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绕线产品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3985发布日期:2019-07-27 11:4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用于绕线产品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绕线产品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小型精密产品的上料只能采用传统的人工上料方式,这种人工上料方式费时费力,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绕线产品的上料机构,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绕线产品的上料机构,包括底板,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沿纵向位移的第一伺服移动机构,在所述第一伺服移动机构的移动端固接第二伺服移动机构固定板,在所述第二伺服移动机构固定板上设置沿横向位移的第二伺服移动机构,于所述第二伺服移动机构的移动端固接固定基板,在所述固定基板的表面通过多根支撑杆连接推出气缸固定板,在所述推出气缸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上料机构,在所述推出气缸固定板的两侧通过侧板固接气缸安装板,在所述气缸安装板上分别安装用于堵住首个料的第一挡料气缸及用于挡住首个料之后所有物料的第二挡料气缸;于所述推出气缸固定板的下表面还固接产品推出气缸,所述产品推出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气缸连接板连接拨片前后移动气缸,所述拨片前后移动气缸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滑移机构,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还通过拨片升降机构连接用于推送物料移动的拨料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伺服移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杆的一端,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丝杆座连接,所述丝杆与丝杆螺母螺纹连接;还包括一对第一滑轨,于各第一滑轨上滑动连接第一滑块;

所述第二伺服移动机构包括切换轨道气缸,所述切换轨道气缸的输出端与固定基板的一侧抵接;还包括与固定基板固接的多个第二滑块,各第二滑块均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设置料盒自动锁扣及缺料检测器的料盒,于所述料盒的头部连接送料轨道,所述料盒通过过渡板与第一调节板销接,所述第一调节板和过渡板均固接于第二调节板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下表面连接固定底板,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尾部还设置用于调节第二调节板相对于固定底板位置的调节螺栓;在所述送料轨道的头部还设置到位检测传感器;

所述滑移机构包括安装在固定基板表面的第三滑轨,在各条第三滑轨上均安装第三滑块,各第三滑块均与第二连接板固接,相邻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第一连接板;

于所述固定基板的一侧还设置防止第三滑块超行程的止动销及缓冲器固定块,在各块第三滑块的表面固接限位块;

所述拨片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连接板表面的拨片上下气缸及一对行程调节固定环;

所述拨料机构包括气缸顶出板,所述气缸顶出板的外侧固接调节固定板,在所述调节固定板的外侧连接多块拨片左右调节板,在各拨片左右调节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拨片上下调节固定板,于各拨片上下调节固定板上连接弹簧拨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单个物料的快速上料,其自动化程度高,体积小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Ⅰ。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Ⅱ。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Ⅲ。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伺服移动机构、第二伺服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伺服移动机构;101、伺服电机;102、丝杆;103、丝杆螺母;104、丝杆座;105、第一滑块;106、第一滑轨;2、第二伺服移动机构;201、切换轨道气缸;202、第二滑块;203、第二滑轨;204、第二伺服移动机构固定板;3、产品推出气缸;4、拨片前后移动气缸;401、第一连接板;402、第二连接板;403、止动销;404、限位块;405、缓冲器固定块;406、第三滑块;407、第三滑轨;408、固定基板;5、气缸连接板;6、支撑杆;7、推出气缸固定板;8、拨料机构;801、气缸顶出板;802、调节固定板;803、拨片左右调节板;804、弹簧拨片;805、拨片上下调节固定板;9、拨片升降机构;901、拨片上下气缸;902、行程调节固定环;10、上料机构;1001、料盒;1002、料盒自动锁扣;1003、缺料检测器;1004、调节螺栓;1005、第一调节板;1006、第二调节板;1007、送料轨道;1008、到位检测传感器;1009、过渡板;1010、固定底板;11、底板;12、气缸安装板;13、第一挡料气缸;14、侧板;15、第二挡料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绕线产品的上料机构包括底板11,于底板11上设置沿纵向位移的第一伺服移动机构1,在第一伺服移动机构1的移动端固接第二伺服移动机构固定板204,在第二伺服移动机构固定板204上设置沿横向位移的第二伺服移动机构2,于第二伺服移动机构2的移动端固接固定基板408,在固定基板408的表面通过多根支撑杆6连接推出气缸固定板7,在推出气缸固定板7的上表面设置上料机构10,在推出气缸固定板7的两侧通过侧板14固接气缸安装板12,在气缸安装板12上分别安装用于堵住首个料的第一挡料气缸13及用于挡住首个料之后所有物料的第二挡料气缸15;于推出气缸固定板7的下表面还固接产品推出气缸3,产品推出气缸3的输出端通过气缸连接板5连接拨片前后移动气缸4,拨片前后移动气缸4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401、第二连接板402连接滑移机构,在第一连接板401的表面还通过拨片升降机构9连接用于推送物料移动的拨料机构8。

如图5所示,第一伺服移动机构1包括伺服电机101,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端连接丝杆102的一端,丝杆102的另一端与丝杆座104连接,在丝杆102与丝杆螺母103螺纹连接。还包括一对第一滑轨106,于各第一滑轨106上滑动连接第一滑块105,各第一滑块105与第二伺服移动机构固定板204固接。第二伺服移动机构2包括切换轨道气缸201,切换轨道气缸201的输出端与固定基板408的一侧抵接;还包括与固定基板408固接的多个第二滑块202,各第二滑块202均与第二滑轨203滑动连接。

如图4所示,上料机构10包括设置料盒自动锁扣1002及缺料检测器1003的料盒1001,于料盒1001的头部连接送料轨道1007,料盒1001通过过渡板1009与第一调节板1005销接,第一调节板1005和过渡板1009均固接于第二调节板1006的上表面,在第二调节板1006的下表面连接固定底板1010,于第二调节板1006的尾部还设置用于调节第二调节板1006相对于固定底板1010位置的调节螺栓1004;在送料轨道1007的头部还设置到位检测传感器1008,上述料盒1001及送料轨道1007通过过渡板1009可以沿第一调节板1005作上下相对运动并通过销件连接,从而调节上下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滑移机构包括安装在固定基板408表面的第三滑轨407,在各条第三滑轨407上均安装第三滑块406,各第三滑块406均与第二连接板402固接,相邻第二连接板402之间连接第一连接板401。如图2所示,于固定基板408的一侧还设置防止第三滑块406超行程的止动销403及缓冲器固定块405,在各块第三滑块406的表面固接限位块404。

如图3所示,上述拨片升降机构9包括安装在第一连接板401表面的拨片上下气缸901及一对行程调节固定环902。如图3所示,拨料机构8包括气缸顶出板801,气缸顶出板801的外侧固接调节固定板802,在调节固定板802的外侧连接多块拨片左右调节板803,在各拨片左右调节板803的一端活动连接拨片上下调节固定板805,于各拨片上下调节固定板805上连接弹簧拨片804。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至图5所示,由人工将多个绕线铁芯置于料盒1001内并由料盒自动锁扣1002固定,在初始状态下,所有的料均由第一挡料气缸13挡在送料轨道1007的入口端,由第二挡料气缸15带有磁铁的活塞端下压,从而吸住料盒1001内第二个绕线铁芯,此时第一挡料气缸13上行,使得第一个绕线铁芯没有阻挡并通过外接吹气管吹送进入送料轨道,然后由到位检测传感器1008监测物料是否到位,此时吸附第二个绕线铁芯的第二挡料气缸15下行并挡住送料轨道1007的入口端。在上述初始状态时,拨料机构8的弹簧拨片804挡在送料轨道1007的出口端,当产品到位后,由拨片前后移动气缸4的输出端驱动第一连接板401,由于第一连接板401与第二连接板402固接,因此第二连接板402随动并通过第三滑块406在第三滑轨407上滑动,使得拨料机构8向前移动一段距离,然后通过拨片上下气缸901带动气缸顶出板801,由于调节固定板802连接气缸顶出板801,使得弹簧拨片804及各固定板也向上移动并高于待输送的绕线铁芯,然后拨片上下气缸901始终保持上升状态,由拨片前后移动气缸4回退后拨片上下气缸901再下降至原位置,从而使得弹簧拨片804正好位于第一个绕线铁芯的尾部并与其抵接,最后通过产品推出气缸3通过气缸连接板5带动拨片前后移动气缸4动作,使得拨料机构8的弹簧拨片804将第一个绕线铁芯从送料轨道1007中推出至下一工位,以此循环,从而实现单个物料的上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单个物料的快速上料,其自动化程度高,体积小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