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537发布日期:2019-06-05 23:1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包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托盘。



背景技术:

托盘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输、仓储和流通等领域,被认为是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之一,可与叉车、翻转机配套使用。

在光伏行业中,板状的组件测试完毕后一般层叠平放在托盘上,然后再由人力将其翻转90°后竖直到包装箱托盘上,装箱扣盖,装箱后再打包固定并放入库房;也有使用翻转机将托盘上层叠放置的组件先打包,再竖直翻转到包装箱托盘,装箱扣盖。但是,使用现有的托盘进行打包固定的时候,由于托盘上表面一般为连续平面,需要预先将打包带按照打包位置摆放到托盘上表面上,这样一来,在放置第一个组件的时候,组件的底面与打包带接触,容易使打包带错位,造成打包困难,还容易造成打包带划伤组件底部,影响底层组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托盘与打包带难以配合,造成在托盘上打包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托盘,包括:底架、分别设于所述底架上部两侧的至少两个垫块列及设于至少两个所述垫块列之间且开口向上的至少两个打包槽,每个所述垫块列分别包括多个沿第一路径方向分布的垫块,相邻的所述垫块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打包槽为通槽,且所述打包槽的长轴平行于所述第一路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平面架体及分别设于所述平面架体两侧边缘的两个支撑架体。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表面,所述打包槽设于所述平面架体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还包括设于所述平面架体上表面上的打包架体,所述打包槽设于所述打包架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体的上表面向上凸出于所述平面架体的上表面,所述打包架体设有两个,且所述打包架体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平面架体上部两侧;所述打包架体包括设于所述平面架体上且向上开口的U型板、设于所述U型板外侧且分别与所述U型板外缘和所述支撑架体内侧面连接的连接板及设于所述 U型板内侧且与所述U型板内缘连接的支撑板,所述连接板的上板面和所述支撑板的上板面平齐,所述U型板内部形成所述打包槽,所述连接板、所述平面架体的上表面、所述U型板的外侧面和所述支撑架体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支撑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架体包括多个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路径方向分布的横撑杆,所述横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体连接,且所述横撑杆的长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路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架体的中部上方设有分别与所述横撑杆连接的加固缓冲杆,所述加固缓冲杆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板面,且所述加固缓冲杆的长轴平行于所述第一路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缓冲杆的内部设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路径方向设置的缓冲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为金属构件或塑料构件,所述垫块为树脂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上设有沉头螺孔,所述底架上设有与所述沉头螺孔对应的安装螺孔,所述沉头螺孔和所述安装螺孔通过沉头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托盘,在底架上开设打包槽,且相邻的垫块之间间隔设置,在放置组件之前或者放置组件之后,分别在打包槽内和垫块之间的间隙中分别放置打包带,进而能使打包带交错设置在预定的位置,组件在放置时,首先接触的是较为凸出的垫块,在叠放组件的过程中,组件不会直接接触打包带,进而能够防止还未打包时打包带就已经错位,甚至是有打包带划伤组件的情况发生,使打包能够更加顺畅的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采用的护角结构与支撑架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3的仰视图;

图6为图4中支撑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弹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防护支脚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底架;101-平面架体;1011-横撑杆;1012-加固缓冲杆;102-支撑架体; 2-打包槽;3-垫块;4-打包架体;401-U型板;402-连接板;403-支撑板;5- 支撑通孔;6-缓冲通孔;7-防护支脚;701-底板;702-侧板;8-弹性板;9-卡接凸起;10-弹性夹;1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进行说明。所述托盘,包括底架1、分别设于底架1上部两侧的至少两个垫块列及设于至少两个垫块列之间且开口向上的至少两个打包槽2,每个垫块列分别包括多个沿第一路径方向分布的垫块3,相邻的垫块2之间间隔设置;打包槽2为通槽,且打包槽2 的长轴平行于第一路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垫块3的上表面向上凸出于底架 1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底架1上开设打包槽2,且相邻的垫块3之间间隔设置,在放置组件之前或者放置组件之后,分别在打包槽2内和垫块3之间的间隙中分别放置打包带,进而能使打包带交错设置在预定的位置,组件在放置时,首先接触的是较为凸出的垫块3,在叠放组件的过程中,组件不会直接接触打包带,进而能够防止还未打包时打包带就已经错位,甚至是有打包带划伤组件的情况发生,使打包能够更加顺畅的进行。

具体地,底架1一般为长方体构件,第一路径方向为平行于底架1长向的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架1包括平面架体101及分别设于平面架体101两侧边缘的两个支撑架体 102。平面架体101主要提供水平支撑,支撑架体102用于提供纵向支撑,结构简单,支撑可靠。

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垫块3设于支撑架体102上表面,打包槽2设于平面架体101上部。通过起纵向支撑作用的支撑架体102对组件进行支撑,支撑效果更加可靠。打包槽2设置位置合理,方便放置打包带,同时也不容易使组件接触到打包带,在组件放置前或者放置后均能使打包带顺利穿过打包槽2,使用更加方便。

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简化结构,方便加工,托盘还包括设于平面架体101上表面上的打包架体4,打包槽2设于打包架体4上。打包槽2另外设置,便于平面架体101的加工。

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架体102的上表面向上凸出于平面架体101的上表面,打包架体4设有两个,且打包架体1分别对称设于平面架体101上部两侧;打包架体4包括设于平面架体101上且向上开口的U型板401、设于U型板401外侧且分别与U型板401 外缘和支撑架体102内侧面连接的连接板402及设于U型板401内侧且与U型板401内缘连接的支撑板403,连接板402的上板面和支撑板403的上板面平齐,U型板401内部形成打包槽2,连接板402、平面架体101的上表面、U型板401的外侧面和支撑架体402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支撑通孔5。U型板401的底面与平面架体101的上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板402用于对U型板401进行侧向支撑,放置U型板401变形,支撑板403用于防止U型板401的上边缘划伤操作人员或组件,提高使用安全性。支撑通孔5可在后期使用的时候提供给一个能够与翻转机连接的平台,防止在翻转过程中托盘移动。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平面架体 101包括多个沿平行于第一路径方向分布的横撑杆1011,横撑杆101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体102连接,且横撑杆1011的长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路径方向。平面架体101由多个杆体制成,用料省,重量轻,同时能保证所需的结构强度。

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平面架体101 的中部上方设有分别与横撑杆1011连接的加固缓冲杆1012,加固缓冲杆1012 的上表面低于连接板402的上板面,且加固缓冲杆1012的长轴平行于第一路径方向。加固缓冲杆1012可以提高平面架体101的结构强度,防止横撑杆1011 中部变形。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固缓冲杆1012的内部设有沿平行于第一路径方向设置的缓冲通孔6。缓冲通孔6首先能够减轻加固缓冲杆1012的重量,同时能使加固缓冲杆1012承受更大的应力,提高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降低使用成本,同时保证结构强度,底架1为金属构件或塑料构件;为保证垫块3不损伤组件,垫块3为树脂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垫块3上设有沉头螺孔,底架1上设有与沉头螺孔对应的安装螺孔,沉头螺孔和安装螺孔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垫块3的安装结构牢固,便于装卸,同时沉头螺钉不会划伤组件。

请参阅图3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托盘还还包括与底架1上部四角可拆卸连接且用于对组件四角进行防护的护角结构。护角结构能对层叠放置的组件堆垛的下部四角进行防护,防止移动过程中磕碰到组件堆垛,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为提高托盘的通用性,护角结构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拆卸设置的。

请参阅图3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护角结构包括防护支脚7、分别设于防护支脚7下方两侧的两个弹性板8、分别设于两个弹性板8内侧的两个条状卡接凸起9及两臂端部分别与两个弹性板8的中部外侧铰接的弹性夹10,支撑架体102上部垂直于第一路径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平行且与卡接凸起9卡接配合的条状的卡槽11,弹性板8的板面、卡接凸起9的长轴和卡槽11的长轴均平行于第一路径方向,两个弹性板8顶部内侧面的间距稍大于支撑架体102顶部在垂直于第一路径方向上的厚度。

其中,为了方便对位,防护支脚7底面到卡接凸起9的最小距离与支撑架体102顶面到卡槽11的最小距离一致。

在自由状态下,弹性板8的下端在弹性夹10的作用下稍微向内倾斜,下端间距小于支撑架体102顶部的厚度;安装的时候,通过挤压弹性夹10使弹性板 8的下端稍向外倾斜,进而使两个弹性板8下端间距大于支撑架体102顶部的厚度,沿第一路径方向使护角结构靠近支撑架体102顶部,当卡接凸起9与卡槽11位置对应后,松开弹性夹10,卡接凸起9卡到卡槽11中,完成安装;当需要拆卸的时候,通过挤压弹性夹10使弹性板8的下端稍向外倾斜,卡接凸起 9脱离卡槽11,反向拔出护角结构即可。其结构简单,装卸方便,通用性好。

请参阅图3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防护支脚7包括底板701及设于底板701相邻两侧边缘且相互垂直的两个侧板 702,其中一个侧板702的板面平行于第一路径方向,弹性板8设于底板701 下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组装后,底板701的上板面与垫块3的上表面平齐,侧板702的内侧面与组件的外缘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距离不超过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卡接凸起9与卡槽11的装卸,防止出现卡顿,卡接凸起9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导向斜面,卡槽 11的两端外缘均设有曲面倒角。

在使用的时候,测试完的组件直接水平放置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上,打包带通过托盘上的打包槽2和垫块3之间的间隙直接将水平组件打包固定,经过翻转机90度翻转脱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而落在普通托盘上,最后直接将纸箱扣在组件上打包,入库,使用更加方便,节省人力物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