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氮生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282发布日期:2019-05-21 20:3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液氮生物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液氮生物容器。



背景技术:

液氮生物容器是一种采用超低温方法对生物样品实现保存的装置,现有的液氮生物容器往往使用液氮直接对生物样本实行超低温保存,在使用液氮的过程中无法掌握液氮的增量,因此无法控制样本保藏的温度,保藏效果不佳;同时,在样本转移和取用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液氮的泄漏,频繁操作对经济和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控制样本保藏温度的液氮生物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氮生物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液氮生物容器,它包括顶端设置开口的外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内的内胆组件、样本盒以及控制组件,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内腔,所述样本盒和内胆组件设置在第一内腔内;

所述内胆组件包括一上端开口的上内胆、设置于上内胆的下端且与上内胆相连通的下内胆、设置于上内胆上端开口处的封盖、设置于封盖底面上的电机、设置于电机下方的传动轴、上端与传动轴的下端螺纹套接的旋转轴以及设置于旋转轴底部的活塞,所述传动轴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旋转轴、活塞、上内胆以及下内胆同轴分布;

所述上内胆中设置有第二内腔,所述下内胆中设置有第三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径大于第三内腔的内径,所述旋转轴沿上内胆的轴向方向穿过第二内腔后伸入到第三内腔内,所述活塞位于第三内腔的轮廓范围内,所述活塞的直径与第三内腔的内径相同,所述活塞的周壁与第三内腔的内周壁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样本盒内设置有顶端开口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直径大于下内胆的外径,所述下内胆位于容置槽内且下内胆的底面与容置槽的内底面抵接,所述上内胆的直径大于容置槽的直径,所述上内胆的底端端面与样本盒的顶端端面抵接;

所述外壳体的内周壁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出放置台,所述样本盒架设在放置台上,所述样本盒的底端端面、放置台的内周壁以及外壳体的底端端面之间构成第四内腔;

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四内腔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电机电连接的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温度传感器贴装于样本盒的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外周壁上设置有沿旋转轴的径向方向分布且与活塞的顶端端面垂直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位于第三内腔的轮廓范围内,所述搅拌叶片至少设置为一个。

优选地,所述样本盒的顶端端面的向上延伸出沿样本盒中心轴对称分布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之间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设置为半圆环形,所述提手的内周壁直径大于容置槽的直径,所述提手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外侧面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相对分布的内侧面设置为弧面,所述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的内侧面分别与上内胆的外周壁抵接。

优选地,所述放置台包括与外壳体的内壁抵接的第一台阶以及与第一台阶的内壁抵接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高于第二台阶,所述样本盒的外周壁沿样本盒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出固定台阶,所述固定台阶的外周壁与外壳体的内周壁抵接,所述固定台阶的底端端面与第一台阶的顶端端面抵接,所述样本盒的底端的外侧面与第二台阶的顶端端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顶端设置有隔离盖,所述隔离盖的内周壁与上内胆的外周壁螺纹连接,所述隔离盖的外周壁与外壳体的内周壁螺纹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通过温度传感器感应样本保藏过程中的样本的温度变化,进而通过电机控制活塞运动来实现对液氮的增量的调节,实现了对液氮的定量控制,从而调节样本的保藏温度,并取得最佳保藏温度,获得最好的保藏效果;同时采用内胆组件封存液氮的结构,将液氮封存在密闭空间内,有效地防止了液氮流失,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m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n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胆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样本盒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外壳体,20内胆组件,21上内胆,22下内胆,23封盖,24电机,25传动轴,26旋转轴,27活塞,28搅拌叶片,31样本盒,固定台阶311,32第一固定片,33第二固定片,34提手,40控制组件,41电路板,42温度传感器,43电池,50放置台,第一台阶51,第二台阶52,60隔离盖,a第一内腔,b第二内腔,c第三内腔,d容置槽,f第四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7所示,一种新型液氮生物容器,它包括顶端设置开口的外壳体10、设置于外壳体10内的内胆组件20、样本盒31以及控制组件40,外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内腔a,样本盒31和内胆组件20设置在第一内腔a内;内胆组件20包括一上端开口的上内胆21、设置于上内胆21的下端且与上内胆21相连通的下内胆22、设置于上内胆21上端开口处的封盖23、设置于封盖23底面上的电机24、设置于电机24下方的传动轴25、上端与传动轴25的下端螺纹套接的旋转轴26以及设置于旋转轴26底部的活塞27,其中,传动轴25与电机24的转轴固定连接,传动轴25、旋转轴26、活塞27、上内胆21以及下内胆22同轴分布;上内胆21中设置有第二内腔b,下内胆22中设置有第三内腔c,第二内腔b的内径大于第三内腔c的内径,旋转轴26沿上内胆21的轴向方向穿过第二内腔b后伸入到第三内腔c内,活塞27位于第三内腔c的轮廓范围内,活塞27的直径与第三内腔c的内径相同,活塞27的周壁与第三内腔c的内周壁之间滑动连接;样本盒31内设置有顶端开口的容置槽d,其中,容置槽d的直径大于下内胆22的外径,下内胆22位于容置槽d内且下内胆22的底端端面与容置槽d的内底面抵接,上内胆21的直径大于容置槽d的直径,上内胆21的底端端面与样本盒31的顶端端面抵接;外壳体10的内周壁沿外壳体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出放置台50,样本盒31架设在放置台50上,样本盒31、放置台50以及外壳体10之间构成第四内腔f;控制组件40设置于第四内腔f中,控制组件40包括与电机24电连接的电路板41、与电路板41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42以及与电路板41电连接的电池43,温度传感器42贴装于样本盒31的底面上。

基于以上结构,第三内腔c处于真空状态,当容置槽d内的温度高于临界值时,温度传感器42发出信号传输到电路板41,电路板41控制电机24运转,电机24运转过程中带动传动轴25转动,由于传动轴25与旋转轴26的螺纹连接关系,因此,电机24转动过程中会带动旋转轴26转动同时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位于旋转轴26底部的活塞27向下运动,活塞27向下运动过程中,位于第二内腔b中的液氮随活塞27进入到第三内腔c中,第三内腔c中液氮增加,从而降低了容置槽d内的温度;当容置槽d内的温度低于临界值时,温度传感器42发出信号传输到电路板41,电路板41控制电机24反向运转,电机24运转过程中带动传动轴25转动,由于传动轴25与旋转轴26的螺纹连接关系,因此,电机24转动过程中会带动旋转轴26转动同时向上运动,从而带动位于旋转轴26底部的活塞27向上运动,活塞27向上运动过程中,位于第三内腔c中的液氮随活塞27返回到第二内腔b中,第三内腔c中液氮减少,从而提升了容置槽d内的温度,从而实现了对容置槽d内温度的调节。此外,通过在第一内腔a中设置放置台50,利用样本盒31、放置台50以及外壳体10构成第四内腔f,将控制组件40设置在第四内腔f中,加强了该容器整体结构的紧凑性,缩小了容器体积,便于该容器的收纳和放置。基于此,通过温度传感器42感应样本保藏过程中样本的温度变化,通过电机24控制活塞27运动对液氮的增量进行调节,实现了对液氮的定量控制,从而调节样本的保藏温度,并取得最佳保藏温度,获得最好的保藏效果;同时采用内胆组件20封存液氮的结构,将液氮封存在密闭空间内,有效地防止了液氮流失,节约了能源。

为保持液氮输送过程中,下内胆22中的温度保持均匀,在旋转轴26外周壁上设置有沿旋转轴26的径向方向分布且与活塞27的顶端端面垂直的搅拌叶片28,其中搅拌叶片28位于第三内腔c的轮廓范围内,搅拌叶片28至少设置为一个。基于以上结构,通过在旋转轴26的外周壁上设置搅拌叶片28,可以在液氮流入到下内胆22中时,由电机24带动旋转轴26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片28转动,搅拌叶片28随旋转轴26进入到第三内腔c中,搅拌叶片28转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保持下内胆22内温度均匀,从而保证容置槽d内温度均匀,有利于样本的保存。同时保持容置槽d内温度均匀,同时可以避免温度传感器42误测,提升了容器的工作效果。

为方便样本的转移和取用,样本盒31的顶端端面的向上延伸出沿样本盒31中心轴对称分布的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3,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3之间设置有提手34,其中提手34设置为半圆环形,提手34的内周壁的直径大于容置槽d的直径,提手3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3的外侧面铰接。基于以上结构,当需要转移样本时,扳动提手34,使提手34的左右两端端面与样本盒31的顶端端面保持平行,通过提起提手34将样本盒31移出,有效地解决了需要移出样本盒31时无处着力的问题,提升了该容器的实用性。

为提高容器的结构稳定性,将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3相对分布的内侧面设置为弧面,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3通过内侧面与上内胆21的外周壁抵接。基于以上结构,内胆组件20设置在第一内腔a中,通过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3与上内胆21抵接的结构,可以保持样本盒31与内胆组件20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该容器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为加强样本盒31与外壳体10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放置台50包括与外壳体10的内周壁抵接的第一台阶51以及与第一台阶51的内壁抵接的第二台阶52,第一台阶51高于第二台阶52,样本盒31的外周壁沿样本盒3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出固定台阶311,固定台阶311的外周壁与外壳体10的内周壁抵接,固定台阶311的底端端面与第一台阶51的顶端端面抵接,样本盒31的底端的外侧面与第二台阶51的顶端端面抵接。基于以上结构,将样本盒31架设到放置台50上时,利用样本盒31的底端的外侧面与第二台阶52抵接,固定台阶311的外周壁与外壳体10的内周壁相抵接,固定台阶311的底端端面与第一台阶51的顶端端面抵接,加强了样本盒31与外壳体10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有效地维护了容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为提升容器的密闭效果,在外壳体10的顶端设置有隔离盖60,隔离盖60的内周壁与上内胆21的外周壁螺纹连接,隔离盖60的外周壁与外壳体10的内周壁螺纹连接。基于以上结构,通过在外壳体10的顶端设置隔离盖60,通过隔离盖60与外壳体10、上内胆21的螺纹连接关系,可以保持该容器结构的整体性,有利于该容器效果的发挥,同时,增加隔离盖60,有助于对容器内部与外界作出进一步地隔离,有效地防止了容器内部与外界的热交换,从而进一步地抑制了容器内部温度的波动性,提升了样本的保藏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