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833发布日期:2019-06-11 23:4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录井及岩心样品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



背景技术:

在第四纪地质年代和地层划分中通常采用多重划分对比的方法,除了进行地貌地质现象的观察之外,还需要采集大量的第四纪地质样品(古生物、抱粉、碳14、古地磁等)进行测试鉴定,研究分析第四纪时期沉积的地质环境、古地貌、古气候、古生物及地质年龄。

现有的样品处理流程是将钻获的柱状沉积物样品连同塑料衬管锯切为1米长的分段,然后将分段剖分为两半,一半直接进行现场测试鉴定及岩性描述,另一半则对其进行封存并装入岩心箱备用。对样品封存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将剖分的塑料衬管两头加上不同颜色的塑料盖以区分顶底,然后在剖分的塑料衬管上人工缠绕PVC材质的保鲜膜以防止样品在转运的过程中水分散失以保证其原位性,最后在塑料衬管的端部粘贴信息标签后装入岩心箱中。

在海上现场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现有样品封存处理流程主要存在的弊端如下:所需工位多,通常需要3个人才能完成上述整个流程操作;作业效率低,处理一个完整孔即24个回次的岩心样品通常需要3-4个小时;作业差错率高,流程中需要人工添加两种不同颜色的塑料盖以区分顶底,在摇晃及对工期要求苛刻的海上施工环境中极容易人为出错造成顶底标识错误,人为失误发生的几率无法避免;不便于物品集中管理与运输,现场工作时两种不同颜色的塑料盖和PVC膜分别放置,作业面混乱不便于流程化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搬运和转移,且可以提高对所取样品分样转移速度的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包括主盖体、副盖体、主盖压套、副盖压套及塑料膜套;主盖压套套装在主盖体外侧,与主盖体过盈配合;副盖压套套装在副盖体外侧,与副盖体过盈配合;塑料膜套折叠后置于主盖体与副盖体之间,塑料膜套的一端置于主盖体与主盖压套之间,另一端置于副盖体与副盖压套之间;副盖压套朝向主盖体端与主盖体连接;副盖体背向主盖体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堵头。

上述的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中,所述的主盖体、副盖体、主盖压套、副盖压套均由塑料制成。

上述的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中,所述的主盖体为截面为半圆型的筒状结构,壁厚为5-10mm,所述的主盖体封口段的端部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的主盖压套为半圆型的管状结构,壁厚为4-8mm。

上述的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中,所述的主盖体顶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凸台,所述的主盖压套内孔顶面上对应于凸台设有卡槽,主盖体上的凸台嵌装在主盖压套的相对应的卡槽内。

上述的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中,所述的塑料膜套的截面为半圆形,由PVC透明材质制成。

上述的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中,所述副盖体为截面为半圆形的管状结构,壁厚为4-8mm,副盖体背向主盖体的一端设有定位凸台及副盖封隔板,副盖封隔板封住该端开口,密封堵头安装在副盖封隔板上;所述的副盖压套为半圆形的管状结构,壁厚为4-8mm。

上述的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中,所述的副盖体上部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凸台;副盖压套内孔顶面上对应于凸台设有卡槽,副盖体上的凸台嵌装在副盖压套上相对应的卡槽内。

上述的适用于海底地质样品分样保存的快速封装盒中,所述的副盖压套上部外表面设有标签卡放槽;副盖压套的颜色与主盖压套的颜色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用于标识顶底的塑料盖和塑料薄膜设置成整体,克服了现有手段容易人为因素拿错塑料盖颜色而误分岩心样品顶底的情况;使用初期塑料薄膜通过折叠的形式置于顶部和底部塑料盖之间,不仅结构紧凑小巧,便于在摇晃的船上转移和搬运,且还能防止塑料薄膜在转移的过程中意外刺破或损坏;有效减少了工位人数,不需要专门设置1个人负责缠绕保鲜膜,且标签信息不必现场黏贴实现在前期准备中完成,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此外,本实用新型相比于借助大型真空包装机辅助操作的工作模式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在船上恶劣工作环境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盖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副盖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盖压套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副盖压套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拉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盖体;2-主盖压套;3-塑料膜套;4-副盖压套;5-副盖体;6-副盖封隔板;7-密封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盖体1、主盖压套2、塑料膜套3、副盖体5、副盖压套4、副盖体封隔板6、密封堵头7。如图3所示,所述的主盖体1为截面为半圆型的筒状结构,壁厚为5-10mm,所述的主盖体其端部设有定位凸台12,所述的主盖体1顶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凸台11。如图4所示,所述副盖体5为半圆形的管状结构,壁厚为4-8mm,所述的副盖体5的一端设有定位凸台52及副盖体封隔板6,所述的副盖体5顶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凸台51。副盖体封隔板6封堵副盖体5孔口,副盖体封隔板6上设有密封堵头7。如图5所示,所述的主盖压套2为半圆型的管状结构,壁厚为4-8mm,所述的主盖压套2内孔顶面上设有多个用于与主盖体 1上的凸台11配合的卡槽21。如图6所示,所述的副盖压套4为半圆形的通孔结构,壁厚为4-8mm,所述的副盖压套4的一端设有定位凸台42,所述的副盖压套4顶面上设有标签卡放槽43,内孔顶面上设有多个与副盖体5上的凸台51配合的卡槽41。

主盖压套2套装在主盖体1外侧,与主盖体1过盈配合;主盖体1上的凸台11嵌装在主盖压套2的相对应的卡槽21内。副盖压套4套装在副盖体5外侧,与副盖体5过盈配合;副盖体5上的凸台51嵌装在副盖压套4上相对应的卡槽41内。塑料膜套3截面为半圆形,由 PVC透明材质制成,且具有一定的自粘效果。塑料膜套3折叠后置于主盖体1与副盖体5之间,塑料膜套3的一端置于主盖体1与主盖压套2之间,另一端置于副盖体5与副盖压套4之间。副盖压套4朝向主盖体端与主盖体1连接。副盖体5设有副盖体封隔板6的一端背向主盖体1设置。所述的主盖体1、主盖压套2、副盖体5、副盖压套4均由塑料制成。所述的副盖压套4的颜色与主盖压套2的颜色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样品处理剖分完毕后,打开副盖体封隔板6,将剖分后的塑料岩心衬管按照正确顺序套入主盖体内1,然后轴向拉动副盖体5与副盖压套4使得折叠放置塑料膜套3均匀拉伸直至完全延展,最后盖上副盖体封隔板6。如需进一步抽真空则可打开密封堵头7,借助外部真空泵源抽真空后再将密封堵头7盖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