和被YZ移动机构21带动沿Y、Z方向运动的装配头22,所述装配机架200设置于阀体流水线1侧、上设置有装配台201,所述YZ移动机构21包括Y气缸211、Y支架212、Z气缸213、Y滑轨214,所述Y气缸211为双向气缸,Y气缸211的活塞杆安装于装配台201上、缸体连接Y支架212,Y支架212延伸向X方向、连接Z气缸213的缸体,为了滑动更精准,Y支架212下端的配合块配合在装配台201上的Y滑轨214,Z气缸213的活塞杆向下连接装配头22;所述装配头22向下对准进料槽103出口一侧,所述钢珠装配机构5还在YZ移动机构21后方包括钢珠压入机构51;

所述装配头22在5个移送机构中依次为真空吸头221、夹头222、真空吸头221、夹头222、夹头222,所述真空吸头221为真空吸盘,所述夹头222为气动夹爪;所述钢珠压入机构51包括压入支架510、顶压气缸512、顶压头513,所述压入支架510设置于阀体流水线1侧、上设置有顶压台511,顶压台511固定顶压气缸512的缸体,顶压气缸512的活塞杆向下连接顶压头513;

所述出料机构7包括移载机构71、测量头72、移送机构73、移载支架74、出料支架75、测量支架76,所述移载支架74设置于输送支架10上、上具有载板741,所述移载机构71包括Y移载气缸711、Z移载气缸712、移载夹爪713,所述Y移载气缸711为双向气缸,Y移载气缸711的活塞杆设置于载板741、缸体沿Y向移动并向下连接Z移载气缸712的缸体,Z移载气缸712的活塞杆向下连接移载夹爪713;所述出料支架75设置于阀体流水线1的弹簧进料机构60的异侧,出料支架75上在阀体流水线1近侧设置测量支架76,出料支架75上端连接移送机构73,所述测量支架76上端设置可配合阀体的测量槽761,测量槽761下设置测量头72,所述移送机构73包括均为双向气缸的一级Y气缸731、二级Y气缸732、转接架733、移送夹爪734,所述一级Y气缸731的活塞杆连接出料支架75上端、缸体向上连接二级Y气缸732的活塞杆,二级Y气缸732的缸体一侧连接转接架733,转接架733向下连接移送夹爪734,移送夹爪734位于测量槽761附近;

所述机构机架100内置有控制器9,所述振动盘102、三色灯102、YZ移动机构21上的各个气缸、装配头22的各个吸头和夹头、钢珠压入机构51的顶压气缸512、移载机构71的各个气缸和夹爪、测量头72、移送机构73的各个气缸和夹爪,均由控制器9控制动作;控制器9根据工程选择,为PLC可编程控制器或单片机控制器。

基本操作方法:第一密封圈、插销、第二密封圈、钢珠和弹簧分别在各个进料机构的振动盘102处理成竖直放置的状态,再进入进料槽103;阀体8配合于配合槽131,沿着阀体流水线1行进,所述5个移送机构和5个装配机构,通过控制器控制动作节律,往阀体8中从下至上安装第一密封圈、插销、第二密封圈、钢珠和弹簧,并最终由移载机构71转移到测量头72测量装配情况,后由移送机构73双行程Y向转移出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