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端结构和冷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6226发布日期:2019-05-03 19:5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门端结构和冷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门端结构和冷藏集装箱。



背景技术:

由于要满足水路和陆路运输,冷藏集装箱既可以用于标准集装箱船又可以用于集装箱车,这样,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冷藏集装箱可以保证货物的质量和新鲜。现有的冷藏集装箱可以长期作为便携式的货物存储冷库,因而冷藏集装箱的后端的门结构的型材尺寸需要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后端的门结构的开启参数也必须严格控制,这样使其既能满足运输以及客户使用的特殊要求,同时又能满足港口吊装卸货的要求。但由于冷藏集装箱需要满足很多条件,因而要求进一步提高冷藏集装箱的保温性能。

因此,需要一种门端结构和冷藏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端结构,用于冷藏集装箱,所述门端结构包括:

门框,所述门框包括依次连接的门楣、左角柱、门槛和右角柱;

箱门,所述箱门设置在所述门框中;

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箱门的底部,所述保温装置与所述箱门连接;以及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沿所述门框的周向方向设置在所述门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端结构,可以提升门框和箱门之间的绝缘保温效果,降低冷藏集装箱在门端结构的内外温差,能够用于货物的保鲜冷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设置有不同尺寸的门端结构,门端结构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而进行设置,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端结构可以配合多款冷机使用。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门框连接且设置有凹槽;

加热带,所述加热带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加热带用于产生热量;以及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并覆盖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门框卡接。

可选地,所述保温装置包括:

支架;

保温块,所述保温块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箱门连接;以及

双唇边胶条,所述双唇边胶条设置在所述保温块的下方且与所述支架连接,以用于密封所述门槛与所述保温块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所述箱门朝向所述门框的表面设置有密封件,以用于密封所述箱门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藏集装箱,所述冷藏集装箱包括上述的门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藏集装箱,可以提升门框和箱门之间的绝缘保温效果,降低冷藏集装箱在门端结构的内外温差,能够用于货物的保鲜冷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设置有不同尺寸的门端结构。

可选地,所述箱门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

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

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箱门上,且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截面形状为J型的第一密封胶条;以及

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箱门上,且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胶条,

在所述箱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胶条与第二密封胶条交叉相抵,以密封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外部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

第一锁紧组件,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箱门上,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包括第一锁头,所述第一锁头在锁紧状态时与所述第一箱门的宽度方向平行;以及

第二锁紧组件,所述第二锁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箱门上,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包括第二锁头,所述第二锁头在所述锁紧状态时与所述第二箱门的宽度方向之间的角度为0°~15°。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框上的第一锁座,所述第一锁座包括第一平板部和自所述第一平板部向外突出的第一钩部,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一平板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所述第一锁头的第一空间,

所述第二锁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框上的第二锁座,所述第二锁座包括第二平板部和自所述第二平板部向外突出的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所述第二锁头的第二空间,

所述第一空间的沿所述第一钩部的突出方向的尺寸H1小于所述第二空间的沿所述第二钩部的突出方向的尺寸H2。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门端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沿图1中的线X-X所截的截面图;

图3为沿图1中的线Y-Y所截的截面图;

图4为图2中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沿图1中的线Z-Z所截的截面图;

图6为图3中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3中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沿图1中的线W-W所截的截面图;

图10为沿图1中的线V-V所截的截面图;

图11为图4所示的加热装置的盖板的示意图;

图12为图4所示的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13为图5所示的支撑件的示意图;和

图14为图6所示的支撑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门端结构 110:箱门

111:第一箱门 112:第二箱门

120:门框 121:门楣

122:左角柱 123:右角柱

124:门槛 130:保温装置

131:保温块 132:双唇边胶条

133:支架 134:拉钉

140:加热装置 141a、141b、141c:支撑件

142:凹槽 143:加热带

144:盖板 145:板部

146:第一限位部 147:第二限位部

150:密封件 161:第一密封组件

162:第二密封组件 163:第一密封胶条

164:第二密封胶条 170:锁紧装置

180:第一锁紧组件 181:第一锁头

182:第一锁座 183:第一平板部

184:第一钩部 185:第一空间

190:第二锁紧组件 191:第二锁头

192:第二锁座 193:第二平板部

194:第二钩部 195:第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增强冷藏集装箱的保温性能,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端结构100,所述门端结构100可以用于冷藏集装箱。具体地说,门端结构100包括箱门110(图3中示出)、门框120、保温装置130和加热装置140(保温装置130和加热装置140均在图2中示出)。门端结构100可以设置在冷藏集装箱的端部,门框120包括依次连接的门楣121、左角柱122、门槛124和右角柱123,箱门110设置在门框120中并且可以与门框120铰接。

为了进一步提升冷藏集装箱的保温性能,如图2、图3和图8所示,保温装置130设置在冷藏集装箱的内部且位于箱门110的底部,保温装置130可以与箱门110连接。

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保温装置130包括保温块131、双唇边胶条132和支架133,保温块131通过支架133与箱门110连接。优选地,支架133可以通过拉钉134与箱门110连接,以便于安装。双唇边胶条132设置在保温块131的下方且与支架133连接,以用于密封门槛124与保温块131之间的缝隙。优选地,双唇边胶条132也可以通过拉钉134与支架133连接,以便于安装。这样,保温装置130可以减少能量损失从而使得冷藏集装箱达到保温效果,进一步提升冷藏集装箱的整体的气密保温性能,提高箱门110与门框(门槛124)之间的绝缘保温效果。优选地,拉钉134可以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以避免被腐蚀。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保温装置130的保温效果,保温块131和支架133均可以由PVC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加热装置140沿门框120的周向方向设置在门框120上,由此,加热装置140可以减少冷藏集装箱在门端结构100的内外温差。具体地说,结合图4至图6所示,加热装置140包括支撑件141a、141b和141c、加热带143和盖板144,支撑件141a、141b和141c可以与门框120连接。优选地,支撑件141a、141b和141c可以与门框120卡接,以减少支撑件141a、141b和141c与门框120之间产生的缝隙。

现以图4为例对加热装置14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如图4所示,右角柱123设置有加热装置140,图12所示的支撑件141a的结构能够使得支撑件141a与右角柱123卡接,以便于支撑件141a安装至门框120。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12所示,支撑件141a设置有凹槽142,加热带143设置在凹槽142中且用于产生热量,以降低门端结构100的内外温差。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加热装置140的安全性能,支撑件141a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加热装置140的隔热性能,支撑件141a可以由隔热材料制成。

结合图11所示的盖板144的结构,盖板144的截面可以为大致的π型,盖板144可以包括板部145、第一限位部146和第二限位部147,第一限位部146和第二限位部147均可以设置在板部145的同一面上且同向延伸。如图4所示,盖板144可以与支撑件141a连接并覆盖凹槽142。优选地,加热带143可以设置在盖板144的第一限位部146和第二限位部147之间,以使得盖板144对加热带143进行限位,避免加热带143沿门框120的周向方向设置时被弯曲而损坏。设置在左角柱122上的加热装置140的结构与设置在右角柱123上的加热装置140的结构类似,此处将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门槛124设置有加热装置140,图13所示的支撑件141b的结构能够使得支撑件141b与门槛124卡接,以便于支撑件141b安装至门框120。门槛124与加热装置14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右角柱123与加热装置140之间的连接方式类似,此处将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门楣121设置有加热装置140,图14所示的支撑件141c的结构能够使得支撑件141c与门楣121卡接,以便于支撑件141c安装至门框120。门楣121与加热装置14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右角柱123与加热装置140之间的连接方式类似,此处将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门端结构100的保温性能,如图2、图3和图8所示,箱门110朝向门框120的表面设置有密封件150,以用于密封箱门110与加热装置140之间的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端结构100,结构合理简单,生产装配容易,强度好,经济适用,可以很好地提升门框120和箱门110之间的绝缘保温效果,降低冷藏集装箱在门端结构100的内外温差,能够用于货物的保鲜冷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设置有不同尺寸的门端结构100,门端结构100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而进行设置,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端结构100可以配合多款冷机(例如非独立机组、独立机组、拖车机组、海运单片式冷机)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藏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包括上述的门端结构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藏集装箱,可以提升门框120和箱门110之间的绝缘保温效果,降低冷藏集装箱在门端结构100的内外温差,能够用于货物的保鲜冷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设置有不同尺寸的门端结构100。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箱门11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箱门111和第二箱门112,第一箱门111的宽度可以与第二箱门112的宽度不同,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箱门111的宽度小于第二箱门112的宽度。当然,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箱门111的宽度还可以与第二箱门112的宽度相同,以便于制作。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证第一箱门111和第二箱门112与门框120之间的保温性和密封性,第一箱门111和第二箱门112分别与门框12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50。进一步地,第一箱门111和第二箱门11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装置,以保证第一箱门111和第二箱门112之间的保温性和密封性。

具体地,如图7所示,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组件161,第一密封组件161设置在第一箱门111上。第一密封组件161可以包括第一密封胶条163,第一密封胶条16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大致的J型。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组件162,第二密封组件162设置在第二箱门112上。第二密封组件162可以包括第二密封胶条164,优选地,第二密封胶条164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大致的O型。当然,第一密封胶条163的截面形状和第二密封胶条164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箱门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密封胶条163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密封胶条164的截面形状能够使得二者交叉相抵即可。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箱门111所显示的结构为小箱门且所处的位置位于页面的左侧,第二箱门112所显示的结构为大箱门且所处的位置位于页面的右侧,当然,第一箱门111(小箱门)也可以位于页面的右侧,第二箱门112(大箱门)也可以位于页面的左侧,本实用新型无意对第一箱门111(小箱门)和第二箱门112(大箱门)的位置加以限定。

优选地,为了保证第一箱门111和第二箱门112的密封良好,第二箱门112可以为先开启箱门,第一箱门111可以为后开启箱门,这样,还可以降低在开启和闭合箱门过程中对第一密封胶条163造成的损坏。需要说明的是,先开启箱门和后开启箱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描述的结构,为了便于开启和关闭箱门,先开启的箱门上设置有O型胶条,后开启的箱门上设置有J型胶条,以避免J型胶条对开启和闭合产生干涉。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箱门111(后开启箱门)和第二箱门112(先开启箱门)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密封胶条163与第二密封胶条164交叉相抵,以密封第一箱门111和第二箱门112之间的缝隙。这样,提高了第一箱门111和第二箱门112之间的气密性,减少了产生结冰和结露的情况。现返回图1,为了便于第一箱门111和第二箱门112的开启,冷藏集装箱还包括锁紧装置170,锁紧装置170设置在冷藏集装箱的外部。锁紧装置170包括第一锁紧组件180,第一锁紧组件180设置在第一箱门111上,如图9所示,第一锁紧组件180包括第一锁头181,第一锁头181在锁紧状态时与第一箱门111的宽度方向平行。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一锁紧组件180能够牢固地锁紧第一箱门111,结合图1所示,第一锁紧组件180还包括设置在门框120上的第一锁座182,如图10所示,第一锁座182包括第一平板部183和自第一平板部183向外突出的第一钩部184,第一钩部184和第一平板部183之间形成能够容纳第一锁头181的第一空间185。

第一锁头181可以在第一空间185内转动,下面对于第一锁紧组件180的开启过程和锁紧过程进行描述。当工作人员沿朝向远离冷藏集装箱的方向转动与第一锁头181连接的第一锁杆时,第一锁头181沿朝向冷藏集装箱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锁头181朝向第一平板部183,以开启第一锁紧组件180。当工作人员沿朝向冷藏集装箱的方向转动与第一锁头181连接的第一锁杆时,第一锁头181沿远离冷藏集装箱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锁头181与第一箱门111的宽度方向平行,以锁紧第一锁紧组件180。

现返回图1,锁紧装置170还包括第二锁紧组件190,第二锁紧组件190设置在第二箱门112上。由于第二箱门112的宽度大于第一箱门111的宽度,因此第二箱门112的重量大于第一箱门111的重量,如图9所示,第二锁紧组件190包括第二锁头191,第二锁头191在锁紧状态时与第二箱门112的宽度方向之间的角度α为0°~15°。由此,当工作人员在打开第二箱门112时,第二锁头191可以提供回弹力,降低了打开阻力,使得工作人员可以用较少的力量便可以打开第二箱门112,以便于打开箱门。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二锁紧组件190能够牢固地锁紧第二箱门112,结合图1所示,第二锁紧组件190还包括设置在门框120上的第二锁座192,如图10所示,第二锁座192包括第二平板部193和自第二平板部193向外突出的第二钩部194,第二钩部194和第二平板部193之间形成能够容纳第二锁头191的第二空间195。第二锁头191可以在第二空间195内转动,第二锁紧组件190的开启和锁紧过程与第一锁紧组件180的开启和锁紧过程类似,此处将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地,由于第二锁头191在锁紧状态时与第二箱门112的宽度方向之间的角度α为0°~15°,第一空间185的沿第一钩部184的突出方向的尺寸H1小于第二空间195的沿第二钩部194的突出方向的尺寸H2。优选地,第二空间195的沿第二钩部194的突出方向的尺寸H2与第二锁头191在锁紧状态时与第二箱门112的宽度方向之间的角度α相匹配,这样,第二空间195能够容纳在锁紧状态时与第二箱门112的宽度方向之间成任意角度的第二锁头191。当第二锁紧组件190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二锁头191能够分别与第二钩部194和第二平板部193相抵,以产生卡位阻力。在开启第二锁紧组件190时,卡位阻力可以转化为回弹力从而辅助工作人员开启第二箱门112。

进一步地,第二锁头191在锁紧状态时与第二箱门112的宽度方向之间的角度α越大,第二锁头191产生的回弹力越大,工作人员开启第二箱门112所用的力越小,进而提升冷藏集装箱的保温性能和使用性能,满足冷藏集装箱的装载性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