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剂的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8396发布日期:2019-06-19 01:0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剂的溜槽的制作方法

一种脱硫剂的溜槽,属于脱硫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溜槽用于输送脱硫剂,现有的溜槽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脱硫剂在溜槽内的流动性差,因为原设计溜槽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溜槽底部是一个平面,脱硫剂产品在溜槽内的流动性差;同时溜槽底部与左右两个面呈90度夹角,易造成脱硫剂产品堆积,所以长生产期间容易造成脱硫剂产品堵塞。因长时间生产易造成溜槽堵塞,需要班组人员到20多米的料仓顶上进行疏通,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了物料在溜槽主体内的流动性、还可以对产品起到干燥的作用,更为有效的解决了产品在流槽主体内发生堆积、堵塞的问题的脱硫剂的溜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脱硫剂的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溜槽主体以及设置在溜槽主体内的溜槽喷气管,溜槽主体为开口朝上的槽型,溜槽主体的底部为中部下凸的弧形,溜槽主体的底部与两侧光滑过渡,溜槽喷气管沿溜槽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溜槽喷气管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气孔,溜槽喷气管连接有溜槽进气管。

优选的,所述的溜槽喷气管与溜槽主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杆,使溜槽喷气管与溜槽主体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杆沿溜槽喷气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每组有对称设置在溜槽喷气管两侧的两根支撑杆,且每组的两根支撑杆均倾斜设置使两支撑杆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的喷气孔设置在溜槽喷气管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的喷气孔的直径为3mm。

优选的,所述的溜槽进气管沿溜槽喷气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

优选的,所述的溜槽进气管上设置有溜槽进气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脱硫剂的溜槽的溜槽主体底部为弧形,底部与两侧光滑过渡,在同等宽度下使得物料的流动面积增大,提高了物料在溜槽主体内的流动性,使原先溜槽主体底部与左右两个面夹角变大,减轻了产品在溜槽主体两侧的堆积程度,降低了物料堵塞的概率,溜槽喷气管上设置有喷气孔,使物料在下落至料仓期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同时流化风还可以对产品起到干燥的作用,更为有效的解决了产品在流槽主体内发生堆积、堵塞的问题,解决的产品堵塞问题,使操作人员不用再操作之余再增加额外的劳动量。

2、每组有两根支撑杆,且两根支撑杆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提高了溜槽喷气管的稳定性。

3、喷气孔设置在溜槽喷气管的下侧,从而能够保证经喷气孔喷出的压缩空气接触到溜槽主体底部后向两侧流动,保证对整个溜槽主体的截面进行流化、干燥,还能够避免物料又喷气孔进入到溜槽喷气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脱硫剂的溜槽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溜槽喷气管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料仓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仓式泵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1、落料筒 2、仓式泵 3、出料口 4、出料阀 5、输送管 6、排气管 601、落料部 7、排气口 8、排气阀 9、料仓 10、料仓喷气管 11、喷头 12、料仓底板 13、料仓顶板 1301、进料口 14、料仓进气管 15、溜槽主体 16、溜槽喷气管 1601、喷气孔 1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脱硫剂的溜槽,包括溜槽主体15以及设置在溜槽主体15内的溜槽喷气管16,溜槽主体15为开口朝上的槽型,溜槽主体15的底部为中部下凸的弧形,溜槽主体15的底部与两侧光滑过渡,溜槽喷气管16沿溜槽主体15的长度方向设置,溜槽喷气管16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气孔1601,溜槽喷气管16连接有溜槽进气管。本脱硫剂的溜槽的溜槽主体15底部为弧形,底部与两侧光滑过渡,在同等宽度下使得物料的流动面积增大,提高了物料在溜槽主体15内的流动性,使原先溜槽主体15底部与左右两个面夹角变大,减轻了产品在溜槽主体15两侧的堆积程度,降低了物料堵塞的概率,溜槽喷气管16上设置有喷气孔1601,使物料在下落至料仓9期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同时流化风还可以对产品起到干燥的作用,更为有效的解决了产品在流槽主体15内发生堆积、堵塞的问题,解决的产品堵塞问题,使操作人员不用再操作之余再增加额外的劳动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溜槽主体15为开口朝上的槽型,溜槽主体15的上侧通过盖板封闭设置,盖板可拆卸的与溜槽主体15相连,溜槽主体15的侧部还设置有用于观察溜槽主体15内脱硫剂流动情况的视窗,溜槽主体15的底部为中部下凸的弧形,溜槽主体15的端与溜槽主体15的两侧光滑连接,在同等宽度下使得物料的流动面积增大,提高了物料在溜槽主体15内的流动性,使原先溜槽主体15底部与左右两个面夹角变大,减轻了产品在溜槽主体15两侧的堆积程度,降低了物料堵塞的概率。

溜槽主体15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溜槽喷气管16,溜槽喷气管16与溜槽主体15的底部间隔设置,溜槽喷气管16通过支撑杆17安装在溜槽主体15内。支撑杆17沿溜槽喷气管16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每根支撑杆17有对称设置在溜槽喷气管16两侧的两根,支撑杆17的上端与溜槽喷气管16相连,支撑杆17的下端支撑在溜槽主体15底面上,每组的两根支撑杆17均倾斜设置使两支撑杆17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从而保证溜槽喷气管16更加稳定。

溜槽喷气管16的侧部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气孔1601,溜槽喷气管16连接有溜槽进气管,溜槽进气管一端与溜槽喷气管16连通,另一端与压缩空气储罐相连通,溜槽进气管上设置有溜槽进气阀,在输送物料时打开溜槽进气阀,使物料在下落至溜槽主体15内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同时流化风还可以对产品起到干燥的作用,更为有效的解决了产品在溜槽主体15内发生堆积、堵塞的问题,降低了班组人员的工作量,解决的产品堵塞问题,使操作人员不用在操作之余再增加额外的劳动量。通过溜槽进气阀可以调节进入溜槽喷气管16的压缩空气的流速,进而调节由喷气孔1601喷出的流化风的流速,进入溜槽主体15内的压缩空气即为流化风。

优选的,喷气孔1601设置在溜槽喷气管16的下侧,且每个喷气孔1601的直径为3mm,避免喷出的压缩空气过快造成粉尘污染。溜槽进气管可以沿溜槽喷气管16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保证溜槽喷气管16的每个喷气孔1601喷出的压缩空气流速相等,提高了流化风的效果。

如图3~4所示:溜槽输出端的下侧设置有料仓9,溜槽用于将脱硫剂送入到料仓9内,在本实施例中,物料为脱硫剂。料仓9竖向设置,料仓9的上下两端均敞口设置,料仓9的上部为竖向设置的圆筒,料仓9的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料仓9由水泥浇筑而成。料仓9的底部为下料口,料仓9的下端可拆卸的安装有料仓底板12,通过料仓底板12可以使脱硫剂存放在料仓9内,料仓9的上端可拆卸的安装由料仓顶板13,料仓顶板13用于将料仓9封闭,避免料仓9内的脱硫剂受潮。料仓顶板13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1301,方便向料仓9内输送物料。

料仓9的中部设置有环形的料仓喷气管10,料仓喷气管10同轴设置在料仓9内,且料仓喷气管10设置在料仓9的中下部,料仓喷气管10的内侧或下侧沿料仓喷气管10的轴线间隔均布有多个通孔,料仓喷气管10还连接有料仓进气管14,料仓进气管14的一端与料仓喷气管10相连通,另一端穿过料仓9的仓壁并伸出,料仓9与料仓进气管14密封连接,料仓进气管14连接有压缩空气储罐,料仓进气管14上设置有料仓进气阀,通过料仓进气阀能够控制料仓9的进气,从而每隔一段时间即可对料仓9内通气,对原料产品起到流化、干燥的作用,降低料仓9内物料潮湿,起到干燥作用,减少料仓9内物料板结,通过流化风喷吹,干燥物料,减少板结,料仓9内物料板结减少,下料口保持正常口径,下料顺畅,下料时间缩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料仓9容积变大,延长开工时间,降低能耗。同时减少成品挂壁清理的维护费用。通过料仓进气阀可以调节进入到料仓9内的压缩空气的流速,进入料仓9内的压缩空气即为流化风。

环绕料仓喷气管10的下侧或内侧间隔安装有多个喷头11,喷头11与料仓喷气管10上的通孔一一对应,喷头11通过对应的通孔与料仓喷气管10相连通,从而通过喷头11向料仓9内喷入压缩空气。优选的,喷头11设置在料仓喷气管10的下侧并倾斜设置,且喷头11由上至下逐渐向靠近料仓9的轴线方向倾斜,从而使喷出的压缩空气沿料仓9的仓壁流动。

优选的,料仓进气管14可以环绕料仓喷气管10间隔均布有多根,从而保证每个喷头11喷出的压缩空气压力相等,保证靠近料仓9内壁的物料都不会板结。

如图5所示:料仓的下侧设置有仓式泵2,物料由料仓输送至仓式泵2内,仓式泵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出料口3连接有输送管5,出料口3与输送管5之间设置有出料阀4,仓式泵2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7,排气口7通过排气管6与输送管5相连通,排气口7与排气管6之间设置有排气阀8。本仓式泵的管路连接结构的排气口7通过排气管6与输送管5连通,由排气口7溢出的物料会通过排气管6进入输送管5内不会造成外漏情况,解决了仓式泵工作时排气口溢料严重的问题,避免了大量粉尘状物料漏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员工人身健康产生危害,而且不需要员工清理放空罐,减轻了员工的劳动量。

仓式泵2的下部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出料口3连接有输送管5,输送管5水平设置,输送管5的输入端与出料口3连通,输送管5与出料口3之间设置有出料阀4。

仓式泵2顶部一侧设置有竖向的排气口7,排气口7通过排气管6与输送管5连通,排气管6为由左至右逐渐向下的倾斜状,排气管6的上端与排气口7相连通,排气管6的下端与输送管5相连通,排气口7与排气管6之间设置有排气阀8。

排气管6靠近排气口7的一端设置有落料部601,落料部601为由左至右逐渐向上的倾斜状,落料部601与排气管6的夹角为60°,落料部601的轴向长度为1.2m,从而能够使进入到排气管6内的物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落至仓式泵2内。

排气口7还连接有放空罐,放空罐的顶端通过管道与排气口7密封连接,放空罐为竖向设置的圆筒,放空罐的上部为圆筒状,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放空罐的底部敞口设置,放空罐的底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挡板,排气口7与放空罐之间设置有备用排气阀,当需要对排气管6进行维护时,可以将排气阀8关闭,打开备用排气阀,不影响仓式泵2的工作。

仓式泵2的上侧设置有与仓式泵2相连通的落料筒1,落料筒1与仓式泵2同轴设置,落料筒1的上部为圆筒状,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落料筒1的下部与仓式泵2的顶部相连,从而方便向仓式泵2内添加物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