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骨料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4390发布日期:2019-05-21 20:4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骨料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骨料输送机。



背景技术:

骨料输送机是混凝土搅拌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设备中的骨料输送到下一个工序。

在申请号为CN201520950207.5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骨料输送机,包括输送带、骨料回收装置和调偏装置,骨料回收装置包括振动机、倾斜设置在带式输送带下方的振动下料板、用于收集骨料的集料装置,调偏装置包括设置在输送带两侧对称设置的调偏机构,调偏机构由固定轴、绕固定轴转动的立辊组成。

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首先将骨料放置到配料秤中调节合适的比例,然后将配料秤的骨料通过骨料输送机运送到混凝土搅拌站中,在骨料的运输中,经常会出现输送机上的传送带跑偏的情况,从而导致生产运输的不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骨料输送机,减少传送带跑偏的概率,从而使混凝土骨料顺畅运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骨料输送机,包括机架、传送带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并用于带动传送带转动,还包括固定于机架上并用于支撑传送带的支撑板,支撑板与传送带的抵接面上开设有沿传送带转动方向设置长条槽,长条槽内转动连接有多个转轮,转轮的轴线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传送带朝向支撑板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与转轮卡接且沿传送带周向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送带转动时,运输混凝土骨料的传送带与支撑板抵接,且卡接槽与转轮卡接,从而对传送带起到了限位作用,即减少传送带跑偏的概率,从而使混凝土骨料顺畅运输;支撑板还对传送带起到了支撑作用,减少驱动组件的压力,从而提高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转轮转动连接于长条槽内,减小卡接槽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转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转轮的圆周面设置有若干与转轮轴线平行的抵接条,抵接条沿转轮周向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轮的圆周面设置有若干抵接条,从而在抵接条与卡接槽抵接时,转动转轮,从而提高转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驱动组件设置为主动轮、从动轮以及驱动电机,主动轮以及从动轮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端且轴线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转动连接于机架上,传送带同步套设于主动轮以及从动轮上,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机架上,主动轮固定套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运输混凝土骨料时,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以及传送带转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座以及连接件,安装座通过连接件滑动连接于机架上,安装座上固定有调节轮,传送带同步套设于调节轮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座以及连接件,对调节轮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调节传送带的张紧。

进一步的,连接件包括相互平行的限位杆以及螺纹杆,限位杆的一端固定于机架上,另一端穿过安装座,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上,另一端穿过安装座并与安装座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螺纹杆,从而带动安装座以及调节轮移动,实现对传送带张紧的调节。

进一步的,机架上固定有报警器,调节轮上设置有当传送带偏移时控制报警器报警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当传送带偏移预设路线时输出检测信号;

处理模块,与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耦接,响应于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报警器得电的处理信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模块检测到传送带偏移时,在处理模块的作用下,报警器报警。

进一步的,检测模块包括安装槽、凸块、弹簧以及微控开关,安装槽开设于转轮与传送带的抵接面上,且安装槽(171)的开口正对长条槽;凸块滑动连接于安装槽内且与长条槽卡接;弹簧设置于安装槽内且用于带动凸块朝向长条槽移动;微控开关设置于安装槽内,当传送带偏移时,凸块与微控开关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偏移时,即凸块不与抵接条卡接,从而使凸块与传送带的底面抵接,从而使凸块全部收纳于安装槽内并挤压弹簧,同时凸块与微控开关抵接,从而输出检测信号。

进一步的,凸块朝向长条槽的侧面设置为半球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块设置为半球形,当传送带偏移时,凸块可快速收纳于安装槽内,从而减少对凸块的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在传送带转动时,运输混凝土骨料的传送带与支撑板抵接,且卡接槽与转轮卡接,从而对传送带起到了限位作用,即减少传送带跑偏的概率,从而使混凝土骨料顺畅运输;

(2)支撑板还对传送带起到了支撑作用,减少驱动组件的压力,从而提高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转轮转动连接于长条槽内,减小卡接槽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转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该混凝土骨料输送机的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抵接条和转轮的位置关系;

图6为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机架;2、传送带;3、驱动电机;4、主动轮;5、从动轮;6、支撑板;7、长条槽;8、卡接槽;9、转轮;10、抵接条;11、环形把手;12、调节轮;13、安装座;14、连接件;141、限位杆;142、螺纹杆;15、报警器;16、处理模块;17、检测模块;171、安装槽;172、凸块;173、弹簧;174、微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混凝土骨料输送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架1、传送带2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为驱动电机3、主动轮4以及从动轮5,主动轮4以及从动轮5轴线平行设置且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主动轮4位于从动轮5的斜上方,驱动电机3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且主动轮4固定套设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传送带2的首尾相接,传送带2同步套设于主动轮4以及从动轮5上。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从而带动主动轮4、从动轮5以及传送带2转动,实现对混凝土骨料的传送。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上固定有支撑板6,支撑板6与传送带2运输混凝土骨料的部分平行且抵接,主动轮4以及从动轮5位于支撑板6的两侧,支撑板6朝向传送带2的侧面开设有长条槽7,长条槽7的截面可以为方形,且长条槽7沿支撑板6的长度方向设置,长条槽7内设置有转轮9,转轮9设置有六个,转轮9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长条槽7内,转轴的轴线与传送带2的宽度方向平行,传送带2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接槽8,卡接槽8沿传送带2的周向设置,卡接槽8截面可以设置为方形,当传送带2未偏移时,转轮9卡入卡接槽8内,从而减少传送带2偏移的概率。

如图3和图5所示,转轮9的表面固定有抵接条10,抵接条10与转轮9同轴设置,卡接槽8与卡接槽8的外壁分别固定有耐磨层,从而减少卡接槽8与转轮9受到的摩擦损伤。

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座13通过连接件14滑动安装于机架1上,安装座13上固定有调节轮12,调节轮12的轴线与主动轮4的轴线平行设置,传送带2同步套设于调节轮12上;连接件14包括限位杆141以及螺纹杆142,限位杆141的一端于安装座13固定,另一端穿过机架1,限位杆141与调节轮12的轴线垂直设置,螺纹杆142与限位杆141平行设置,螺纹杆142的一端与安装座13固定,另一端固定有环形把手11,机架1开设有供螺纹杆142穿过的贯穿口,贯穿口的内壁与螺纹杆142的外壁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环形把手11,带动螺纹杆142转动,实现对调节轮12位置的调节,从而实现对传送带2张紧的调节。

如图1和图6所示,机架1上固定有报警器15,报警器15可以是蜂鸣器,调节轮12上设置有控制系统,当传送带2偏移时,控制系统控制报警器15报警,控制系统包括检测模块17以及处理模块16。当传送带2偏移预设路线时,检测模块17输出检测信号;处理模块16与检测模块17的输出端耦接,处理模块16响应于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报警器15得电的处理信号。

如图2和图4所示,检测模块17包括安装槽171、凸块172、弹簧173以及微控开关174,安装槽171开设于转轮9与传送带2的抵接面上,安装槽171的开口正对长条槽7,安装槽171的截面可以是方形;凸块172可以设置为方形,凸块172朝向传送带2的端面为半球形;弹簧173套设于凸块172上,弹簧173的一端与凸块172固定,另一端与安装槽171的内壁固定;微控开关174设置于安装槽171内,且位于安装槽171的底面。当传送带2偏移时,凸块172收纳于安装槽171并挤压弹簧173,同时凸块172与微型弹簧173抵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处理模块16包括继电器K1、三极管Q、续流二极管D。继电器包K1括线圈KM1、触点常开开关K1-1,线圈KM1串联于电源V1和三极管Q的集电极之间,触点常开开关K1-1串联于报警器15的供电回路上;微控开关174耦接于电源2和三极管Q基极之间,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的阴极与电源V1耦接,电源V1和电源V2由蓄电池提供,续流二极管D的阳极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耦接。当凸块172与微控开关174抵接时,即微控开关174闭合,导通电极管Q,使线圈KM1得电,触电常开开关K1-1闭合,报警器15得电并报警。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法:在传送带2转动时,运输混凝土骨料的传送带2与支撑板6抵接,且卡接槽8与转轮9卡接,从而对传送带2起到了限位作用,即减少传送带2跑偏的概率;当传送带2偏移时,凸块172收纳于安装槽171内并与微控开关174抵接,从而使报警器15报警,以通知工作人员调整传送带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