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6657发布日期:2019-04-29 12:5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包装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收纳食品等且能够贮存因结露等而产生的水滴的包装用容器。



背景技术:

经常能看到盒饭、家常菜等食品以能利用微波炉加热的方式封入到由合成树脂片制成的薄壁的包装用容器中并销售的情形。

在加热盒饭、家常菜等时,存在以下情况等:自食品产生热气,产生的热气被盖体冷却并结露成水滴,该水滴沿着盖体的壁面向容器主体侧流下并贮存于底面,导致食品泡涨,口感变差。

因此,例如,开发出一种食品包装容器,该食品包装容器为塑料制且包括容器主体和盖体,其特征在于,该食品包装容器构成为,在容器主体的周壁上部沿周向设有将周壁向外侧折回而成的凹部,在将盖体安装于容器主体后,盖体的自顶部向下方倾斜的周壁以与凹部的内侧缘部保持狭小的空隙的方式配置于凹部的内侧缘部附近,由此,使水滴贮存于凹部,不会使盖内表面的水滴附着于食品,能够维持食品的风味(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另外,还存在附着于盖体内表面的水滴向盖体的外缘流动,在开盖时弄湿指尖的情况。

因此,例如,开发出一种食品用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该食品用包装容器构具有上部开放的容器主体和用于覆盖容器主体的上部的盖体,容器主体具有:底部,其用于载置食品;以及周壁部,其自该底部的外周立起且至少在上端部形成有朝上的倾斜面,盖体具有至少与底部相对的盖主体部和自盖主体部的外周朝向下方延伸出的环状垂下部,且构成为将环状垂下部外嵌于周壁部的上端部从而利用盖体覆盖容器主体的上部,盖主体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凸部,该凸部朝向下方突出且能够抵接于所述倾斜面,周壁部以与凸部相对于倾斜面抵接的抵接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在比该抵接位置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贮液用凹部,由此,因结露产生的水滴会自凸部经由倾斜面贮存于贮液用凹部,在开封时,水滴不会向外部泄露,从而不会弄湿指尖(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635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831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食品包装容器中,由于为在容器主体的周围设置凹部且在凹部贮存水滴的结构,因此,存在在陈列时储存于凹部的水滴容易被看见而使外观变差的担忧。

特别是,在将容器主体的壁面部的局部部位的高度降低而使侧面开放的容器中,当在容器主体的周围设有用于贮存水滴的凹部时,内装物容易自侧方被看到,另一方面贮存于凹部的水滴也更容易被看见,从而存在削弱购买意愿的担忧。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食品用包装容器中,通过使盖主体部的凸部抵接于倾斜面,能够使附着于盖主体部内表面的水滴自凸部沿着倾斜面流下并贮存于贮液用凹部,但由于为水滴沿倾斜面流下而到达贮液用凹部的构造,因此,不能说水滴会可靠地流入贮液用凹部,存在水滴偏离贮液用凹部而流入底面部从而附着在所收纳的食品上的担忧。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因结露等而产生的水滴引导至设置于容器主体的凹部的包装用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装用容器,该包装用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其在底面部的周围具有壁面部;以及盖体,其嵌合于容器主体,该包装用容器的特征在于,底面部在周围设有槽部,并在槽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凹状的贮水部,壁面部的上缘部形成为上下起伏的形状,上缘部的形成凹曲状的部分为低壁部,上缘部的形成凸曲状的部分为高壁部,盖体具有自覆盖容器主体的覆盖面部的下端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伸出部成为沿着壁面部的上缘部起伏的形状,在利用盖体覆盖容器主体时,覆盖面部与伸出部之间的边界位于槽部的上方。

通过设成这样的结构,因结露等而产生的水滴沿盖体的覆盖面部的内表面流下并聚集于覆盖面部与伸出部之间的边界附近。此时,由于伸出部成为具有起伏的形状,因此水滴会聚集于伸出部的低位部分的低壁部附近。由于在该部分的下方设有槽部,因此水滴会向槽部滴下,水滴向设置于槽部的凹状的贮水部流动并贮存起来。因而,能够将水滴引导至贮水部,从而能够防止收纳的食品吸收水分而泡涨等。

在上述形态的包装用容器中,能够是,贮水部设于高壁部的内侧附近。

通过设成这样的结构,储存于贮水部的水分在陈列时被凸曲状的高壁部隐藏起来而不易被视觉观察到。因此,能够防止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等。

在上述形态的包装用容器中,能够是,包装用容器形成为俯视呈四边形形状,在所述壁面部中,各角部附近为高壁部,各边的中央附近为低壁部。

通过设成这样的结构,从而使低壁部附近向侧方开放,收纳物容易被看见,能够提高购买意愿。

在上述形态的包装用容器中,能够是,在低壁部附近的槽部内设有沿着壁面部延伸的凸条部,该凸条部在俯视时为直线状、弯曲状或折线状。

通过设成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低壁部附近的容器强度,从而能够制成在拿起容器时不易变形的容器。

在上述形态的包装用容器中,能够是,盖体在覆盖面部与伸出部之间的边界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引导部。

通过设成这样的结构,因结露等而在盖体的覆盖面部内侧产生的水滴容易经由引导部向槽部滴下,能够将水滴更准确地引导至贮水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用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是容器主体和盖体分离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包装用容器的容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包装用容器的容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4(A)是沿图2的A-A′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图4(B)是沿图2的B-B′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

图5(A)~图5(C)表示图1所示的包装用容器的变形例,是示意性地表示设于容器主体的凸条部的各变形例的图。

图6是在图1所示的包装用容器中将盖体嵌合于容器主体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是在图1所示的包装用容器中将盖体嵌合于容器主体的状态下的低壁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用容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是容器主体和盖体分离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包装用容器的一个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0表示图1所示的包装用容器的另一个变形例,是将盖体嵌合于容器主体的状态下的低壁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包装用容器;2、容器主体;21、底面部;21a、棒状凸部;21b、筋状凸部;22、壁面部;22a、高壁部;22b、22c、低壁部;23、槽部;24、贮水部;25、凸条部;26、裙部;27、堤部;3、盖体;31、覆盖面部;31a、顶面部;31b、侧面部;32、伸出部;33、引导部;34、裙部;35、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用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装用容器1具有容器主体2和盖体3,盖体3被设为能够自上方嵌合并覆盖容器主体2。

此外,在图2~图7中,为了说明包装用容器1,以将局部结构省略或简化的方式进行示出。

包装用容器1并不特别限定,其适合于包装家常菜、盒饭等食品,特别适合于包装利用微波炉加热的家常菜、米饭、面类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装用容器1俯视呈正方形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为俯视呈长方形形状等的四边形形状、俯视呈圆形形状或长圆形形状、俯视呈五边形形状、俯视呈六边形形状或八边形形状等的多边形形状等。

容器主体2、盖体3能够通过例如对片厚为0.1mm~3mm、优选片厚为0.2mm~2mm的合成树脂片进行热成形来制造。此外,容器主体2和盖体3的片厚、材质也可以不同。

作为合成树脂片,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为发泡树脂片和非发泡树脂片中的任意一种,例如能够举出聚乙烯系树脂片、聚丙烯系树脂片等聚烯烃系树脂片、聚苯乙烯系树脂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片、赋予耐热性的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片等聚酯系树脂片等热塑性树脂片。其中,优选为能够经受住微波炉的加热的树脂片,例如为耐热性聚苯乙烯系树脂片、聚丙烯系树脂片、赋予耐热性的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片。

另外,作为合成树脂片,还能够使用层叠片,作为层叠片,例如能够举出将薄膜热层压于合成树脂片而成的层叠片、利用共挤出法得到的层叠片、以及利用挤出层压法得到的层叠片等。

作为热成形,例如,能够举出真空成形、压空成形、真空压空成形、热板成形等。

容器主体2、盖体3可以为透明、半透明、黑色、白色等色彩中的任意一种,容器主体2、盖体3优选为透明或半透明,以便能够对内部进行目视确认。也可以是容器主体2具有颜色而盖体3为透明等彼此不同。

如图1或图2所示,容器主体2具有俯视呈正方形形状的底面部21、在底面部21的周围立起的壁面部22、设于底面部21的周围的槽部23、以及使槽部23内进一步凹陷而成的贮水部24。

底面部21能够载置食品等收纳物,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或图2所示,底面部21形成为俯视呈正方形形状的大致水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底面部21为大致水平面,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倾斜面状、山形形状等。

另外,也可以在底面部21的面上设置分隔壁、肋等的凹凸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4个棒状凸部21a,该4个棒状凸部21a以将底面部21大致四等分的方式排列在十字方向上;以及多个筋状凸部21b,该多个筋状凸部21b倾斜且平行状地配置在由棒状凸部21a划分出的面内。

壁面部22以包围底面部21的周围的方式设置,上缘部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起伏而成的形状,上缘部的成为凸曲状的部分为高壁部22a,上缘部的成为凹曲状的部分为低壁部22b、22c。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使壁面部22的上缘部成为在侧视时以各角部附近为顶部且以中央附近为低部的凹曲面状,各角部附近为高壁部22a,各边部的中央附近为低壁部22b、22c。另外,正面侧和背面侧(图2的上下侧)的低壁部22b的高度形成为低于左右面侧(图2的左右侧)的低壁部22c的高度。

对于壁面部22而言,将高壁部22a附近的剖面(图2的A-A′线剖面)如图4(A)所示那样设为自设于底面部21的缘部的贮水部24起朝着上方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状,将壁面部22的外侧设为在壁面部22(高壁部22a)的顶部呈锐角状折回而向下方倾斜的裙部26。

另外,低壁部22b附近的剖面(图2的B-B′线剖面)如图4(B)所示那样,在底面部21的缘部设置槽部23,该槽部23为朝着上方向外侧扩展的平缓的倾斜面状,低壁部22b自该槽部23的端部向上方以少许的高度立起,立起的上端部向外侧呈水平状伸出,并使该伸出的外端部向下方弯折而成为少许高度的裙部26。

通过使低壁部22b、22c附近与底面部21平缓地相连,从而使低壁部22b、22c附近向侧方开放,由此容易目视观察到收纳的收纳物。

槽部23是将底面部21的周围设为凹状并使水滴等水分朝向贮水部24流动的部分,在槽部23的局部部位设有使槽部23的底面进一步凹陷而成的凹状的贮水部24。

贮水部24是能够贮存水滴等水分的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贮水部24是以使底面部21的各角部附近、也就是高壁部22a的内侧附近呈俯视L字状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如图3所示,贮水部24还兼用作容器主体2的腿部,使各贮水部24以大致相同宽度向下方突出而能够将容器主体2保持水平。

槽部23的底面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朝向贮水部24平缓地倾斜。另外,槽部23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能够形成为方槽状、U字槽状、V字槽状等。

为了使贮水部24不易自外部被视觉观察到,贮水部24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于高壁部22a的内侧附近,但并不限定于此,贮水部24也可以设于容器1边部的中央附近等。特别是,在俯视呈长方形形状等的边部较长的容器中,贮水部24优选设于容器1边部的中央附近。

如图1或图2所示,能够在槽部23设置沿着壁面部22向上方鼓出的凸条部25。通过设置凸条部25,能够增强容器1。与高壁部22a附近相比,低壁部22b、22c附近的壁面高度较低,因此刚性较差,在拿起容器主体2时,低壁部22b、22c附近容易挠曲。通过设置凸条部25,能够增强容器1,能够防止在拿起容器主体2时发生挠曲等。

另外,通过设置凸条部25,从而相对于底面部21发挥堰部那样的作用,也就是说,槽部23中的水分不易向容器内外方向流动,能够防止水分流入底面部21。并且,能够防止食品等收纳物伸出而载置于容器缘部,因此,还能够防止在嵌合盖体3时收纳物被夹入而难以盖上盖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条部25以沿着壁面部22向上方鼓出的方式设于低壁部22b、22c的内侧,在正面侧及背面侧的低壁部22b附近分别呈平行状设有两条凸条部25,在左面侧、右面侧的低壁部22c附近分别设有1条凸条部2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凸条部25形成为俯视呈直线状,但从增强容器主体2的观点出发,也可以是,如图5(A)所示那样俯视呈日文へ字状、如图5(B)所示那样俯视呈弯曲状或圆弧状、如图5(C)所示那样使两端以钝角弯折而成的俯视呈折线状等。

如图1、图2或图4(A)、图4(B)所示,能够在槽部23与底面部21之间沿周向预先设置以包围底面部21的方式向上方突出的堤部27。由此,能够防止水分自槽部23流入底面部21。

如图1、图6或图7所示,盖体3能够嵌合于容器主体2的外缘并覆盖容器主体2,该盖体3具有覆盖面部31和伸出部32。

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面部31具有俯视呈正方形的大致水平面状的顶面部31a和自顶面部31a的各缘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状的侧面部31b。

顶面部31a为大致水平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倾斜面状、山形形状等。

侧面部31b为倾斜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弯曲状、台阶状,另外,也可以在侧面部31b的面上设置肋等的凹凸部。另外,覆盖面部31也可以为使顶面部31a和侧面部31b形成为一体的圆顶状等。

伸出部32自侧面部31b的下端向外侧伸出,并以沿着容器主体2的壁面部22的上缘部的方式上下起伏而成为具有起伏的形状,在侧视时,如图6所示,伸出部32成为各角部为高位部且缘部的中央附近为低位部的凹曲面状。

如图7所示,能够在伸出部32与侧面部31b之间的边界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引导部33。通过设置引导部33,从而沿着侧面部31b下落的水滴会自引导部33的下端滴下,因此,水滴不会流到伸出部32侧,能够使水滴准确地落入槽部23,容易将水滴引导至贮水部24。

优选的是,在将盖体3嵌合于容器主体2后,引导部33位于槽部23的上方。

在伸出部32的外侧设有向下方倾斜或垂下的裙部34,该裙部34形成为覆盖容器主体2的裙部26的上表面。在裙部34的下缘附近设有向容器内侧突出的卡定部35,将卡定部35卡定于容器主体2的外缘,从而能够将盖体3外嵌合于容器主体2。

包装用容器1能够将收纳物载置于容器主体2的底面部21,并使盖体3嵌合来收纳收纳物。

在包装用容器1收纳热的食品或以食品收纳于包装用容器1的状态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的情况下,有时热气自食品上升而在顶面部31a处结露并附着水滴。附着于顶面部31a的水滴沿着顶面部31a到达侧面部31b,沿侧面部31b流下而聚集于侧面部31b与伸出部32之间的边界附近。由于伸出部32为上下起伏的具有起伏的形状,因此水滴会聚集于向下方突出的低位的部分、即低壁部22b、22c附近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滴会聚集于盖体3的各缘部的中央附近。在此聚集的水滴自引导部33的下端滴下并下落到下方的槽部23。由于槽部23与贮水部24相连,因此,水滴流经槽部23而贮存于贮水部24。

如此,在包装用容器1中,能够将因结露等而在盖体3的内表面产生的水滴引导至贮水部24,水滴不易流入底面部21,能够防止收纳的食品等被泡涨等。另外,由于贮水部24设于高壁部22a的内侧,因此被隐藏起来而自外侧观察时不易被视觉观察到,从而人眼不易看到贮存起来的水分等。

并且,在包装用容器1中,由于壁面部22的一部分较低而使侧面开放,因此能够容易看到收纳物而提高购买意愿。在如此使壁面部较低的情况下,通常缘部的强度变弱,在拿起时容易挠曲。但是,在包装用容器1中,设有凸条部25,因此,即使壁面部22较低,缘部也被增强,从而不易挠曲。

接下来,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包装用容器4。

如图8所示,包装用容器4具有容器主体5和盖体6,盖体6能够自上方嵌合并覆盖容器主体5。

此外,省略对于与上述包装用容器1相同结构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容器主体5具有俯视呈长方形形状的底面部51、在底面部51的周围立起的壁面部52、设于底面部51的周围的槽部53、以及使槽部53内进一步凹陷而成的贮水部54a、54b。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部51形成为俯视呈长方形形状的大致水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面部52形成为将上缘部在上下方向上起伏而成的形状,上缘部的成为凸曲状的部分为高壁部52a,上缘部的成为凹曲状的部分为低壁部52b、52c。

壁面部52成为在侧视时各角部附近为高壁部52a且边部的中央附近为低壁部52b、52c的凹曲面状。另外,长边侧的低壁部52b的高度形成为低于短边侧的低壁部52c的高度。

槽部53是通过将底面部51的周围设为凹状而形成的,在槽部53的局部部位设有使槽部53的底面进一步凹陷而成的凹状的贮水部54a、54b。贮水部54a设于容器4的各角部附近,贮水部54b设于容器4的长边缘部的中间附近。各角部附近的贮水部54a形成为呈俯视L字状凹陷,长边缘部的中央附近的贮水部54b形成为呈直线状凹陷。

在槽部53设有凸条部5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低壁部52b、52c的内侧各设有一条沿着壁面部52向上方鼓出的凸条部55。

在图9中示出包装用容器4的一个变形例,将在低壁部52b的内侧设置的凸条部55设为在中间附近被截断的形状。在截断的部位的内侧设有贮水部54b,因此水滴等容易流入该贮水部54b。

盖体6能够嵌合于容器主体5的外缘并覆盖容器主体5,如图8所示,盖体6具有覆盖面部61和伸出部62。

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面部61具有俯视呈长方形形状的大致水平面状的顶面部61a和自顶面部61a的各缘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状的侧面部61b。

伸出部62自侧面部61b的下端向外侧伸出,并以沿着容器主体5的壁面部52的上缘部的方式上下起伏而成为具有起伏的形状,在侧视时,伸出部62成为各角部为高位部且缘部的中央附近为低位部的凹曲面状。

包装用容器4与上述形态的包装用容器1同样地,能够将因结露等而在盖体6的内表面产生的水滴引导至贮水部54a、54b。另外,由于贮水部54a设于高壁部52a的内侧,因此被隐藏起来而自外侧观察时不易被视觉观察到,从而起到人眼不易看到贮存起来的水分等那样的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形态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而举出的,只要技术目的相通,就能够变更,本实用新型包含那样的变更。

例如,在图10中示出改变了容器1的伸出部32附近的构造后的变形例,在容器主体2设置了嵌合部28且在盖体3设置了被嵌合部36,从而成为能够进行内嵌合的构造。如此设置,也具有与上述容器1相同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