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循环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821发布日期:2019-06-11 23:42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循环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快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循环包装箱。



背景技术:

近几年,伴随着网购市场的蓬勃发展,网购群体不断扩大,这更为快递行业的繁荣带来了很大的契机。快递行业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整个运输网络中,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件物品在运输网络中流动,客户收到包裹后,将快递包装丢弃,包装袋、包装箱、封箱胶带等废物流向何处,鲜有人问津,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低碳环保逐渐成为新的发展主题,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现有网购生鲜市场在快速发展,网购生鲜食品配送中存在客户地址碎片化现象,这就导致物流企业采用冷藏车配送会大幅增加配送的时间及成本,而普通的快递包装箱不具备冷藏及制冷的功能,在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食品变质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循环包装箱,能起到快递包装箱循环使用的效果,同时可以实现冷藏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循环包装箱,包括箱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有卡块,上盖通过卡块与箱体上端开口卡和,所述上盖与箱体之间通过密码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上设有输入按钮;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二维码,所述二维码用于保存绿色循环包装箱的信息;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标识牌,所述标识牌用于标示所述绿色循环包装箱的编号;所述上盖的上端面设有多个L形凸起,所述箱体下端面设有多个L形凹槽,所述L形凸起与L形凹槽配合使用。

进一步,所述箱体为多层结构,箱体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侧壁、保温层和内侧壁,所述保温层的两侧面分别与外侧壁和内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腔的一个侧面设有两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弹性紧固网一端,与固定环相对的侧面设有挂环,所述弹性紧固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环与挂钩配合使用。

进一步,所述固定环和挂环分别位于箱体内腔的四个夹角处。

进一步,所述挂环在竖直方向为呈两列设置。

进一步,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中设有热电制冷元件,所述热电制冷元件包括制冷端和散热端。

进一步,所述制冷端朝向箱体内腔设置,所述散热端朝向箱体外部设置。

进一步,所述安装口处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箱体外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腔中设有电池,所述电池与热电制冷元件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二维码来确定循环包装箱的相关信息,快递员利用手持终端扫描二维码就能得到循环包装箱的编号及运单信息,避免直接将运单贴在包装箱表面造成的用户信息泄露情况。

2)采用L形凸起及L形凹槽配合使用,多个循环包装箱在竖直方向层叠放置时,上方循环包装箱的L形凸起伸入下方循环包装箱的L形凹槽中,避免了两个循环包装箱发生水平方向的滑移。

3)循环包装箱的箱体为多层结构,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设有保温层,能够实现循环包装箱内腔的保温隔热功能;采用热电制冷元件,热电制冷元件通过半导体制冷的方式能够实现循环包装箱内腔的制冷,实现冷藏保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规格的循环包装箱整体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中:1、上盖;1A、标识牌;2、输入按钮;2A、密码锁;3、二维码;4、箱体;401、外侧壁;402、保温层;403、内侧壁;5、L形凸起;6、L形凹槽;7、卡块;8、挂钩;9.挂环;10、弹性紧固网;11、固定环;12、电池;13、制冷端;14、散热端;15、散热板;16、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绿色循环包装箱,包括箱体4和上盖1,所述上盖1的下表面设有卡块7,上盖1通过卡块7与箱体4上端开口卡和,所述上盖1与箱体4之间通过密码锁2A固定连接,所述箱体4上设有输入按钮2;所述箱体4的一侧设有二维码3,所述二维码3用于保存绿色循环包装箱的相关信息;所述箱体4的侧面设有标识牌1A,所述标识牌1A用于标示所述绿色循环包装箱的编号;所述上盖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L形凸起5,所述箱体4下端面设有多个L形凹槽6,所述L形凸起5与L形凹槽6配合使用。

根据绿色循环包装箱使用场景的不同,在设计时可以设置成两种规格的循环包装箱,第一种规格为较大容量的循环包装箱,其上盖1的上侧面设有16个L形凸起5和16个L形凹槽6,另一种规格是较小容量的循环包装箱中,可以在上盖1的上侧面设置4个L形凸起5和4个L形凹槽6。容量较大的循环包装箱可以和容量较小的循环包装箱在竖直方向进行叠放。

工作原理:当使用本装置进行快递的配送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寄件:

(1)寄件人通过系统平台填写快递单信息(收件人信息,寄件人信息,物品信息),生成快递单号和快递单信息,系统平台将快递单号和快递单信息发送给寄件人,寄件人随时可以登录系统平台查看货物位置等信息。

(2)快递员上门取货,货物验收后放入绿色循环包装箱,上传包装箱信息(手持终端扫描箱体4上的二维码3),系统平台生成新的包装箱密码,锁住包装箱。此时,包装箱编号、包装箱密码、快递单编号,三者绑定在一起,快递员完成取货工作。

(3)货物到达分拣中心,分拣设备扫描绿色循环包装箱上面的二维码3,在后台数据库中找出该包装箱上面的二维码3对应的订单编号,从而得知该订单邮寄的目的地址,进行分拣作业。

(4)货物到达配送站点,配送人员进行配送。配送人员根据包装箱二维码去快递系统后台查询得知收件人地址,并利用标识牌进行同一批快递包装箱的区分,将所需的快递送达客户手中。

(5)收件人收取货物时,系统平台生将包装箱密码发送给收件人,收件人根据密码打开包装箱,查验货物。此时,包装箱编号、包装箱密码、快递单编号,三者解除绑定。

(6)绿色循环包装箱回收。收件人收取货物后,将绿色循环包装箱交给快递员带回或者将绿色循环包装箱放回快递代收点。回收包装箱这一阶段由回收平台的专职工作人员进行分类,保证不同型号、规格的快递包装箱进行合理再利用。包装箱回收到固定集散点后,工作人员将包装箱进行细致的分类,按照不同的规格以及公司的业务量给予供应。

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箱体4内腔的一个侧面设有两个固定环11,所述固定环11固定连接有弹性紧固网10一端,与固定环11相对的侧面设有挂环9,所述弹性紧固网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8,所述挂环9与挂钩8配合使用。所述固定环11和挂环9分别位于箱体4内腔的四个夹角处。

工作原理:当要运送的货物体积小于循环包装箱内腔体积时,为了防止货物在循环包装箱中滑动且碰撞箱体4内部的侧壁,利用带有弹性的弹性紧固网10罩在货物的上表面,实现货物的紧固。

实施例3,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的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箱体4为多层结构,箱体4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侧壁401、保温层402和内侧壁403,所述保温层402的两侧面分别与外侧壁401和内侧壁403固定连接。通过保温层402的的设置使得箱体具有保温的功能。

实施例4,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挂环9在竖直方向为呈两列设置。

工作原理:当货物在水平方向的长、宽较大,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不足时,为了避免货物紧顶在挂环9上造成的挂钩8与挂环9配合不便,挂环9设置成两列结构,可以方便弹性紧固网10的两端固定,能够有效实现货物的紧固。

实施例5,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箱体4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安装口16,所述安装口16中设有热电制冷元件,所述热电制冷元件包括制冷端13和散热端14。所述制冷端13朝向箱体4内腔设置,所述散热端14朝向箱体4外部设置。所述安装口16处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箱体4外侧壁401固定连接。所述箱体4内腔中设有电池12,所述电池12与热电制冷元件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当天气非常炎热时,为了增加冷藏效果,可以在快递包装箱中设置热电制冷元件及电池12,利用半导体制冷的方式实现循环包装箱的制冷。

因为半导体制冷需要消耗电能,因此本实施例的循环包装箱仅仅适用于短距离的同城配送。同时电池12可以替代成配送车提供的外部电源。

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附图5、6、8、9的剖面视图中,为了绘图方便、简洁,省略图中的L形凹槽6,但是L形凹槽6在图3中已经具体体现,不能认为各附图中结构不对应,从而认为本申请方案不清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