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0917发布日期:2019-04-24 00:2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箱体,属于储物箱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类用于盛装物品的箱体也层出不穷,为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现有技术中,折叠箱是常见的盛物箱体之一,能在闲置时收合折叠,以减少空间占用,但是传统的折叠箱通常采用一次性折叠,即为了快速折叠而将折叠方式尽可能简化,导致生产成本高、做工繁琐,但功能却仅局限于箱体的折叠,而实际上折叠箱在使用时一般为长期性储物,需要折叠的频率并不高,因此使得传统折叠箱整体性价比较低,功用性不高。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箱体,在保证储物功能的基础上,可任意拆卸和组装,同时可根据需要开启侧门,不额外占用外部空间且内部保持平整,有效提高了功能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式箱体,包括底侧框架板、支承底架和箱顶板,所述的底侧框架板采用多块高度不同的板体,且分别设置在底部支承底架边侧,所述的底侧框架板之间高度按预定距离递增,且顶部分别设有折叠铰链,所述的折叠铰链顶部设有分别与底侧框架板相对应的侧折叠板,相邻两个所述的侧折叠板之间设有加固L型板,所述的箱顶板设置在侧折叠板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叠铰链均匀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底侧框架板与侧折叠板接触面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折叠板上对应加固L型板分别设有多个加固螺纹孔,所述的加固L型板通过外部的加固手拧螺栓与加固螺纹孔的配合设置在侧折叠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顶板底部设有与侧折叠板内侧相吻合接触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高度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折叠板之间高度差值与侧折叠板厚度值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折叠板内侧上部分别设有承载L型板,所述的限位凸起与承载L型板顶面相对应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承载L型板包括安装端板和承载端板,所述的安装端板通过外部设置的安装螺栓体设置在侧折叠板内侧,所述的承载端板距离侧折叠板有预定间距,且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限位凸起与承载端板相对应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承载端板长度与侧折叠板厚度之和等于高度相邻的两个侧折叠板之间高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折叠板外侧分别轴装有多个用于稳定箱顶板的限位L型板,所述的限位L型板中位于安装轴的远端板与箱顶板顶部端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侧框架板之间高度递增对应的侧折叠板顺序依次为右侧折叠板、左侧折叠板、前侧折叠板、后侧折叠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装置在保证储物功能的基础上,可任意拆卸和组装,同时可根据需要开启侧门,不额外占用外部空间且内部保持平整,有效提高了功能性和实用性;

2.限位凸起与侧折叠板内侧相吻合接触,可以对侧折叠板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同时还能防止箱顶板的侧向滑动;

3.通过限位L型板对箱顶板上端面的限制,以及承载端板对限位凸起下端面的限制,使得箱顶板可以稳定地安装在侧折叠板上;

4.底侧框架板之间高度按预定距离递增,使得侧折叠板按预定递增顺序向内部折叠后,使内部始终保持平整,同时底侧框架板之间高度按预定顺序递增,使箱体可根据需求形成右侧单口、左右双口通道式以及三面折叠的敞开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加固L型板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加固L型板并折叠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侧框架板1、加固螺纹孔11、侧折叠板2、折叠铰链3、加固L型板4、加固手拧螺栓41、箱顶板5、限位凸起51、支承底架6、角支承架61、侧支承架62、承载L型板7、安装端板71、承载端板72、安装螺栓体7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是对实施例1的说明。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折叠式箱体,包括底侧框架板1、加固螺纹孔11、侧折叠板2、折叠铰链3、加固L型板4、加固手拧螺栓41、箱顶板5、限位凸起51、支承底架6、角支承架61、侧支承架62、承载L型板7、安装端板71、承载端板72、安装螺栓体73,所述的底侧框架板1采用四块高度不同的矩形板,且分别垂直设置在底部的矩形支承底架6边沿,四块所述的底侧框架板1之间高度按预定距离递增,所述的支承底架6底部还设有分别位于四角位置的角支承架61以及位于角支承架61之间的侧支承架62,所述的底侧框架板1顶部内侧分别均匀设有多个折叠铰链3,所述的折叠铰链3顶部设有分别与底侧框架板1相对应的侧折叠板2。

所述的加固L型板4设置在相邻两个侧折叠板2之间,所述的侧折叠板2上对应加固L型板4分别设有多个加固螺纹孔11,所述的加固L型板4通过外部设置的加固手拧螺栓41与加固螺纹孔11的配合设置在侧折叠板2上,所述的侧折叠板2内侧上部还分别设有两个承载L型板7,所述的承载L型板7包括安装端板71和承载端板72,所述的安装端板71通过外部设置的安装螺栓体73设置在侧折叠板2内侧,所述的承载端板72距离侧折叠板2顶端面设有预定间距,且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箱顶板5底部设有与承载端板72顶面相对应接触的限位凸起51,所述的承载端板72长度与侧折叠板2厚度之和等于高度相邻的两个侧折叠板2之间高度差值,所述的底侧框架板1之间高度递增对应的侧折叠板2顺序依次为右侧折叠板、左侧折叠板、前侧折叠板、后侧折叠板,该装置在保证储物功能的基础上,可任意拆卸和组装,同时可根据需要开启侧门,不额外占用外部空间且内部保持平整,有效提高了功能性和实用性。

实施例2

以下是对实施例2的说明。

在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所述的侧折叠板2外侧分别轴装有多个用于稳定箱顶板5的限位L型板,所述的限位L型板中位于安装轴的远端板与箱顶板5顶部端面相接触。

该实施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在两到三块侧折叠板2折叠后,箱顶板5仍可稳定保持在未折叠的侧折叠板2顶部,提高了稳定性和实用性。

该装置在拆卸时,将箱顶板5取下,并进一步通过拧动加固手拧螺栓41取下加固L型板4,进而将各个侧折叠板2按对应的底侧框架板1高度递增顺序折叠,最终使得垂直后的承载端板72与下方侧折叠板2或支承底架6相接触,可根据需要折叠一至三个侧折叠板2,并用承载L型板7上的承载端板72以及限位L型板稳定,即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